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11

  他有些不解的问道:“你参加过几次乡试?”
  俞大猷闻言,略有些遗憾的道:“文举乡试学生还未参加过一次。”
  没参加过一次乡试,是因为家里穷吗?
  严老先生当初家里就很穷,不过,还好,他家就是南直隶的,去南京参加乡试倒花不了多少钱。
  他不由遗憾道:“唉,可惜了,以你这成绩,中举应该不难。大猷啊,如果你信的过老夫,就借点钱去参加乡试吧,举人和秀才功名那可是天差地别。”
  俞大猷闻言,不由一愣,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杨聪见状,连忙解释道:“先生,您误会了,志辅他借钱参加乡试了啊,而且还一举夺魁,不过,他参加的是武举乡试。”
  严老先生闻言,不由目瞪口呆,这家伙有病吧,文举不考去考武举,武举考了有什么用,就算武举会试高中,还不如举人功名有用呢。
  他有些恨铁不成钢道:“唉,大猷,你糊涂啊,那武举考了有什么用啊,说句不好听的,你要在军中没有什么关系,就算考中武进士那也是白搭啊!”
  俞大猷略带尴尬道:“先生,这个,这个,学生是永宁卫世袭百户。”
  “这!”,严行真被雷到了,搞半天,这家伙还是个正五品的百户,他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你能不让人家去考武举吗,人家如果能当上将军,可不比他这个教书匠差。
  他只能一个劲的叹息道:“唉,俞将军,你这真有点可惜了。”
  晕死,今天可不是专门来讨论俞大猷的问题的,杨聪连忙插话道:“先生,学生还有一事想请先生帮忙。”
  还有事啊?
  不过,俞大猷这事倒没什么,既然人家是秀才,登记一下便成,根本不用花什么银子,他有些好奇道:“你还有什么事啊?”
  杨聪拱了拱手,严肃的道:“先生,学生想考科举。”
  考科举,你个有钱人,考什么科举?
  严老先生用略带怀疑的目光看了他一眼,这才缓缓的道:“你资质原本还不错,就是不够用功,如果你能刻苦用功,考个秀才还是不成问题的。”
  秀才?
  秀才当然不是问题,这个还用你说。
  杨聪鬼使神差的补充道:“学生想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噗”,严老先生闻言,一口茶水喷出来。
  他这跟俞大猷说了半天都有些口渴了,没想到,一口茶水刚喝进去,杨聪就来了句这么雷人的话。
  他抹了抹嘴上的茶水,然后像看怪物一样上下打量了杨聪一阵,这才严肃的道:“杨公子,请恕老夫直言,你这资质想金榜题名都难,高中状元,那更是不可能的。”
  嘿嘿,我要跟你们一样读死书,自然不可能高中状元,杨聪自信满满的道:“这个无需先生操心,学生不敢说一定高中状元,翰林院应该还是能进的。”
  严老先生满脸惊奇的看了他一阵,脸上突然又露出了然之色,他揣测道:“以你大田杨家的财力,如果全力施为,的确有可能,但是,老夫奉劝你一句,不要妄图作弊,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殿试那关你是很难混过去的。”
  “噗”,这下轮到杨聪把一口茶水喷出来了,他见严老先生在喝茶,忍不住也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不过,严老先生这话也把他雷的不清。
  卧槽,这话什么意思,难道进士功名都能买的到!
第三十四章
唐伯虎就因为作弊遭了雷劈
  杨聪真没想到,明朝的科举舞弊竟然严重到这种程度,竟然连进士功名都能买的到,那大家还不都跑去买啊,问题他没听说过谁的进士功名是买来的啊!
  他忍不住好奇道:“先生,您这意思,只要肯花钱,这进士功名都能买的到?”
  这个时候,一旁的俞大猷也露出了好奇的表情,因为这种事他也没听说过啊,进士功名都能买的到,可能吗?
  严老先生认真的道:“可以说买的到,也可以说买不到。”
  晕死,又是这种模棱两可的话,这年头人总喜欢打机锋,故作神秘,吊人胃口。
  杨聪无奈,只能顺着他的意思问道:“为什么这么说呢?”
  严老先生这才摸着胡子,郑重的道:“如果是秀才和举人功名的确买有些人敢卖,也有些人敢买,不过,一旦查出来那就麻烦大了。考生轻则革掉功名,重则锒铛入狱。主考官更严重,革职查办那是肯定的,如果关系不够硬,流放三千里都有可能。进士功名还没有听说人敢明着卖,因为眼红的人太多了,风险太大了,而且最后还要过殿试那一关,皇上会亲自垂询,如果你没点真才实学,那就死定了,就算有真才实学,那也是九死一生。”
  杨聪仍旧有些难以置信道:“你意思,只要有点真才实学,又没被查出来,就没事?现在科举舞弊已经盛行到这种程度了吗?”
  严老先生略带感慨的叹息道:“是啊,的确如此,但是,我劝你不要买,先帝成化年间的江南四大才子唐寅你知道吧?”
  唐伯虎谁不知道啊,这会儿读书人中正盛行模仿他的字画呢,杨聪模仿的就是唐伯虎的字体,而且写出来已经有七八成像了,这老家伙貌似知道啊,知道还问,什么意思?
  严老先生其实不是问他知不知道道唐伯虎这个人,而是问他知不知道唐伯虎考科举的经历。
  他见杨聪一脸懵逼的样子就明白了,杨聪不知道唐伯虎科举的经历。
  他悠悠的道:“唐寅跟你一样也出身于商户之家,不过唐家还比不上你们杨家,他们唐家那会儿还只是普通商户,所以,他家在当地的地位比较低下,为了助家族晋级士绅,他刻苦学习,十一岁就文才惊世,十六岁就考上秀才,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获第一名,博了个唐解元之名。原本以他的才华不说高中状元,进前三甲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惜他一不小心被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之子徐经给牵连进了科举弊案,那徐泾竟然用钱买通主考官的家仆,事先得到了会试的考题!唐解元因此被牵连下狱,不但功名被夺,还遭受了一年多的刑拷凌辱,这应该算是大明立朝以来最有名的科举弊案吧,唐解元这样的英才都被人怀疑作弊,你说,科举舞弊盛行到了什么程度?”
  杨聪还真没听说过这事,他目瞪口呆道:“唐伯虎科举作弊,怎么可能!”
  严老先生摇头叹息道:“唐解元自然不大可能作弊,但是,他有点过于狂傲了,得罪的人太多,所以,才被牵连进科举弊案,整的凄凄惨惨。所以啊,杨公子,老夫劝你不要学那唐解元,就算你家有钱,就算你能买通一切关节,也不要太狂傲,不然,迟早出事。”
  这话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小子诶,莫装逼,装逼遭雷劈,唐伯虎都因为装逼遭了雷劈,何况是你!
  这老头,不知道他这话是在说自己拿钱砸人的行为有点过于狂傲,还是真心为自己好,杨聪讪讪的道:“学生没打算买,学生准备正正经经凭本事去考,对了,先生,我如果要考科举,怎么个报备法啊?”
  严老先生闻言,不由满脸怀疑道:“正正经经去考,你考个举人都难,又怎么金榜题名,怎么进翰林院?”
  你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好不。
  这个时候杨聪也不好大吹特吹,他只能无奈的道:“先生,您不能这么打击自己的学生吧,这个先不说了,您就说说怎么报备吧。”
  我打击你了吗?你这资质本来就不可能金榜题名好不好!
  严老先生状如无辜的瞥了他一眼,随即淡淡的道:“这个简单,你把《赋役黄册》复件拿来,老夫自会给你办好,下次县试开始之前我会通知你的。”
  下次?
  什么意思?
  杨聪不解的问道:“先生,下次县试是什么时候?”
  严老先生淡淡的道:“两年后啊,这次赶不上没关系啊,县试不是三年一次,而是三年两次,你不用等多久。”
  两年以后还不久?
  到时候惠安第一美女张贞恐怕已经嫁人了吧,到时候徐阶恐怕已经对自己失望透顶了吧,等到两年后,估计黄花菜都凉了!
  杨聪急切的道:“先生,今年的县试已经过了吗,学生好像没看到有人参加县试啊。”
  严行摇头道:“县试是没过,但是报备时间已经过了,老夫已经把名单交给县令大人了。”
  原来县试还没过,那就是说,还有机会咯。
  杨聪试探道:“先生,您能请县令大人把名单改一改,把学生的名字加上去吗?”
  “这个。”严老先生看了看食盒里的银子,颇有些为难道:“县令大人已经把名单交上去了,改起来恐怕很麻烦。”
  很麻烦吗?
  很麻烦那也得改啊,再等两年谁知道是什么结果,杨聪可不敢冒这个险。
  他想了想,又问道:“先生,您觉着这名单县令大人还没有有办法改?”
  严行细细思量了一番,这才犹犹豫豫的道:“这个,或许能吧,如果县令大人冒着被责罚的危险,说自己抄漏了,又或是抄错了,兴许能把名单改过来。不过,这样一来县令大人履历上可能会留下污点,老夫也不知道县令大人愿不愿意冒这个险。”
  说完,他略带深意的看向杨聪,那眼神中竟然还带着些许羞涩。
  杨聪瞬间就明白了,严老先生这意思是让自己花钱买通县令大人,只要钱到位,污点什么的又有什么关系,反正这位县令又不是那种挖空心思往上爬的人,就算有些许污点,最多也就调到别的地方去当县令,一个任仕十多年的进士,总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被贬成八品或者九品小吏吧。
  他缓缓点了点头,会意道:“先生,您能帮忙请县令大人出来吃个便饭吗,学生有点问题想请教县令大人。”
  严行略带尴尬道:“这个自然没问题,老夫明天就帮你去问问,看县令大人什么时候有空。”
第三十五章
八股文有规律吗
  夜已深,整个杨府早已陷入一片黑暗之中,唯余杨聪的书房还有些许灯光透出。
  杨聪坐在书桌前,呆呆的看着眼前的几篇八股文,眉头都皱成了一个川字型。
  他并不是看不懂这些文章写的什么东西,毕竟原来的杨聪也“苦读”《四书五经》十余载,不说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一般的文章他还是看得懂的。
  问题,他找不出八股文的规律啊!
  当然,如果从格式和规定等方面来理解,要说八股文没规律,那是胡说八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