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411

  杨聪为什么会收他为弟子,他不清楚,他只知道,这么个大好的机会绝对不能错过了。
  所以,收到消息之后,他便央这母亲杜康妃去求父皇,求嘉靖将他的藩邸修建在玉渊潭附近,哪怕就是一个小院子都成。
  这个要求倒也算正常,因为皇子未曾去就藩之前按理都是住在藩邸中而不能住在皇宫里面的,只有那些小的离不开母亲的,又或者十分得皇帝宠爱的除外。
  他显然不在此列,这会儿他都八九岁了,早就可以离开母妃独自生活了,而且嘉靖也不待见他,他压根就没资格留在皇宫里面。
  只是,他没有资格,他弟弟景王朱载圳却有资格,因为嘉靖十分宠爱靖妃卢氏,而靖妃卢氏又不想自己的儿子早早离开身边,所以,这事才一直这么拖着,景王朱载圳没搬去藩邸,比他只大了一个月的裕王自然也不用搬去藩邸。
  其实,杜康妃也舍不得自己的儿子早早离开身边,奈何朱载垕苦苦相求,她也只能硬着头皮去求嘉靖了。
  这要换做以前,嘉靖估计不会搭理杜康妃,也不会同意朱载垕什么建藩邸的请求,因为皇城东安门外就有十王府,那是成祖专门修建给没有就藩的皇子和没有出嫁的公主居住的,你想要去住藩邸,直接搬去十王府呗,求什么求?
  成祖的意思,就是让后世的皇帝能省点是一点,毕竟这皇子就藩以后在京城的藩邸就废弃了,何必再重新修建呢,直接住旧的就行了。
  当然,当皇帝的有时候也会给那些十分宠爱的皇子修建单独的藩邸,这要换做以前,嘉靖肯定是不会给朱载垕修建藩邸的,求也是白求。
  但是,这会儿不一样了,因为杨聪说陆灵儿十分喜爱朱载垕,看陆灵儿的面子,修建一座藩邸又算什么呢?
  至于杨聪说的,什么让裕王直接住物理学院,他可丢不起这人,当皇帝的连给自己儿子修藩邸的钱都凑不出来,那还当什么皇帝,不如去当乞丐得了。
  于是乎,裕王朱载垕就这么神奇的获得了一座将近千亩的藩邸。
  当然,这藩邸嘉靖原本并没有打算修多豪华,也就是围墙围起来,里面随便修几个大院得了,反正千余亩大的藩邸已经够有面子了,至于里面,就住个小孩而已,修那么豪华干什么?
  问题,杨聪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他貌似对这个弟子相当的看重,这裕王府还没修好呢,他便跑过去看了,而且,一看那“寒酸”的模样,他便有点不乐意了,他竟然以陆灵儿的名义将新建的裕王府又重新修饰了一番,修饰的豪华无比,就跟皇家的御花园一样。
  这事,嘉靖听闻,只是一笑置之。
  他就是这样的人,只要他看你顺眼,那你干什么他都感觉是对的,这会儿他正看杨聪顺眼呢,自然不会觉着杨聪这么做有什么不对,再加上他对陆灵儿的宠爱,哪怕杨聪把新建的裕王府推到重建,他估计也不会生气。
  这时候,他也没空去管这些事情,因为他修炼长生之道已经有点入迷了,甚至,他都不想管朝政了。
  他一心只想修炼!
  他之所以要重组詹事府,就是要让太子监国,好让他腾出时间来修炼!
  这点,就连杨聪都没有想到,倒是严嵩很快就知道了,因为嘉靖很快就找他商量了啊。
  嘉靖是想问问严嵩,看这样行不行。
  严嵩自然是大力支持,太子监国好啊,一个十来岁的太子自然比你个三十多岁的家伙好糊弄,而且,太子也不是什么事都能做主,到时候很多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嘉靖来拍板的,而嘉靖一心修炼的时候,很少找其他人商量,找的基本都是他严嵩。
  这种事,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于是乎,在严嵩的大力支持下,嘉靖很快就凑齐了詹事府的班底。
  然后,嘉靖便在一天早朝突然宣布,从今以后由太子监国,所有朝臣,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不要去打搅他修炼!
第五章
卑微
  朱载垕真没想到,他还能有如此风光的一天,上百锦衣卫,数十个宫女,数十个太监,众星拱月般的簇拥着他,出宫,去藩邸就住,这感觉,别提多爽了。
  这些宫女,太监,甚至包括锦衣卫可都是父皇赐给他的,以后,这些人就是他裕王府的人了!
  他原本想着,等长大了,能有十来个锦衣卫和几个宫女几个太监陪着他去就藩就算不错了,谁能想的到,他这才几岁呢,便有了如此丰厚的班底。
  当然,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些,都是他的师傅杨聪,或者说他的师娘陆灵儿给他带来的,因为他出宫的时候,父皇嘉靖罕见的将他招到身边,细细叮咛了一番。
  父皇的话,他听的很仔细,他也听明白了,主要意思就一个,一定要好好孝顺师傅和师娘,特别是师娘陆灵儿。
  如果换做其他皇子或者王爷,听了这话,估计会不以为然甚至心生逆反,开什么玩笑,我堂堂一个皇室亲王要去孝敬一个致仕的官员和一个不知所谓的丫头片子,师傅和师娘又怎么样,难道我这王爷是假的不成!
  他却不这么想,因为他觉得他这个皇子身份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或者说,他从小就没有因为这皇子身份而获得过什么尊重,相反,他还因为这皇子身份而过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他原本有八个兄弟,到现在可只剩下三个了,这正常吗?
  或许,其他人认为这很正常,小孩子吗,一个不小心就夭折了,有什么不正常的呢?
  他却知道,这很不正常,或者说,他的母亲杜康妃一直在告诫他,如果不小心点,其他五个兄弟,就是他的榜样。
  他可不想死,所以,从小他就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他内心里是相当卑微的,他并不认为自己这皇子身份有什么了不起的,别说嘉靖让他孝敬一个致仕的大臣和一个不知所谓的丫头片子了,就算嘉靖让他孝敬一个年老的宫女甚至是太监,他都会认认真真去做。
  因为这就是他的生存之道,他认为,他之所以能活到今天,靠的就是这份谨慎和小心,就算是普通的宫女和太监,他都会小心对待,更何况,他师傅杨聪和师娘陆灵儿压根就不是一般人。
  他师傅杨聪就不说了,亚圣之名那都传遍朝野上下了,他师娘陆灵儿那就更不得了了,他可是听说过,当初父皇刚进宫的时候,就被他这师娘陆灵儿整治过。
  传闻,那时候他父皇因为年纪小,老是赖床,不肯早起,一众大臣和宫里的太后太妃什么的都拿这事没有办法,毕竟他父皇可是皇帝,而且少不更事,赖床上不起来怎么了,难道有谁敢去掀被子骂人不成?
  这事,最后还是他父皇的奶娘李氏或者说他师娘陆灵儿出马才解决的,因为只要他父皇赖床,他父皇的奶娘李氏便把陆灵儿这小姑奶奶往龙床上一丢,这小姑奶奶便骑在他父皇头上闹,整的他父皇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爬起来。
  这事听起来有点荒唐,但是确是真真正正的事情,他父皇对他师娘陆灵儿那真是比亲妹妹还亲,其他人,别说骑他父皇头上了,只要稍微有点不敬,那都会被整治的死去活来,唯独他师娘陆灵儿,就算骑他父皇头上,他父皇都只是一味的求饶,连脾气都不曾发过一次!
  不说别的,就凭他师娘这受宠程度他也得好好孝敬啊。
  他父皇嘉靖让他好好孝敬师傅杨聪和师娘陆灵儿的话他是牢牢记在心里了,一赶到藩邸,他什么都还没干呢,第一件事,便是派出贴身太监,前去师傅杨聪府邸,商量拜师的事宜。
  第二天一早,他便沐浴更衣,早早来到杨府,准备正式拜师了。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这次拜师,不但他相当重视,他师傅杨聪也相当重视,辰时刚过,定国公徐延德、京山侯崔元等公侯勋贵,还有礼部尚书张邦奇、刑部尚书邹守益等阳明一脉的高官,还有前科状元李春芳、新科状元张居正等新贵,一个个都陆续赶过来了。
  很显然,他们都是师傅杨聪请来观礼的。
  这些人可都是要当值的,这么早就赶过来,那肯定都是告了假的。
  话说杨聪这么搞,就不怕别人上奏弹劾他图谋不轨吗?
  要知道,大明皇室对于这种事情防范的可是相当严的。
  这点,他当然清楚,他也知道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不过,他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他知道朱载垕最终是要继承大统的,他要让朱载垕体会到,他这个师傅对其有多好。
  朱载垕可不知道这点,看到这满堂的高官显贵,着实让激动到不行了。
  他还从来没有被人如此重视过呢,拜个师而已,竟然这么多高官显贵观礼,要知道,他当初封王的时候都没这么多高官显贵来观礼呢,他能不激动吗?
  从小到大,他就如同一只卑微的蝼蚁一般,时时刻刻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踩死了,哪里曾想过会获得如此隆重的礼遇。
  此刻,他眼睛都有点湿润了,礼官一阵唱喏之后,他便真心诚意的跪了下来,跪在杨聪跟前,磕了三个响头,随即掏出拜师贴,认真的念了一通,这才端起一旁递过来的茶杯,恭敬的道:“师傅,请喝茶。”
  杨聪接过茶杯,稍稍喝了一口,意思了一下,随即便递给他一个卷轴和一个帖子,微笑着道:“为师不求你金榜高中,位列一甲,只要你能勤勉刻苦,学有所成便好。”
  这话倒也没什么毛病,因为他是皇子,参加科举那是不可能的,只要能学有所成,就行了。
  杨聪赐给他的卷轴上也是“学有所成”这四个字,平淡无奇,至于帖子,那可就不得了了,那是一份清单,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什么的,足足价值数万两。
  朱载垕还不知道杨聪送了他这么一份大礼呢,他只知道,此刻的杨聪是那样的慈祥,看上去比他的父皇嘉靖不知道慈祥了多少倍。
  他原本以为,拜师大礼上师傅再怎么也会端起架子来,扳着脸,训导他几句。
  没想到,师傅竟然是如此的慈祥,一点架子都没有,说起话来是如此的温暖和煦,直透心头。
  他忍不住感动道:“弟子一定谨记恩师教诲,勤勉刻苦,好好学习。”
  杨聪依旧微笑着点了点头,随即抬手温声道:“嗯,起来吧,来,为师来给你介绍一下几位师兄和其他长辈。”
第六章
小兄弟
  杨聪请来如此的高官显贵观礼,着实让朱载垕激动到不行了,从小到大,他还没受到过如此礼遇呢。
  这礼遇,可是真的,别看这些来观礼的人都身居高位,一个个权势大的很,在他面前却显得相当的恭敬,那一口一个王爷叫出来可不是敷衍了事,那是真把他当王爷在对待呢。
  就好像,他成为杨聪的弟子之后,身份一下就尊贵起来了。
  他激动之余,也暗暗吃了一惊,这些人里面,高官显贵就不去说了,状元郎竟然也多的吓人,他师傅杨聪是状元郎,这就不必说了,他师兄李春芳和张居正也是状元郎,这个也不必说了,没想到,另外一个物理学院的教授罗洪先也是状元郎。
  这家伙,这么多状元郎,估计他以后读书可有得苦头吃了,因为就算他师傅没空,随便拉过来一个代为传授那也是状元郎啊,状元郎对人的要求那能低吗?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杨聪对他的教授跟他想象中的压根就不是一回事,什么勤勉刻苦啊,那压根就搭不上边。
  这第一堂课倒是杨聪教授的,行完拜师礼,第二天一早,卯时,他便按杨聪的要求准时来到了杨府特设的课堂。
  这时候他几个师兄差不多都出师了,不是状元便是二甲前列,唯独留下一个最小的师兄戚继光,这家伙貌似也不得了,别看人家才十多岁,那可是一路连中四元了,从县试到乡试,都是第一,要不是师傅杨聪说他年纪太小,还得磨砺一番,估计上次他也金榜题名了,不说考个状元什么的,二甲前列肯定是跑不掉的。
  课堂上就他们师徒三人,杨聪也没翻开《四书五经》,就是逮住《四书五经》里面的一些名句讲习了一番。
  比如,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又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再比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