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411

  杨聪无奈的道:“这些本官都知道,但时不我待啊,海盗和倭寇正在沿海肆虐,每天都有平民百姓伤亡,朝中早就有人弹劾本官不作为了,我们再不出击,皇上恐怕都要因此震怒了。”
  这些大家心里其实都清楚,上次杨聪让严嵩吃了个瘪,差点就将其整倒了,严嵩自然想尽办法拼命报复。
  东南这边的军事严嵩是不敢打主意了,但是,人家能在京城和各地方打主意啊。
  他只要发动手下的地方官员夸大其词,使劲报急,又命言官不停弹劾,嘉靖迟早会有一天忍不住要发飙的。
  大明朝堂这种恶习由来已久,众人也无法改变,只能闭嘴了。
  杨聪缓缓的扫视了一圈,随即果断道:“本官已经上奏朝廷,请封了各镇总兵,大家都准备一下,三日之后,大军起拔!”
  众人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是,大人。”
  杨聪紧接着便郑重的道:“长胜,你率一万人马去浙江,接替卢镗,出任浙江总兵,镇守浙江沿海。”
  汤克宽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又严肃的道:“世显,你率一千神机营精锐和一万屯卫镇守南直隶,任苏州总兵。”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下令道:“义修,景仁,王老,你们分率一万人马去广东、山东和福建,将人马分别交给卢镗、刘显和俞大猷之后便赶往福州集合。”
  唐顺之、赵时春和王宣都是文臣,原本他们是不用直接领兵的,但这会儿领兵将领卢镗、刘显和俞大猷都不在,杨聪手下又没有其他信得过的将领了,只能派他们跑一趟了。
第九十七章
通风报信
  这会儿并没有什么交通工具,一般大军转移的时候基本只能靠走,杨聪在宣府镇的时候还造了好几千辆战车用来代步,但东南各省就没这个便利了,因为他没这时间造战车,而且战车对步卒为主的倭寇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造了根本就不合算。
  原本大明水师强大的时候沿海地区行军还可以靠战船运送,帆船虽然慢点,一天行进两三百里还是没有问题的,可惜,大明老是自断手脚,实施海禁,水师战船数量是越来越少,五万大军去沿海各省驻防还是只能走陆路。
  要说这个走陆路,山东和浙江两地还好一点,因为这两地本就和南直隶交界,行军距离最多也就四五百里,走快点,不出十天便能抵达,福建和广东这两地就麻烦了,这两地距离南直隶都在千里以上,大军走过去最少也得个把月。
  话说杨聪为什么不在当地召集屯卫,反而从舍近求远,从南直隶召集屯卫呢,这样岂不自找麻烦?
  这个他当然有自己的考量,他十分清楚,地方上的屯卫跟海商豪门甚至是海盗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从地方上征召屯卫,想要将海盗和倭寇清剿干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不说别的,通风报信这点就没办法预防,要人家时时刻刻都知道大军的行踪,这海盗和倭寇还怎么清剿。
  这或许也是海盗和倭寇最后要靠戚家军来剿灭的原因之一,因为戚家军征召的压根就不是屯卫,而是义务附近的矿工,他们跟海盗和倭寇基本上没什么交集,这样就不存在通风报信的问题了。
  杨聪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舍近求远,专门从南直隶召集屯卫,这样一来,哪怕路上多花点时间,起码不用担心通风报信的问题。
  这大军起拔之后,他就开始考虑扩大火枪和火炮生产规模的问题了,五万步卒需要的火枪和火炮虽然不多,以后要组建水师船队需要的火枪和火炮却多的吓人,想想西班牙、荷兰等海上强国,一艘超级战舰就装备了火炮上百门,依靠现在这点产量,他恐怕十多年都造不出一直先进的舰队来。
  还好,这南直隶和北直隶一样,匠户多,征召起来并不是很麻烦,而且大校场附近基本不是荒地就是屯卫驻地,安全上也不用怎么担心,杨聪决定就在大校场旁边建造一个大型军工厂,用来生产火枪和火炮。
  这天上午,正当他带着薛南塘和李杜在大校场附近规划厂房的时候,一个亲卫突然来报:“大人,毛烈求见。”
  毛烈就是汪直的干儿子,从一开始,便是派他来联系杨聪的,这时间一长他跟杨聪身边的人也熟了,所以每次有事汪直都会派毛烈来联系杨聪。
  杨聪对毛烈印象也不错,听闻是这小伙子来求见,他直接就命亲卫领人过来,根本就没一点避讳的意思。
  这汪直,有什么事呢,自己不是让其派出手下查探其他海盗和倭寇的动向去了吗,难道,这么快就有消息了?
  这个时间还真是有点不凑巧,因为他刚把大军大军给派出去,估计距离最近的浙江那一路这会儿还没抵达呢,就算有消息,也没办法派人去应对啊。
  他正思索间,毛烈已经跟着亲卫来到近前。
  这毛烈脸色貌似有点焦急,他一见着杨聪便急匆匆的道:“大人,不好了,匪首李光头召集了大量海盗和倭寇,正准备劫掠扬州府呢。”
  杨聪闻言,眉头不由一皱。
  所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府和扬州府境内不但风景秀丽,手工业也十分发达,可以说,这会儿大明最为富饶的地方就是苏州府和扬州府了,这两府生产的布匹和绫罗绸缎几乎占了整个大明的七成左右,其富裕程度可想而知。
  海盗和倭寇对这两府肯定垂涎三尺,这个不用怀疑,不过,一般情况下海盗和倭寇是不敢到这两地劫掠的,因为苏州府和扬州府离应天府太近了,而且两府都有不少屯卫,只要海盗和倭寇被当地的屯卫缠住,朝廷再从应天府派大军一围,他们很有可能跑都跑不掉。
  这什么李光头,吃错药了吗?
  杨聪不由吃惊道:“他们来了多少人?”
  毛烈略带焦急道:“我们也不是很清楚啊,这次李光头说要来把大的,光是大大小小的海盗就召集了十余股,如果再加上闻风而来的倭寇,恐怕最少也有两三万人。”
  两三万人?
  杨聪猛然间一愣,这是有人通风报信啊!
  不然这李光头怎么迟不来早不来,他刚把大军派出去不到三天人家就跑过来了。
  看样子,这严嵩跟海盗和倭寇之间还有联系,人家肯定已经洞悉了自己的剿倭之策,知道南直隶的屯卫分散在沿海布防之后再想到处劫掠就没那么简单了。
  这会儿人家肯定也知道应天府就剩下了一万屯卫精锐了,而且应天府附近能抽调的屯卫也差不多抽调完了,根本就抽不出更多的人手了,所以李光头才敢这么肆无忌惮,扬言要来把大的。
  严嵩这是想将他的军呢,如果扬州府被海盗和倭寇劫掠一空,他这个浙直总督恐怕就做到头了。
  两三万人自己就收拾不了了吗?
  如果光剩下一万屯卫精锐,恐怕真的够呛,因为这些屯卫才刚组织起来操练不久,战力并不是很强,而且他们火枪和火炮都还没有配备齐呢,远程攻击方面更是差得离谱。
  不过,他手里可不光有一万屯卫精锐,还有一千神机营精锐,这一千人手里拿的可都是新式火枪,而且火炮也配备了数十门,远程攻击能力可不是一般的强悍。
  想到这里,杨聪心中不由冷笑一声:“嘿嘿,想将我的军,想得倒美,正好我也想试试鸳鸯阵的威力呢。”
  他稍微思索了一下,便淡定的问道:“他们大概什么时候抵达扬州府?”
  毛烈闻言,略带尴尬道:“这个我们真无法确定,因为他们这次并不是一起涌过来的,很有可能,跑的快的这会儿都快到扬州府了。”
  哼,一群乌合之众,怕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
  杨聪当即便大喝道:“传令,命戚景通集合所有人马,准备前往扬州府剿贼。”
  他身边的传令亲卫闻言,一溜烟就跑去找戚景通去了,毛烈却是站在那里傻愣愣的问道:“大人,需要我们派人支援吗?”
  开什么玩笑,你们不一样是乌合之众,跑过来别把我阵型都打乱了。
  杨聪毫不犹豫的摇头道:“不需要,你们守好自己的地盘就行了。”
第九十八章
出事了
  应天府通往扬州府的官道上,万余明军正排着整齐的队列缓缓前行,一杆“杨”字大旗高高的竖在队伍的正前方,说明这支队伍的主帅正是新任浙直总督杨聪。
  原本,胡宗宪和戚景通等文臣武将是不想让杨聪来亲身涉险的,一万屯卫对两三万海盗和倭寇,这场仗也太凶险了,如果总督大人出了什么意外,那可就不得了了。
  但是,杨聪却不听劝阻,非要亲自领兵出征。
  他这一搞,真把胡宗宪和戚景通愁的不行了,这会儿两人还是满脸愁容,不知如何是好。
  扬州府城离金陵城其实并不远,也就两百来里的样子,不过,扬州城离海边却有点远,从扬州府城赶往最近的海岸线都有三百余里。
  杨聪原本是想先赶到扬州府城,安排一下屯卫的防御和老百姓的撤离,再根据情况赶往沿海堵截海盗和倭寇,但是,他这才刚出发不到一天就出事了。
  他正打马率军在官道上前行呢,前面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紧接着,他便看到一骑侦骑带着一个背插令旗的驿卒风驰电掣的往这边跑过来。
  八百里加急!
  杨聪一看那令旗上的字,心里不由咯噔一下,一般如果不出什么大事地方官员是不敢动用八百里加急传讯的,难道是海盗和倭寇已经打过来了?
  果然,那驿卒隔老远便急急大喊道:“报,总督大人,通州海门县境遭遇倭寇侵袭。”
  这么快!
  他可没怎么耽搁,当天下午收到消息,第二天早上他就率军出发了,这会儿离毛烈前来报信的时间还不到十二个时辰呢,倭寇竟然来得这么快。
  他抬手接过驿卒呈上来的加急文书一看,嘴都差点气歪了。
  扬州知府急报:万余倭寇侵袭通州海门县境,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皆言最少需三天才能召集人马前去支援,恳请总督大人即刻发兵。
  这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的指挥使都不想干了吗?
  他们明显是畏敌怯战啊,不然集结个人马怎么会需要三天时间,还好他收到消息就上路了,不然整个通州恐怕都会被海盗和倭寇劫掠一空!
  这帮家伙,如此贪生怕死,有何颜面窃居正三品武职?
  他真想现在就下令把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的指挥使全撤了,不过,这会儿倭寇已然登陆,撤了他们也于事无补,他想了想,还是强忍住怒火,抬手朗声道:“地图。”
  很快,一个亲卫便从怀中掏出一卷地图,塞到他手中。
  他展开地图一看,眉头不由一皱。
  这些倭寇,明显有高人指点啊,因为扬州卫、高邮卫、仪真卫都在扬州府的西北边,而海门却在扬州府的东南角,中间距离最少都有三四百里,就算收到消息马上集结大军赶过去也得五六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