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411

  嘉靖想起这情形,不由目瞪口呆。
  这也太荒唐了吧!
  他忍不住悚然而惊道:“这如何抵挡的住?”
  杨聪微微点头道:“的确抵挡不住,所以,自正德年以来,鞑子屡屡入寇,屡屡得手,这也不能完全怪西北边军,因为西北边军这人员配备本就挡不住十余万鞑子大军。”
  这意思,鞑子还得年年入寇?
  嘉靖有些焦急道:“那怎么办?”
  杨聪不慌不忙道:“这就是微臣留下四万东南军的原因所在啊,鞑子主力一旦集结起来,西北边军还是能探查到的,他们大致想进攻哪里,也逃不过经验老到的边军将领,而且,这会儿西北边镇基本都通过铁路连接在一起了,我们大军的移动速度还是相当快的。鞑子想进攻哪里,被我们探得之后,我们便可调四万东南军前去支援,这样鞑子到了任何一个边镇都是十万对五万,再加上我们的防御设施,他们根本就讨不到什么便宜。”
  原来,这四万大军是留作支援用的,嘉靖连连点头道:“嗯,你这法子很好,就是粮饷消耗有点大了,毕竟,原来西北边军也就六万左右,这猛然间多出四万,是个很大的负担啊。”
  你个白痴,又被人家严嵩糊弄了,知道吗?
  杨聪隐隐提醒道:“皇上,原来西北边军的确只有六万左右,但是,原来每引盐也只有三百斤啊,现在每引盐都加到五百斤了,盐商的收益就等于多了六成多,增加四万大军同样也等于增加了六成多,也就是说,现在的十万大军就等于原来的六万大军,消耗的只是多出来的盐引收益而已,两相抵消之下,并没有造成多余的负担啊。”
  好吧,这下,嘉靖总算是听明白了,他直接把弹劾杨聪的奏折往旁边一撇,微微怒道:“这些言官,就是吃饱了饭没事干。”
第九十五章
糊涂
  严嵩裁撤四万东南军的阴谋终究被挫败了,他会不会恼羞成怒呢?
  说实话,他是有那么一点恼火,不过,他却没有表现出任何愤怒之状,因为他还有更进一步的谋划呢。
  他向来是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连环计,前面的阴谋失败了没关系,只要后面的阴谋成功了,同样能弥补前面的损失。
  这一次,他提出裁撤四万东南军还只是个开始,紧接着他还有更大的阴谋呢。
  没过几天,他又命人上奏了。
  这次上奏的是原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至于他上奏的内容,很简单,他是因病休假,这会儿,他病好了,想官复原职。
  这请求好像很合理,人家病了,没法行使职权了,所以请假去治病去了,这会儿病好了,想回来继续上班,有什么不对吗?
  如果是正常情况,他的请求自然没什么不对的。
  问题,他这不正常啊,他是因为筹集不了十九万大军的粮饷而装病,临阵逃脱的,而且,他装病之前就是个大贪官,大贪特贪的那种,南京户部的盐引收益都被他贪了一大半。
  这样的人,不抓起来坐牢就算不错了,还想官复原职,做梦呢!
  如果嘉靖不是个糊涂蛋,如果内阁首辅不是严嵩这个贪官的祖宗,像他这样贪得无厌的大贪官自然是一露头便会被抓。
  可惜,这会儿的内阁首辅是严嵩,而且,他复出正是受了严嵩的指使。
  严嵩的意思,就是想让他重操旧业,重掌南京户部,继续侵吞盐引收益。
  这两人,本就是一丘之貉,自然不存在谁抓谁的问题,严嵩对鄢懋卿的复出那更是大开绿灯,他不但在票拟上批示“景卿尽忠职守,克己奉公,理当官复原职”,甚至还在奏折后面附上了当初任命张时彻接任南京户部尚书的公文。
  内阁发出的公文上写的很清楚,因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病重不能理事,特迁南京刑部尚书张时彻暂代南京户部尚书之职。
  张时彻既然是暂代的,现在正主回来了,他理当让位给人家。
  嘉靖看了鄢懋卿的奏折,也没觉着有什么不妥的,不过,这会儿却有个问题,他记得很清楚,南京刑部尚书已然有人出任了,人家可不是暂代的,而是正正经经升迁过去的,也就是说,这南京刑部尚书是不可能撤换了,那么,张时彻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他还是决定找严嵩来问问。
  严嵩自然知道嘉靖找他干嘛,这么大的事,嘉靖不找他商议一下才怪呢。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嘉靖便拿起鄢懋卿的奏折轻轻挥了挥,随即无奈的道:“景卿既已完全康复,理应官复原职,但南京刑部尚书之位已然有人出任了,这维静又当何去何从呢?”
  严嵩闻言,假装吃惊道:“哎呀,微臣大意了,竟然把这事给忘了,还好皇上英明神武,思虑周祥。”
  他自然知道南京刑部尚书之位已然被人顶替了,至于张时彻的职位问题,他也早有腹案了。
  他之所以没在票拟中提张时彻的问题,其实是有意为之。
  有时候,当下属的在上级面前装逼逞能,显得无所不能并不是件好事,偶尔犯点无关紧要的错误反而会让上级觉得你这个下属是个好下属。
  这,就是严嵩的想法,他就是婉转的在拍嘉靖的马屁,让嘉靖觉着自己英明神武。
  果然,嘉靖很是受用的收下了这记马屁,他微笑着摇头道:“行了,你别光顾着说好话了,你赶紧想想维静怎么安排吧。”
  张时彻怎么安排?
  让他去死最好了,这个小王八羔子,霸占南京户部尚书之位这么多年,不知道让老子损失了多少银子。
  严嵩心里是这么想的,表面上,他却是假装沉思了一阵,这才慎重的道:“南京六部这会儿也没什么职位出缺,如果贸然调动的话恐怕会引起很大麻烦,要不这样,先给维静挂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待来年京察大计的时候再做安排,皇上,您看如何?”
  都察院右都御史,也是正二品,而且都察院的职能也相当重要,可以说,是一个等同于六部的大衙门,把张时彻调去都察院任右都御史貌似是个不错的主意。
  问题,都察院凡是职位前面带右的,那都是虚衔,前面带左的,那才是实职。
  比如,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那基本上都是为了外派巡抚便于行使职权而挂的虚衔。
  又比如,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那基本上都是为了外派总督便于行使职权而挂的虚衔。
  至于都察院右都御史,基本都是给总督几省的封疆大吏挂的虚衔,证明他有监察百官的权力。
  这职位,听起来好像蛮高大尚的样子,但是,如果没有出任相应的封疆大吏,那就是个屁,根本一点实权都没有。
  这次收复河套,张时彻再怎么说也有点功劳,毕竟,十九万大军的粮饷都是他想办法调拨的,这么对待一个功臣,合适吗?
  如果嘉靖是个明君,自然会想到这样做不合适。
  问题嘉靖就是个糊涂蛋,一个轻信谗言的糊涂蛋,他这会儿已然被严嵩牵住鼻子了,严嵩这么一说,他竟然觉得很不错。
  他当即便点头道:“行吧,就暂时给维静挂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吧。”
  严嵩闻言,不由心中冷笑不已。
  这一下,张邦奇和张时彻这对叔侄,甚至是杨聪,估计都该气得吐血了。
  张时彻的功绩他当然知道,他就是故意气阳明一脉那帮家伙的。
  六部尚书可是朝廷重臣,就算是南京六部尚书,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可以撤换的,按理来说,必须经过廷推和廷议才行,他就是利用当初埋下的伏笔,让嘉靖觉得张时彻原本就是顶替鄢懋卿出任南京户部尚书的,这会儿让位,理所当然,什么廷推和廷议都可以免了!
  阳明一脉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把南京户部尚书之位给丢了自然会生气,问题生气又如何,嘉靖已经点头了,圣旨也发出去了,你们再生气,那也是白搭!
  这,又是个一石二鸟之计,他不但要夺回南京户部尚书之位,还要让阳明一脉气得暴跳如雷!
  嘉靖哪里知道,他又被人严嵩给耍成犬了!
第九十六章
猛人
  原南京户部尚书鄢懋卿大病初愈,官复原职,有功之臣张时彻调去任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这消息一传出来,满朝文武都惊呆了。
  鄢懋卿是个什么东西,除了嘉靖,又有几个人不清楚的,这家伙就是严嵩的一条狗,专门给严嵩搂钱的招财狗,让这家伙出任南京户部尚书,朝廷恐怕又要损失惨重了。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张时彻冤啊!
  张时彻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只要他出任南京户部尚书,边军就没缺过粮饷,不管边军是六万,九万,十九万,都没缺过粮饷。
  特别是这一次,朝廷组织十九万大军收复河套,从一开始招募大军,到操练成型,到出征河套,到收复河套,差不多历时两年左右,这两年时间,十九万大军的粮饷同样没出过任何问题。
  就凭这一点,张时彻就不应该遭受这种羞辱。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羞辱呢?
  谁不知道,南京都察院就是个养老衙门,就算是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那也只是坐那里等着年老致仕而已,可以说,调到南京都察院,官途基本上就结束了。
  也就是说,给张时彻挂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虚衔,就是在有意羞辱他,否定他的功绩,让他去混吃等死,就算张时彻能凭借阳明一脉的能量再掌实权,这羞辱也是抹不去的。
  朝廷这么对待有功之臣,着实让人目瞪口呆。
  当然,目瞪口呆的,大多是不相干的朝臣,阳明一脉的官员,那都气得不行了。
  张邦奇是气得差点没喷血,杨聪更气得咬牙切齿。
  卧槽尼玛啊!
  严嵩,你还能更无耻一点不?
  嘉靖,你还能更糊涂一点不?
  这么搞,简直是逼人翻脸啊!
  鄢懋卿你小子既然病了,那就滚去养病,你老老实实养病,不再作怪也就罢了,这一次,你又蹦出来给严嵩当狗,寻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