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1

  嘉靖毫不犹豫的道:“私通倭寇,罪不可恕,一起押过来,斩!”
  他这通旨意传出去,顿时在京城引起轩然大波。
  谁不知道陈九德和林希元是海商豪门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的代表人物,皇上竟然突然下旨将他们革职查办,并且要大开杀戒,处斩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的一干管事和掌柜,甚至连陈九德的亲儿子陈文杰都不放过!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海商豪门不是投靠严嵩了吗,严嵩为什么不出手救他们?
  严嵩哪敢出手啊,皇上突然震怒,证明杨聪肯定是上交了确凿的证供,他这个时候再出手岂不是引火烧身吗。
  他虽然不知道杨聪上交了什么证供,却知道这事在嘉靖心里已然定性了,因为嘉靖并不是那种动辄杀人的暴君,人家一次就下旨斩杀这么多人,肯定是认定了这些人的罪名不可饶恕,这个时候再去糊弄嘉靖,很有可能会把自己都搭进去,他看不会傻乎乎的为了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去冒这个险。
  称霸福建十余年的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就这么栽了,杨聪虽然没有赶尽杀绝,但是,他们当朝的官员都已经被革职查办,管事和掌柜也被砍了一大半,实力已然一落千丈,根本就不足为惧了。
第一二二章
捞钱
  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栽了,杨聪展现出来的实力着实让福建各路土豪乡绅和商户刮目相看,惠安杨家的名气也随之风生水起。
  这时候,杨家的管事和掌柜再出去一关说,原本犹犹豫豫的商户都选择了放弃海商豪门,转而投入杨家怀抱。
  有时候人就是这么现实,只要谁能让他们赚到钱,他们就跟着谁混,什么人情,什么关系,什么脸面,那都无关紧要。
  杨聪取得这一场大胜之后,貌似有些松懈了,他竟然带着两位夫人,跟着俞大猷一起,去永宁卫城拜访李希贤去了。
  如果从陆灵儿这边的关系来说,李希贤算得上是他舅舅,他回到泉州,去拜访一下倒也正常。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
  总督大人来访,李希贤自然是盛情款待,一番热闹过后,陆灵儿和张贞便陪着李秀儿去内宅说悄悄话去了,杨聪却是拉着李希贤和俞大猷进了书房,关上门,貌似是有什么要紧话要说。
  这会儿李希贤对这位外甥女婿可谓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小子,简直太厉害了。
  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这小子还只是个小小的童生呢,甚至连个功名都没有,那会儿他还认为这小子很有可能高攀不起自己的外甥女呢。
  谁能想到,这才过去几年时间,人家不但高中状元,还一路青云直上,一转眼就变成了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浙直总督。
  这时候就不是他高攀陆家了,而是陆家高攀他了,要知道这年头文官可比武职权力大多了,陆松和陆炳虽然都是正三品的都指挥佥事,但在杨聪这个正三品的封疆大吏面前压根就不算什么,要是陆家没有皇上那层关系,在杨聪面前,他们简直屁都不是。
  至于他这个正三品的卫所指挥使,那就更不算什么了,人家总督四省一京,手底下卫所指挥使足有上百,连正二品的都指挥使都得听人家的,他这个永宁卫指挥使又算什么。
  他可不认为自己凭借妹妹跟皇上的关系便能高人家一等,杨聪刚把门一关,他便拉着杨聪往主位上推,一副恭敬的样子,就差点头哈腰了。
  杨聪假假意思谦让了一番,最后还是“勉为其难”的坐上了主位,没办法,这年头尊卑是按“天地君师亲”分的,他这总督代表的是皇权,隐隐是排在亲属关系前面的,要这李希贤是他岳父,他可能还要谦让一番,问题这李希贤只是他老婆的舅舅,这个就无需谦让了,毕竟从官场上来讲,这李希贤可是他下属,上官的威严可不能丢了。
  他坐下来之后,又示意李希贤和俞大猷搬了两张椅子,坐在书桌跟前,这才微笑道:“大舅,抱歉啊,由于时间匆忙,我还没来得及跟你商量便擅自把志辅调去当总兵了,害得他们小夫妻聚少离多,还请原谅责个。”
  这话说的,总兵可比他这个小小的卫所指挥使强多了,他高兴还来不及呢,李希贤连忙拱手道:“多谢大人栽培,志辅能遇着大人,那是他的福气。”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又假假意思看了看书房里的陈设,随即又微笑道:“大舅,你这书房布置的未免有点太寒碜了吧,是不是缺钱啊?”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要说到钱,这泉州府谁又能跟你们惠安杨家比。
  李希贤愣了一下,这才陪笑道:“下官就是粗人一个,书房其实就是个摆设,没关系,没关系。”
  没想到,杨聪却是连连摇头道:“话可不能这么说,这年头可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舅堂堂三品大员,却过的如此清贫,着实有点对不起自己啊。”
  这又是什么意思?
  李希贤都被杨聪给整懵了,他虽说不贪,一般手下人的孝敬他还是不会客气的,这会儿他不说捞得太多,几万两银子还是有的,这还叫清贫吗?
  他愣了半晌,这才略带尴尬道:“大人,下官愚钝,不知大人此话何解?”
  杨聪忍不住打了个哈哈,大笑道:“没什么,没什么,就是有个捞钱的机会,不知大舅可有意参与其中。”
  李希贤闻言,更晕了,这杨聪可不是什么贪官,他还从未听说有人弹劾杨聪贪腐呢,就凭杨家那财力,人家也没必要贪腐啊,但是,人家这话明明就是暗示他跟着贪啊!
  这个贪不贪的他倒不是很在意,这年头贪腐盛行,你不贪那才叫奇怪呢,问题杨聪到底说的是什么啊,他听不懂啊。
  他忍不住好奇道:“大人,不知是什么机会?”
  杨聪淡淡的道:“很简单,就是做海上生意啊。”
  啊!
  这下,不但李希贤大吃一惊,老老实实陪坐一旁的俞大猷都吓了一跳。
  开什么玩笑,做海上生意不就是私通倭寇吗,你“老人家”可是来剿倭的,跑去做海上生意,这岂不是监守自盗!
  李希贤并不是那种刚正不阿的人,不过,有些事他还是有底线的,他犹豫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大人,通倭有点不好吧?”
  杨聪依旧淡淡的道:“通倭,那是协助倭寇到处劫掠,我们这是跟东瀛诸国做生意,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这个有区别吗?
  李希贤想了一阵,还是没有想出两者有多大的区别,他只能继续劝道:“大人,我们又不是没钱,何必去做那种危险的事呢?”
  杨聪闻言,假假意思摇头叹息道:“大舅,你有所不知啊,我这次来清剿海盗和倭寇朝廷是不提供粮饷的,皇上的意思,就从杨家的盐引利润中扣除。这盐引的确很赚钱,一年下来,我们杨家也能赚上百把万两,但是,这会儿东南四省一京光是召集起来的屯卫大军就多达六万,这一年下来,没有两百万两根本就维持不下去啊。”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希贤闻言,不由目瞪口呆道:“这,这朝廷不出军费,全让你们杨家承担!做海上生意能有多少利润,能养得起这六万大军吗?”
  杨聪假假意思估摸道:“海商四大豪门可都是真正的豪门大族,一年下来一家没有几十万两银子根本就维持不下去,我估摸着这海上生意的利润两百万两左右应该是有的,要不这样,大舅你帮个忙,解决一下港口的问题,我每年给你分一成利润,你看如何?另外,文明那边我也问过了,他同意在京城那边帮我们顶一顶,我同样给他分一成利润。”
  这!
  这海上生意竟然这么赚钱的吗?
  一年就是两百余万两,一成那就是二十余万两啊!
  这事到底干不干呢?
  李希贤沉思了一阵,还是决定,干!
第一二三章
违禁
  杨聪这是在拉陆家和李家下水呢,港口码头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他是想长期垄断大明的海外贸易。
  他毕竟不可能当一辈子的浙直总督,一旦他离开东南,谁又能保证杨家的海上生意不被人夺了去呢,他可是从海商豪门手里把生意抢过来的,人家不想方设法夺回去才怪。
  这会儿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了,余姚谢氏和宁波屠氏还强盛着呢,更为可怕的是他们身后的严嵩,一旦他离开东南,严嵩肯定会帮助海商豪门夺回这笔生意。
  现在的大明,能真正跟严嵩在嘉靖面前争宠的也就陆家和李家了,所以,他必须把陆家和李家都拉进来,这样,就算他离开东南,严嵩也很难把海上生意给抢走了。
  李希贤心里其实也清楚杨聪看重的是什么,他虽然没多大权力,在辖区内护住一个港口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就这么简单的出点力,既帮了杨聪的忙,又捞了钱,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其他问题,他也不怎么担心,他很清楚自己的妹妹跟皇上是什么关系,陆炳跟皇上那更是亲如兄弟。
  私通倭寇,其他人犯了可能是死罪,陆炳犯了却没多大事,皇上是决计不会把陆炳怎么样的。
  京城有陆炳顶着,泉州这边又有杨家撑腰,他还用得着担心什么。
  这么好的事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遇到的,一年二十余万两啊,对他来说那也是一笔巨款了,毕竟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指挥使也才捞了几万两而已。
  他考虑了一下便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大人既然看得起下官,下官就舍命陪君子,陪大人博一把。”
  这李希贤一点头,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港口的位置杨聪其实早就选好了,地点就在龙溪的南面,澄海县的东南角,那里跟走马溪的地形有点像,一条大河从那里入海,西北面全部是茫茫群山,陆上交通基本断绝,唯有临海的地方有一块不小的空地。
  杨聪之所以能找到那地方,倒不是他对沿海的地形有多熟悉,主要那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月港,那地方,他在很多小说上都看到过,走马溪和双屿岛被朱纨捣毁之后海商便逐渐将那里定为交易场所,后面的隆庆开关也将那里定为通商港口,足见那里的位置有多合适。
  不过,月港这会儿还只是一片荒地而已,而且其名义上是漳州府的地界,并不归泉州府管辖。
  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因为那里原本就没什么人烟,而且永宁卫的中左所和金山所就在月港附近,杨聪只要下个命令,将月港附近海域划归中左所和金山所防卫便成了。
  这建设港口也比较的简单,这会儿的港口码头其实也就是沿海岸往海里钉上几排木桩,然后再在上面铺上木板就完事了,这点小活几千屯卫几天时间便能完成。
  这会儿最主要的还是安全问题,毕竟这会儿大明正实施海禁呢,不管是和东瀛做生意还是和南洋诸国做生意那都是违禁的。
  杨聪之所以要李希贤负责港口的问题就是为了防止有人发现月港的秘密之后去告他的“黑状”。
  那么,怎么防止别人发现月港的秘密呢?
  这个很简单,不让闲杂人等靠近月港附近海域便成。
  这要是放在后世,封锁海岸线附近的一大片海域几乎是不可能的,放在明朝却一点都不难,只要派一些快船时刻在月港附近海域巡检便成,大明这会儿可是禁止船只出海的,任何人遇到明军的巡检船那是躲都躲不及,哪里还敢靠近。
  为了安全起见,杨聪特意将中左所和金门所的千户换成了自己的亲信李建江和李建林兄弟,同时,他还命人对两个千户所的军户进行了一番调查,凡是以前跟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能扯上关系的军户全部调走,一个不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