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1

  当然,商户并不是这天下最低等的存在,因为普通老百姓之下还有贱民,也就是乐户、奴仆、丐户等因祖上获罪而划入贱籍的人,这些人甚至不能与普通老百姓通婚,不能考科举,一辈子就只能当贱民。
  而商户地位之所以比贱民高一点,也就是他们祖上没有犯不可饶恕之罪而已,在士绅眼里,商户和贱民其实就没有多大区别,所以,那个姓陈的才会称自己为贱民,因为他家就是商户出身,他家里再有钱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当然,商户有钱到了一定的程度也能改变自己的地位。
  商户要摆脱自己半贱籍的地位,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考科举,商户是可以考科举的,只要考取了功名同样可以慢慢转化为士绅。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纳捐,也就是给朝廷捐献银两,大约捐献十万两左右朝廷就会褒奖一个七品的闲职,这个纳捐来的官也算官,待遇和普通官员差不多,但是,纳捐得官并不能划入士绅阶层,也就是说,这个纳捐得官的人去世之后,家里其他人还是商户籍,还是半贱民。
  杨聪的爷爷杨荣就纳捐了十万两,得了个南京光禄寺署丞的闲职,由富致贵,变成了官身,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从而也保证了自家的利益不受侵害。
  但是,这只是暂时的,一旦杨荣去世,杨家又成了普通商户,变回了被士绅欺凌的半贱民。
  所以,杨家想到了联姻。
  如果能和东岭张家联姻,那杨家就不用担心被士绅欺凌了,因为东岭张家就是当今泉州府最有名的官宦之家,士绅中的领袖。
  其实,这个联姻也不是杨家想出来的,大明自立朝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商户通过与士绅联姻而获取了社会地位,保住了自己的家产。
  但是,这种联姻一般是商户家的女子嫁入士绅家,然后陪上大半的家产做嫁妆,从而获得士绅的庇护,像杨家这样,想娶一个当朝四品大员的女儿,从而获取相应的地位,简直有点异想天开。
  这也正是杨聪没怎么在意这桩婚事的原因,因为这种事太难了,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这不,他爷爷杨荣都去东岭张家好几天了,还是没有一点音信。
  杨家为了傍上张家这棵大树,这些年来也是下足了功夫,杨荣从纳捐得官之后就一直巴结张岳的父亲张慎,而张慎作为一个致仕的县令,对于一个当朝的光禄寺官员的巴结也不怎么好拒之门外,所以,两人成了“知交”。
  而这次张慎六十大寿,杨荣更是早早就跑到了东岭张家,以知交的身份大肆操办,又是出钱又是出力。
  他就是想用自己的“诚意”打动张慎,让他松口,同意把孙女嫁给自己的长孙。
  如果张岳的仕途还是没有一点起色,杨荣的不懈努力还真有可能打动张慎。
  可惜,正是这一年,张岳却突然获得皇上的赏识,从正七品的都察院御史一跃成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而且还得了个抚治郧阳府的差事。
  这抚治郧阳府可不得了,因为郧阳位于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交界处,这郧阳巡抚等于管着湖广、四川和陕西三省的军政,地位特殊的很,基本上在郧阳府锻炼三年之后,必定获得升迁,也就是说张岳以后做少也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的朝廷大员,甚至有可能升任都察院右都御史或者左都御史,掌控整个都察院。
  这对于东岭张家来说自然是好事,天大的好事,但是,对于惠安杨家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以前的张家就不大愿意跟张家联姻,现在的张家更是让杨家高攀不起啊!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张家并不是异想天开,因为那会儿张岳才刚刚高中进士,而杨荣也刚刚纳捐得官,双方的地位差距并不是很大,这联姻还是有那么一点希望的。
  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人家张岳都高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之位了,一个商户想跟他联姻,真有点不靠谱。
  杨聪也不明白他爷爷为什么要继续努力去促成这门婚事,在他看来,这门婚事已然没有一点希望了。
  他也不知道这位陈公子为什么因此而来敲他的闷棍。
  或许这位陈公子觉得他家高攀的起,杨家老是去纠缠张家,对于他来说是一种侮辱,所以他要来羞辱自己一番。
  或许这位陈公子觉得他家高攀不起,而杨家有可能高攀的起,所以要收拾自己这个潜在的敌人。
  总之,这位陈公子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这事情的缘由杨聪已经明白了,但是这一记闷棍之仇怎么报他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这会儿他的爷爷正在东岭张家张罗着为人家贺寿,而他的父母也正在外忙着杨家的盐业生意,根本就回不来,他一个还未成家立业的富家公子,怎么去报仇呢?
  杨聪坐在马车上胡乱想着,晃晃悠悠过了大约一刻钟,杨家府邸便到了,但是,马车并没有停下来,赶车的彭福和侯之坦跟护院打了个招呼之后,马车直接从侧门进入硕大的杨府,直到大约半刻钟时间之后才在一个大院的天井中停了下来。
  杨聪虽然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些凌乱的印象,但是,看到眼前的一切,仍然不免有些震惊,这杨家真是有钱啊,自己一个尚未成亲的少爷就有一个三进的大宅院,这宅院占地怕是十亩都不止!
  而且,他这位杨家大少爷的待遇还不止这点,他不但有胖虎和瘦猴两个亲随,还有两个贴身丫鬟,给他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的老妈子更是多达五六个。
  这会儿他们就在三进大院的前院,不过杨聪住的并不是前院,这里彭福和侯之坦住的,杨聪住的是中间的二进大院。
  按有钱人家的规矩,彭福和侯之坦一般没事是不会进中间大院的,下了马车之后,他们便来到中间大院门口高呼了两声:“小熊,小凤,大少爷回来了。”
  很快,一个身材高大壮实、长相憨厚的少女和一个身材娇小玲珑、长相可人的少女便联袂从里面跑出来,她们熟练的从彭福手中接过杨聪的胳膊,关切道:
  “大少爷,您这是怎么了?”
  “大少爷,您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啊?”
  这个?
  杨聪想了想,含糊道:“没什么,就是不小心摔了一跤,扶我去卧房。”
  其实,他这会儿并没有感觉到身体有什么异常,他只是怕自己在这大晚上走错路,因为他脑子里这会乱糟糟的,卧房在哪儿,他还真有点记不清,还不如装受伤,让人扶着自己去。
  小熊和小凤闻言,连忙搀着他往主宅的卧房走去。
  胖虎、瘦猴、小熊、小凤,怎么感觉自己像进了动物园呢?
  还好,自己的卧房不是铁笼子。
  杨聪坐在精致的雕花木床上,看着四周奢华的家私和眼前娇俏可人的小凤,心里乱七八糟的。
  豪宅美婢,花天酒地,貌似很爽的样子。
  但是,这会儿有钱人的生活也不容易啊,在明朝,一般商户要保住自己的家产可没那么简单,特别是这嘉靖年间,在严嵩的带领下,这会儿的贪官污吏可是出了名的可怕。
  唉,别说是严嵩了,这会一个不知姓名的纨绔子弟就能让自己头疼无比。
  这仇到底怎么报呢?
  杨聪暗自叹息了一阵,又让小熊和小凤打来热水给自己洗了脸脚,随即便躺床上思索起来。
第四章
严师出高徒
  第二天一早,卯时方至,天际才刚刚露出一丝曙光,丫鬟小凤便来到杨聪的床前,轻松的呼唤道:“大少爷,大少爷,该起床了。”
  杨聪迷迷糊糊的睁开眼睛,看了看陌生的床铺,又看了看眼前娇俏的小凤,眼中仍旧有些许迷茫。
  小凤一看他这样子,不由焦急道:“大少爷,您快起来啊,要是去学堂迟到了,严老先生又该告状了,老太爷如果知道了,又该发火了。”
  卧槽,严老先生告状,貌似后果很严重啊!
  杨聪闻言,一咕噜从床上爬起来,嗖的一下就站到了小凤跟前,随即手臂一张,貌似是要抱小凤的样子。
  小凤下意识捂住嘴往后一缩,吓的差点尖叫起来。
  不过,她并不是怕杨聪抱她,她是被杨聪这麻利的动作给吓到了。
  以前大少爷起床的手可都是慢慢吞吞的,有时候自己不去拉他,他就躺着不起来,今天这一下就蹦起来了,着实把她吓了一跳。
  她愣了一下,这才拿起挂在床边的衣服,认真的给杨聪穿戴起来。
  杨聪在她的服侍下穿好衣服,匆匆洗漱了一番,又端起小熊送进来的鲜粥胡乱喝了几口,随后便疾步来到前院,坐上早已备好的马车,带着胖虎和瘦猴向惠安县学赶去。
  惠安县学就在县衙左近,是一个占地将近二十亩的大院子,中间是宽敞明亮的大学堂,四周则是宿舍、食堂、茅房等附属设施。
  这时候的县学并没有固定的规制,建成什么样子,主要还是看当地的富裕程度,如果是穷县,可能就几间低矮的平房,像惠安这种,原本就比较富裕,还有泉州首富杨家在此,县学自然建的比较高端大气上档次。
  这会儿一个县具体有多少秀才也没个定数,大抵就在五十个到一百个左右,而秀才也不是人人都会来上县学,因为大半的秀才都上了年纪了,根本就无望再考取举人了,还有些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干活赚钱的,所以,整个惠安县学里面也就二十来个生员,而且大多是穷秀才,因为有钱的秀才完全可以去府城甚至是省城去进修,那里的条件肯定比县学要好。
  他这么急急忙忙的跑到县学,自然是想打听打听那位陈公子的情况,但是,他拎着书箱笼走进学堂的时候却愣住了。
  他愣住的原因并不是学堂里没人,这会儿学堂里有很多人,所有生员差不多都到齐了,而且,这会儿还没到授课时间,完全可以找人问问那位陈公子何许人也。
  但是,他却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普通人的仇富心理。
  仇富心理貌似自古有之,他进来的时候,除了几个例生热情的跟他打招呼,其他生员压根就没搭理他,而且其他生员和例生坐的位置也泾渭分明,真正的秀才全部在前面扎堆,而几个例生则聚集在后面,他们中间隔了好几排小条桌呢。
  所谓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时候的读书人一般都看不起有钱人,特别像这些有功名在身的穷秀才最是仇富。
  因为他们心理不平衡啊,严重的不平衡,凭什么他们这些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就要过清贫的日子,而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的商贩却过的潇洒无比?
  他们可是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已经算是半个士绅了,活的竟然连半贱籍的商贩都不如,不公平啊!
  正是由于这种地位与实际生活的差距,县学里面真正有功名在身的秀才基本都不搭理他们这些不学无术的富家子弟的,他们之间就没什么交集。
  杨聪这会儿还没完全消化以前的记忆,再加上穿越的时间不长,所以没记起这一点,这会儿他一看这情况,真有点不知如何是好了。
  他终究没有勇气上前自讨没趣,这帮穷秀才,说起话来简直能把人酸死,而且他们也不一定知道那姓陈的是什么人。
  他愣了一下,还是在几个例生的热切招呼下坐到了自己的条桌前,然后边应付这些人的马屁,边考虑找谁打听陈公子的事情来。
  他这正胡思乱想呢,整个学堂突然一静,他身边的例生突然满脸惶恐,飞快的回到自己座位上,正襟危坐,装出一副乖宝宝的样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时候,负责教学的严老先生已经进来了,他正把条竹尺藏在身后到处瞄呢。
  杨聪见状,心里下意识一紧,身体也不由自主的坐的笔直。
  这时候,他什么都记起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