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411

  这奏折勉强算是警讯吧,不过,就以奏折上所说,还没严重到边陲危在旦夕的程度啊。
  他忍不住问道:“公瑾,怎么了,你为什么说西北边陲危矣,这不没事吗?”
  这奏折乃是云南巡抚汪文盛所上,汪文盛也没说什么安南莫氏图谋不轨,他只是上奏抓到了安南密探,经过审问得知,这探子是安南莫氏派过来的。
  这都是一年多以前的事情了,当时,夏言只是在票拟上建议,命汪文盛继续追查,嘉靖也认为追查一下即可,没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派个探子打探消息再正常不过了,大明也经常派密探去周围各国打探消息,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没想到,夏言这会儿竟然把事情说的这么严重,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压根就没什么事,莫登庸是派密探前往云南广西等地刺探消息了,但是,他并不是想进攻大明西北边陲,而是想打探一下明军的动向。
  毕竟这几年安南郑氏几乎年年都派使团前往大明求援,而且回去之后都会大肆吹嘘一番,说什么大明即将出兵帮助安南平叛云云,他当然不能不闻不问。
  他派出密探前往云南广西等地刺探消息也就是想看看大明有没有在边境集结大军,准备前往安南收拾他,并没有其他的意思。
  但是,夏言这会儿可不会这么说,嘉靖一问,他便装作惶恐道:“皇上恕罪,微臣的确是疏忽了,如果光有安南莫氏派出密探之举,倒也没什么,但是,这次郑氏这么一说,微臣便发现不对了,种种迹象表明,这莫登庸真是想进攻大明西南边陲啊!”
  嘉靖闻言,不由大惊道:“啊,什么迹象?何以见得?”
  夏言惶恐的解释道:“皇上,您可还记得,这几年,黔国公沐朝辅、安南降将武文渊等都曾上奏,安南莫氏正大肆招兵买马。微臣当时还认为莫氏是为了镇压安南国内反对势力呢,现在想来,他大可不必征召十余万大军啊,因为安南国内根本就没有这么强大的反对势力,征召十余万大军不要钱的吗?他为何如此穷兵黩武?如果结合郑惟僚和汪文盛的奏折一分析,结果不问可知,这莫登庸之所以大肆招兵买马就是在准备进攻大明西南边陲啊!”
  这!
  嘉靖闻言,脸上不由露出凝重之色,他隐隐记得,这几年黔国公沐朝辅、安南降将武文渊等的确都上奏提到过安南莫氏,不过,当时谁也没想到莫登庸敢打大明的主意啊。
  现在看来,这家伙真是吃了豹子胆,准备捋大明虎须了。
  这还得了!
第一五六章
这波不亏
  嘉靖这会儿脑子里着实有点乱了,严嵩、夏言和郑惟僚联手这一忽悠,他脑子里顿时一团浆糊。
  安南莫氏竟然想进攻大明西南边陲,这可如何是好啊!
  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自他继位以来南倭北虏就没断过,他本就有点难以应付了,这会儿再加上一个安南,大明便是三面受敌了,怎么办?
  他愣了半晌,这才皱眉道:“公瑾,你觉得这安南之事该如何处置?”
  夏言假装沉思了一会儿,随即果断道:“皇上,微臣以为,当先下手为强,组织大军,助安南黎氏平叛,如若等到安南莫氏将国内反对势力全部剿灭了,再来进攻大明,那可就麻烦大了。”
  这话说的的确有道理,这会儿安南好歹还有人在跟莫氏作对,莫登庸必定分心分兵去对付那些反对他的人,这样收拾起来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等他把反对势力全部剿灭了,全力跟大明开战,那就不好对付了,毕竟人家手里可有十余万大军。
  问题这会儿大明朝廷没钱啊,怎么组织大军去安南平叛?
  嘉靖闻言,不由叹息道:“唉,朕也知道应趁其国内尚未安定出手,问题这平叛大军的粮饷从何而来?”
  这个!
  夏言假装露出为难之色,半晌没吭气。
  没钱,打什么仗?
  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打仗是要花钱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把大军组织起来最起码也得给人饭吃不是,饭都没得吃,纵有十万甚至百万大军又怎么样,还不是得活活饿死!
  夏言假装为难了一阵,这才咬牙道:“皇上,您觉得杨聪杨大人如何?”
  杨聪?
  嘉靖闻言,不由诧异道:“你的意思,让清风去安南平叛?”
  这可是你说的,夏言连忙顺势点头道:“皇上英明,为今之计只有请杨大人出马了。微臣虽然跟杨大人有些矛盾,但也不得不佩服杨大人的才能,东南海盗和倭寇同样有十余万,杨大人竟然没花朝廷一文钱便把海盗和倭寇全压住了。现在,恐怕也也只有杨大人能不花朝廷一文钱便把安南莫氏给收拾了。”
  这话的确有道理,在朝廷没钱的情况下,也就杨聪这样能自己想办法筹措军费的官员才能组织起大军去安南平叛了。
  但是,东南又怎么办呢?
  杨聪这会儿正玩养寇自重之计呢,嘉靖可不知道这家伙已经把海盗和倭寇清剿的差不多了。
  他忍不住问道:“清风这一走,东南又如何处置?”
  夏言只能硬着头皮忽悠道:“微臣以为东南的海盗和倭寇已经不足为虑了,这两年东南各省已鲜有地方上奏海盗和倭寇劫掠之事,这就证明杨大人已经将海盗和倭寇剿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会儿东南各省海防都十分的稳固,再加上各省水师力量也不容小觑,微臣相信,海盗和倭寇应该是不敢再上岸劫掠了,杨大人走后,只要派个得力的官员前去守着,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他这纯粹是为了忽悠嘉靖在瞎扯呢,估计就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东南的海盗和倭寇的确已经被杨聪给剿的差不多了,他一顿瞎扯还真说中了。
  嘉靖闻言,又开始犹豫了。
  这两年东南各省的确已经没有什么地方州府上报海盗和倭寇劫掠之事了,东南的海盗和倭寇应该是剿的差不多了,就算还有些残余,在屯卫、步卒、水师的震慑下应该也不敢有所异动了。
  这杨聪的确不错,不管什么问题,到了他的手里都能得到妥善处置,当初杨聪去东南之前谁又能想得到他能在短短几年之内便让整个东南都回复安宁呢。
  这次安南之事看样子也只有让杨聪出马了,其他人去了,还真没用。
  想到这里,他缓缓点头道:“嗯,清风这几年在东南做的的确很不错,海盗和倭寇应该是掀不起什么风浪来了,那就依你所言,调杨聪去西南平叛吧。”
  成了,这小皇帝还真是好忽悠啊!
  嘉靖这会儿虽然已经二十多了,但是,在六七十岁的夏言眼里也只是个毛头小子而已。
  说实话,夏言有时候还真的有点看不起嘉靖。
  当然,就算他心里再看不起嘉靖也不敢说出来,他也就敢在心里鄙视一番而已,表面上,他还是恭敬的拱手道:“皇上英明。”
  自己很英明吗?
  好像是的啊!
  这杨聪可不就是自己提拔起来的吗,要不是他慧眼识英才,一个新科状元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翰林院修撰擢升到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兼宣大总督,又从宣大总督擢升到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兵部侍郎浙直总督。
  嘉靖闻言,心里不由一阵得意。
  这杨聪,提拔的好啊,像这样给他长脸的,就应该大力提拔。
  想到这里,他毫不犹豫道:“原本上次清风剿灭大海盗陈思盼就应该加六部尚书衔了吧,这次他也算是在东南功成身退了,剿灭海盗和倭寇这么大的功绩不奖励就说不过去了,这六部尚书衔是应该给他挂上去了。”
  这!
  夏言闻言,只想给自己来个大嘴巴子。
  算来算去怎么就没算到这一点呢?
  这下好了,他们是如愿的把杨聪支走了,但是,杨聪也因此晋升六部尚书,如果这家伙走了狗屎运,真把莫登庸给灭了,那岂不是回来就要进内阁了!
  唉,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罢了,罢了。
  这会儿他也不好出言反对了,刚刚他可是“摒弃成见”狠狠的吹捧了杨聪一番,如果这会儿他又突然出言反对提拔杨聪,那岂不是前后矛盾,嘉靖就算是再糊涂估计也能看出其中的猫腻来。
  再说了,莫登庸也不是那么好灭的,杨聪此去还不知道结果如何呢。
  他干脆一咬牙,违心的拱手拍道:“皇上英明。”
  嘉靖闻言,微微点了点头,享受了一番“英明”的马屁,这才悠然道:“那行吧,就擢杨聪为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兼兵部尚书,总督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五省兵马,出征安南,平定莫登庸之乱!”
  这云南、贵州、广东、广西也就罢了,因为这四省都临近安南,为什么要加个四川呢,四川可不是个小地方,不能白白便宜杨聪这小子啊。
  夏言下意识道:“皇上,四川离安南好像有点远吧?”
  嘉靖不容置疑道:“杨聪本就是东南五省总督,调去西南总不能少一个省吧,再说了,川军善战,加进去正好,就这样吧。”
  夏言闻言,只能在心中叹息一声,唉,皇上都这么说了,还能怎么样呢?
  还好,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都是有名的穷地方,就算是四川也富不到哪里去,而南直隶、浙江、福建、山东差不多是大明最富的几个省份了,用几个穷省再加个四川换大明最富有的几个省,这买卖好像不亏。
  嘿嘿,杨聪,你就去那鸟不拉屎的西陲之地折腾吧,看你能折腾出什么花样来!
第一五七章
歹毒
  夏言和严嵩这招着实有点歹毒,西南边陲那是什么地方,那真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别说是组织大军打仗了,就连当地老百姓自己吃的粮食都不够。
  杨聪如果想组织人马讨伐安南就必须从湖广、四川和南直隶等地转运粮食过去,而西南与这些行省之间都隔着莽莽群山,运粮食过去简直是难如登天。
  这会儿可没什么高速公路直通,更没有什么铁路,要想运粮食到西南,只能靠人力扛过去,甚至马车都用不了,因为莽莽群山之中的开出来的通道,很多地方都是又窄又陡,马车根本就过不去。
  南直隶、湖广、四川等地距离西南边陲最少也有上千里,让人扛着几十甚至上百斤的粮食走过去其艰辛可想而知。
  如果按这会儿的效率计算,运一石粮到西南,最少要消耗两石粮,毕竟运送粮食的人也要吃饭不是,人总不可能空着肚子扛着几十上百斤的粮食在山里爬上爬下是吧。
  也就是说,如果杨聪召集十余万大军,光是粮食的运输成本和自身成本加起来最少都需要二十余万两一个月,一年下来就是将近三百万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