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411

  刘天和的奏折传到京城第二天,早朝,奏对环节过后,嘉靖便命鸿胪寺的礼官将刘天和的奏折朗声念了一遍,随即便郑重的道:“大同镇传来捷报,鞑子骑兵已然被击退,从巡抚刘天和的奏报来看,此次鞑子兵分三路突入大同镇只是一种战术,其结果并不能算是攻破了大同镇,因为鞑子本就没捞到什么好处,反而被大同镇、宣府镇和太原镇的边军打的大败而逃。这事,诸位爱卿怎么看,这刘天和该如何处置,大家议一议吧。”
  朝臣们闻言,心里这个无奈啊,皇上老是用这种方式廷议,有点不合规矩啊,但是,没人敢开口提这个,因为嘉靖的犟脾气那是出了名了,谁敢跟他过不去,准没好果子吃。
  至于大同镇的事,这原本是好事,毕竟这次三镇边军是赢了而不是输了,而且宣府巡抚杨聪的斩获还相当的惊人,可以说是上百年来难得的大胜了。
  按道理来说,边军获得了这样的大胜应该大肆庆贺一番才是,但是,大明朝就是这样的奇葩,前方将士拼死拼活并没有多大意义,杀敌再多也没什么意义,是功是过,还得看朝中大臣怎么说呢!
  这或许就是大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之一,当边关将士拼死拼活得来的功勋都失去了意义,谁还愿意为大明拼死拼活!
  明末天启和崇祯二朝这种事尤其多,孙承宗、袁崇焕、孙传庭、卢象升等边关将帅都曾获得赫赫战功,但是,迎接他们的都是死!
  他们的死法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功绩都是个屁,哪怕取得再大的功绩,哪怕能击败敌人,最后还是逃脱不了被自己人害死的命运!
  这会儿大同镇明明获得了大胜,就算刘天和有过,那也能将功补过,但是,他却因为奏折上几句话惹怒了夏言,得罪了严世蕃,所以,这会儿讨论的不是他能不能将功补过的问题,更不是他该不该奖赏的问题,而是怎么处置他的问题。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哀。
  当然,这会儿的满朝文武都没觉着这是一种悲哀,大家考虑的都是怎么维护自己的利益,甚至通过此事来争权夺利了。
第六十五章
掐架
  这个时候嘉靖提出来的虽然是廷议怎么处置刘天和,夏言心里却十分的不爽。
  因为这份奏折他已经写好票拟了,他的意见就是将刘天和革职查办,捉拿回京,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
  但是,嘉靖根本就没有命鸿胪寺的礼官将他的票拟念出来,这等于是变相的否决了他的意见,这怎么行。
  他原本就是个比较张狂的人,这会儿当上内阁首辅之后,他更是有点狂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有时候嘉靖他都不怎么放在眼里,他甚至认为就算是皇上也要听他这个内阁首辅的!
  这或许就是他的取死之道,这年头,敢跟皇权对抗的人,基本都活不长。
  当然,这会儿嘉靖还没想着要收拾夏言,夏言也不是硬要和嘉靖过不去,他只是想收拾刘天和,把杨聪的势头打压下去而已。
  这廷议原本就只有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能够参加,就算这会儿嘉靖不按套路出牌,将廷议改成早朝的时候举行,三品以下的官员还是不敢乱开口的,他们只能老老实实当听众而已。
  夏言自认为这会儿是朝中最有权势的人,再加上嘉靖又有点“违背”他的意愿,所以,他第一个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刘天和这纯粹是在巧言令色,推卸责任,不管他怎么掩饰,鞑子攻入大同镇是事实,这点他是推脱不了的,所以,微臣觉得应该将其革职查办,押回京城审问。”
  这廷议倒不必趴御道中间去说话,因为廷议是商议性质的,参加的朝廷重臣都可以畅所欲言,如果的趴御道中间去说话,那就不是商议了,而是上奏。
  嘉靖有人知道夏言心里肯定会不舒坦,不过,他并不是很在意,内阁首辅又怎么样,也只是个臣子而已,他没必要去忌惮人家,他也不认为自己应该听内阁首辅的,所以,他对夏言的建议并不怎么感冒。
  开什么玩笑,你一句话就让朕把一个封疆大吏革职查办,这朝堂可不是你说了算,而是朕说了算!
  他也知道夏言肯定会跳出来重申将刘天和革职查办的意见,他干脆来了个不理不睬,静候其他朝臣来反驳夏言。
  果然,夏言的话刚落音,礼部尚书张邦奇便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此次鞑子入寇大同镇从整体战况来看并不能算是鞑子攻破了大同镇,充其量也就是鞑子耍了个声东击西之计,依靠两路偏师突入了大同镇,不过随后巡抚刘天和的处理还是很得当的,他并没有为一己之私而隐瞒不报,反而及时上奏朝廷,使得太原镇和宣府镇边军迅速来援,从而击退了鞑子,取得了广灵大捷,从最终的战绩来看,刘天和不但无过而且有功,所以,微臣觉得应该对刘天和给予嘉奖。”
  这话当然是顺着刘天和的奏报来说的,从最终的结果来看,大明的确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如果从这点出发,刘天和的确有功而不是有过。
  夏言这会儿嘴巴都快气歪了,这阳明一脉是摆明了跟他过不去啊,他要收拾刘天和,阳明一脉偏就要保刘天和,只可惜,这会儿他跟严嵩已经产生了隔阂,要不然,严嵩再带头支持他一下,他就能稳占上风了。
  他以为严嵩会坐山观虎斗,却不曾想,紧接着严嵩便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夏大人说的对,不管结果如何,鞑子攻破大同镇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广灵离大同镇北边的长城都有两百余里了,而离南边的太原镇却只有一百余里,鞑子大军都已经冲到那里了,这还不算攻破大同镇,那要怎么才算呢,所以,微臣觉得这大同镇失守之责刘天和是推脱不掉的。”
  严嵩其实也不想帮夏言,因为这会儿他已经开始布局要夺夏言的权了。
  但是,这次他却不得不站出来支持夏言,因为阳明一脉是他们共同的敌人,他可不会为了夺夏言的权而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发展壮大。
  这刘天和很显然已经站到了阳明一脉那一边,如果不将其收拾了,夏言一党的威信何在,更重要的,刘天和在为杨聪表功,这个尤其不能容忍。
  杨聪可以说是阳明一脉年轻一辈里面的代表人物了,更为可怕的是这家伙还跟陆家和张家联姻了,正是因为这层关系,这家伙在不到两年时间连升了四级,如果再不压制一下,这家伙很快就能跟他们分庭抗礼了。
  严嵩自然不想看到这种情况,所以,他要帮助夏言收拾刘天和,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收拾刘天和是其次的,打压杨聪才是主要的。
  这会儿阳明一脉在朝中的实力的确远远不如夏言一党,他这一站出来夏言一党明显就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当然,阳明一脉也不会就此认输。
  他的话刚落音,兵部左侍郎聂豹便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张大人说的对,这鞑子兵分三路只是战术问题,并不能代表最终的结果,最终的结果是鞑子大败而逃,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微臣觉得巡抚刘天和不能算有过,退一万步说,就算他有过,后面的功绩也足以将功补过了。”
  嘉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群臣内斗了,他还是认为群臣内斗才能凸显他的权威,这会儿他看到阳明一脉又和夏言一党掐起来了,这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掐,使劲掐,你们掐的越厉害越好!
  他嘴里虽然没说什么,不过,脸上却已经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笑容貌似是在赞同聂豹的观点,好像又在鼓励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继续斗下去。
  夏言一党这会儿可是势力滔天,自然不会被阳明一脉给压下去,聂豹的话刚一落音,都察院左都御史屠侨便站出来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夏大人和严大人说的对,不管怎么说,鞑子冲进大同镇是事实,刘天和奏折里面说什么大同镇的军户和平民没什么损失显然是在说谎,鞑子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们冲进大同镇这几天会什么都不干吗?这种事,说出来谁信?”
  这家伙,掐的好啊,掐,继续掐,嘉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第六十六章
有赏有罚
  这会儿阳明一脉要说掐架还真掐不过夏言一党,因为朝中夏言一党势力太盛了,内阁、吏部、都察院几乎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下,用权倾朝野来形容都不为过。
  当然,并不是说朝廷所有衙门都在他们掌控之中,其他衙门的大佬很多都不是夏言一党的人,不过他们也不怎么敢得罪夏言一党,所以,阳明一脉这会儿跟夏言一党争论的时候还是显得有点势单力孤。
  嘉靖自然也知道这一点,他貌似认真的倾听了一阵朝廷重臣的意见,这才总结道:“嗯,不管怎么说,刘天和没守住大同镇长城,让鞑子突入大同镇境内,这是事实,他作为一镇巡抚理应受到惩罚。”
  夏言听嘉靖这么说,眉头不由微微一翘。
  嘿嘿,你就算是皇上也不能独断专行,现在的朝堂可是我的天下,就算是廷议又怎么样,只要严嵩不出什么幺蛾子,你还不是得听我的。
  他明显已经飘的有点厉害了,要不是表面上还得维持君臣的尊卑,他估计都要眉飞色舞了。
  严嵩倒是没什么特别的表情,他那满脸严肃的样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个大公无私的贤臣呢。
  阳明一脉官员的表情就比较丰富了,他们也知道这会儿在朝堂之上都不过夏言一党,皇上提出廷议的时候这结果貌似就已经注定了,他们很有一种垂死挣扎的感觉。
  唉,就算垂死挣扎也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啊。
  此刻,他们的脸上不由露出些许不甘、不岔,甚至是屈辱之色。
  嘉靖紧接着又道:“有过就必须罚,这次大同巡抚刘天和失职,以致鞑子在大同镇肆虐了两天,那就给他降两级,贬为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其他大同镇将领皆将两级留用,以示惩戒。”
  他这话一出,错点没把夏言雷翻在地,说好的革职查办,捉拿回京,由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三法司会审呢?
  嘉靖这意思其实就是采纳了阳明一脉的建议,将功抵过,要不然边镇失守之罪最起码也得罢官,降两级这惩罚可以说无关痛痒,毕竟刘天和还留在官场上,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阳明一脉听到这结果同样被雷的不轻,皇上这话简直有点前言不搭后语啊,他们原本以为败给夏言一党了,却不曾想,皇上来了个大喘气,最后竟然又站在了他们这边。
  当然,嘉靖这个决断也不能说完全站在阳明一脉这边,如果他完全站在阳明一脉这边,那就不会贬斥刘天和了,他这很有点和稀泥的感觉。
  你们夏言一党说要惩罚刘天和是吧,好,朕惩罚他,给他连降两级。
  你们阳明一脉说刘天和有功是吧,好,那就将功抵过,让刘天和继续在朝为官。
  这个结果,阳明一脉自然是欣然接受了,夏言虽然不乐意,也不好怎么反驳,毕竟嘉靖已经惩罚刘天和了,他再跳出来硬要将刘天和革职查办,那就有点过火了,多大的仇啊,你要这样把人往死里整!
  他虽然张狂,却不是什么愣头青,官场上的规矩他还是知道的,双方没有深仇大恨的时候,最好适可而止,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要真把事做绝了,不但刘天和会嫉恨他一辈子,其他官员也会因此忌惮疏远他。
  大家其实都清楚,他跟刘天和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他之所以整治刘天和主要是因为杨聪的关系。
  这会儿皇上都已经开金口了,他要再咬着刘天和不放,还有当面欺君之嫌,这种傻事他是不会做的。
  他内心里虽然已经有点蔑视嘉靖了,这表面上的君臣尊卑还是要维持的。
  他只能咬着牙,不吭气,忍了。
  至于严嵩,他可比夏言精多了,嘉靖的脾性他是最清楚的,这会儿他不但没有露出什么不满之色,反而“心悦诚服”的拱手道:“皇上英明。”
  嘉靖点了点头,生生接下了这个马屁,随后又继续道:“这有过要罚,有功自然要赏。”
  说到这里,嘉靖又故意停顿了一下。
  他今天组织廷议,主要其实不是为了刘天和的事,而是为了咸宁侯仇鸾和杨聪的事。
  他之所以把刘天和的事提出来让群臣廷议,其实是一招声东击西之计,他的意思,这会儿西北的事都廷议过了,该罚的也罚了,接下来立功的总该奖赏一下吧。
  他如果一开始就提出奖赏的事,估计群臣很有可能会极力反对,这会儿惩罚的事情都定下来了,再说奖励,估计群臣就不好再开口反对了,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
  群臣闻言,果然都微微露出了震惊之色,不过,没有一个人跳出来反对的。
  毕竟有赏有罚才是处事之道,大家总不能要求皇上只罚不赏吧,那不是有毛病吗!
  嘉靖见没人吭气,这才缓缓的道:“咸宁侯仇鸾两次击退鞑子大军,功不可没,特擢为太子少保,三边总督。”
  这结果并没有出乎大家的意料,毕竟这段时间京城官场都在疯传咸宁侯仇鸾的事情,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有人在给咸宁侯仇鸾造势,很有些恬不知耻的感觉,不过,他们同样知道,给咸宁侯仇鸾造势的是夏言一党,人家再恬不知耻,这咸宁侯仇鸾升官发财之路也没人能挡得住。
  嘉靖将咸宁侯仇鸾擢升为太子少保,三边总督这结果大家勉强还能接受,别看这太子少保听起来牛的很,其实,这只是个虚职,也就是为了给咸宁侯仇鸾一个文官的头衔好出任三边总督,其他好像就没什么了。
  这咸宁侯仇鸾本就是三边总制,再挂个太子少保出任三边总督,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权力基本上没变,只是听上去牛一点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