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4/411

  而且,这个时候也没什么分工协作的概念,距离相隔如此遥远的几个军工场如何协调安排,李春芳还真没什么经验。
  他虚心请教道:“恩师,请恕弟子愚钝,这京城离此足有好几百里,南直隶离此更是将近三千里,中间怎么协调安排,弟子着实有点想不明白。”
  杨聪耐心的教导道:“这就要充分发挥各处的优势了,比如这宣府镇,离矿场最近,那么铸造炮管、炮弹什么的就最为方便了;又比如南直隶,那边主要是给战船生产火炮的,加工炮管和子铳的能力是最强的;又比如京城,熟练的匠户可以说是最多的,那么火枪这种比较精密的装备就可以放在那边做。总之,各处有各处的优势,就看你怎么发挥了,反正这会儿有铁路,各种枪炮零件的运输还是很方便的,只要你协调的好便成。”
  李春芳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恩师,这炮车又是何物?”
  这个,还是冯文升提出来的呢,因为上次大战的时候,冯文升看着鞑子骑兵已然冲过来了,炮兵留在前面貌似也没什么用了,便干脆下令让炮兵撤到大阵后面装填弹药,以期能发动下一波的攻击。
  这想法是不错,但是,火炮和弹药转移起来却相当的麻烦,虎蹲炮虽然不重,好歹也有几十斤,不是特别强壮的士卒休想抱起来跑,还有什么子铳、火药、炮弹等乱七八糟的一大堆,要挪个地方,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
  所以,他想到了专门的炮车,将火炮和火龙战车分离开来,将所有东西一股脑放上面,直接拉着走便成了。
  原本,他以为,他这想法有点太过理想化了,总督大人根本就不会重视。
  却不曾想,总督大人听了竟然赞口不绝,这次更是招他来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
  他正尽量保持着腰杆挺直呢,突然就听见工部郎中李春芳提到了炮车,他这兴趣立马就来了。
  果然,杨聪紧接着便道:“这个还是文升提出来的,文升就由你来介绍一下,这炮车到底是何物吧。”
  冯文升闻言,连忙将心中的构想说了出来。
  他所构想的,其实就是个改装的平板车,差不多能将火炮、炮弹、子铳、火药桶等全装上面就行了。
  没想到,他刚说完,杨聪却是飞快的抽出一张硕大的空白稿纸,随即便用炭笔在上面画起来。
  杨聪画出来的炮车又不一样了,这东西,竟然还有个铁架子!
  他哪里能想得到,炮车这东西,杨聪脑子里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想着要做而已。
  这会儿,杨聪也只是借他的口把这东西说出来而已。
第七十八章
对耗
  杨聪正召集人马,调集粮饷,制造装备,准备收复河套,他的对手,俺答汗又在干什么呢?
  说实话,俺答汗这次着实被坑惨了,直到莫名其妙被干掉三万精骑,他才知道,对手已经换人了。
  原来,咸宁侯仇鸾这个饭桶早就被革职查办了,率军跟他作战的,是浙直总督杨聪!
  杨聪之名在大明可谓家喻户晓,俺答汗自然也听说过,而且,他还跟杨聪交过手呢。
  只不过,那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他还不是大汗呢。
  当然,不管他是不是大汗,那次进攻宣府镇,他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因为不管是他,还是他大哥吉囊,打起仗来都是胜多败少,像那次宣府镇那样的大败,他们几乎就没遇到过,他当然印象深刻。
  杨聪这家伙,着实厉害,在人家的地盘跟人家玩,那简直就是找死啊!
  所以,当俺答汗打听到明军主帅是杨聪之后,当即便头也不回的跑了。
  开什么玩笑,不跑,等人家真的给你来个两面合围吗?
  还好他跑得快,要不然,等杨聪率军围上去,他能不能跑掉还真不好说。
  其实,他这次也不算太亏,虽然他损失了三万精骑,但是,他却劫掠了无数的粮食和财物,甚至,就连人他都抢了不下十万,而这些,大多都被他及时送到兀良哈部,交给留在那里的步卒看管了。
  这会儿,他正在考虑是不是要给手下精骑打造盔甲呢。
  要换做以前,他压根就不会有这种想法,因为这会儿草原上就没人会炼铁,也没人会打造铁器,他们连铁锅都要从大明进购或者干脆去抢,要不然,连煮饭都没东西煮。
  不过,这会儿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特意抢来了很多铜铁。
  这一次,他可是特意交代了,不管是平民家里的铁锅、锄头还是富户家里的铁门、铜像什么的,只要是铜铁,一律不放过,全“搬”回来。
  而且,他还下了死命令,遇到铁匠铜匠等匠户,绝对不能伤了人家,必须把人家一家老小,一个不落,全掳了!
  原本,他这样做是为了部族长远发展打算,有了这些匠户,他们生活物资基本就能自给自足了,这样一来,部族就能放心繁衍,不断发展壮大了。
  但是,吃了这一记大败仗之后,他又有点犹豫了。
  这繁衍生息可不光是有生活物资就够了,还得有粮食,要不然,铁锅、菜刀什么的大家都有了,却没米下锅,那还不是假的。
  而草原上的粮食来源,不是通过马市跟大明交换的,便是直接去从大明劫掠来的。
  这会儿,咸宁侯仇鸾这个饭桶已然被革职查办了,换上来的是擅用火器的杨聪,如果不多打造点盔甲,又如何去大明劫掠,人家又是枪又是炮的,还有轰天雷什么的,你还没冲到人家跟前就被人家打成筛子了,还抢个屁啊!
  他这还没犹豫多久呢,各处边镇安插的密探便传来消息,杨聪正大肆招兵买马呢。
  光是山西三镇,人家就集结的人马就不下十万人马!
  这家伙,招这么多人马干什么?
  为了加固边防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做为防守一方,大明的边镇防御力还是很强的,只要每个边镇能有一两万人马,统帅又不是个饭桶,基本上,他就算率十万大军过去也不一定能捞到好处,因为大明的边镇城池堡垒太多了,外围还有长城拱卫,只要人家稍微上点心,要攻进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杨聪的能力,已然通过几次大战证明了,这家伙,厉害着呢,大明西北边防由他负责,每个边镇能有个一万人马就足够了,这会儿他却大肆招兵买马,集结了十多万大军,吃饱了撑的吗?
  十多万大军的消耗,俺答汗能不清楚吗,每次他都是临到要去大明边关打秋风了才会令各部人马集结起来,为的不就是节省粮饷吗。
  就算是大明,也不可能集结十多万大军长期在那里防守,因为十多万大军的消耗,大明都撑不住,用不了几年,大明就要被这十多万大军给吃垮了!
  很显然,杨聪这是想集结大军,收复河套呢。
  这一下,俺答汗不再犹豫了,人家都要打上门来了,还繁衍个屁啊!
  他当即便下令,把所有掳来的铁匠铜匠什么的全部集结起来,全力打造盔甲,什么锅碗瓢盆什么的,只要是铁的,又或是铜的,全部收集起来,熔了,做材料用,只留下少量铁锅煮饭即可。
  同时,他还下令,所有部落,全部西北方向迁移,尽量把东南面的草原全部空出来。
  他这一招,就是专门用来对付明军的。
  因为大明的边镇基本都集中在河套的东南方向,西边就一个甘州镇,而甘州镇离大明内陆太过遥远,粮草辎重转运相当困难,所以,明军肯定会从东南方发动进攻。
  他是想着,只要把河套东南部全部空出来,就有了迂回的空间,到时候,明军就算是冲进了河套,也找不到人,而他却可以率骑兵到处骚扰,断明军的粮道,甚至各个击破。
  不得不说,他的策略还是相当不错的,如果明军用常规战术跟他们作战,他还真有可能将明军搞得焦头烂额甚至一败涂地。
  只可惜,杨聪压根就没打算用常规战术,甚至,他都没打算在年内发动进攻。
  这一下,俺答汗就亏大发了,因为河套东南气候相对西北来说好了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那里的水草也是最为丰盛的,他这么一撤,等于就把最适宜生存的草原给丢弃了。
  他们可是以放牧为主的游牧民族,没了草原,又怎么放牧,放弃手底下最适宜生存的草原,损失之大,可以想象。
  他是左等明军等不来,右等明军等不来,等的都快喷血了,明军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杨聪哪里知道他的想法,甚至,他把所有部落都迁移到河套西北去了杨聪都不知道。
  没办法,茫茫草原上,想要派斥候去查探,实在是太难了,因为人家本就居无定所,而且大多数部落还很少跟外人接触,你这贸贸然派斥候去查探,要么找不到人,就算是找到了估计斥候也回不来了。
  他倒也不急,因为他准备采用的战术是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先期查探,基本上没什么必要,只要开战的时候能探清楚大军四周的情况,保证能层层推进便成。
  于是乎,双方就这样耗上了。
  俺答汗是命人拼命打造盔甲,以应对明军的火器,同时来了个坚壁清野,准备利用骑兵的灵活性突袭明军,而杨聪却是默默的修着铁路,认真的操练着手下人马,貌似一点进攻的意思都没有。
第七十九章
步步为营
  大明和鞑靼终有一战,这点,杨聪心里清楚,俺答汗心里同样清楚,双方对耗了半年多之后,明军终于率先发动了。
  这天一早,还不到辰时,太原府保德州城西门外,十余万明军将士早早便排出了整齐的阵型,默默的等待着出发那一刻的到来。
  此时的明军与以往以大不相同,所有明军将士跟前几乎都有车,不是战车便是炮车,足足一万辆战车和一万辆炮车,整整齐齐的排在那里,场面简直壮观以极。
  杨聪站在城门楼上,扫视着下面如同汪洋一般的明军,心中不由自豪无比。
  十万大军啊,足足十万大军,大明已经不知道多少年没有组织如此多的边军出征了,这一刻,必将载入史册。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这才掏出檄文,慷慨激昂的念起来。
  檄文的大致意思就是北元鞑靼部入寇大明多年,以致大明边关将士和老百姓皆苦不堪言,这一次,大明誓将其赶出河套,让他们去漠南漠北吃土!
  这话听起来貌似有点粗俗,但是却最合边军将士的胃口,是啊,他们都入寇这么多年了,搞得大家都吃足了苦头,这一次,一定要将他们赶到荒凉的塞外,让他们尝尝什么叫苦!
  一阵慷慨激昂的演说过后,杨聪毫不犹豫的抬起手来,用力一挥,随即大喝道:“出发。”
  紧接着,他便带领一众将领疾步走下城门楼,跨上战马,直奔黄河渡口而去。
  想要进攻河套可没那么容易,特别是从相对比较富庶的山西方向出发,路途遥远不说,还得夸过黄河,人员过去都得历经千辛万苦,粮草辎重运送更是难上加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4/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