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11

  考个状元,还是小目标!
  这倒不是他狂,他定下考状元的目标也不是一定要考上状元,他只是想激励自己一下,争取考出最好成绩而已。
  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去当兵的时候,想着自己只能当个兵,那这辈子估计也就是个兵了,甚至还有很大几率成为炮灰。
  科举考试同样是这个理,如果一开始你就想着自己只能考个秀才什么的,那很有可能,你秀才都考不上!
  就好比那些高喊“六十分万岁,六十一分浪费”的,最终大部分都是五十多分,甚至五十多分都没有。
  要么不做,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这样才会成功,如果还没开始做就想着勉强混过去就行了,这样大多会以失败而告终。
  杨聪当然不想失败,他只想成功,所以,要么不考,要考,就考个状元郎!
第三十二章
教谕大人都吓一跳
  杨聪已然定下了考状元郎的目标,那么,是不是立马跟他爷爷去吹个牛逼,讨个赏,然后兴冲冲的跑去参加科举考试呢?
  这是冒失鬼的表现,他当然不会这么冒失,跟别人吹吹牛逼还没什么,他可不敢在他爷爷杨荣面前乱说话。
  他已经看出来了,他爷爷是相当个老成持重的人,这种人可不喜欢别人在其面前咋咋呼呼,胡乱吹牛逼。
  如果他仅凭一时头脑发热就跑到他爷爷跟前说,我想考个状元郎,那他爷爷估计会认为这孙子脑子有病!
  要是别人认为他脑子有病那也就罢了,他爷爷如果认为他脑子有病那可就麻烦大了,杨家可不止他这一个子孙,他爷爷会把庞大的家业交个一个脑子不正常的人吗?
  所以,不能冲动,至少不能在他爷爷面前表现的跟个脑袋缺根筋的二愣子一样。
  他是跑去找他爷爷了,不过,他并没有提考科举的事。
  他很冠冕堂皇的说,自己已经多日未去县学听讲了,怕耽误学业,所以想马上赶回去准备准备,明天一早好去县学继续学习。
  杨荣对自己的孙子能这么懂事自然欣慰不已,他不但欣然应允,还奖励了杨聪一千两银子。
  他知道,杨聪这次府城之行只花费了大约五百两银子,但是效果却是好得出奇,不但结识了俞大猷、邓城等将门之后,还攀上了府衙通判徐阶这个高枝,这样的成绩,自然要奖励,所以,他额外奖励了杨聪五百两银子。
  至于张家这边,张慎的寿宴到这会儿其实已经算是办完了,杨聪待不待这里也无关紧要了,不过杨荣还要在这里待两天,把善后事宜都处理好再回去。
  杨聪就这么带着俞大猷等人回惠安了,为了尽快了解科举的情况,他特意让俞大猷与他一起坐上马车,聊了一路。
  这一聊,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这科举考试还真不容易啊,光是一个生员也就是秀才的功名就要经过四堂考试。
  这秀才可没这么好考,首先你必须通过县试和府试取得童生头衔,然后才能参加由皇上钦定的提督学政主持的院试,院试的正试和复试皆过,才能获得秀才功名。
  这家伙,徐阶说的也太轻松了,好像考秀才就跟喝稀饭一样,坑啊,什么喝稀饭啊,这可是足足四道大餐!
  不过,还好,题目并不是很难,从俞大猷的描述来看,考题也就是一篇八股文和一首所谓的试帖诗,而且生员考试对八股文的要求并不高,至于试帖诗,甚至可以提前想好各种类型的应付考试,只要不是抄袭,一般水平的诗都能过得去。
  这考秀才是有点复杂,不过再复杂也得上啊,他可是立志考状元的男人,怎么能被个秀才考试给吓住了呢。
  回到惠安之后,他便开始准备考秀才的事宜了。
  第一件事,就是报名。
  这科举考试可不是儿戏,不是你站大街上喊一嗓子,“我要考科举”,然后便可以去考了,你要想参加科举考试,必须的正正经经去找县衙教谕报名。
  那么,这县衙教谕又是个什么官呢?
  县衙教谕其实就是县学的教授,也就是教书的严老先生,说起来,这老头还是个正经的八品官吏呢,不过他也就能管管生员和童生,并没有其他的权力,在杨聪眼里,他的权力甚至连县衙典吏都不如。
  当然,这只是杨聪个人的看法,在其他人眼里,这个教谕可是了不得的官吏,因为“万物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这管读书人的官吏再不牛逼,还有谁牛逼,整个惠安,除了县令大人,就数教谕大人最牛逼了。
  杨聪也不管这严老先生有多牛逼,回到杨府,稍事休整了一下,他便带着俞大猷赶往县学,找严老先生来了。
  他之所以这么急着找严老先生可不光是为了考科举,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他个人安全的问题。
  这陈文杰也不知道会不会找海盗甚至是倭寇来报复他,他可不能掉以轻心。
  有了俞大猷、邓城和汤克宽三人入住之后,杨府或者说他住的大院算是比较安全了,但是,他去县学这段时间却没什么安全保障,谁知道陈文杰会不会让人在半路上动手,甚至直接冲进县学杀人,这家伙,可是个无法无天的主。
  关于上县学这段的安全问题,路上他也和俞大猷商量好了,那就是让俞大猷陪着他一起去上县学。
  这俞大猷可是正经的生员,早十几年之前就取得了秀才功名,自然有资格上县学。
  不过,他是泉州府城的生员,想要到惠安来上学还得跟本县教谕通融一下。
  正好,考科举的事也要找严老先生,杨聪干脆把俞大猷带上,两件事一起办了。
  这会儿已经临近酉时,县学也到了快放学的时候了,杨聪和俞大猷站在学堂大门外等了一阵,一帮学生便从里面冲了出来。
  首先出来的是那些穷秀才,他们虽然看到杨聪了,却当没看到一样。
  没办法,仇富啊,这穷秀才和富家子弟那就跟天敌一样,水火不容,人家不搭理他已经算是客气的了,如果不是杨聪家势大,他们估计什么“好狗不挡道”之类的话都能呛出来。
  穷秀才走光之后就是几个例生了,他们一看到杨聪倒是热情的很,不过,一听说杨聪是来找严老先生的,他们立马就溜了,开玩笑,那老家伙,老凶老凶了,谁没事找他玩儿啊。
  待那几个例生也离开了,杨聪这才疾步走进学堂,对着正准备起身的严老先生拱手道:“先生,学生回来了。”
  严老先生被身后突然发出的声响骇了一跳,他下意识捞起桌上的竹尺回头一瞪。
  晕死,竟然是杨聪,这学生可不好打了,所谓“拿人的手软,吃人的嘴短”,他可是收了杨聪一百两银子的咨询费,如果再把人揍一顿,那也忒不地道了。
  他偷偷放下竹尺,无奈的道:“回来了就回来了吧,鬼鬼祟祟的跑老夫身后干嘛,差点被你吓到。”
  杨聪见状,连忙拱手赔礼道:“抱歉,抱歉,先生,学生也是许久未见先生,太激动了,失礼了,失礼了。”
  严老先生摇了摇头,无奈的道:“说吧,什么事?”
  他知道,杨聪没事是不会来找他的,特别这个时候都散学了,杨聪跑过来肯定有什么事。
  杨聪也不着急,他还是缓缓的拱手道:“学生想请先生一起去吃个便饭,不知先生可否赏脸。”
  吃便饭,好啊!
  严老先生闻言,那眼中忍不住露出激动的神色,倒不是他稀罕这顿酒菜,主要杨聪这学生请人吃饭的时候喜欢附带送人银子啊。
  他起身欣然道:“也好,老夫正好想跟你聊聊,走吧。”
第三十三章
老夫劝你莫作弊
  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上次愉快的经历,这严老先生对杨聪可是客气多了,一路他不但说起话来和颜悦色,甚至还主动跟俞大猷打了个招呼。
  这次还是老地方,距离县衙最近的酒楼,杨聪还是把二楼都包下来,不过,这次不是他一个人陪坐,俞大猷也跟着上了楼。
  严老先生对他这种败家行为也见怪不怪了,他知道,杨聪找他说的事一般都不能与旁人说,把个二楼包下来倒也清静,省的人去嚼舌根子。
  这次也还是老规矩,直到侯之坦把个食盒送上来,杨聪这才打开食盒,推倒严老先生跟前,恭敬的道:“先生,这次学生想请您帮几个小忙。”
  严老先生激动的往食盒里瞟了瞟,饿滴乖乖,还是十个十两的银锭子,这学生,还真是钱多的烧啊!
  他按耐住激动的心情,不动声色的道:“噢,什么事啊,你先说说。”
  杨聪倒不是真钱多的烧,主要现在银子不是问题,有钱无势才是最大的问题啊。
  如果现在掏个一万两银子,甚至是十万两银子就能买个举人的功名,他绝对掏钱买,他爷爷不就掏了十万两银子买了个七品的闲职嘛,说起来,这七品的闲职还不如举人的功名呢,因为举人只要有关系,当个实职县令什么压根就不是问题。
  当然,这举人应该是买不到的,不然他家至少每代都会出个举人。
  看到严老先生那掩饰不住的激动之色,他抬手引向俞大猷,恭敬的道:“先生,这位是学生的知交好友,姓俞,名大猷,字志辅,他也想来县学聆听先生的教诲,还请先生行个方便。”
  这俞大猷也想做县学的例生吗?
  严老先生神色一滞,一百两银子原来不是全给他的,还要整个例生的名额出来!
  按理来说,捐个例生一百两银子都不够,不过,他从中通融一下的话,几十两银子就够了。
  这家伙,一下几十两就没了,他愣了一下,这才有些心疼的道:“这个问题倒不是很大,黄册文书什么的,你带了吧?”
  他这话是对俞大猷说的,这县学可不能随便进,起码的身份证明还是要有的,如果参加过童生试,县试或是府试过了,都有衙门发的证明文书,如果什么考试都没参加过,那就得拿赋役黄册的复件来证明身份了。
  俞大猷闻言,连忙从怀里掏出张旧黄纸,随即站起身来,双手递到严行跟前,恭敬的道:“带了,带了,先生,这就是学生的文书。”
  还有文书,看样子是过了县试或者府试了,这就好办了,找个借口说他是自己远亲什么的,还能省下一半的银子。
  严老先生见到文书,不由一喜,不过,他接过文书一看,顿时愣住了。
  这俞大猷竟然是个秀才,正德十三年的秀才,而且院试还排在前几位,这家伙,是个人才啊,十五岁就考上秀才了,为什么都快三十岁了还是个秀才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