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411

  至于这个证据,很好找,因为浙闽两地的乡绅大多跟海商豪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找些人出来证明那些海盗头子是“良民”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证据”,这个“证据”就是这些海盗头子的黄册。
  这些海盗头子可不是什么专职的海盗,他们主业是经商,说白了,他们其实就是浙闽两地的海商,是商户,而不是什么亡命之徒,他们自然不可能丢掉自己的籍贯去当流民,所以,黄册上都有记录,他们确确实实就是商户。
  这个放在浙闽两地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海盗就是海商吗,这有什么好奇怪的,问题嘉靖不知道啊。
  当周亮、叶镗和陈九德把所谓的调查结果呈上来的时候,他都懵了。
  所谓的海盗头子竟然都是登记在册的商户,可能吗?
  他命人调来赋役黄册一查,竟然是真的,所有海盗头子都是浙闽两地登记在册的商户,都是平民!
  而且,周亮他们还呈上来很多供词,这些供词都是浙闽两地的乡绅“交待”的,他们也证明,所谓的海盗头子其实就是当地的平民商户,朱纨根本就不是在海上把他们逮到的,而是派人在陆上胡乱抓的,甚至,他们都猜测,朱纨之所以这么干,就是为了侵吞这些商户的资产!
  这还不叫杀良冒功,还要什么才叫杀良冒功!
  嘉靖终于开始动摇了,他是真有点不敢相信,传说中清正廉明的朱纨竟然是这么一个“巨贪”、“巨恶”!
  这事如果是真的,那还得了,他当即就发旨责问朱纨,让其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朱纨也没想到,自己殚尽竭虑把海盗给剿灭了换来的竟然是嘉靖的责问,他当然不服,他很快便上书抗辩,这些人就是海盗,浙闽两省谁人不知,海盗就是海商豪门手下的海商,他们有商户籍贯一点都不奇怪。
  这一下,嘉靖真的懵逼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办呢?
  他内心里还是比较偏向于朱纨的,因为他把剿灭海盗和倭寇的希望都寄托在朱纨的身上了,他实在不愿意相信朱纨是个杀良冒功,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但是,御史周亮等人调查的结果却与他希冀的正好相反,怎么办呢?
  难道,再派人去浙闽两地巡按,调查真相?
  正当他游移不定的时候,严嵩使出了致命的一招。
  这一招可谓恶毒无比,严嵩竟然联络倭寇头目汪直,让人家派人假冒海盗在广东、南直隶,甚至是山东频频发动袭击。
  这一下,广东、南直隶、山东等地的告急文书又如同雪片般的飞往京城,到处都是海盗在劫掠,这些海盗好像疯了一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简直比倭寇还狠!
  紧接着,朝中又掀起了一场弹劾朱纨的风暴,不知道多少人在骂朱纨无耻之尤,杀良冒功,把海盗赶到其他海域便谎称已经将海盗剿灭了,这种欺君罔上的奸佞小人,简直该千刀万剐!
  这下,嘉靖也怒了,他感觉又一次被人给戏耍了。
  夏言,又是你干的好事!
  他看罢这些奏折,便怒气冲冲的命人传召夏言,前来御书房面圣,他倒要问问,夏言是不是眼瞎了,尽推举任用些这样的奸佞小人。
  这些奏折夏言自然也看过了,这个时候,他都有点怀疑朱纨是不是真的杀良冒功了,这票拟他都不知道怎么写了,这些奏折简直在打他的脸啊!
  嘉靖传召他,他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毕竟这朱纨是他举荐的,这会儿整成这个样子,嘉靖不责问他,责问谁。
  他垂头丧气的来到御书房,恭恭敬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便趴那里不动了。
  嘉靖这会儿正在气头上呢,他看了不看夏言谦卑的样子,直接就是一把奏折甩下去,随即冷冷的问道:“朱纨不是说把海盗都剿灭了吗,广东、南直隶、山东等地出现的海盗又是怎么回事?”
  夏言哪里还敢吭气啊,他之所以举荐朱纨去清剿海盗和倭寇可不是真心为国为民,他只是想巩固自己内阁首辅之位而已。
  说白了,他举荐朱纨只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独到,如果朱纨真把海盗和倭寇给剿灭了,这举荐之功肯定是少不了他的。
  嘉靖最头疼的就是南倭北虏了,他举荐的人能解决南倭问题,嘉靖肯定会欣喜无比,这样他内阁首辅之位就稳了。
  没想到,这朱纨竟然如此不堪,他真是无话可说了。
  嘉靖见他趴那里不吭气,不由微怒道:“你说,这朱纨应该怎么处置?”
  还有什么好说的,夏言趴那里垂头丧气道:“微臣惶恐,任凭皇上处置。”
  哼!
  嘉靖即刻当着夏言的面下旨,将朱纨革职查办,押解回京受审!
  朱纨收到消息,气得都快疯了,他没想到,自己一心为国,换来的竟然是这结果。
  他也清楚,自己回京受审肯定没好果子吃,海商豪门肯定不会放过他的,与其去京城受辱,还不如自行了断,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就这样,一个剿灭海盗的有功之臣愤而自尽了!
第七十五章
驱虎吞狼
  浙直总督朱纨自尽了,“海盗”却依旧在广东、南直隶、山东沿海肆虐,怎么办呢?
  嘉靖这会儿真有点头大如斗了,他原本以为南倭北虏的问题就快解决了,却不曾想,北虏的问题还没解决,南倭却是愈演愈烈了。
  这时候肯定得派个人去顶替朱纨出任浙直总督,继续围剿海盗和倭寇,不然,东南沿海的形势就无法收拾了,但问题派谁去呢?
  说实话,他真不知道派谁去好,依他的脾性,要是知道谁有这能耐,早就派去东南剿灭海盗和倭寇了,根本就不可能等到夏言来举荐朱纨,正是因为他心目中没有合适的人选,朱纨才得以上任。
  这事说来也有些奇怪,朱纨都愤而自杀了,海商豪门的目的也达到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让汪直假冒海盗闹腾呢,这样岂不是逼嘉靖再派人来清剿海盗和倭寇吗?
  他们当然不想这样,朱纨一去,他们便有了喘息之机,这会儿他们只想赶紧招人把手下大海商被杀后留下的空缺填上,继续和倭寇还有南洋诸国做生意,问题严嵩不肯啊!
  严嵩可不是什么好好先生,他出手帮海商豪门收拾朱纨可不是免费的,他的算盘打的响着呢。
  他是想通过此事掌握整个东南的掌控权。
  他就知道嘉靖找不出合适的人选去收拾东南的烂摊子,才会让汪直假冒海盗继续闹腾,这又是他设的一个套,一个让嘉靖乖乖把东南兵权交给他的套。
  嘉靖哪里知道貌似一心辅佐他的严嵩会给他设下这一个又一个的连环套,他这会儿只想赶紧找个人去东南收拾残局,但是,苦思数日,他也找不出这么一个人来,而且,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这个时候都不吭气了,这帮家伙好像都对浙直总督这么个封疆大吏不敢兴趣一般。
  真是这样的吗?
  也不尽然。
  夏言对这浙直总督之位肯定是有兴趣的,问题他刚刚才举荐了一个“奸佞小人”上去,把东南的形势搞的一团糟,这会儿他真有点不敢举荐了,而且他手底下也没合适的人。
  夏言一党这会儿只是徒具虚名而已,乡党里面也没几个向着他的,大家都向着严嵩,这点他相当清楚,他也不想胡乱举荐个人上去,给严嵩做了嫁衣。
  严嵩倒是早有了合适的人选,不过,他还想再等等,他是想等到嘉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的时候再出手,那样就万无一失了。
  至于阳明一脉,这烂摊子他们是真不想去接,他们都知道海商豪门和夏言一党或者说严嵩一党就是一伙的,谁去东南都会如同朱纨一般,被人家给坑死,找死的事情,他们自然不愿意去做。
  嘉靖的确是急的不行了,东南告急文书不断传来,海盗就如同疯了一般不断在广东、南直隶、山东沿海劫掠,而且,海盗里面还渐渐出现了倭寇的身影,如果不及时处置,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正当他急不可耐的时候,终于,御史叶镗举荐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蓟州巡抚杨顺出任浙直总督。
  这叶镗什么玩意儿,小小一个御史有什么资格举荐浙直总督这样的封疆大吏?
  叶镗是什么玩意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严嵩的亲信,这点,满朝文武都清楚,嘉靖同样清楚。
  很明显,这是严嵩的意思。
  那么,这杨顺又是什么玩意儿,小小一个蓟州巡抚有资格出任浙直总督吗?
  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严嵩的人。
  这次,严嵩玩的是阳谋,他就是要举荐杨顺去掌控东南的兵权,满朝文武,有谁敢不服?
  至于嘉靖,你要不同意,那你自己找个人出来试试。
  嘉靖自然是找不出合适的人选,不过,满朝文武里面还真有人不服,这人就是内阁首辅夏言!
  这个时候,夏言要再不明白严嵩是想夺他的权他就是白痴了,两人之间就差当面撕破脸了,这会儿严嵩摆明了举荐自己的亲信去出任浙直总督,他自然不想让严嵩得逞。
  经历了这么多事,他渐渐也明白了,这会儿海商豪门和严嵩穿的就是一条裤子,严嵩想要平息东南沿海的海盗简直易如反掌,不管是杨顺、李顺又或张顺,只要一上任,海盗绝对会销声匿迹,到时候严嵩在嘉靖眼里就更有“能耐”了,他这内阁首辅之位怕就危险了。
  他不想严嵩得逞,但是,他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跟人家去争,怎么办呢?
  这时候,又一份奏折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份奏折是山西巡抚曾铣所上,其内容并不是谏言剿灭海盗和倭寇,而是谏言收复河套。
  这收复河套跟剿灭海盗和倭寇有什么关系呢,夏言为什么会看上这份奏折呢?
  收复河套跟剿灭海盗和倭寇自然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夏言却从这份奏折看出很多东西来。
  他发现,曾铣这个人的确是个人才,而且官声相当好,是个值得拉拢的目标。
  当然,他并不是想举荐曾铣去出任浙直总督,当初朱纨的教训还历历在目,他是不可能再犯傻了。
  他这会儿也明白了,朱纨或许没什么问题,只是海商豪门和严嵩一党太厉害,太恶毒了,如果让曾铣去接朱纨的班,结果估计跟朱纨差不多。
  他想的是让曾铣取代杨聪,出任宣大总督并兼任山西巡抚,然后再举荐杨聪去出任浙直总督!
  这一招乃是驱虎吞狼之计,谁是狼谁是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知道阳明一脉跟严嵩同样不对付,如果杨聪出任浙直总督,绝对会跟严嵩一党和海商豪门掀起一场恶斗,到时候不管谁赢了,他都不会吃亏。
  至于嘉靖那边,他相信,嘉靖绝对会选杨聪而不选杨顺,因为杨聪的能力有目共睹,他虽然跟杨聪也不对付,但是却不得不承认,杨聪的确是个人才,如果说这朝中还有谁能真正解决海盗和倭寇的问题,绝对非这个杨聪莫属。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的在票拟上写道:拟,擢曾铣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宣大总督兼山西巡抚,专责收复河套,同时擢现宣大总督杨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浙直总督,专责清剿海盗和倭寇。
  这主意,着实不错,嘉靖看罢奏折和票拟,对夏言的观感不由有了些许改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