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411

  赵文华也知道,这次卢七和沈九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杨聪这无耻之徒将屯卫精锐隐藏在汪直的船队中,给他们来了个突然袭击,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杨聪竟然敢用屯卫精锐护送汪直去东瀛做生意,这点他们的确没想到,他们还没想好怎么利用这点来弹劾杨聪呢,这家伙倒好,竟然主动来表功来了。
  明目张胆的私通倭寇,你还有脸表功?
  这家伙摆明了是在利用朝廷的力量打压他们,抢夺海上生意的控制权啊,什么清剿海盗和倭寇,放屁!
  你丫的也跟我们一样,是在豢养海盗和倭寇谋利,只是我们没干过你而已。
  赵文华气得脑壳都差点冒烟了,他考虑了一阵,便将杨聪的奏折压了压,没有马上送往司礼监,当天晚上,他又带着抄好的奏折跑到严嵩府上跟严嵩商议对策来了。
  严府书房中,严嵩皱眉盯着赵文华抄录好的奏折看了一阵,脸上也不由露出些许怒意。
  他知道杨聪这家伙有时候是有点无耻,但是,他却没想到杨聪竟然这样无耻,人家说贼喊捉贼就已经够无耻的了,这家伙倒好,本身就是贼,把别人当贼抓了,竟然还有脸跑来表功!
  无耻,着实够无耻,连一向恬不知耻的严嵩看了杨聪的奏折都感觉一股无耻之气扑面而来,让他有点招架不住。
  看样子,再不想办法把这“无耻之徒”给撸下来,东南真要成这家伙的天下了。
  严嵩盯着奏折看了一阵,随即冷冷的道:“这家伙的奏折明显有问题,他搞的是什么大行动,剿的又是哪一路海盗,奏折中都没有提及,就好像那海盗的首级是莫名其妙的落他手里的一般,你们可以在这个点上好好做做文章。”
  这个点上怎么做文章啊?
  赵文华闻言,不由一愣,人家没说明白难道也有罪吗?
  他愣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义父,孩儿愚钝,还请指教。”
  严嵩白了他一眼,无奈的道:“你们不是听到传闻,说什么汪直和其他海盗和倭寇为了抢夺东瀛的生意大打出手,最后汪直赢了,所以,这会儿东瀛的生意差不多都被汪直给垄断了。”
  哦,原来文章是这么做的,赵文华点了点头,随即恭敬的拱手而退。
  第二天,奏折传到内阁,夏言和严嵩一商议,直接在奏折上拟道:“含糊其辞,混淆不清,有待查证。”
  嘉靖看了杨聪的奏折,着实兴奋了一下,这会儿陆上的海盗和倭寇基本上已经绝迹了,就差从海上清剿了,杨聪竟然已经悄无声息的动手了,还取得如此大的功绩,好啊!
  但是,他一看夏言的票拟,顿时又露出了疑惑之色。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他只看到了杨聪表述的功绩,倒没在意这行动的具体过程。
  他正疑惑间,内阁又传来一批奏折,其中有很多都是弹劾杨聪的。
  什么杨聪以权谋私,豢养海盗,私自和倭寇做生意;
  什么杨聪假借招抚之名暗地里和汪直勾结,垄断海上生意;
  什么杨聪名为清剿海盗和倭寇,实为排除异己,凡是与其作对的人都被其扣上了私通倭寇的罪名等等。
  嘉靖看罢这些奏折,再一看夏言的票拟,终于有点明白了,这朝堂之中应该是有所传闻,杨聪正勾结汪直私自和倭寇做生意呢。
  如果真是这样,那杨聪这奏折里表述的功绩就有点问题了,这家伙很有可能是在排除异己啊!
  那么,到底相信谁呢?
  嘉靖想了想,还是将弹劾奏折打包发往福建,他想看看杨聪到底怎么说。
  杨聪收到这些弹劾奏折并没有觉得多奇怪,他也知道严嵩和海商豪门肯定不会就此罢休。
  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心里都清楚,现在,就看谁能忽悠嘉靖了。
  他敢递奏折上去表功自然早就想好怎么面对严嵩和海商豪门的攻击了,收到奏折之后,他便毫不犹豫的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自辨疏》。
  首先,他还是展现了一下自己的功绩。
  现在,沿海各省海盗和倭寇基本已经绝迹,这点是毋庸置疑的,这就证明,他确确实实是在清剿海盗和倭寇,说什么他私通倭寇,那是放屁!
  然后,他还不忘倒打一耙。
  这会儿他正组织人马全力在海上清剿海盗和倭寇呢,朝中的乱臣贼子突然说他私通倭寇,什么意思?
  难道朝中有人跟倭寇勾结,为倭寇张目,想将他除掉,好保全倭寇?
  最后,他还举了个例子,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他的前任,原浙直总督朱纨就是因为清剿海盗和倭寇被逼的自杀,以证清白的!
  他已经调查过了,那些朱纨杀掉的商户的确都是违禁跑海上做生意的海商,朝中竟然有人诬指他是杀良冒功!
  当初负责前来浙闽核查的御史陈九德已然被证实有私通倭寇的嫌疑,也就是说,朱纨是被那些私通倭寇的朝臣诬陷的!
  这会儿,这些人难道又想用对付朱纨的方法对付他?
  这倭寇的奸细都已经渗透到朝廷内部了,这倭寇到底还要不要剿,又怎么剿?
  这份奏折写的,着实太打脸了,赵文华看了,差点没气得一口血喷出来,不过,他还是不敢私自将这奏折扣下。
  奏折传到内阁,夏言和严嵩相顾无言,他们都没脸写票拟了。
  嘉靖看了,好像明白了,朝中着实有人在为倭寇张目呢,就是不知道夏言和严嵩有没有参与其中。
  这帮家伙,好大的狗胆啊!
  第二天的早朝刚刚开始,他便阴沉着脸,让鸿胪寺礼官将杨聪的《自辨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朗声念了一遍。
  这家伙,有心人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严嵩和海商豪门想弄杨聪呢,很多人的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瞟向了严嵩和赵文华等人,把严嵩和赵文华等人臊的,直想找个地洞钻进去。
  杨聪这嘴也太毒了,竟然把他们说成是倭寇的奸细,而且,他们还没法辩驳,因为谁辩驳就等于承认自己是杨聪所说的“倭寇的奸细”啊!
第一三〇章
找上门来
  初夏五月,正是莺歌燕舞之时,北方的天气尚有些凉爽,南方却已经一片火热,这时候的月港码头更是一片热闹非凡。
  海面上,到处都是轻巧的火龙船、鹰船和车轮舸等,成群结队,来回穿梭。
  港口中,到处都是忙碌的屯卫将士,不辞辛劳的装卸着货物。
  汪直的船队虽然还没有从东瀛回返,码头四周却已经堆满了各种货物,原本草草修筑的一排营房早就不够用了,港口附近已然扩建了十余排仓库,尽管是这样,很多货物还是只能露天堆放。
  没办法,原本海商豪门垄断海上贸易的时候可是海商、海盗、倭寇,甚至洋人都能来做生意,而这会儿杨聪却只允许汪直一支船队出海行商,这规模自然差远了。
  汪直手底下的海船比起海商四大豪门任何一家手底下控制的海船数量都要少,更不要说那些海盗、倭寇和洋人的海船了,他手底下的海船充其量也就这些人总和的一两成而已,这浙闽两省甚至是南直隶的货物怎么运送的完。
  杨聪站在码头上,看着四周堆积如山的货物,不由一阵无奈,并不是他不想扩大海运规模,奈何他手底下没那么多海船啊。
  朱纨当初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凡是缴获的海船,要么烧了,要么矬沉了堵塞航道,一艘都没留下来。
  走马溪五十余艘,双屿岛六十余艘,加起来就是一百多艘啊,如果那些海船能留下来,他哪里用得着操心货运的问题。
  这会儿,他就只能眼睁睁的等着汪直的船队来运送了。
  今天正是汪直回返的日子,所以他才会跑到月港来,一为看看月港的现状,二为奖励上次大战中立功的将士。
  现在看来,这货物的陆路运输已然没有什么问题了,就是这海上行商的商船还缺的厉害,到底怎么办呢,难道去重启金陵的龙江船厂又或者苏北的清江船厂吗?
  正当他皱眉沉思的时候,港口外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一排密密麻麻的黑点,不用问,肯定是汪直的船队回来了。
  这个时候海盗又或者倭寇的船只肯定是不敢靠近月港附近海域的,因为这会儿浙闽两省的水师战船基本都集结在永宁卫各沿海千户所,这一块可谓铜墙铁壁,海盗和倭寇要是敢来,那简直是自投罗网。
  杨聪看着海面上的黑点,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这次,汪直和洪铁柱都做的很不错,被一百多艘海盗船围殴竟然还能反杀对方数百人,这战绩,给他长足了面子,也让严嵩一党和海商豪门吃了个哑巴亏,一定要好好奖赏一番。
  不一会儿,汪直的船队便缓缓进入港口,旗舰还没靠岸呢,眼尖的哨探早就看到了码头上的杨聪,汪直闻报,连忙催促旗舰靠上码头,悬梯才刚刚放下,他便一路飞奔到杨聪跟前,拱手行礼道:“末将参见总督大人。”
  杨聪见状,一把挽住他的胳膊,微笑道:“不必多礼,不必多礼,汪将军辛苦了,本官这次是特意来迎接汪将军凯旋的。”
  汪直闻言,不由感动道:“多谢总督大人,这次都是洪将军的功劳,末将不敢居功。”
  这时候,洪铁柱也已跑下船,来到杨聪跟前,行礼参见。
  他一听汪直这么说,连忙谦虚道:“哪里,哪里,属下也只是吓退了南边一路人马,那些首级可都是汪将军斩获的。”
  杨聪见状,不由大笑道:“好了,你们就不要相互谦让了,你们都立了大功,当重赏。听好了,这次凡是参战将士,皆赏白银一百两,首功另算。浙江水师总兵汪直,临危不乱,指挥有方,特擢五军都督府右都督,以示嘉奖。浙江水师游击将军洪铁柱,恪尽职守,作战勇猛,特擢浙江水师参将,以示嘉奖。”
  啊!
  汪直和洪铁柱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这参战将士皆赏白银一百两倒不算什么,他们这跑一趟就能赚数百万两,分个二十余万两出去只是小意思而已,主要这五军都督府右都督和浙江水师参将的头衔把他们给惊到了,一个从一品,一个正三品,就算是总督大人也无法私自做主给他们晋升。
  也就是说,杨聪在他们回程这段时间已经给他们上奏表功了。
  两人愣了一阵,这才连连拱手,千恩万谢了一番。
  这时候,船上的将士已经开始“卸货”了,他们卸下来的自然不是什么大米、布匹,又或者瓷器、丝绸,而是一担担的白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