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4/411

  杨聪紧接着又道:“有时候做人不能太迂腐你们知道吗,朱纨朱大人够守规矩吧,结果如何?他就是太守规矩了,而忽略了东南百姓的利益需求,你们知道吗?还有,朝廷为什么连几十万两军费都拿不出来,你们想过吗?”
  卢镗和刘显还是没有开口,不过,他们脸上都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杨聪等他们思索了一会儿,这才继续道:“你们应该也知道,海商豪门是怎么做这生意的,他们可曾考虑过朝廷的利益?我只希望你们能明白,我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不做,海商豪门同样会做,我做了,不管东南还是西南,甚或是西北,打仗都不会缺军费,而海商豪门做了,一文钱都不会给朝廷用。”
  卢镗和刘显又对望了一眼,还是卢镗拱手道:“大人,我们都是武夫,不懂这些,我们只知道跟着大人,便能百战不殆!”
  这话已经很明显了,他们不管杨聪怎么做,他们只想跟着杨聪打胜仗!
第一五九章
同科
  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思明府,永安州。
  这里可以说是大明最小的州府了,其面积甚至还没半个惠安县大,而且其境内多山,从临近海岸的州城往西不到十里便是十万大山了。
  那可真是十万大山,密密麻麻的,到处都是山,山头估计都不下十万个,由于山太多,地又不平,所以,永安州的农田很少,除了靠近海岸那一条不到十里宽的盆地,其他地方几乎都无法种植粮食。
  土地如此匮乏,再加上海禁严厉,又不能造大船出海捕鱼,这里的老百姓的日子之艰难,可想而知。
  这天,永安知州马九德突然如同发了疯一般出通告,命整个州府所有劳力,全部在州城附近的小渔港集合。
  好吧,整个州府所有劳力听上去着实有点吓人,不过这永安州总共也就四五万人口,按一家五六口出个劳役的标准能召集的劳力其实也就不到一万人,而且这劳役很少集中在一起征召,有很多人今年都已经服过劳役了,所以,最后来到小渔港的也就三四千劳力。
  不过,三四千人对于一个屁大点的渔港来说已经是够吓人的了,整个渔港甚至都挤不下这么多人,很多人都只能站在渔港旁边的海滩上,傻不拉几的等着。
  这知州大人到底要干什么呢?
  马九德这会儿的确有点疯了,不过,他这个疯并不是脑壳出了问题,神经不正常,而是高兴的要疯了。
  因为西南五省总督,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兵部尚书杨聪要来永安州了!
  话说人家总督大人来永安州跟他有什么关系呢,杨聪可是管着西南五省,他一个屁大的州府知州在杨聪眼里就是个芝麻官而已,难道,他还想凭借这个机会一飞冲天不成?
  他的确是这么想的,因为他跟状元郎杨聪是同科啊,他也是嘉靖十四年乙未科进士!
  这年头同科之谊可是有说法的,要认真来说甚至堪比同门,当然,这也要看双方的想法,你要不想搭理同科,随便寒暄几句也就过去了。
  马九德当然不想只跟杨聪寒暄几句就过去了,这对于他来说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只要能巴结上杨聪,他就发达了。
  所以,他就如同发了疯一般,把全州的劳力全部召集到了州城旁的这个小渔港。
  那么,他到底要干什么呢?
  正午时分,所有人都晒的口干舌燥之际,知州大人马九德终于出现了。
  他的出场方式很特别,他竟然知州衙门的官员和衙役抬着桌椅跟在身后,就好像要在渔港码头摆酒席一般。
  这知州大人到底什么意思呢?
  你说你要办酒席的话最少也得准备四个凳子吧,一个凳子一个桌子办什么酒席,而且这凳子和桌子也不用知州衙门里的官员和衙役来抬啊,知府衙门本就人少,衙役根本就没几个,这个大家都清楚,何必劳烦州判甚至同知大人帮你抬桌子呢,只要你一声令下,大家还不得给你抬过来百十套桌椅啊!
  马九德可没管四周这些劳力好奇的目光,他这会儿都高兴的有点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在一众老百姓的问好声中,他终于来到了港口唯一的码头上。
  这时候桌子和凳子的作用终于体现出来了,只见他命人把桌子和凳子往码头上一摆,然后一脚踏上凳子,一脚使劲往地上一蹬,嗖的一下就站到了桌子上面。
  “啊!”,四周的老百姓忍不住惊呼一声,也不知道是在赞叹这知州大人身手敏捷呢,还是觉着这家伙脑壳进水了呢。
  马九德站在桌面上,兴奋的扫视了一圈,随即便激动的大喊道:“乡亲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五省总督,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兵部尚书杨聪杨大人要来我们永安州了!”
  这是一个好消息吗?
  四周的老百姓貌似并不卖账,这年头,越大的官就越贪,马九德这个还算是好的了,起码不贪,也没有向老百姓征收苛捐杂税,要来个总督大贪官,还不得把整个永安州的地皮都刮去一层啊!
  马九德一看四周老百姓焦虑中略带畏惧的表情,不由满脸黑线。
  这帮家伙,怕是被贪官污吏给贪怕了吧。
  这年头的贪官污吏着实可怕,他来到这永安州的时候大街上的小孩甚至衣服都没得穿!
  没办法,他的前任收的苛捐杂税太多了,这永安州本来就是个穷地方,吃饭都成问题,哪里有钱交税,老百姓只能把买布做衣服的钱抠出来交税了,所以这边小孩一般都没什么衣服,大人能有几块破布遮体就算不错了。
  他也算是难得的清官了,治理了三年,这里的老百姓基本都能吃个半饱了,家家户户也都添置了一些衣物,不像以前大人都穿的跟乞丐一样,所以,听闻他要调走,这里的老百姓那是哭天抢地,拼命挽留,就这样,他竟然又神奇的留了下来,连任了。
  其实,这压根就不是老百姓拼命挽留的结果,他之所以能留任,皆因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根本就没什么油水,一般官员都不愿来这里就任,正好,这里的老百姓又拼命挽留他,布政使司的人干脆就上报吏部把他给留了下来。
  他倒是无所谓,因为他就是个三甲进士出身,上面又没什么关系,能当上知州都是因为他在地方上竭力为老百姓办事,业绩特别出众,官声也相当的好,再加上永安州这鸟不拉屎的穷地方但凡有点关系的都不想来,他才幸运的中奖了。
  至于再往上升,他以前压根就没想过,反正在哪里当知州都一样,留在永安州就留在永安州吧。
  没想到,阴差阳错,却让他等到了这么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他当然知道下面老百姓怕什么,他们怕这总督大人是大贪官呗。
  杨聪可不是什么贪官污吏,他连忙大声解释道:“大家放心,总督大人是清官,有名的大清官,他每到一个地方,不但不贪,还自己掏钱给老百姓谋福利呢。”
  真的假的?
  人群中有个愣头青忍不住问道:“知州大人,你说那总督大人不贪,那你招我们来干什么呢,不会是为那位总督大人盖别院吧?”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盖什么别院!
  马九德连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是因为总督大人要率大军在此登陆,所以,本官招大家来扩建港口。”
  这会儿的永安港的确不适合大军登陆,因为整个港口就一个小码头,连蜈蚣船靠上来都比码头高一节,要苍山船靠上来,恐怕悬梯的高度都不够,所以,杨聪才命这里的知州先期把码头扩建一下,搭建几个供蜈蚣船和苍山船搭靠的码头。
  不过,杨聪可压根就不知道这里的知州跟他是同科,这会儿一科进士可有三百多人,他甚至二甲那几十号人都记不清,更何况是三甲。
第一六〇章
误会
  马九德扩建港口,扫榻以待,等候了数日,杨聪终于率船队如期而至。
  这家伙,当看到海上遮天蔽日的风帆,永安州的老百姓不由惊的目瞪口呆,大明什么时候有这么多战船了,在他们印象中大明水师能有几十艘大型战船就算不错了,他们哪里会想到,大明水师的大型战船竟然多大数百艘。
  壮观,真是壮观啊!
  其实苍山船并不能算是大型战船,十几丈长的福船才是真正的大型战船,只是在永安州的老百姓眼里,这几丈长的苍山船和蜈蚣船已经算是了不得的大船了,要知道他们平时在海岸附近打渔用的渔船都不能超过一丈长。
  马九德这会儿已经激动的不行了,原本他就在期待杨聪的到来,没想到杨聪竟然会携带数百艘战船前来,这阵仗,着实让人热血沸腾啊,谁又不希望自己的祖国强大呢。
  正当他搓手等候之时,一艘样式别致的苍山船已然靠上了他所在的码头,先是二十余个锦衣卫飞奔而下,将码头护了个严严实实,紧接着,五省总督杨聪便在一众文臣武将的簇拥下昂首阔步的走了下来。
  马九德见状,连忙上前拱手作揖道:“永安州知州马九德参见总督大人。”
  杨聪闻言,眉头暗暗一皱,马九德?
  这“九德”可不是个好名字,虽说他知道这“德”是道德的“德”,但陈九德已经让这“九德”二字成了个污名,名德而无德,着实有点令人反感。
  当然,他也知道这马九德并非陈九德,他只是暗暗皱了皱眉头,随即便微笑道:“马大人辛苦了,半个月前,听闻水师哨船回报,这里还只有一个低矮的小码头呢,没想到这才十几天时间马大人便能将港口扩建城这副模样,不错,不错。”
  马九德闻言,愣了一下,这才拱手谦虚道:“总督大人过奖了,这都是大人领导有方,下官只是听命行事而已。”
  这马屁拍的,怎么这么生硬呢?
  杨聪又是暗暗皱了皱眉头,这才微笑道:“马大人,不知驻军和屯粮之所可否准备好了?”
  马九德连忙点头道:“准备好了,准备好了。”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挥手道:“那就麻烦马大人先带我们过去看看吧。”
  马九德闻言,连忙躬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随即便带头往城中走去。
  这永安州虽小,但州城并不是一座小城,因为大明的州府县城都是按一定的规制修建的,按标准来说一个州城最少也要能住下两万户左右,而一个县城能住下一万户左右就算是大的了,所以,永安州城看上去足足比惠安县城大了一倍还不止。
  不过,一进城门,杨聪眉头又皱起来了。
  整个永安州城南门附近竟然是空的!
  他仔细往四周看了看,有些地方还能看出房屋拆除的痕迹,这就证明,这里原本应该是有老百姓居住的。
  这家伙,难道不会是为了讨他欢心把原本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全部赶走了吧?
  他刚下船时看到新港口的好心情在这一刻全没了,他虽然不反感别人拍马屁,但是,为了拍马屁而劳民伤财他却很反感。
  他忍不住微怒道:“马大人,本官不是命人跟你交待过了,尽量不要扰民,随便在城里找块空地就行了,你这迁走了多少住户啊?”
  马九德见状,连忙解释道:“没有没有,下官没有迁走多少住户,大人有所不知,因为前些年闹海盗,广西都司也曾派人在这里驻扎,所以,这城南原本就清空了,这几年也没多少人搬过来住,毕竟谁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又要驻军不是。这不,这次,听闻大人要率军在此驻扎,下官便将几个破落户迁去别处了。”
  才迁走几个破落户,不大可能吧?
  杨聪脑海里不由出现惠安县城的画面,惠安县城可不是这样的,别说是城门附近的区域了,就算城墙四角那也住满了人啊,这永安州虽穷总不至于州城里面都没人住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