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411

  海商豪门只能利用自己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尽量跟朱纨耗着,希望能把这家伙给耗走。
  他们能把朱纨给耗走吗?
  这显然是痴心妄想,朱纨不但是廉吏,还是能吏,一般官员可能拿四大豪门没办法,他却有办法。
  他搞什么保甲连坐只是麻痹海商豪门而已,其实,他早就命人暗中盯着四大豪门手底下所有海商了,至于他命沿海卫所加强海防,操练水师,那倒是真的。
  但是,人家同样阳奉阴违,怎么办呢?
  很简单,谁不听话就撸掉谁,浙江都司和福建都司的都指挥使都阳奉阴违,他便上奏朝廷,撤了这两地的都指挥使,换上了卢镗和刘显,这两位可都是忠君爱国的将领,自然不会对他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他们都是难得的猛将。
  卢镗,祖籍河南汝宁卫,将门出身,世袭福建都司都指挥佥事,其五世祖卢宝便是朱元璋手下的猛将,几代人都以忠勇而闻名。
  刘显,祖籍江西南昌,武举出身,累积军功升至浙江都司都指挥佥事,他在历史上可能不怎么出名,但是,他儿子刘綎却是神宗万历朝有名的猛将。
  这两员猛将一上任,海商豪门终于闻到了危险的气息,朱纨这家伙,看样子是要玩真的了啊!
第七十一章
一网打尽
  朱纨撤换浙江和福建两地的都指挥使之后,海商豪门都闻到了危险的气息,不过,他们并不怎么担心自己的安危。
  他们毕竟是浙闽两地根深蒂固的官宦世家,朱纨就算是权力再大也不可能突然之间对他们动手,这会儿士绅阶层可都是有特权的,就算是总督要治他们的罪也得有真凭实据才行,而他们跟海盗和倭寇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都是通过中间人与海盗和倭寇勾连,朱纨根本就不可能找出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他们都知道,朱纨很有可能是要对他们手下的海商动手。
  不过,这个他们也不怎么担心,因为浙闽两地的都司卫所跟他们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朱纨想要干点什么,基本逃不过他们的眼睛,打不过,就让手底下的海商躲呗,就算调动再多人马,又能把他们怎么样。
  朱纨还真动手了,年节刚过,他便下令,命卢镗和刘显各组织战船百余艘,屯卫五千余名,分别在台州府和福州府附近海域集结,准备围剿海盗和倭寇了。
  这一下,着实把海商豪门给吓了一跳,百余艘战船,五千余名屯卫,随便来一股,他们谁都扛不住啊,他们连忙令手下海商都躲起来,先避避风头。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朱纨接下来竟然下令,命集结在台州府附近海域的刘显部往南边移动,而集结在福州府附近海域的卢镗部则往北边移动,这又是几个意思?
  四大海商豪门收到消息全部懵逼了,因为卢镗和刘显走的方向明显不对啊。
  他们手下的海商做生意可不是在海上乱飘,走到哪里做到哪里,他们手下的海商都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浙江海域的海商基本都是在台州以北宁波府的双屿岛跟东瀛人做生意,福建海域的海商基本都是在泉州以南漳州府的走马溪跟东瀛人和南洋商贩做生意。
  刘显如果想围剿浙江海域的海商,应该往北走,去双屿岛啊。
  卢镗如果想围剿福建海域的海商,应该往南走,去走马溪啊。
  他们倒好,来了个南辕北辙,方向都走错了,难道是朱纨获得的情报有误吗?
  朱纨获得的情报当然没有问题,他这样做,只是防止浙江和福建两地的屯卫通风报信而已。
  果然,刘显和卢镗分率手下人马南辕北辙,“走错方向”之后,海商豪门能获取的情报就越来越少了,他们只知道,刘显和卢镗大致都率军来到了浙江和福建交界的海域,然后便没了消息。
  这情况,很有可能是朱纨怕一路人马不保险,所以想集结两路人马再去围剿某一个地方,至于朱纨具体像围剿哪一处地方,海商豪门也弄不清楚,他们只能等屯卫里面的内应给他们传送情报。
  不过,他们等了好几天也没等到什么情报,倒是东瀛和南洋的商贩都有点急了,频频通过中间人向他们发出请求,让他们尽快安排手下海商交易货物。
  这年节过后本来就比较繁忙,因为他们手底下海商都要过年,这过年一休息,东瀛和南洋那边的货物供应就会出现问题,大家都在等着他们供货呢,他们却命手下海商躲起来,去避风头去了,这怎么行!
  没办法,他们只能命手下海商赶紧出来,先把年节期间挤压的货物给人家送去了,反正刘显和卢镗队伍里都有他们的人,不管这两路水师往哪里走,他们都能收到消息,到时候再命手下海商躲避便行了。
  至少,他们是这么想的。
  殊不知,朱纨却给他们来了招乾坤大挪移。
  简单来说,就是命刘显率浙江水师去漳州走马溪围剿福建海盗,命卢镗率福建水师去宁波双屿岛围剿浙江海盗。
  这样一来,浙江和福建的屯卫都来到了自己不熟悉的海域,就算他们想通风报信,也不知道去哪里,更不知道去找谁!
  朱纨这一招的确厉害,海商豪门压根就没有防备,结果,在走马溪和双屿岛交易的海盗和倭寇被卢镗和刘显逮了个正着。
  这一下,海商四大豪门在海上的势力几乎遭遇毁灭性打击,九十六个大海商被逮住一大半,就连前来交易的东瀛倭寇首领汪直手下大将许栋都被逮了个正着,从南洋过来的葡萄牙商贩也被逮着好几个。
  紧接着,驻扎在浙江和福建的南直隶屯卫突然出击,将所有待在岸上的海商及其手下全部抓了起来。
  朱纨也是狠辣,逮住这些海商之后,他便下令,所有人,连带其手下,全部拉出去砍了,俘获的海盗船只全部就地凿沉,堵住走马溪和双屿岛附近航道,以防海盗和倭寇再次聚集。
  随后,他便奏报朝廷,东南沿海所有海盗全部一网打尽,只剩倭寇还待清剿。
  这一下,整个朝堂再次轰动了。
  走马溪大捷,刘显率浙江水师剿灭海盗据点,共计斩获海盗首领首级四十余,其余海盗上千,捣毁海盗船只共计五十余艘。
  双屿岛大捷,卢镗率福建水师焦煤海盗据点,共计斩获海盗首领首级五十余,其余海盗上千,捣毁海盗船只共计六十余艘。
  这“为祸”东南沿海多年的海盗竟然被朱纨一下就清剿干净了!
  嘉靖收到奏报,自然是高兴的不行了,南倭北虏都困扰他十多年了,可以说,自他继位以来南北两边就没消停过,搞得他简直寝食难安。
  这下好了,与南倭勾结的海盗已经被朱纨清剿干净了,相信收拾倭寇也只是迟早问题,而西北边疆有杨聪和仇鸾在,鞑子也张狂不起来了,消灭鞑子好像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两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都有了解决的希望,他怎能不高兴。
  不过,朝野上下并没有因此一片欢腾,夏言倒是想欢腾一下,但他一个人也蹦跶不起来,至于其他人,阳明一脉倒是比较高兴,但还没高兴到要跳起来的地步,而严嵩一党中有很多人则是暗中咬牙切齿。
  杨聪收到消息,同样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很清楚海商豪门的能量,朱纨这样搞是在寻死啊!
  可惜,他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太迟了,要不然,他一定会想办法奉劝一下,让朱纨不要做的这么绝。
第七十二章
攀亲
  朱纨这样做不对吗,杨聪为什么不高兴呢?
  如果从朝廷的角度出发,朱纨这样做自然没错,因为朝廷实行的是海禁政策,这些人却私通倭寇和红毛番,违禁从事海上贸易,按律的确当斩。
  不过,从东南沿海的实际情况出发,朱纨这样做却太过偏激了,要知道东南沿海大部分商户都指望着海上贸易谋利呢,朱纨这样,把海商全部拖出去砍了,把通商的港口也给堵了,大家就没钱赚了。
  朱纨的做法,从实质上来说,并不是推动大明的发展,而是阻碍大明的发展。
  当然,杨聪并不会因此而嫉恨朱纨,毕竟朱纨的认知受这个时代的束缚,不知道海上贸易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再说了,人家也只是奉命行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从朱纨的角度出发,这是忠君爱国的表现,原本就无可厚非。
  不过,从海商豪门的角度出发,朱纨这样做就是万恶不赦了。
  朱纨这样做,简直就是在砸他们饭碗啊,他们辛辛苦苦忙活了十多年培养出来的近百颗“摇钱树”一下就被朱纨给砍了个精光,而且,朱纨还准备把他们的“老客户”倭寇都清剿干净,这怎么行,真要被朱纨把倭寇给剿干净了,以后他们还怎么捞钱!
  断人财路,无异于杀人父母啊!
  这会儿海商豪门已然和朱纨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他们自然要想办法收拾朱纨。
  然而,这时候他们的大靠山屠侨已经下台,他们在朝中已然没有什么势力,朱纨这样的顶级封疆大吏,他们怎么收拾得了呢?
  很简单,找严嵩!
  严嵩跟他们一直有利益上的瓜葛,说白了,他们没少给严嵩孝敬,这会儿饭碗都要被人给砸了,他们自然要去找严嵩帮忙了。
  那么,严嵩为什么要冒这天下之大不韪来帮他们呢,毕竟他们又不是什么亲朋好友,只是利益上的交往而已。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海商豪门,没有亲戚关系,那就去攀亲戚呗,反正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便成,严嵩的贪婪可是出了名的。
  这天,酉时刚过不久,严嵩方才回到家中,门房便拿着份拜帖匆匆走进来。
  他接过拜帖一看,竟然是刑部员外郎赵文华求见。
  这赵文华他还是有点印象的,此人乃是嘉靖八年的进士,虽跻身二甲,却排在末流,这会儿也只是个从五品的小喽喽而已。
  按理来说,他堂堂一个内阁大学士,吏部尚书是无需亲自接见这种从五品的小喽喽的,但是,这赵文华却不一样,因为赵文华是余姚谢氏的女婿,海商豪门的后起之秀。
  而且,当初赵文华在国子监就读的时候,他正好是国子监祭酒,双方也算有一层师生关系,这会儿人家既然持拜帖亲自前来求见,他自然不好扫了人家的面子。
  他想了想,还是命门房把赵文华引了进来。
  其实,他心里十分清楚,赵文华此次前来肯定是为了东南是事情,朱纨这一通“乱搞”,海商豪门肯定是扛不住了。
  不过,他却没有想到,这次赵文华不但是想请他帮忙,还想跟他攀个亲戚!
  赵文华进来之后,先是恭敬的行了翻师生之礼,然后便跟严嵩聊起家常来。
  这家伙,那是真聊家常,他家原来有多穷,他又是怎么刻苦用功的,他父母又是怎么含辛茹苦支持他的,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什么海商豪门,什么余姚谢氏却只字未提。
  严嵩跟他聊了一阵,便有点不耐烦了,你娘个憋的,吃多了还是怎么了,跑这跟老夫聊家常,老夫看上去很闲还是怎么了?
  赵文华一见严嵩脸上露出不耐之色,只能豁出这张脸不要了,他暗中咬了咬牙,随即假假意思叹息道:“恩师,学生出身低微,家境贫寒,这官途走的实在艰难,所以,学生想厚颜求恩师一件事。”
  你家伙还家境贫寒,谁不知道余姚谢氏财大气粗啊,你想升官,简单啊,掏银子,老夫保证你平步青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