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5/411

  当然,就算从相对较近的陕西出发,同样也要面临粮草辎重运送的问题,陕西可没这么多粮草供大军征战。
  所以,鞑子占据河套这么多年,大明一直都没有去收复,不是不想,主要是难度太大了。
  这一次,杨聪要不是借助铁路之利,也不敢轻易组织十万大军去收复河套。
  不过,这会儿想要在黄河上修建大桥还是不大可能的,所以,他还是要面临渡河的问题。
  他之所以选择保德州作为大军集结和出发的地点,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因为保德州就在黄河边上,而且,对面还不是鞑子的地界,而是延绥镇的府谷城,他压根就不用担心鞑子会玩什么半渡而击,让他首尾不能兼顾。
  此时,保德州到府谷的渡口早已集结了上百艘苍山船,这些都是新式轮船,根本就不需要划桨,更不需要依赖风向,渡过宽度还不到两里的黄河,那是相当快捷的。
  这些苍山船都是杨聪特意从东南水师那边调过来的,为的就是大军渡河方便,同时,也是为了粮草辎重等转运方便。
  因为整个河套东西北三面都被黄河环绕,而且宽度才五百多里,也就是说,如果用船来运输粮草辎重,不管大军跑到哪里,粮草辎重都能快速运抵三百里范围以内,其速度,甚至比火车还要快。
  保德州的渡口,早已经过扩建,这会儿,足有十余个码头深入河道中,一百余艘苍山船全部围靠在这些码头两边,而且甲板基本与码头平齐,士卒登船,方便的很,就算是战车和炮车,只要搭上一块大木板,同样能直接拉上船。
  杨聪仔细在各个码头巡视了一番,随即便登上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战船,跟着第一批将士渡过黄河,直奔府谷县城而去。
  这时候,汤克宽早已率一众陕西军将领在府谷县城相候,为了防止鞑子突袭,他还调派了一万人马在府谷县城驻守,可以说,这里已然被他守得固若金汤,鞑子想要破坏明军主力渡河,几乎是不可能的。
  杨聪抵达府谷县城以后,当即便召集山西军、陕西军将领和一众文官召开了第一次作战会议,会议的主题,正是收复河套的全盘计划。
  一众武将这会儿都有点激动,收复河套啊,那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战,功勋之巨,简直不下于开疆扩土。
  一众文官这会儿也有点兴奋,他们虽然不用参战,但是,只要此战功成,功绩同样少不了他们的,到时候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那么,杨聪真的能率领大家收复河套吗?
  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在瞄着这位总督大人,他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总督大人到底想用什么策略来收复河套,成功的几率又有多大。
  这个具体的作战策略杨聪自然不会提前公布,要是泄露了消息,鞑子有所准备,那可就麻烦了。
  直到此刻,他才命人取出了一张巨大的河套地图,悬挂在后面的照壁上,随即朗声道:“诸位,从今天开始,我们便要着力收复河套了,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一举功成。”
  大家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更是兴奋了,终于要开始了,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聚集到了那副作战地图之上。
  河套的地图,他们也不是没看过,不过,总督大人挂的这一幅明显与他们看过的都不同,因为上面密密麻麻全是标注,而他们看过的,基本是一片空白,那可是鞑子的地盘,谁知道这会儿具体是个什么样子。
  杨聪其实也不知道这会儿河套的具体情况,他只是根据以往的地图分析了一下河套的地形,然后根据地形做出了具体的部署。
  他虽然命人把地图挂上了,却没有马上讲解,一开始,他竟然对着貌似与此战不怎么相干的汤克宽问道:“长胜,陕西三镇的防御设施修复的怎么样了?”
  汤克宽闻言,略带羞愧道:“大人,咸宁侯仇鸾当初掌权的时候几乎就不管什么防御设施,所以,各处城池堡垒皆破损严重,长城也是缺口处处,末将忙活了这么久,也只是堪堪将长城修复而已,至于各处城池堡垒,末将还没来得及去修复呢。”
  没想到,杨聪竟然满意的点头道:“嗯,长城修复了就行了,你将手下所有人马全部调集到长城沿线听用吧。”
  啊!
  这又是什么意思?
  汤克宽虽然想不明白,还是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紧接着,杨聪便站起来,转身指着地图道:“我们收复河套的具体战略,说白了就四个字,步步为营!”
第八十章
准备开干
  这年头打仗,骑兵一般都会利用自身的机动性快速移动,搞突袭,步卒则需小心翼翼,步步为营,这点,大家都清楚。
  不过,步步为营只是个笼统的说法,与具体的战略战术好像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总督大人究竟准备怎么打,大家还是一头雾水。
  还好,杨聪紧接着便解释道:“具体来说,就是以堡垒推进,每隔五十里左右便修筑一座堡垒,然后以铁路相连。大家看,从府谷到宁夏前卫,直线距离大约是五百余里,如果我们沿着黄河修过去,还需转个小弯,这个距离大致会变成六百里左右,也就是说,我们只要在沿途修筑十来座堡垒就行了。到时候,北元鞑靼部主力便会被我们包围在方圆不到四百里的范围内,他们如果不逃,迟早被我们消灭干净!”
  这家伙,他这计划就有点大胆了。
  河套,指的就是黄河大“几”字弯中间的部分,而大明的防线这会儿全部在“几”字弯东西两边和底部。
  他的意思就是直接修筑一条堡垒线,将“几”字弯的顶部也封住,将北元鞑靼部主力全部包围在“几”字弯中部!
  这么搞,鞑子还不得疯狂反扑啊!
  不过,鞑子反扑貌似也没什么,因为鞑子本身就不擅攻城,再加上这会儿明军都配备了火枪、火炮和轰天雷,鞑子要是傻不拉几的跑过来攻城,那简直就是寻死。
  也就是说,只要堡垒线修起来,围在中间的鞑靼部主力就危险了,就是不知道,俺答汗会不会待在河套,跟大明死磕。
  这个问题,就不是现在需要考虑的了。
  俺答汗如果放弃河套,仓惶逃往漠南,那自然是最好的,那样一来,河套就算是收复了。
  俺答汗如果不愿意放弃河套,硬要跟大明死磕,那又是另外一套战术了。
  杨聪也没说鞑子留下来死磕会怎么样,紧接着,他便开始调派人员和物资了。
  他指着离府谷大约五十里的长城关口道:“这里是孤山堡,也是我们挺进河套的第一站,志辅,你率十万大军先于此处集结,守住附近的长城,绝对不能让鞑子突破长城,进来捣乱。”
  这任务,简直太简单了,孤山堡附近的长城全加起来也就几十里,而他手下足有十万大军,鞑子能冲进来,才怪。
  俞大猷闻言,毫不犹豫的拱手道:“末将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对张居正道:“叔大,你率一万屯卫负责扩建孤山堡,城墙,必须加高到两丈左右,城堡范围也必须扩大一倍左右,一个月内,必须完工。”
  张居正闻言,不由满脸无奈。
  这会儿他都快变成包工头了,杨聪所说的一万屯卫可不是装备了火器的边军,而是专门召集起来修筑铁路和城堡的屯卫精壮,这些人,他倒是指挥惯了,问题,他的目标是当内阁首辅啊,不是当什么大将军!
  不过,杨聪都发话了,他也不敢反驳,他只能拱手朗声道:“下官遵命。”
  紧接着,杨聪又对王宣道:“先生,你尽快将修筑铁路的物资全部调拨到府谷城来,同时尽快率剩余的屯卫修筑铁路,一个月内,一定要将铁路从府谷修到孤山堡。”
  王宣这个时候才明白,为什么京城到保德州的铁路都修好了,杨聪还是一个劲的命人制造铁轨和枕木,原来,这铁路还要一直修到宁夏前卫去。
  修铁路,他都修出经验来了,一个月左右修五十来里,对他来说,就是小意思而已。
  他毫不犹豫的拱手道:“下官遵命。”
  至此,第一步作战计划差不多就算是安排完了,在场所有人都没想到,杨聪竟然是这么个战法。
  这也叫打仗吗?
  如果俺答汗不搭理你,随便你修,那么,铁路修到宁夏前卫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根本就不用费一兵一卒。
  当然,俺答汗是不可能不管不顾的,明军都要将他鞑靼部主力堵河套中间了,他能无动于衷吗?
  俺答汗收到明军出征的消息,当即便开始调集大军,准备开干了。
  不过,他调集大军也没那么快,因为他根本就负担不起十余万大军的粮草,所以,平常的时候,各部族的战士都是分散在各处放牧的,只有到了要打仗的时候,才会临时集结起来。
  这就跟明军屯卫的性质差不多,只是他们是以放牧为主,骑兵比较多而已。
  各部族要将所有战士集结起来,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再聚集到他指定的地点,也需要时间,所以,等他把手下兵力全部集结起来,一个月时间都过去了。
  这时候,明军已经修筑完孤山堡,开始向他的地盘推进了。
  明军的推进方式相当的奇怪,他们并没有闷头往前冲,也没有到处找寻分散在草原上的部落,人家就是沿着河岸线前进,而且,前行五十里左右,便停那里不动了。
  紧接着,明军便会开始修建堡垒,修筑铁路,浑然不管你是什么反应。
  这么搞,着实让俺答汗头疼不已,因为他没什么机会搞偷袭啊!
  他预想的,明军就算不找寻他的主力与他展开决战,也会儿找寻分散在草原上的部落,逐个击破。
  那样一来,他的机会就来了,因为东边和南边,靠近明军边镇的部落都被他给迁走了,明军哪怕向前推进两百里,也找不到一个人。
  而明军主力一旦离开边镇,深入河套草原,他的机会就来了,他完全可以趁明军分散之机利用骑兵的优势各个击破,甚至还可以直接去断了明军的粮道,让明军直接奔溃。
  但是,人家压根就不找他打,只顾着修堡垒,修铁路,他就头疼了。
  这十多万大军的消耗可不是开玩笑的,人吃马嚼的,一两个月就能把他给吃穷了,他根本就耗不起啊!
  无奈之下,他唯有主动出击,冒险一试了。
  这天,河套西北部的鄂托克附近,同样举行了一场誓师大会。
  俺答汗足足集结了八万骑兵,六万步卒,准备应对明军的“入侵”。
  十多万人马集结在一起,那也是相当壮观的,他一通慷慨激昂的动员之后,便大手一挥,率军直奔孤山堡附近的长城而去。
  他还就不信了,在这河套草原上,明军步卒能干得过他的精骑,哪怕没有六万步卒,仅有八万精骑,他也有信心,能搞得明军焦头烂额,甚至大败而逃。
  这里可是他的地盘,岂容明军放肆!
  那么,这一仗,到底是谁焦头烂额,大败而逃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5/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