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411

  他呆愣了半晌,这才对着门口道:“传内阁首辅严嵩前来觐见。”
  严嵩这几天心情其实也不怎么好,赵文华是按他的意思,老老实实的去死了,他却一点都轻松不下来。
  杨聪这小子,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家伙去了东南,那边,恐怕又要变天了。
  说实话,他对于海上贸易那点收益并不怎么看重,因为海商豪门本身都捞不到多少钱,比起盐引收益来,那点钱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要真看重海上贸易的收益,就不会让海商豪门去代理了,他手下又不是没人,如果海上贸易的收益能比盐引还多,他早就派人去接管了。
  他看重的主要还是东南那些官宦世家的实力,要知道,整个大明,除了江西,就属东南几省出的官员最多了,可以说,掌控了东南就掌控了朝廷大半的官员,这些官员在朝中的影响力可不小。
  原本,赵文华坐镇东南之后,东南很多官宦世家已经开始改换门庭,倒向他这边了,但是,杨聪这一去,那些家伙恐怕又要风吹两边倒,倒向人家那边了,这才是他最忧心的。
  这事,到底怎么整呢?
  他带着满腹的心事,来到了乾清宫中,浑然没有注意到,嘉靖看他的眼光与以往已经有了些许不同。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突然莫名其妙的问道:“惟中,应天巡抚屠大山你可认识?”
  严嵩闻言,不由一愣。
  他可不知道屠大山已然被杨聪逮住了,因为杨聪动作太快了,而且消息封锁的也比较严,东南那边的驿站都被其监控了,八百里加急的公文都要经过检查,所以,屠大山被抓的消息要传到他耳朵里,估计还得几天。
  嘉靖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这个呢?
  他想了想,这才小心的道:“屠大山此人,微臣在南京任职的时候倒是见过几次,要说认识,同在南京为官,那自然是认识的,就是不怎么熟而已。”
  这话说的,跟杨聪说的貌似有很大的出入啊。
  嘉靖闻言,又问道:“你对所谓的海商豪门又怎么看?”
  这话又是什么意思?
  严嵩闻言,心中不由一阵警惕,皇上今天好像有点不对劲啊,一会儿屠大山,一会儿海商豪门,难道,屠大山也出事了?
  想到这里,他更加小心道:“所谓的海商豪门,在东南数省是有这种传闻,不过,也就是传闻而已,不管是龙溪陈氏和漳浦林氏,还是余姚谢氏和宁波屠氏都没有说过自己是海商豪门。”
  这话说得,可谓滴水不漏,什么海商豪门,我听说过,怎么了?
  嘉靖只感觉是在隔靴搔痒,老搔不着地方,他干脆直接问道:“你可知道屠大山利用职务之便,重启龙江船厂,为海盗和倭寇建造战船,制造火枪和火炮?”
  啊!
  这事,严嵩当然知道,屠大山之所以会这么做,还是他授意赵文华去安排的呢。
  问题,他不能让嘉靖知道啊!
  这事都暴露了,屠大山肯定是出事了,杨聪这小子,果然厉害。
  他心中已然大惊失色,表面上却装作头回听闻一般,好奇道:“还有这种事?皇上,微臣斗胆问一句,您是听谁说的?”
  这家伙,难道真跟此事无关?
  嘉靖一看严嵩的表情,心中竟然又有些释然了,毕竟严嵩可是他最宠信的朝臣,他当然希望这严嵩不是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奸佞小人。
  他干脆拿起龙案上的供词,淡淡的道:“这是清风刚从南直隶传过来的,你看看吧。”
  严嵩连忙接过供词,仔细看起来。
  看着看着,他已然明了,这杨聪摆明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他这内阁首辅头上呢。
  这家伙,手段着实有点卑劣,不过,却也相当的管用,嘉靖这个愣头青,就是这么糊弄的。
  他知道,嘉靖已然信了杨聪的话,把屠大山的罪名都坐实了,现在就看他这个内阁首辅是不是真的牵扯其中了。
  看样子,东南之事暂时是不要去想了,有杨聪这家伙在,他休想捞到半点便宜。
  至于屠大山,这枚棋子也废了,赶紧扔了吧。
  想到这里,他装出义愤填膺的表情,颇为恼火道:“这屠大山,什么意思,什么主持公道,这种事他都做的出来,微臣怎么可能给他主持公道,他简直是胡说八道!”
  嘉靖闻言,突然又问道:“那你说这屠大山该如何处置?”
  严嵩毫不犹豫的道:“当然是革职查办,该怎么处置怎么处置,清风也是的,什么话都信,人家屠大山摆明了是在瞎扯呢,微臣怎么可能收受这种人的贿赂。”
  这就对了嘛!
  嘉靖真不愿相信自己宠信的严嵩会是那些贪官污吏的靠山,他听严嵩这么一说,竟然略带欣慰道:“嗯,就按你说的,将屠大山革职查办。”
  这个白痴,还真是好糊弄啊!
  严嵩闻言,不由暗暗嘘了口气,还好,嘉靖不是什么精明之人,要不然,这次他真有点糊弄不过去了。
第四十五章
剿倭
  屠大山被革职查办,东南剿倭形势终于迎来了根本性转折,这倭寇,说白了就是海商豪门招来的,而宁波屠氏正是海商豪门的根本所在。
  屠侨和屠大山,这两人相继成为正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也正是海商豪门之所以张狂的原因。
  现在,屠侨早已致仕,屠大山也已被革职查办,海商豪门在朝中的根基就算是毁了,倭寇,还能继续猖狂下去吗?
  这剿倭说易不易,说难其实也不难。
  像朱纨那般,完全按朝廷法度,彻底断绝海上贸易,将所有海商全部斩了,将所有海船全部挫沉,看似雷厉风行,其实是行不通的。
  因为那样等于是断了东南所有土豪乡绅和既得利益集团的财路,人家肯定会联合起来,疯狂反扑。
  所以,朱纨不但没有把倭寇剿灭,反而把自己给整死了。
  像赵文华这般,完全不顾朝廷法度,纵容和指使海盗和倭寇上岸劫掠,那自然更行不通。
  他就不是在剿倭,而是在培养倭寇!
  要想剿灭倭寇,就得在保证东南大多土豪乡绅和既得利益集团财路的情况下,将海商豪门这颗毒瘤铲除。
  对于一般人来说,要做到这两点,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历史上,嘉靖朝倭寇肆虐了几十年,朝廷却一直剿之不灭,直到后面严嵩完蛋了,隆庆开海了,倭寇才慢慢消失。
  说白了,严嵩完蛋其实就是海商豪门这颗毒瘤被铲除的开端,而隆庆开海则保证了东南大多土豪乡绅和既得利益集团财路,这两点都做到了,倭寇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自然就被剿灭了。
  杨聪做的,可以说比历史上还彻底。
  开海什么的,这会儿貌似还不大可能,他干脆联合汪直,组建自己的船队,取代海商豪门,垄断了海上贸易,这样一来,东南大多土豪乡绅和既得利益集团财路不断没被斩断,反而还越走越宽,大家自然不会联合起来跟他拼命。
  至于海商豪门,严嵩还没完蛋,杨聪便要叫他们完蛋!
  屠大山被革职查办之后,杨聪立马借机将宁波屠氏府邸也给围了,表面上,他是在清查屠大山的同党,实际上,他就是在断海商豪门的根基。
  海商豪门之所以能掌控海上贸易甚至掌控整个东南,靠的当然不是他们自己亲族那几个人,他们靠的,还是手下一大堆管事和掌柜,而这些人,与海盗和倭寇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更是直接指挥沿海都司卫所,给海盗和倭寇大开方便之门,让海盗和倭寇得以在岸上肆虐。
  杨聪逮住他们之后,就是一顿严刑拷打,很快,什么卫所武官,什么地方文官,但凡与海盗和倭寇有勾连的,全被捅出来了。
  杨聪随即下令,命汤克宽组织人马将这些人全抓起来!
  于是乎,东南各省,特别是南直隶和浙江,顿时出现了相当怪异的一幕,朝廷的精锐大军放着肆虐苏扬二府的海盗和倭寇不去清剿,反而大肆抓捕“自己人”来了。
  什么卫所指挥使、千户,什么知州、知县、府判,什么巡检、巡查、捕快,明军精锐就跟吃饱了饭没事干一般,光捡这些人围捕!
  这家伙,东南地面上可是乱套了,甚至都出现了卫所指挥使和千户等官员聚集手下屯卫跟明军精锐大打出手的情况,弹劾杨聪的奏折,更是如同雪片一般的飞向京城。
  严嵩看到这些奏折,简直惊喜莫名,杨聪这小子,怕是吃错药了,竟然想将海商豪门的势力连根拔起,这不没事找事嘛!
  正好,他正愁没办法把杨聪赶出东南呢,这些奏折正可谓雪中送炭啊。
  他当即便命人一份不落,全部呈给了嘉靖,并添油加醋,在票拟上大做文章,说得杨聪仿佛就是个横行霸道的土霸王一般,但凡敢有不服者,全部以通倭之罪牵连入狱。
  嘉靖看到这些奏折,顿时傻眼了,杨聪这小子,这又是唱得哪一出啊?
  还好,很快便有人给他来解惑了,顾可学这家伙每每总是及时出现,将指证这些什么卫所指挥使、千户、知州、知县等通倭官员的供词一一奉上。
  这一下,嘉靖又对严嵩有些不满了。
  你说你一个内阁首辅,做事怎么如此偏颇,人家杨聪明明是在清查私通倭寇的官员,你却因为私人恩怨一味的抹黑人家,心胸未免也太过于狭窄了。
  杨聪之所以这么做,恶心严嵩,那只是次要的,主要的,他还是想彻底根除倭寇滋生的土壤。
  倭寇,毕竟来自于遥远的东瀛,他们在东南沿海可谓人生地不熟的,如果没人配合和指引,怎么可能横行无忌?
  他逮住这些私通倭寇的官员一通疯狂的抓捕,不但能断了倭寇的耳目,还能警示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而跟倭寇有牵连的人,你们可得小心了,不要再跟倭寇有任何牵连,不然,这些官员就是榜样!
  他这么一搞,东南是乱了好一阵子,效果却是相当显著的,随着这些官员落网,倭寇简直就变成了没有眼睛的瞎子,没有头的苍蝇,到处乱窜,惶惶不可终日。
  有人配合的时候,他们在东南沿海那是如鱼得水,没人配合的时候,他们在东南沿海简直寸步难行。
  这里,毕竟是大明,而不是东瀛,大明东南沿海何其大,比东瀛都不知道大了多少倍,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没有当地人配合,他们甚至走着走着迷路都有可能,又怎么在此肆无忌惮的劫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