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411

  这些官员闻言,脸上大多露出敬服的表情,不管他们这表情是不是装出来的,杨聪这魄力的确令人佩服,组织人把一座荒山挖成梯田,还挖了一条十多里长的水渠,这种大工程,他们基本都没干过。
  杨聪停了一下,紧接着又道:“你们应该都知道整个广西的地还不到四十万顷,而且分到老百姓手里的还不到一半,一般老百姓家里都是五六口人,地却只有十来亩,按一亩年产两石计算,也才二十来石,他们怎么吃的饱呢?所以,本官要求大家回去之后立刻开始组织所有劳力开挖梯田,本官的要求不高,老百姓手里的地翻一倍就算你们合格了。”
  这要求还不高!
  在场的知州和知府闻言,纷纷露出震惊的表情。
  这总督大人怕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将老百姓手里的地翻一倍,开什么玩笑,那得挖多少梯田啊,那得花多少时间啊!
  杨聪看了看众人的表情,淡淡的问道:“怎么,有难度吗?你们不是都看到了吗,本官到这里还不到三个月,这里四个寨子,每户差不多都增加了一亩多地,只要这样继续下去,差不多一年时间,他们手里的地便能翻一倍了。”
  一众官员闻言,更是面露苦涩。
  你是总督,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三个月挖出几百亩梯田算什么,你就算三个月挖出几万亩梯田也不稀奇啊,问题我们手里没钱也没人啊!
  杨聪一看这些人如丧考妣的样子,不由冷哼一声,随即微带不悦道:“你们这什么表情,有什么难度就说。”
  一众官员闻言,左瞟右瞟瞟了半天,终于有个知府鼓起勇气拱手道:“总督大人,这老百姓也不是成天没事干,朝廷定下的劳役也就那么多天,超过了服劳役的时间,那可是要开工钱的,想让他们白白干活那是不可能的。”
  杨聪闻言,不由微微点头道:“嗯,这个问题提的好,本官也知道不能老是让老百姓白干活,他们也得种地吃饭,虽说开出来的地都是给他们用的,但也不能马上结出粮食来不是。所以,本官组织南直隶和浙闽等地富商捐献了一批粮食,权且就当组织老百姓开挖梯田的工钱。大家都回去好好算算,开出一倍的耕地需要多少石粮,到时候本官命人给你们送过去。”
  真的假的?
  这些知州和知府大多是从外地调过来填那些贪官污吏的缺的,他们哪里知道杨聪抄了两百余万两脏银,这家伙,给所有州府老百姓开工钱,那可不是一点点工钱。
  又有个知府鼓起勇气拱手道:“大人,敢问一下,我们估算出多少粮食,您都给吗?”
  杨聪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当然都给,只要你们估算出来的是合理的,本官都给!”
  卧槽,这南直隶和浙闽等地的富商到底捐了多少粮食啊!
  一众知州和知府闻言,再次露出震惊之色,如果总督大人说的是真的,那最少也是两三百万石粮食啊!
  杨聪又威严的扫视了一圈,最后警告道:“不过,丑话说在前面,如果你们敢中饱私囊,吞了这些粮食,本官可不会轻饶。相信你们也知道广西各州府的主要官员都被本官裁撤了一大半了,本官也不介意再撤掉一些,你们可要记好了,不管是你们自己还是你们手下人吞了这些粮食,本官都饶不了你们!”
第一八六章
东窗事发
  时光苒荏,日月如梭,一转眼,杨聪总督西南就快两年时间了,在这将近两年时间里,他可是做出了不少功绩。
  安南平叛,促使莫氏归附;广西整顿吏治,查出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大力开荒,推广梯田,让广西老百姓慢慢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这任何一件,要是别的官员做出来,那绝对会加官进爵,连升三级都说不定。
  但是,他做出了这么多功绩,却没有获得任何封赏,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用嘉靖的话说,是要等他任职期满,回京述职的时候再一并封赏。
  事实是这样的吗?
  当然不是这样,嘉靖原本是想给杨聪进封个太子太保什么的,将其职位提到从一品,以资鼓励,但是,严嵩和夏言又联合起来忽悠嘉靖,说什么杨聪职位已经够高的了,如果以后再立新功,恐怕会赏无可赏,所以应该暂缓封赏,等杨聪从西南回京再说。
  这话听起来的确有那么一点道理,严嵩和夏言如果真是这么想的,那也没什么,迟一两年进封太子太保对杨聪来说也没什么影响。
  可惜,严嵩和夏言压根就不是这么想的,他们是在拖延时间,想办法找茬收拾杨聪呢。
  有句俗话叫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话既可以用在好人身上,也可以用在坏人身上,有时候,坏人甚至比好人更“有心”,更容易达成目标,因为他们够无耻。
  比如这次,严嵩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收拾杨聪的借口。
  那么,这个借口是什么呢?
  这个借口要就是广西官员贪腐的脏银!
  要说这事也怪杨聪太疏忽了,他以为袁应枢和那些贪官污吏在三法司会审的时候按供词上所说交待便成,却没有想过这些人在别人面前会怎么说。
  袁应枢是不敢跟都察院、刑部和大理寺审问的官员说实话,但他敢跟严嵩说实话啊!
  严嵩其实也清楚袁应枢到底贪了多少,袁应枢交待自己只贪了几千两他也没觉着奇怪,因为几千两容易脱罪啊。
  袁应枢既然只招供了几千两,那就没多大事了,这会儿抓贪腐立朝之初那么严,他随便交待了一番,袁应枢的判罚很快便出来了。
  三法司审定,袁应枢贪腐属实,判罢官削籍,贬为庶民!
  这意思就是罢免袁应枢的官职,削去袁应枢的功名,让其变成一个没有任何特权的平民。
  一番审讯过后,袁应枢就这么轻轻松松从刑部大牢里出来了。
  他出来之后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拜访老丈人严嵩,表达谢意之余,同时也问问以后该怎么办。
  这天下午酉时许,严嵩刚从内阁值房回来,便将袁应枢招到自己书房,密议起来。
  翁婿一番见礼之后,严嵩便郑重的问道:“中衡,你剩下那些银子放哪里了,听咸宜说,杨聪那小子可是把你在南宁的府邸都给抄了,他难道真的只抄去几千两银子吗?”
  袁应枢闻言,不由老脸一红。
  其实,他府邸里面并没有藏多少银子,他也要顾忌名声不是,老往府邸运银子,那不是大贪官也是大贪官啊,所以,他把大部分银子都藏在其他地方了。
  不过,他在那地方还养了几个乐户女子,这种事,他自然不敢跟自己的妻子严咸宜提及,因为乐户是贱籍,乐户女子连做普通人小妾的资格都没有,更何况是他这样背景深厚的高官。
  这事,他在严嵩面前也不敢提及,但是,银子的事情他却不敢瞒着严嵩,他老老实实的道:“岳父大人,小婿本在南宁另有藏银之处,可惜,那地方也被杨献可那个奸佞小人给招出来了,所以,小婿这几年在广西赚的银子差不多都被杨聪那小子给抄走了。”
  严嵩闻言,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饶有兴致的问道:“噢,你是说你这几年赚的几十万两银子都被杨聪那小子给抄走了?”
  袁应枢老老实实的点头道:“是啊,都怪小婿用人不当,太相信杨献可那个奸佞小人了。”
  严嵩毫不在意的道:“哦,那杨聪审讯你的时候怎么说,他会相信你只贪了几千两银子吗?”
  袁应枢略带感动道:“要说杨聪这小子还算识趣,小婿原本也没想隐瞒,他却暗示小婿把金额说小点,以方便脱罪,他估计是不敢跟岳父大人撕破脸吧。”
  严嵩闻言,心中不由暗骂道:“你个白痴,什么怕撕破脸,那小子还怕跟老夫撕破脸,如果能动刀子,估计那小子都动刀子了!”
  他已经可以确认,杨聪把袁应枢贪腐得来的金银吞了!
  这下好了,总算有借口收拾杨聪了。
  想到这里,他突然问道:“你知道你推上去的那几个知府贪了多少吗?”
  袁应枢估摸道:“这些家伙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们每个人最少都贪了几万两吧。”
  严嵩嘿嘿笑道:“告诉你,他们招供的都是千余两。”
  这!
  袁应枢闻言,不由一愣,不过,他很快便反应过来了。
  这帮家伙,估计也得了杨聪那小子的暗示,故意报个小数目,以方便脱罪吧,看样子,杨聪这小子还不错啊,起码,这小子不会将人赶尽杀绝。
  他忍不住夸奖道:“要说杨聪那小子虽然跟我们是死对头,做事还是很厚道的。”
  厚道!
  这话估计也就他能说出口,要是别人,被杨聪抄去几十万两,估计要问候人家十八代先人了,他却不是很在乎,因为严家有钱啊,而且严嵩夫妇对自己的子女那是宠的没边,以严咸宜的受宠程度,估计随便撒个娇就能要到几万两甚至几十万两,他急个屁啊!
  厚道?
  亏你说的出口!
  你是没见识过杨聪那小子无耻的手段,那小子还厚道,这世上就没有不厚道之人了,被人整成这样还给人说好话,你这个白痴,也不知道咸宜看上你哪一点。
  严嵩闻言,不由暗自腹诽了几句,不过,表面上,他还是装出慈祥的样子,亲切的道:“中衡啊,这次你这事有点严重,人能出来就不错了,至于重新启用,恐怕要等杨聪倒台之后了。这样吧,过几天你就跟咸宜回分宜老家那边去,正好那边严家有些田产没人管,你就将就着管管吧,那些田产的收益你们收着就行了,毕竟我老头子也用不了那么多钱,一个月有一百多两的俸禄也就够用了。”
  袁应枢闻言,不由激动的一哆嗦,严家在分宜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户人家,名下的田地最少也有十多万亩,那可是两三百万两啊!
  他连忙拱手道:“多谢岳父大人。”
  严嵩慈祥的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心里却在暗骂,你个白痴,本来还想留你下来一起收拾杨聪那小子的,你这表现也太让老夫失望了,算了,赶紧滚吧,省得留这里坏事!
第一八七章
严世蕃请客
  京城某酒楼包间内,十余个广西的知府和知州齐聚一堂,如果是以前,他们这些人聚在一起自然是把酒言欢,开怀畅饮,热闹非凡。
  不过,这会儿他们却一点喝酒的意思都没有,大家都满脸郑重的坐在那里,看着满桌的酒菜,连筷子都没动一下。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知府和知州的前面都要带个“原”字,他们已经因为贪腐而被杨聪查处,职位和功名都被削掉了。
  换句话说,他们都是被押送到京城来受审,只是审讯中他们都得了严嵩的照应,所以免去了牢狱之灾。
  说实话,这种事真没什么好庆祝的,要不是严嵩的宝贝儿子严世蕃相邀,他们根本就不可能聚在一起喝酒。
  严世蕃到底找他们来干什么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