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411

  东南总督,那可是了不得的封疆大吏,按理来说,就算是新建一个几百亩的行辕都不为过,他的值房却只是一个不到百平的普通书房而已。
  他是有钱,但是,却不怎么追求享乐,办公的地方而已,能处理政事便成,无需搞得太奢华,像那些贪官污吏就不一样了,不管是住的还是吃的,甚至是办公的地方,那都是极尽奢华,能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能搞多好就搞多好,简直就如同暴发户一般。
  这些人,贪来的钱基本都用在个人享乐上了,而杨聪,不但不贪,还想尽办法赚钱,贴补朝廷用度,甚至自掏腰包为朝廷研制新式战船和武器,不得不说,这些人跟他比起来简直是天渊之别。
  张平站在简陋的值房里,看着四周平淡无奇的装饰,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同样是官员,区别怎么这么大呢,鄢懋卿那家伙,贪起钱来,那是吓死个人,临时府邸和户部值房里面那也是奢华的吓人,但是,那家伙却不曾掏出一文钱来将户部那些破旧的库房修缮一下,更别说像总督大人这样,自己掏钱养活这么多匠户为朝廷研制新式战船了。
  有时候,人跟人,那真是没法比。
  杨聪进来的时候,他那崇敬可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心敬佩这位总督大人。
  这家伙,吃错药了还是怎么了,如此的拘谨?
  杨聪依旧是平易近人的微笑道:“大家都是老熟人了,这么客气干嘛,什么事,赶紧说,不要那么注重虚礼。”
  张平闻言,颇有些尴尬道:“总督大人,是这样的,小人安排在户部的一个亲信昨天偶尔看到了一封信,这信,是西北总督,咸宁侯仇鸾写给鄢懋卿鄢大人的,口气好像颇为不客气,小人估摸着,这两人肯定是闹矛盾了。”
  这家伙,还真有一套啊,什么偶尔看到一封信,人家的信能让你偶尔看到吗?
  他肯定是命人时时刻刻盯着鄢懋卿,甚至,人家的私人书信他都命人偷偷去查看!
  不错,真心不错。
  杨聪饶有兴致的问道:“噢,咸宁侯仇鸾为何事跟鄢懋卿发脾气啊?”
  张平颇有些得意道:“从信中的意思来看,咸宁侯仇鸾应该是嫌鄢懋卿鄢大人给他调配的粮饷太少了,他想要的是九万人马的粮饷,而鄢大人连六万人马的粮饷都没给够。”
  这帮家伙,真是贪得无厌啊,咸宁侯仇鸾手底下能有五万人马就不错了,竟然要九万人马的粮饷,这嘴张的,也太大了。
  鄢懋卿这边也是的,当初夏言在日,可是要求南京户部这边督促各大盐场加班加点,拼命产盐,争取能供应西北十八万大军的粮饷,这会儿鄢懋卿可没命人减产,也就是说,十八万边军的粮饷他可能凑不齐,九万甚至是十二万,十五万大军的粮饷,他应该是勉强能凑出来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钱呢,哪里去了?
  鄢懋卿连六万人马的粮饷都不给人调拨够,剩下一大半盐引或者说食盐到底哪里去了呢?
  想到这里,杨聪不由问道:“这会儿盐引好像翻倍了吧,鄢懋卿连六万人马的粮饷都调拨不够,不应该啊。”
  张平闻言,不由略带嘲讽道:“大人,您是不知道鄢懋卿这家伙有多贪,原本张时彻张大人出任南京户部尚书的时候,盐引份额已然不用银子去换了,他这不但需要银子换,而且,还必须帮他销盐。”
  帮他销盐?
  几个意思,难道鄢懋卿这个户部尚书还自己卖盐不成?
  杨聪有些好奇道:“这又是什么门道,盐引要换成盐可是有相当复杂的手续,他能直接让盐引便成盐,然后命人拿去卖吗?”
  张平忍不住卖弄道:“这个,小人也请人去查探过了,他现在发的盐引,是双份的,也就是说,原本一张盐引只能在各大盐场支取五百斤食盐,他发的盐引却能在各大盐场支取一千斤食盐,当然,这多出来的五百斤并不是送给那些盐商的,而是让那些盐商捎去卖的,卖出来的钱,他和各大盐场的官员对半分。”
  卧槽,这些贪官污吏,真是防不胜防啊,这种法子都能想得出来!
第五十章
出事了
  咸宁侯仇鸾的确跟鄢懋卿闹矛盾了,或者说,他跟严嵩都有点不对付了。
  他可是知道,南京户部那边已经让各大盐场拼命赶工制盐,现在的盐引收入,不说供应十八万大军的粮饷,十五万大军的粮饷总能凑出来吧?
  他只要九万人马的粮饷,过分吗?
  要知道,他手底下可是有四万多人马,就算九万人马的粮饷给够,他也只能吃到四万多的空额不是,严嵩和鄢懋卿可是白吃将近六万人马的空额!
  而且,这盐引里面的猫腻也不止边镇这一道,从南京户部发放盐引,一直到盐商从各大盐场支取食盐,可以捞钱的地方多的是,要这样算下来,这盐引里面能贪出来的钱,那可就不是十五万人马的粮饷这么点了,最少相当于三十万人马的粮饷!
  他就要九万人马的粮饷,过分吗?
  他就如同那草原上的鬣狗一般,贪婪的吓人,只要有机会,虎口夺食的事他都干得出来,更何况,这会儿,他认为,这九万人马的粮饷是他应得的。
  有钱,大家一起贪,是不是?
  严嵩,你想吃独食就有点过分了。
  不,不应该是有点过分,而是相当的过分,相当于三十万人马的粮饷啊,你他吗一点都不给老子贪,太过分了,惹毛了老子,直接上奏,揭发你们,请皇上把鄢懋卿那狗东西给撤了,让你们没得贪!
  他这边是急红了眼,甚至都开始写信骂鄢懋卿了,严嵩又是怎么想的呢?
  严嵩也认为,仇鸾这家伙,太过分了。
  当初,要不是他帮忙,仇鸾这会儿还是个甘州镇总兵呢,哪里能怕上西北总督的高位。
  他费了这么大劲把仇鸾扶上西北总督的高位,这家伙,不但不感恩戴德,孝敬于他,竟然还跑过来跟他抢盐引的利益,简直太不像话了。
  你个白眼狼,怕是吃错药了,老子凭本事贪来的,为什么要分润给你?
  他也给鄢懋卿写了封信,让鄢懋卿不要理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最多就给人家六万人马的粮饷,再多一文钱都没有!
  这两边,为了盐引的利益,那是你来我往,吵得不亦乐乎,却不曾想,有人已经悄悄盯上他们了。
  这个人并不是杨聪,而是北元鞑靼部的新王,草原上的雄主,俺答汗。
  俺答汗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的兄长吉囊也算是难得的枭雄了,却生生被他夺去了鞑靼部的掌控权,而且,这几年,他还趁大明无力北顾之机,四处出击,整合蒙元各部,这会儿,不但河套是他的天下,长城以北,整个漠南几乎都被他纳入囊中,蒙元鞑靼部可谓如日中天。
  前些日子,曾铣上奏《重论复河套疏》,准备组织十八万大军,收复河套,并没有把他吓着,相反,他还想趁机组织大军在河套以逸待劳,将明军主力击溃呢。
  如果曾铣的构想真的实现,大明真组织十八万大军去进攻河套,鹿死谁手还真未可知。
  只可惜,曾铣的构想不但没有实现,反而沦为严嵩对付夏言的棋子,落了个斩首示众的结果,最终,俺答汗并未废一兵一卒,大明边军却是因为内斗而兵变不断,损失惨重。
  这事,原本是他白捡了一个便宜,但是,他并不满足,因为他并不是他兄长那样小富即安,得过且过的人,他的目标可是一统北元诸部,再创大元辉煌!
  而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光是征服漠南诸部还不够,还得有粮草,还得有兵器,还得有生活物资,只有北元诸部都慢慢繁衍发展起来,他的目标才能够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漠南资源匮乏,除了草地,就是荒漠,根本就没有出产粮食的地方,而且,北元诸部向来就没有生产生活物资的传统,他们想要粮食,想要生活物资,唯有跟大明交易,用草原上盛产的马匹和皮货去换取。
  而大明也知道草原上物资匮乏,北元诸部如果没有中原粮食和生活物资的注入,根本就发展不起来,这么一个强大的敌人,大明自然不想助其发展壮大,所以,不到逼不得已,大明根本就不会同意开马市,用粮食和生活物资跟北元诸部兑换马匹和皮货。
  这是个相当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也不是俺答登上汗位之后才有的,这个问题,原本一直就存在,北元诸部也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逼迫大明同意开放马市,甚至,大明不同意,他们就直接冲进边镇甚至是京城附近,去抢!
  俺答汗当然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甚至想,如果有可能,就一次性解决大明这个更大的问题!
  这会儿,机会终于来了,曾铣那个颇有才能的老家伙终于被大明朝廷给斩了,整个大明西北边军都落到了咸宁侯仇鸾手里。
  这家伙,就是个酒囊饭袋,根本就不堪一击,这么好的机会,他怎么会错过。
  从曾铣被斩开始,他就开始调集人马,拼凑粮草了,这会儿,他终于凑够了十五万大军,筹集了两三个月的粮草。
  此时不动,更待何时?
  准备好一切,他便亲率大军,直扑仇鸾行辕所在地,大同镇。
  仇鸾听闻俺答亲率大军来犯,吓得差点没尿裤子。
  这家伙,可怎么得了,人家不但组织了十余万铁骑,还组织了数万步卒,很显然,这次人家不是来打秋风的,而是真准备攻破大同镇,大肆劫掠一番,甚至就此霸占大同镇,威胁京城!
  他自己有几斤几两自己心里还是很清楚的,别说是十五万大军了,就算人家只率五万大军来犯,他都挡不住!
  这会儿,山西边镇原本就不到三万人马,而且,因为严嵩不给他“足够”的粮饷,“逼不得已”之下,他只能在现有的人马身上扣了。
  克扣粮饷的结果他也清楚,这会儿山西三镇的边军精锐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有力气打仗!
  形势如此危急,该如何是好呢?
  他想来想去,也只有用老办法了,这个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塞钱,或者说给人家送粮食,让人家滚蛋。
  不过,这会儿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山西三镇也纳入他的麾下了,整个西北可以说都是他的防区,他就算是给人家塞钱,给人家粮食,貌似也不能把人家支到别处去劫掠了。
  这个问题,还真是让人头疼啊。
  那么,仇鸾能不能用粮食和银子将俺答汗给哄走呢?
  或者说,他又会将俺答汗哄向何方呢?
  且看下回分解。
第五十一章
俺答汗
  俺答汗大兵压境,咸宁侯仇鸾被逼的没办法,只能故技重施,派人前往北元军营乞和。
  这人,还是总督府的幕宾时义,他数次代表咸宁侯仇鸾向吉囊乞和,也算是经验丰富之辈了。
  不过,这次,他一走进北元军营便发现,想要跟俺答汗乞和,怕是很不容易,因为这次的鞑子大军与以往明显有很大的区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