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11

  杨聪抬头看了看远处的街道,随即冷冷的问道:“永安州城总共有多少住户?”
  马九德都在这当了好几年的父母官了对这里的住户数量自然是熟悉的不行了,他不假思索道:“永安州城共计有两千三百一十六户一万三千六百七十五口。”
  什吗?
  杨聪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他下意识问道:“永安州城里面总共才住了一万多人?”
  马九德连忙点头道:“是的,大人,永安州本就只有四万多人,将近三成住在城里已经算是多的了。”
  杨聪闻言,不由目瞪口呆,一个州竟然只有四万多人,有没有搞错,惠安县都有十多万人口好不。
  好吧,这都怪他自己功课做的不够,他只是想将永安州城作为屯粮中转之所,所以并没有关注永安州有多大,更没有查过永安州有多少人口。
  他尴尬的咳嗽了一声,这才温声道:“马大人,抱歉啊,本官以为这城中最少有两三万户呢。”
  马九德闻言,连忙赔笑道:“没什么,没什么,大人爱民如子,不忍劳民伤财,下官钦佩还来不及呢。”
  这么大个州城,竟然只有两千多户,也就是说里面驻扎十万大军都不成问题啊。
  杨聪原本是想着先把永安州的屯粮之所建好,再考察一下,看哪里适合驻军呢,现在看来,这永安州城貌似就是个不错的地方。
  想到这里,他不由抬手道:“广西地图。”
  很快,两个亲卫便将一副巨大的广西地图展开在他面前。
  他手下罗洪先就是专门画地图的,大明各地的地图罗洪先都仔细核查并且按新的画法重新画过了,他手里自然不缺地图,来广西之前他便命人将这里的地图放大备用了。
  这地图上永安州的地方其实并不小,只是九成的地方都是山地,他原本以为山地也是可以住人的,现在看来,这地方的山地应该是没有住人了。
  他仔细看了看,随即问道:“此处可有通往安南的通道?”
  马九德毫不犹豫的摇头道:“没有,这里与安南相距虽然不到百里,但是中间隔着十万大山,山中根本没有道路。”
  杨聪又指着地图上的海岸线道:“要是沿着海岸修过去费不费劲?”
  马九德皱眉沉思了一下,这才估摸道:“如果纯靠本州劳力,恐怕得耗费一年左右。”
  杨聪追问道:“永安州能征召多少劳力?”
  马九德不假思索道:“如果纯用劳役的话,恐怕只能征召两千左右了,因为今年大部分人都服过劳役了,如果出钱又或者出粮征召,应该能征召九千左右。”
  杨聪又追问道:“你这耗时一年是按两千人计算的还是按九千人计算的。”
  马九德毫不犹豫道:“当然是按九千人计算的。”
  九千人,耗费一年时间便能修出通往安南的通道,也就是说,十万人最多只要耗费一个多月便能将这通道修出来,看样子,在这里屯兵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啊。
第一六一章
小弟
  杨聪仔细研究了一番地图,又在永安州城巡视了一圈,心中已然有了定论。
  他发现永安州城的确是个屯兵的好地方,这里不但地理位置绝佳,而且还有一座现成的城池,如果在这里屯兵,压根就不用担心粮食安全的问题,更不用担心会被偷袭。
  最重要的,这里还有个现成的港口,从福建、浙直等地运送粮食过来都相当的方便。
  如果按照以往的惯例,进军安南,要么屯兵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南宁府,要么屯兵云南承宣布政使司的首府昆明府,至于原因,大抵是因为这两府相对来说比较发达,如果朝廷粮草运送不及,还可以在当地想点办法,筹集点粮草应应急。
  当然,杨聪压根就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只要是船队能抵达的地方,哪怕是穷乡僻壤都没关系。
  这屯兵之所大致确定下来,杨聪就开始安排大军驻扎之地和屯粮之所了,他在永安城南的空地上忙活了大半天,直到夜幕降临,才走进临时搭好的帅帐,准备随便吃点东西,然后就躺下休息了。
  这时候他才发觉,永安知州马九德好像整个下午都陪在他身边呢,这家伙又是组织劳力帮他搭建屯粮之所,又是号召老百姓给先期抵达的一万步卒烧水做饭,忙得不亦乐乎,直到这会儿,人家还一直跟着他呢。
  他招呼马九德在客位盘坐下来,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好奇道:“马大人,你不用处理州府事务的吗?你要有事径自去处理便成,不用老是陪着本官。”
  马九德闻言,不由尴尬的道:“大人,这永安州地小人少,再加上民风淳朴,本就没多少事情要处理,下官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给大人帮帮忙是吧。”
  嗯,这倒是实在话,一个州城才万余人的小州府估计事情还没惠安那样的大县多呢,原来的惠安知县刘守良杨聪就比较熟悉,那伙计一天好像也没什么事。
  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淡淡的道:“这时候也不早了,要不马大人留下来跟本官吃个便饭?”
  这话的重点是前面一句“时候不早了”,他这意思是在委婉的逐客呢,至于什么吃便饭什么的,那就是客套话,军营土灶能做出什么好吃的来,要请人吃饭他也不会在这地方请不是。
  读书人说话一般都这样,就算是想让人赶紧滚蛋也不会直接说,而是通过各种委婉的方法表达。
  他倒不是反感这个马九德,主要他这一天先是在海上漂了半天,紧接着又在这永安州城忙活了半天,他早就累的不行了,这会儿他真没精力招待一个小小的知州了,他只想赶紧吃点东西,然后睡觉。
  没想到,马九德竟然连连点头道:“好,好,那下官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卧槽,你这家伙,怎么就没点眼色呢?
  杨聪不由满脸疑惑的看向马九德,这家伙,不会还有什么事吧?
  果然,马九德一看他这样子,立马舔着脸赔笑道:“嘿嘿,嘿嘿,状元郎是不是不记得小弟了?”
  小弟?
  杨聪闻言,不由满脸黑线。
  这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最少也有三十多了,自称小弟是个什么意思?
  马九德没有称呼他总督大人,而是叫他状元郎,这就是攀私交的意思了,这点他倒是明白,问题他对这家伙根本就没一点印象啊。
  什么叫不记得了?
  我压根就没跟你打过交道好不。
  他仔细回想了一阵,这才问道:“马大人,我们以前见过吗?”
  马九德这个尴尬啊,很明显,杨聪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一般人对他这口气,他就算不翻脸,估计也得起身走人了,问题这状元郎就不是一般人啊。
  他只能继续舔着脸赔笑道:“状元郎不记得小弟也正常,毕竟小弟才位列三甲,和状元郎差远了。”
  位列三甲?
  杨聪恍然道:“你也是乙未科进士出身?”
  马九德连忙顺势拱手道:“小弟不才,正是乙未科三甲第三十八名,还请状元郎多多关照。”
  说完这话,他脸都臊的通红了。
  他并不是那种溜须拍马之徒,要换做是刚中进士那会儿,这种话他是决计说不出口的。
  不过,经过这十来年官场的摸爬滚打,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年头,当官还是得靠关系,要没关系,你再有才华,再努力,那都是假的。
  他并不是那种混吃等死之徒,他也有理想,有抱负,他也想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所以,他才会选择拉下脸面不要,来巴结杨聪。
  当然,要杨聪官声不好,是如同严嵩那般的大贪官,他也不会背着自己的良心去巴结。
  马九德这巴结上司,拉关系都要选对象,杨聪收小弟自然也要选对象,不是什么人在他面前自称小弟他就会真把人当小弟,要知道官场上可不是只有站错队,跟错人才会倒霉,收错小弟同样会倒霉。
  其实杨聪在永安州城里转的时候也暗地里观察过了,从老百姓的表现来看,这马九德为官应该还算是比较清正的,因为老百姓见着他并没有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也没有什么畏惧之色,有的只是发自内心的敬仰或者信任。
  这年头,这种清官的确不多。
  不过,光是为官清正还没有用,脑子还得灵活,还必须懂得变通,要像朱纨那样,脑袋一根筋,那也不是什么好事。
  杨聪思索了一会儿,随即问道:“马大人,我率船队入港的时候发现港口附近有不少渔船啊,朝廷不是禁海吗,你这纵容治下百姓出海捕鱼,难道就不怕朝廷追究吗?”
  这!
  马九德闻言,不由一愣,他可不知道这会儿杨聪正私底下发展海上贸易呢,他要知道杨聪自己在违反海禁做生意还跟他说这个,肯定会哭笑不得。
  正因为他不知道才会愣住的,总督大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他愣了半晌,这才感叹道:“大人,下官这也是没有办法啊,永安州九成都是山地,耕地太少了,老百姓如果纯靠种地根本就吃不饱啊。”
  嗯,土地少,知道去海里刨食,基本上算是脑子比较活的了。
  杨聪紧接着又问道:“朝廷要真追究起来你怎么办?”
  马九德坦然道:“这年头沿海州府私自纵容老百姓下海捕鱼的可不止我们永安这一家,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不造帆船,纵容老百姓跟倭寇打交道便不算太违禁。再说了,朝廷真要追究起来,下官也可以说这些老百姓都是在附近的河道里捕鱼啊,大不了到时候监察御史来了,下官便让老百姓把渔船全部开河道里呗。”
  嗯,还知道衡量利弊,应付朝廷检查,这家伙着实不错。
  杨聪突然问道:“马大人,聊了这么久,还未请教你字号呢。”
  马九德闻言,不由激动的道:“不敢,不敢,下官贱字明礼。”
  这问字号的意思应该就是有意收下他了,他终于找到靠山了!
  果然,杨聪紧接着便大笑道:“好,明礼,你要不嫌这军中伙食差就留下来陪我吃个便饭吧,我正好还有些事要问你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