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411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清剿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杨聪通过对余姚谢氏、宁波屠氏和那些私通倭寇的官员严刑审问,已然对倭寇了若指掌。
  这一次,肆虐苏扬二府的倭寇其实并不是很多,毕竟最大的倭寇头子汪直都已经归顺朝廷了,而陈思盼、卢七、沈九等大倭寇头子也被杨聪剿灭了,余姚谢氏和宁波屠氏能招来的也就数千人而已。
  这几千人,在装备精良的明军精锐面前,根本就不够看,所以,杨聪也没打算再召集人马又或征召屯卫了,有汤克宽和戚景通手下的两万精锐足矣。
  随着他一声令下,汤克宽手下的一万步卒精锐顿时齐集常州府,戚景通手下的水师精锐也在应天府到常州府的江面上一字排开,准备对倭寇发起最后的围剿。
第四十六章
终战
  常州府,江阴县城。
  这里应该是离苏扬二府最近的城池了,所以,杨聪将临时总督行辕定在了城中的知县衙门内,而汤克宽手下的步卒精锐大多也集结于此。
  这天,卯时方至,杨聪便在县衙大堂正式升堂,处理军政大事了,当然,大堂两边站的并不是县衙的衙役,而是他手下的一班文臣武将。
  左边,是以新任南京兵部侍郎,应天巡抚唐顺之为首的一众文臣,右边,则是以总兵汤克宽和戚景通为首的一众武将。
  杨聪这会儿并没有坐着,而是拿着一根白蜡杆,站在一副巨大的地图面前。
  这副地图,画的主要就是苏州府和扬州府,上面不但有城池地形,还有倭刀战船等标记。
  很显然,地图上的倭刀,代表的就是倭寇聚集之所,而杨聪的目的,就是要将这肆虐苏扬二府的倭寇彻底剿灭。
  他拿着白蜡杆,指着地图介绍道:“据斥候查探,现在,倭寇主要集结于苏州府的嘉兴至长洲一线和扬州府的如皋至兴化一线,而我们的方略就是将他们全部赶到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将其聚而歼之。”
  一众文臣武将闻言,无不满脸错愕,这通州和崇明离兴化和嘉兴可不近,都有好几百里呢,为什么不分而歼之,而要大费周章,将他们驱赶几百里再围而歼之呢?
  唐顺之忍不住拱手道:“大人,以我们的实力,哪怕就是分散成十余股,将倭寇一一歼灭都不是问题,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将倭寇赶到一起再围歼呢?”
  杨聪闻言,微微点头道:“嗯,这个问题问的好,将步卒精锐分散成十余股,一一将倭寇歼灭的确是最快的方法。不过,这样还不足以震慑倭寇。”
  众人闻言,依旧满脸疑惑,这都能把倭寇给围歼了,还震慑什么?
  杨聪见状,缓缓的解释道:“倭寇之患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我们大明也不是没有将倭寇彻底歼灭过,为什么这东南倭患一直不断呢?海商豪门等地方势力为了一己之私与倭寇勾连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那就是倭寇对我大明始终存有非分之想!这次,本官就是要让他们看清大明的实力,让他们从此绝了劫掠大明的心思。”
  这意思,大致就是想一战而定东南,从此永绝倭寇之患。
  众人闻言,无不露出了然之色。
  的确,倭寇其实并不强,他们之所以敢不断如寇大明东南沿海,主要是大明没有在他们面前展现过令人绝望的实力。
  人都是这样的,但凡有点希望,总会有人去铤而走险,但是,如果摆明了是去送死,一点好处都捞不着,基本上就没人敢去了。
  杨聪就是要让倭寇明白,来大明,就是来送死,看谁还敢来!
  紧接着,他便开始安排具体事宜了。
  他指着地图上的扬州府道:“长胜,你率五千步,卒坐水师战船赶到兴化以北,由北往南,将扬州府境内所有倭寇驱赶到通州海门附近海岸。”
  汤克宽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指着地图上的苏州府道:“应德,你率五千步卒,坐水师战船赶到嘉兴以南,由南往北,将苏州府境内所有倭寇驱赶到崇明附近海岸。”
  唐顺之闻言,连忙拱手道:“属下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对戚景通道:“景通,你运送完步卒便赶回通州附近海域,本官另有安排。”
  戚景通闻言,连忙拱手道:“末将遵命。”
  随着他一声令下,水师和步卒将士当天早上便出发,分赴两边战场了。
  话说,他又不是海商豪门,倭寇为什么要听他的,往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跑呢?
  他之所以定下这策略,自然是有依据的,因为余姚谢氏和宁波屠氏的管事和掌柜都交待了,所有倭寇基本都是在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登陆的,而且,他们还跟倭寇约定,如果朝廷派大军围剿,他们便会派战船在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等候,接所有人回东瀛。
  这倭寇虽然不要命,那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会拼命的,这会儿他们既然有退路,可以退回东瀛,自然不会跟人拼命,他们如果干不过,肯定会逃向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这就是杨聪定下围剿之策的依据。
  至于汤克宽和唐顺之干不干得过倭寇,这个他一点都不担心,汤克宽和唐顺之所率的可是大明有数的精锐之师,不但战阵配合熟练无比,火枪和火炮配备的也相当的齐全,倭寇跟他们,根本就没得比。
  倭寇虽然也有火枪和火炮,但数量却稀少无比,屠大山毕竟是在偷偷摸摸的造,能给他们配上几百把火枪和几十门火炮就算不错了,而汤克宽手下的步卒精锐这会儿可是人手一杆火枪,火炮也有数百门,击败这帮倭寇,简直不要太轻松。
  苏州府和扬州府的战斗都进行的非常顺利,这些倭寇毕竟不是来拼命的,而是来劫掠的,面对武器装备比他们都好的明军精锐,他们根本就没一点拼命的兴趣,几乎所有倭寇都是打不过就跑,拼命往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跑,不出一个月,汤克宽和唐顺之便将绝大部分倭寇都赶到了指定的海岸线,并团团围住,围而不攻。
  这一下,好戏终于要上演了,杨聪早已命人将最近新造出来的千斤巨炮全部聚集到了通州和崇明附近海岸,戚景通手下所有水师战船也早已集结于此。
  他用望远镜远远的扫视了一番,见倭寇都聚集的差不多了,便毫不犹豫的下令,水师战船出发,千斤巨炮准备轰击!
  这家伙,倭寇一看到突然出现在海面上的战船,还以为是来接他们回东瀛的呢。
  他们哪里想得到,屠大山辛辛苦苦造出来的那点战船早就被杨聪给收缴完了,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压根就不是海商豪门手底下的战船,而是大明水师的战船。
  这些战船,离海岸线还有两里左右便纷纷停住了,紧接着,便是一阵密集的火炮轰鸣声响起,岸上,船上,到处都是,简直震耳欲聋。
  杨聪也是下足了本,对付这几千倭寇,他足足调集了上千门火炮!
  结果可想而知,五轮火炮轰下来,岸上的倭寇基本都被砸的散了架子,就算没死,估计也只剩下一口气了,那场面,简直惨不忍睹。
  这一次,倭寇的确是被吓到了,有侥幸逃生者,历经千辛万苦,逃回东瀛之后,那都是闻大明而色变,再要他们来大明劫掠,恐怕就是刀架他们脖子上他们都不会来了。
  开什么玩笑,去大明劫掠,那就是给人家当靶子去了,大明的火炮,简直不计其数,不管是海上还是陆上,分分钟都有可能被人轰成渣!
第四十七章
福船战舰
  金陵龙江船厂,可以说是大明历史最悠久的船厂,其历史足以追溯到大明立朝之前。
  当初,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就曾在此督造水师战船,其后,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所有宝船也是在此建造。
  这么一个历史悠久的船厂,如果持续发展下来,其造船能力恐怕会震惊整个世界,要知道,传说中的郑和宝船可是长达四十余丈,就跟后世的小型航母一般!
  百余年前便有此造船能力,持续发展一百多年将多么的恐怖!
  可惜,大明就如同中了邪一般,选择了海禁之策,这个历史悠久的超大型船厂也因为无船可造,慢慢荒废了。
  杨聪带着王宣和一众船务学堂的精英弟子在龙江船厂转了一圈之后,心中不由感慨良多。
  可惜,真可惜啊!
  如此恐怖的超大型船厂,如此先进的造船技术,竟然就这么荒废了。
  屠大山虽然重启了龙江船厂,但并没有将整个船厂恢复当立朝之初的模样,这家伙,可能是钱不够吧,整个船厂他只是恢复了一成左右而已,像那种十余丈宽超大型船坞水道,他就是修缮了半边,仅供造苍山船所用,而且,一排好几条超大型水道他也只修缮了一条,其他,连动都没动过。
  看样子,要想将这历史悠久的超大型船厂完全恢复旧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啊。
  杨聪边感慨,边带着王宣一行来到破旧的船厂衙门。
  他随便找了个宽大的房间,命人抬来了一个大方桌,又让人准备好文房四宝,随即便安排手下亲卫去将船厂的几个工头给请了过来。
  这些工头可以说都是匠户中的老把式,技术那是没得说,对于权力斗争,却是一窍不通,对于朝堂形势的了解,那更是一片空白。
  当初,应天巡抚屠大山命他们召集匠户建造战船,他们甚至还庆幸了一番呢。
  他们想着,这龙江船厂终于恢复了造船能力,大家以后就有了稳定的生计了。
  不曾想,这屠大山竟然把他们造出来的战船全送给了海盗和倭寇。
  我的天,这不要他们的命吗!
  传闻,新来的总督大人可是屠大山的死对头,而且手段十分的狠辣,他们这些“帮凶”恐怕不死都得脱层皮啊!
  几个工头听闻总督大人传唤他们,无不吓得脸色大变,大家都以为,这会儿怕是完蛋了,不被总督大人拖出去砍了就算是烧了高香了。
  不曾想,来到船厂衙门之后,几个官兵根本就没将他们带到什么公堂审案之所,他们进入的,竟然是个普通的房间,里面就几个身着儒袍的汉子围着两个当官的,根本就没什么凶神恶煞的刽子手。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正当他们大惑不解的时候,那领头的官兵竟然拱手对其中一个年轻的官员道:“总督大人,船厂的工头都带到了。”
  总、总、总、总督大人!
  几个工头都吓懵了,他们哪里想得到,眼前这会儿和蔼可亲的年轻人就是传闻中狠辣无比的总督大人。
  他们愣了一阵,也不知道是谁带头往地上一趴,紧接着,几个人全趴下了,他们都吓得趴在杨聪跟前,瑟瑟发抖,话都不会说了。
  杨聪见状,不由摇头苦笑道:“你们这是怎么了,本官叫你们过来又不是要治你们的罪,你们无需害怕,都起来吧。”
  几个工头闻言,这才小心的从地上爬起来,满脸惶恐的站在那里,就如同等待宣判的犯人一般。
  杨聪只能继续摇头苦笑道:“别站那里发呆啊,都过来看看,这船,你们能造出来不。”
  几个工头闻言,小心翼翼的靠近方桌,伸头一看,原来,方桌上摆的竟然是一张硕大的战船图纸,从底部结构和龙骨框架来看,应该是类似于大福船制式的,不过,上面的结构就有点奇怪了,竟然连风帆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