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411

  如此这般,安排了一番之后杨聪便亲率浙闽水师的船队来到了月港。
  当然,这会儿月港什么都没有,就是崇山峻岭和大海间夹着的一块荒地而已。
  船队抵达之后,他也没跟浙闽水师的将士解释什么,只是下令万余将士分成两拨,轮番坐小型战船登陆,在荒地上修筑港口和简易的营房。
  总督大人有令,自然没人敢怠慢,万余将士就这样在荒地上忙活开了。
  这会儿不管是搭建港口还是营房大多都是用木材,最多也就配上少许石料而已,月港背靠群山,木材和石料自然不缺,而这会儿的屯卫差不多都是干苦力的,砍树伐木,开山取石,搭建码头,修筑房舍什么的对他们来说也不算什么。
  万余将士轮流上阵,那码头和房舍简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型,不到五天时间,港口码头便修筑的差不多了,附近军营的修筑也已接近完工,杨聪亲自踏上新建的码头巡视了一番,随即便下令,命快船去通知浙江水师总兵汪直等前来议事。
  几天之后,月港码头一处简易营房的大堂内,浙直总督杨聪高坐主位,福建总兵俞大猷、浙江总兵汤克宽、浙江水师总兵汪直、永宁卫指挥使李希贤、金门所千户李建江、中左所千户李建林等将领整整齐齐的站在左右两侧,满脸严肃认真状,貌似是在商议什么大事。
  如果不知底细的人看到这阵仗,估计会以为浙直总督杨聪是要安排手下将领去清剿海盗和倭寇呢,殊不知,他们商议的压根不是这个。
  杨聪缓缓的扫视了一圈,随即郑重道:“大家都是自己人,本官就不啰嗦了,今后,这月港就是我们海上贸易的基地,不管是东瀛还是南洋的货物都会在这里集中。”
  众人闻言,脸上大多露出古怪之色。
  这总督大人可是专门负责清剿海盗和倭寇的,他“老人家”倒好,竟然专门召集大家来商议违禁做海上生意的事情!
  当然,这些人事先都知道杨聪要垄断海上生意,而且他们大多能从中获利,所以,大家虽然满脸古怪,也没人站出来做出什么劝阻之举。
  紧接着,杨聪便下令道:“建江,你负责安排快船巡查,封锁附近海域,记住,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都不能松懈。”
  李建江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又继续下令道:“建林,你负责运送货物,以后陆上的货物都会先运往中左所,你负责安排船只将货物送到这里来,记住,不管任何人问起,你都说是在转运水师的粮草辎重。”
  李建林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杨聪紧接着又下令道:“志辅,长胜,以后陆上货物在陆上的转运就由你们负责,我会给你们配备马车,你们挑些可靠的人出来,专门负责转运粮草辎重,知道吗?”
  俞大猷和汤克宽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末将明白。”
  杨聪又继续下令道:“汪直,你以后就负责东瀛那边的生意,货物在海上的安全就交给你了,如果有什么危险,你可以找志辅和长胜支援。”
  汪直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明白。”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朗声道:“大家都记住了,以后一定要齐心协力,把这生意给做起来,我们数万大军的粮饷可就指望着这些生意了。”
  好家伙,嘉靖要是听了这话,估计会气得喷血,让你去清剿海盗和倭寇呢,你竟然跑这带头做违禁生意!
第一二四章
暴利
  大家都有点奇怪,这海上贸易到底有多赚钱啊,总督大人竟然如此肯定,海上贸易的利润养活几万大军都没问题。
  当然,汪直除外,他要不知道海上贸易有多赚钱,就不会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去做海盗,做倭寇了。
  这个海上贸易的利润说起来就有点夸张了,以东瀛为例,大明的货物一旦运到东瀛,售价最少能翻十倍!
  比如大米,在大明东南沿海,大米大概是一两银子两石,而到了东瀛,五六两银子都不一定能买得到一石大米。
  又比如说上好的布匹,在苏杭一带,一两银子足以买三四匹,而到了东瀛,三四两银子一匹都很正常。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会儿的东瀛人都脑子进水了,不知道大明的货物价格,卖这么贵,他们不会自己生产吗?
  他们脑子当然没进水,大明货物价格他们也清楚,但是,他们买不到啊。
  大明就算不实施海禁的时候搞的也是堪合贸易,只有指定的贸易使团才能与大明通商,而且堪合还有时间和次数限制,就算指定的贸易使团也不能想买什么便买什么,想什么时候来大明便什么时候来大明。
  而大明发给东瀛的贸易堪合一般只有一张,每年,只有东瀛的京兆大夫才能组织贸易使团来大明进行堪合贸易,其规模最多也就是大小海船十余艘,能带回去多少货可想而知。
  别看东瀛貌似屁大个地方,这会儿东瀛的人口可不少,据史料记载,大明中后期,东瀛人口最少有一千万,峰值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两千万!
  要知道,这会儿大明官方记载的人口才五六千万呢。
  这么多人,十余船的货,哪里够他们用啊!
  所以,就算东瀛人都知道大明货物的价格都没用,他们压根就买不到。
  所谓“物以稀为贵”,大明的货物到了东瀛价格翻了倍的涨也就不奇怪了。
  至于什么自己生产,那更不用想了,东瀛这会儿正打仗呢,屁大个地方,总共分成了大小六十多个诸侯国,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打我,别说织布了,就算是粮食有很多地方都生产不了。
  这也是嘉靖年间倭寇闹得最凶的原因,因为东瀛这会儿正值战国时代后期,各路诸侯都跟发了疯一样的到处征讨,整个东瀛就没几个地方不打仗的,生活物资也因此极度缺乏,战败的大名手底下的武士和平民基本上都穷的饭都吃不上了,他们唯有到处劫掠才能活下去。
  大明的货物卖到东瀛价格之所以能疯狂翻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银子。
  东瀛这会儿是什么都缺,唯独就是不缺银子,因为东瀛的白银储量本就丰富,而且获胜的诸侯一般占了人家的地盘之后都会驱使奴隶疯狂的去开采人家的银矿,从而导致东瀛的白银产量飙升,而这时候大明因为矿监贪腐等诸多原因,白银产量锐减,这一增一减之下,大明和东瀛之间的银价比也到了一个很夸张的程度。
  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大明的白银产量大概是东瀛的十倍左右,而那时候大明的人口差不多也是东瀛的十倍左右,所以,大明和东瀛的银价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东瀛的白银产量逐渐反超大明,变成了大明的十倍左右,这银价比自然就不一样了。
  按汪直的说法,这时候,在大明,一两黄金大概能兑换二十两白银,而在东瀛,一两黄金大概能兑换一百五十两白银!
  也就是说,不算别的,光算这银价比,大明的货物到东瀛价格差不多就得翻七八倍左右,或者说,杨聪什么也不用干,只要在大明疯狂的涌白银兑换黄金,然后再把黄金运到东瀛,用黄金兑换白银,然后再把东瀛的白银运回大明,再用白银兑换黄金,如此往返一趟,每次都能让手中的白银翻七八倍!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数字,如果真这么操作,那是不可能一直这么翻下去的,因为东瀛的白银储量是有限的,大明的黄金储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将大明的黄金运太多去东瀛,就会使得东瀛的黄金贬值,同样的,如果东瀛的白银无限量的涌入大明,也会使得大明的白银贬值,这种买卖估计做个几趟就没得做了。
  杨聪也不会耗费精力去做这种傻事,他想要做的是长久生意,而不是一锤子买卖。
  他对这海上贸易可是寄予了厚望,早在收拾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之前,他便和爷爷杨荣商议,派出管事和掌柜去联系各路商贩了,这会儿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都栽了,各路商贩也争相归附,这进购货物自然不成问题了。
  月港建成之后,各种商品便如同潮水般的涌了过来,李建林是日夜安排人转运都忙不过来,月港码头的货物很快就堆积如山了。
  只可惜,汪直虽然是最大的海商,手下大小海船也只有三四十艘的样子,就算加上洪铁柱手里的十余艘海船,一次最多也就转运价值几十万两白银的货物去东瀛,而且,由于东瀛路途遥远,他们跑一个来回最少也要两三个月,所以,他们这生意一开始的时候规模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大。
  还好,这会儿海上贸易的确是暴利,几十万两的商品,运到东瀛,价值就变成了几百万两,而且,由于这会儿沿海各省管制都相当的严厉,不管是原来的海商豪门还是海盗倭寇基本都搞不到什么货物,从而导致东瀛那边货物奇缺,根本就不用愁销路,基本上是货一送到便被一扫而光。
  第一趟,汪直带走了价值大约五十万两的货物,回来的时候,他却足足带来了白银五百多万两!
  当然,这些银子也不是全归杨聪一个人所有,刨去采购和运输成本,利润其实只有四百多万两,而且,他当初答应的李家一成,陆家一成也不能少了人家的,还有汪直也不能让他白跑一趟,杨聪事先也说好了,分其三成的利润,还有洪铁柱、李建江、李建林,甚至是俞大猷和汤克宽也不能让他们白忙活,林林总总算下来,最终落到杨聪手里的也就剩下一百多万两了。
  这家伙,就算是身为富家子弟的杨聪,一次赚到这么多白银也激动到不行了。
  一趟就是一百多万两,一年跑四趟就是五百多万两,如果再将洪铁柱手底下的海船翻个几倍,一年赚一千万两甚至两千万两那都不是问题啊!
第一二五章
海盗来袭
  冬去春来又一年,大明沿海对海盗和倭寇的清剿行动仍然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俞大猷、汤克宽、戚景通、卢镗、刘显等将领皆如同出闸猛虎一般,哪里有海盗和倭寇便往哪里扑,打得海盗和倭寇可谓苦不堪言。
  这会儿陆上的较量明军已经占据绝对上风,海盗和倭寇基本上都不怎么敢登陆劫掠了,不过海上依然是海盗和倭寇横行,大明水师对各大海域的掌控力依然十分薄弱。
  这天上午,南直隶海域,距离海岸线大约三百余里处,一支庞大的船队正缓缓往东北方向行去,这支船队足有大小海船五十余艘,在大明海域已经算得上是巨无霸级别的存在了,不管是海盗还是倭寇,基本都不敢招惹,因为没有哪一股海盗又或者倭寇有如此多的海船,就算是最大的倭寇头子汪直手底下的海船也只有三四十艘而已。
  那么,这个船队到底是什么人手下的呢,看他们的方向,明明是要去东瀛啊。
  其实,这就是汪直的船队,只不过中间夹杂了洪铁柱所率的十余艘海船而已,所以,看上去规模大的有点吓人。
  汪直站在船头,看着远处最后一个小岛消失在身后,脸上不由露出慎重之色,前面就是大明和东瀛交界的海域了,这片海域足有千余里宽,中间海盗和倭寇肆虐,可谓这个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任谁进入这片海域都会有点心里打鼓。
  他手底下的海船数量虽然超过任何一股海盗和倭寇的势力,但是,其他海盗和倭寇全加起来实力还是远超他数倍之多,他可不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了,搞不好,人家就会联起手来弄他。
  这会儿在海上可没什么王法可讲,人家要弄你,无需任何借口,更何况,他船上还满载着各种货物呢,人家眼红也是很正常的。
  他相当清楚这些海盗和倭寇的脾性,平常的时候,人家多少还给他一点面子,毕竟他实力是最强的,任何一股海盗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一旦把人家给逼急了,人家可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这会儿杨聪就等于把人家给逼急了,因为大明沿海都被官军封锁了,其他海盗和倭寇根本就弄不到什么货物,大家都快穷疯了,还有什么事干不出来。
  他看了看四周的海船,又看了看前面一望无际的大海,果断下令道:“命令,所有船,把旗子全摘了。”
  这时候船队挂的还是明军的旗子,这样的旗子在大明沿海自然是横行无忌,但是,在这片海域却最是招人嫉恨,因为他投靠朝廷的事在海盗和倭寇中早已人尽皆知,而且他已经送过一次货到东瀛了,人家肯定都能猜的到他船上有货,这些家伙要是发起狠来,合力前来抢夺也不是不可能的。
  如果把旗子摘了效果就不一样了,船队没有旗子,谁知道这是谁的船队,这么大规模的船队,谁又敢招惹!
  他觉着,还是把旗子摘下来比较好,至少这样能让人疑神疑鬼,不敢轻举妄动。
  可惜,世事总不能尽如人意,有时候,你怕什么,偏生就会来什么。
  他这边才命人把旗子摘下去不到一个时辰,前端的哨船便发出疯狂的示警声,从旗手打出来的旗语来看,前面应该是出现了一个规模不亚于他们的船队。
  这是怎么回事?
  他正惊疑不定呢,南边的哨船又发出疯狂的示警声,从旗手打出的旗语来看,南面也出现了一个规模不亚于他们的船队。
  完了,被包围了,这两支船队肯定是来堵他的!
  汪直一看这情况就明白了,人家肯定是事先就设好了埋伏,就等着他入套呢。
  这会儿吹的是东风,想要调头返回南直隶海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