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411

  好吧,杨聪觉得如果这会儿教他们字母估计是来不及了,他们也不一定能接受,所以,什么声母韵母他都是用汉字替代的。
  这样的话,读起来效果是差不多,不过,如果是去注音,那就比较的麻烦了。
  当然,杨聪也没想着让他们注音,因为没必要,科举考试这点东西,他早就已经统计好了,这些弟子只要能学个七八成,不说个个中状元,名列二甲还是不成问题的,至于一甲前三能不能上,那就要看各人的悟性了。
  说实话,他这秘技在这个年代还真没人见过,刚开始的时候,一众弟子真是云里雾里。
  这,这,这,这到底是什吗玩意儿啊!
  杨聪教的这东西,怎么形容呢?
  硬要用他们的思维来理解的话,那就是有点像他们启蒙的时候所学的《千字文》,但是,又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千字文里面的字连在一起还是有那么一点意思的,但是,杨聪教授的这些字就是按读音分的,压根就不是按字面意思来排的。
  这东西,初学起来着实让人难受的很,因为人都有习惯,习惯一旦养成,要改变,那就难了,就好比杨聪教授的这个什么秘技,跟他们以往的学习习惯根本就不一样,要接受起来,着实很难。
  还好,他们也不是没学过注音,这时候所用的直音法和反切法跟杨聪教授的东西还是有那么一点联系的,杨聪教的这个就好像是将直音法和反切法糅合在一起,然后再系统的整理一遍。
  说实话,这套秘技其实难度并不是很大,主要问题就在与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学习习惯不一样,李春芳和海瑞等人都是一时俊杰,这东西自然难不倒他们,不过,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心里还存在一个疑问。
  这家伙,不读四书五经,光学发音,有用吗?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他们真的不能理解这东西有什么用,甚至,这种他总觉得这种标注方法还没直音法和反切法来得简单。
  还好,这年头讲究尊师重道,杨聪说什么,他们都得听着,要不然,他们还真不一定听的下去。
  不过,听着听着,他们慢慢便发现这东西的好处了,因为他们做八股文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以前,做一篇标准的八股文,他们不说都要用一天时间,最少四五个时辰是要的。
  但是,自从学了这秘技之后,他们发现,做八股文的速度是越来越快了。
  至于原因,很简单,因为以前让他们最为头疼的排比对偶句貌似已经没有那么令人头疼了。
  他们只要按杨聪教授的方法,先把大致意思胡乱写出来,然后再用学来的秘技对照章句细细想一想,什么平平仄仄,什么押韵都不是那么难了。
  他们看到一个字的时候,脑海里总能自动冒出一些韵母相同的字来,供他们选择,而且,随着学习增长,他们脑海里冒出来的字是越来越多,他们的文章自然也是越做越快,越做越好。
  这秘技,果然是个好东西啊,这个时候,李春芳等人对金榜题名都有信心了,甚至是戚继光都觉着,中个状元什么的,好像也没那么难吗!
第二〇五章
首辅之姿
  物理学院的大校场上,唐顺之正指挥着手下四十八个弟子排成四个鸳鸯阵,不停的操练着,而杨聪则带着门下七个学生在一旁练习骑射,整个校场可谓马蹄隆隆,喊杀声不断,就宛若战场一般。
  这年头,学院一般都是书声琅琅,而杨聪却搞得这么喊杀声震天,着实有点奇葩。
  不过,要论这方面,真正奇葩的其实并不是杨聪,而是当下的读书人,或者说大明朝廷。
  大明朝廷也不知道何时开始便有了个奇葩的规矩,武将负责冲锋陷阵,文官负责领兵打仗,也就是说,战场之上,主帅一般都是文官,武将只能听命行事而已!
  这规矩到底有多奇葩暂且就不去说了,更为奇葩的是大明朝廷从来就没规定过,领兵打仗的文官必须会武功,而读书人一般也只读书,从来不去管什么武功不武功,也不管异日如果有一天要上战场了,要领兵作战了,怎么办。
  这本就是一件自相矛盾的事情,你既然规定只能由文官领兵打仗,好歹也让读书人练练武不是,要不然,上了战场怎么办?
  当然,读书人里面也不是完全没有练武的,像军户出身的读书人一般都会练些武艺,比如说沈炼、又比如说戚继光。
  唐顺之这些弟子就更加不得了了,他们全部都是军户,个个都功夫了得,而且还都是秀才!
  这事听起来好像有点不可思议,军户之中怎么会出这么多秀才呢?
  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大明的军户太多了,足有将近三百万户,如果按平均每户五口计算,那就是将近一千五百万人,而大明官方统计的人口总数一般都在五六千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军户人数足足占了大明总人口的两成多,而且这年头武将远没有文官吃香,军户子弟那也是削尖了脑袋读书,以期能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所以,读书人中的军户子弟占的比例相当高,像杨聪招收的七个弟子中海瑞、沈炼、张居正、戚继光都是军户出身,足足占了一大半。
  当然,唐顺之手下这些弟子论读书并没有海瑞和张居正他们厉害,他招收的弟子基本上都是屡试不第,靠举人已然无望的,因为只有这种人才会沉下心来,老老实实跟他学兵法,要不然,这些人还不得拼命读书,准备去考举人啊,毕竟举人跟秀才比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又有几个秀才不想当举人的。
  唐顺之这会儿也已经辞掉了兵部郎中的职位专心跟着杨聪一起教授弟子了,反正他们隐退也只是暂时的,这会儿朝中严嵩和夏言一党的势力正盛,他待在朝堂之中也没什么前程,还不如教授些弟子出来,以后好带着他们去建功立业呢。
  唐顺之这边操练的热火朝天,自然引得原本就是军户出身的海瑞、沈炼和戚继光眼热不已,他们都是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很想上去指挥一下,过过当将军的瘾,甚至就连谭纶和杨继盛这样不是军户出身的看着唐顺之那威风凛凛的样子都有点眼热,唯独张居正这个军户子弟好像是有心事还是怎么了,竟然对唐顺之那边操练的场景视而不见,反而时不时偷偷的瞟向自己的师傅杨聪。
  杨聪也正暗中关注众弟子的一举一动呢,他见张居正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不由走上前去问道:“叔大,你这是怎么了,有心事吗?”
  张居正闻言,脸上明显露出一丝慌乱之色,不过,他很快便压住了心中的慌乱,鼓起勇气对杨聪道:“恩师,学生想参加明年的会试,不知可否请个假去京城报备一下。”
  哦,原来这小子想参加明年的会试啊,这可不行!
  杨聪微微摇了摇头,随即教导道:“叔大,为官最忌心浮气躁你知道吗?你年纪还小,这个时候步入官场对你来说并非好事,再说了,严嵩和夏言一党这会儿势力正盛,正想压住我们呢,你们如果全部跑去参加会试,估计会被他们找借口刷下来几个,那样就不好了,所以,这次为师只准备让子实、纯甫和仲芳去参加会试,汝贤和元敬还要参加院试和乡试就不必说了,你和子理最好还是沉下心了,多多磨砺一番再去吧。”
  还磨砺啊,再磨砺又是三年啊!
  张居正有些急切道:“恩师,学生知道自己还有点年轻气盛,如果不收住性子,在官场上很容易得罪人。不过,您放心,学生既然知道这些,自然会时刻小心,尽量不去招惹是非。恩师,您就让学生去吧,学生不想再等三年了。”
  这小子,就你这急于求成的心性,步入官场能讨得了好吗?
  杨聪想了想,随即问道:“嗯,那你说说,大明现在有些什么问题,你步入官场之后又准备怎么做?”
  张居正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学生以为,大明主要的问题在于穷,当然,这个穷并不是指大家都穷,主要是朝廷和老百姓都没钱,而那些土豪乡绅却和官宦世家培养出来的贪官污吏坑壑一气,通过种种手段吞并土地,逃避税赋,损公肥私,从而使得朝廷税赋越来越少,老百姓越来越穷,再加上北方鞑子不断寇边,朝廷自然是入不敷出,穷于应付。如果学生步入官场,首先自然是要想办法掌权,一旦掌权,学生便会推行文襄公桂大人所创之一条鞭法,简化税制,使得贪官污吏无处下手,同时清丈土地,进土豪乡绅和官宦世家手里的土地清查出来,从而增加税赋,使得朝廷日渐富余,这样,就有钱组织大军去收拾鞑子了。”
  卧槽,这小子,果然有首辅之姿啊!
  杨聪真是没想到,张居正小小年纪便对大明存在的问题认识的这么深刻,而且还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不过,他这方法有点太过于偏激了。
  这会儿他是口口声声说尽量不得罪人,他的方法却把既得利益集团都得罪光了,开什么玩笑,逮着土豪乡绅和官宦世家整,寻死呢!
  难怪历史上他一死万历新政便被废了,甚至他的家人都被流放数千里,饿死边疆。
  这根源就在于他使用的方法,他这简直是跟大明整个统治阶层作对啊!
  他没死的时候还能靠着帝师的身份压住群臣,管住万历,他一死,既得利益集团还不毁了他的新政,收拾他的家人啊!
第二〇六章
教导
  张居正所使用的方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这会儿大明朝廷就是缺钱,不想办法增加税赋收入,大明迟早会穷死。
  但是,他用的方法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却是错的,因为得罪了整个统治阶层,他推行的政策迟早会被人推翻。
  杨聪想了想,随即追问道:“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是与土豪乡绅和官宦世家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为敌?”
  张居正略带轻狂道:“怕什么,学生既然能掌权,就不怕他们蹦跶。”
  晕死,这小子,还是太年轻啊。
  杨聪又追问道:“那如果你年老致仕甚或是去世之后呢,你还能压得住他们吗?”
  这个!
  张居正闻言,不由一愣。
  这个问题,他的确没有考虑过,这会儿他都还没有步入官场呢,哪里回去考虑致仕之后的事情。
  杨聪见状,不由叹息道:“你要记住,凡事无绝对,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你眼中的好人,在别人眼中不一定是好人,你眼中的坏人,在别人眼中不一定是坏人。”
  这话说的,也太抽象了,张居正听了简直是云里雾里,他毕竟才十多岁的年纪,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有很多事他还不懂。
  他忍不住问道:“恩师,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为什么说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呢?”
  杨聪沉吟了一阵,随即举例道:“比如说严嵩,你认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张居正毫不犹豫的道:“他买官卖官,带头贪腐,肯定是坏人啦。”
  杨聪又问道:“那夏言呢?”
  张居正依旧毫不犹豫的道:“他为了争权夺利,是非不分,纵容严嵩这样的贪官污吏胡作非为,当然是坏人啦。”
  杨聪又追问道:“那为师呢?”
  张居正愣了一下,这才满怀崇敬道:“恩师您为国为民,四处奔波,击败了鞑子,剿灭了海盗和倭寇,收复了安南,还惩治了广西的贪官污吏,同时带领老百姓开垦荒田数十万亩,当然是这世上最好的大好人。”
  杨聪闻言,不由老脸一红,他尴尬的道:“为师并没有你说的那么好,为师就是你口中所说的土豪乡绅,就拿你想推行的一条鞭法这件事来说,为师正是你想整治的目标!”
  啊!
  这个张居正亦未曾考虑过。
  恩师是土豪乡绅吗?
  这还用问,绝对是啊,恩师要再不是土豪乡绅,那这世上就没土豪乡绅了,这世上还有谁比恩师还有钱,要论家产,恩师简直是土豪中的土豪!
  不过,如果推行一条鞭法,跟恩师的关系其实并不是很大,因为杨家并没有买多少地,杨家之所以这么有钱,主要还是靠做生意,而不是靠吞并土地。
  这点张居正还是知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