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411

  这家伙,这铁路还真是不好修啊,因为长城大多修建在险要之处,而险要之处基本都是山峦又或者河流密布,要在这样的地形修铁路,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他微微皱了皱眉头,这才拱手问道:“大人,这铁路一定要伴着长城修吗?”
  杨聪微笑着摇头道:“当然不是伴着长城修,那难度也太大了,我的意思,是尽量离长城近一点,如果可以,最好是在三十里范围之内,如果地形过于复杂,五十里甚至一百里也是可以的,到时候我们再想办法调屯卫过去驻守便行了。总之,就是越近越好,这样也有利于我们调兵。”
  王宣闻言,若有所思的点头道:“下官明白了。”
  杨聪紧接着又道:“先生,这事还得抓紧了,最好能在一年之内将铁路修到保德州,这样一来,我们进可出兵河套,退可派兵协助长胜驻守陕西三边,收复河套的大计就可以全面展开了。”
  这家伙,又是一年之内修筑一千多里的铁路,而且还是在边关这种地形复杂的地方修,还真是要命啊。
  不过,就算是再难,也得按时完成,王宣可是知道,十多万大军一年的消耗,这大军集结操练了一年还不能出征,不说皇上会怎么想,这粮饷的消耗那也不是开玩笑的。
  他咬牙点头道:“大人,你放心,下官定当竭力而为,一年之内,怎么也要将铁路修到保德州。”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一旁的张居正道:“叔大,你跟着先生,好好学学。”
  张居正闻言,不由一愣,他可是状元郎,这会儿假假也是个翰林院修撰,学修铁路,开什么玩笑?
  不过,这忤逆恩师的事情他可不敢做。
  他只能硬着头皮拱手道:“弟子谨遵师命。”
  这家伙,好像还有点不乐意呢。
  杨聪也懒得解释,这张居正他可是当内阁首辅来培养的,不多磨砺磨砺怎么行。
  他紧接着又对一旁的海瑞道:“汝贤,为师给你请个宣府、大同、太原三府巡按,你好好帮先生盯着,修铁路一事,地方官员,但有懈怠者,一律革职查办!”
  这差事好啊!
  海瑞闻言,不由兴奋的道:“多谢恩师,弟子会盯紧他们的。”
  张居正见状,心里不由一阵委屈,同样是弟子,为什么这个海瑞这个成绩最差的二甲第三能当巡按,他这个成绩最好的状元郎却只能跟着王宣学习呢?
  这个杨聪也不会解释,海瑞的才能就在这方面,他相信,慢慢的,张居正也能看出来。
  这一通安排下来,他的策略就比较明了了。
  山西三镇主攻,陕西三镇主守,先修铁路,待铁路修到河套附近再一举发动攻击。
第七十五章
阳谋
  杨聪总督西北,大肆征召边军屯卫,准备一举收复河套,彻底解决鞑子的隐患,这原本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但是,有的人却不认为这是好事,甚至,还有的人认为这是一场灾难,灭顶之灾!
  比如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他就被杨聪逼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杨聪的征兵计划,简直吓死个人。
  陕西的甘州、榆林、延绥三镇各征召屯卫边军两万,总计六万;
  山西的太原、大同、宣府三镇各征召屯卫边军三万,总计九万;
  如果再加上他带去的四万东南屯卫精锐,西北集结的大军足足有十九万之巨,这,比当初曾铣提出的征兵计划还要多上一万人马,粮饷如何供应?
  这家伙,简直要人命啊!
  鄢懋卿收到杨聪的征兵计划之后,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次,他可不敢玩什么幺蛾子,因为皇上都特意下了圣旨,命他全力为西北边军调拨粮饷,而且,皇上还派了个太监专门监督粮饷。
  什么伪造公文,什么勾结边军将领虚报粮饷数量,这些手段他都不敢使了,因为皇上派的监督太监是李芳,大太监黄锦的人,跟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传闻这家伙收了杨聪的好处,专门帮杨聪说话。
  他如果玩什么幺蛾子,那简直是找死。
  怎么办呢,难道真的给杨聪调拨十九万大军的粮饷吗?
  他很想对嘉靖说,皇上,微臣办不到啊!
  开什么玩笑,就算他公正廉明,两袖清风,一文钱都不贪,盐引收益也不足以供给十九万大军的粮饷啊,更何况,他手底下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腐体系,从南京户部官员到盐场小吏,那都是要从中拿好处的,内阁首辅严嵩还要拿大头。
  也就是说,哪怕他自己一文钱都不贪,筹集九万大军的粮饷都难如登天,十九万大军的粮饷,杀了他,他也筹集不起来啊。
  很明显,这就是杨聪有意报复,杨聪这是要弄死他!
  面对如此“绝境”,他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没错,杨聪就是要借机收拾鄢懋卿,让嘉靖进一步看清严嵩的嘴脸。
  他已经掌握了很多鄢懋卿贪腐的证据,只是一直没有理由发动对鄢懋卿的弹劾而已。
  这次,如果鄢懋卿不能按时提供十九万大军的粮饷,他就有理由了。
  他也算准了,鄢懋卿一半的粮饷都筹集不起来,不出三个月,这家伙必定洋相百出。
  这就是一个阳谋,他就是摆明了跟严嵩说,老狐狸,我就要借机砍掉你的贪腐之手,你能怎么办?
  严嵩能怎么办呢?
  他还是有点低估严嵩的能耐了,或者说,严嵩的奸诈已经超出了常人的理解范围。
  这种“小伎俩”对于老奸巨猾的严嵩来说,那只是小意思而已。
  如果他来阴的,让严嵩蒙在鼓里不自知,可能还能阴到严嵩,跟严嵩来明的,那纯粹就是白费心机!
  严嵩,可不是那么好整的。
  他这一招,对严嵩根本就没有用。
  很快,严嵩便写了封密信,让鄢懋卿装病,病的越严重越好,最好是病的半死不活,只剩下一口气!
  卧槽尼玛,你怎么不装病,你怎么不病的半死不活,你这不折腾人吗?
  鄢懋卿刚收到密信的时候,真想骂严嵩一顿,有没有搞错,让他好好一个人装病。
  不过,他仔细一想,顿时就明白了。
  装病好啊!
  装病就能躲过这一劫了!
  他都病得半死不活了,这南京户部尚书自然是当不成了,既然南京户部尚书当不成了,那十九万大军的粮饷就与他无关了,就这么简单!
  至于怎么装病,怎么让自己病的半死不活,这个也很简单,吃大黄就得了。
  这大黄,可谓是贪官污吏的良药,当初,赵文华为了避免牵连其他人,可是活活把自己给吃死了!
  他只要吃的差不多了,吃得奄奄一息了,让别人看看就得了。
  于是乎,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很快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病得奄奄一息,病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消息传到京城,严嵩当即便拿着奏折去找嘉靖了。
  嘉靖这个奇怪啊,严嵩怎么又来打搅他修炼呢?
  以前,严嵩可不是这样的,再大的事情,这家伙也不会在修炼的时候来打搅他。
  上次,那是鞑子要进攻蓟州镇了,十万火急,严嵩来打搅他修炼,还说的过去。
  这次,又会是什么事呢?
  这会儿鞑子都被杨聪打回河套去了,倭寇也已经被杨聪打的销声匿迹了,按理来说,没什么十万火急的大事了啊。
  嘉靖虽然有点不爽,还是无奈的停下了修炼,将严嵩招了进来。
  这次严嵩倒是没有急得礼节都忘了,不过,一番君臣之礼后,他还是一副火急火燎的模样,直接将手中的奏折举到嘉靖跟前,焦急的道:“皇上,不好了,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积劳成疾,一病不起。”
  你无聊不?
  生老病死不是很正常吗?
  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又没修炼长生之术,一病不起,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嘉靖接过奏折,淡淡的道:“病了就赶紧医治啊,用得着上奏吗?”
  没想到,严嵩依旧焦急的道:“皇上,鄢懋卿病了倒是小事,问题是西北边军的粮饷没人管了啊,按杨聪杨大人的意思,西北可是要召集十九万大军,一旦粮饷不能及时供给,那可就麻烦了,当初曾铣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发放粮饷而导致兵变的啊!从奏折上来看,鄢懋卿可是病的不轻,恐有性命之忧,他要是一撒手,这西北边军的粮饷怎么办?”
  嘉靖闻言,终于反应过来了,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可是肩负着西北十九万大军的粮饷调拨,这十九万大军要是没有粮饷,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他连忙问道:“此事如何处置,你可有良策?”
  严嵩装出一副大公无私的样子,诚恳的道:“皇上,为今之计唯有让原南京户部尚书张时彻顶上了,张时彻毕竟担任南京户部尚书多年,对这粮饷调拨之事熟悉无比,微臣相信,有他在,这西北十九万大军的粮饷供应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