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7/411

  这一通大张旗鼓的整治过后,朝堂上下的贪官是暂时老实了,不过,朱载坖却有点头疼了,因为从严嵩家里抄出来的大部分都不是金银啊,什么古玩字画,什么田产地契,他拿着又有什么用呢?
  这个问题,他真不知道怎么处理,唯有问杨聪了。
  御书房中,师徒两再次相对而坐,朱载坖颇有些无奈道:“恩师,从严嵩府里抄出的这些财物可怎么处理啊,那些古玩字画,田产地契什么的,吃又不能吃,又不能当钱花,拿在手里还得好生保管着,着实让人头疼啊。”
  这会儿他当皇帝也有段时间了,在外人面前他还是装的比较威严的,不过在杨聪面前,他还是有点跟家人说话的感觉,根本就威严不起来。
  杨聪闻言,不由微微一笑,这个问题,好办啊。
  这些东西到底怎么处理,他其实早就有腹案了,他只是不想越俎代庖替朱载坖做主而已,因为那样有损于皇权的威严。
  这会儿既然朱载坖问起了,那就好办了,他毫不犹豫的道:“微臣对这些东西倒是有些想法,微臣觉着,田产、房舍、商铺什么的,完全可以现在就卖掉,兑换成现银,至于古玩字画,可以慢慢的出货,一次拿点出去卖,这样赚的钱更多。”
  做生意朱载坖是真不在行,开玩笑呢,他一个当皇帝的,学什么做生意。
  他颇有些尴尬道:“恩师,这田产、房舍、商铺什么的可是价值两千多万两,谁买的起啊?还有古玩字画什么的,为什么要慢慢出货呢?”
  杨聪胸有成竹道:“田产不必担心,那些个官宦世家、地主豪绅什么的最喜欢的就是田产,你有多少,他们便能买多少,房舍那是附带的,因为买了田产总得安排人去耕种啊,而严府下面那些房舍大多都在田产附近,便宜点,一并卖给人家就得了。至于商铺,皇上要是觉着麻烦,微臣可以全部盘下来。”
  朱载坖颇有些吃惊道:“那可是一百多万亩,真有人买得起?”
  杨聪闻言,不由洒笑道:“这个皇上可以完全放心,所谓官宦世家,那可不是吹出来的,没个上万亩良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官宦世家,而大明的官宦世家就按每个县几家算,那也是几千上万家,这点田产,光是他们就能吃的下,地主豪绅什么的,能喝到点汤就算不错了。”
  好吧,朱载坖着实没想到,这些所谓的官宦世家竟然都这么有钱,要知道,他一个皇帝都没什么钱,他老爹嘉靖几乎是年光,每年收上来的税赋刨去官员俸禄和边军粮饷原本就没剩下多少,再加上他老爹修炼起来不计成本,他接手的时候,国库和内库基本上都是空的,要不是抄了严嵩那几百万两白银和几万两黄金,他甚至一万两银子都拿不出来!
  这些官宦世家,既然吃得下,那就让他们可劲吃吧,要知道,光是田产卖完,他就能收入两千多万两,这么多的钱,他以前可是想都不敢想。
  至于商铺什么的,那就算了吧,上千家商铺最多也就值个一百多万两银子,跟田产比起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大度的道:“恩师,你要是想要那些商铺朕直接赐给你得了,反正也值不了多少钱,你立了这么多的功勋朕还没给过什么赏赐呢,正好,这些商铺全给你。”
  杨聪连忙摇头道:“皇上,这可使不得,公是公,私是私,这点必须分清楚,您要是把商铺全赏给微臣,恐怕那些个直臣谏臣又该嚼舌根了,微臣还是出钱买吧,是多少就是多少。”
  这个,好吧,朱载坖也知道,师傅家里有钱,而且是相当的有钱,一百来万两,对师傅来说还真不算什么。
  他也不矫情,直接点头道:“那就多谢恩师了,对了,恩师,那些古玩字画什么的为什么要慢慢出货呢,一把卖出去不行吗?”
  杨聪连连摇头道:“不行,不行,生意可不是这么做的,所谓物以稀为贵,你一次放个几件又或者十几件出去,还能卖得起价钱,要是你一把放几千件出去,那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了。还有一句俗话,叫盛世古玩乱世黄金,也就是说,古玩字画这种东西,只有到了盛世才值钱,而这会儿大明还未步入盛世,一股脑全卖了,那可就亏大发了。”
  这生意经什么的朱载坖着实不懂,杨聪再怎么解释,他还是不懂。
  他干脆小手一挥,大度道:“要不这样,恩师,你随便估个价,那些古玩字画什么的,朕全卖给你,你再慢慢去出货,这些东西,放内库里面朕还真有点不放心,要是保管不善,把那些字画给毁了,那就可惜了。”
  杨聪想了想,随即很干脆的点头道:“皇上金口玉言都说了,微臣怎敢违背,这些古玩字画按时价算的话,应该在一千万两往上,微臣讨个便宜,就出一千万两,皇上,您看如何?”
  这感情好,田产地契加古玩字画一下就是三千多万两,国库一下就充盈起来了,好啊!
  朱载坖忍不住兴奋道:“行,就按恩师说的办。”
第一二六章
钱该怎么花
  这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了,朱载坖着实兴奋的不行了,不过,他也就只是兴奋而已,兴奋了半天,也没见有什么下文。
  杨聪见这家伙貌似一点花钱的想法都没有,只得提醒道:“皇上,这国库马上就要有三四千万两了,您想怎么花呢?”
  怎么花?
  这个问题!
  等等,这钱到底怎么花呢?
  朱载坖仔细想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要不,拿点钱出来兴修水利?朕听闻这几年西北干旱好像有点严重,东南却是经常闹洪灾,要不这样,朕下个旨,让西北地方官员即刻兴修河塘,想办法储水,让东南地方官员即刻加固河堤,疏通河道,一应费用,皆由朝廷承担。”
  杨聪微微点头道:“嗯,这个是理所当然的,甚至都不用皇上下旨,只要稍微传出一点风声去,各地方官员自然会找朝廷要钱去兴修水利。不过,这是长久之计,不是这一年两年的事,微臣以为,解决边患才是当务之急。”
  解决边患?
  朱载坖闻言,不由恍然道:“恩师说的是鞑子?”
  杨聪微笑着点头道:“对,就是鞑子,严嵩掌权之时只顾敛财,不顾大明边患,以致鞑子之祸至今都未曾平息。其实,要收拾鞑子很简单,只要有钱组织足够的边军,鞑子根本就不是我大明的对手。微臣斗胆,说句不好听的,以往掌控朝堂大权者,都有点鼠目寸光,大多斤斤计较收拾鞑子那点粮饷,他们也不好好想想,鞑子肆虐西北这么多年,我大明又消耗了多少粮饷,如果再加上鞑子入寇的损失,千万两亿万两都不止!皇上,您想想,这次如果我们不能乘势一举收拾鞑子,西北边军是不是还要保持在六万以上,因为每个边镇,如果没有一万人马,在鞑子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那么,这六万人马一年粮饷又是多少呢,十年粮饷又是多少呢,鞑子肆虐至今,几十年都不止了,长此以往,我们还要损耗多少粮饷?”
  这个帐倒是不难算,六万边军,一个月的粮饷最少十五万两,一年就是一百八十万两,十年就是一千八百万两,一百年就是一亿八千万两,而从土木堡之变至今,一百年都不止了,也就是说,大明投入边军的粮饷两亿两都不止了!
  这家伙,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朱载坖粗略估算了一下,顿时咋舌道:“这消耗,着实太吓人了,恩师,您觉着要彻底解决西北边患得花多少钱,三千多万两够不?”
  他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哪怕把这三千多万两全花完,也要解决西北边患。
  杨聪欣慰的道:“三千万两倒还不至于,为师估摸着如果能有大军二十万,不出三年,应该就差不多了,也就是说,彻底解决西北边患最多也能消耗一千多万两而已。这里面,还有南京户部盐引的收益做抵充,朝廷其实不用花多少银子,有个几百万两就足够了。”
  朱载坖着实没想到,花这点钱就能解决鞑子的问题,他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这西北边患着实让人寝食难安,这次,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定要解决鞑子的问题,恩师,你就说具体怎么做吧。”
  杨聪郑重的道:“这个,为师还要亲自前往西北边疆,命人仔细查探一番才能给出具体方略。”
  朱载坖闻言,不由慌道:“恩师,你要亲自去西北主持大局吗?”
  他是真的有点慌了,要知道,他这会儿才十多岁,基本处于懵懵懂懂的年纪,说到玩弄心机,他压根就不会,杨聪这一走,他又怎么掌控那些鬼精鬼精的朝臣?
  这会儿,他是真的离不开杨聪,离开了杨聪,他都不知道怎么办了。
  杨聪闻言,淡定的道:“皇上,您对微臣的器重,微臣感激涕零,不过,满朝文武,并非微臣一人懂得治国,皇上可倚重的人还有很多,只要皇上能一心治国,其实,有没有微臣都是一样的。”
  这话,朱载坖是不信的,开什么玩笑,在他眼里,恩师就是无所不能的“圣贤之人”,满朝文武,谁人能与之匹敌。
  他忍不住摇头道:“恩师,你过谦了,如果朝中真有人能跟恩师相比,那朕的确可以高枕无忧了,可惜,没有啊!”
  这话说的,杨聪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他之所以能鹤立鸡群,靠的可不是超人的智商,而是那多出几百年的见识,要真比起智商来,这会儿比他强的多了去了。
  比如,徐阶。
  又比如,张居正。
  这两人可是没有一点后世的见识,但是,他们却能凭自己的本事,把大明推向中兴。
  这些人,可不能埋没了。
  杨聪想了想,随即郑重的道:“皇上,可能是因为我们相处的久了,所以你才会觉得为师远超他人,其实,论到治国,朝中有很多人都不亚于为师。这次西北之事,微臣必须亲自去一趟,皇上如果觉着独自处理朝政还有点困难,可以扩充内阁,将内阁大学士添补至五人又或是六人,这样,皇上就不必担心无人辅政了。”
  其实,内阁一开始本就是五六个大学士,只是,到了嘉靖这里,却不知为何,每次都只任命两个内阁大学士,或许,嘉靖是觉得这样任免,泾渭分明,有利于朝臣之间的争斗吧。
  朱载坖可没嘉靖那毛病,他也觉着,多招几个内阁大学士心里踏实点,起码,遇到困难的时候,出主意的人会多点。
  他深以为然道:“西北之事,的确需得恩师亲自去主持才行,这添补内阁大学士也势在必行,恩师,你觉着哪些人合适呢?”
  杨聪毫不避讳道:“所谓举贤不避亲,微臣以为,礼部左侍郎徐阶恭勤谨慎,器量深重,可堪重用。礼部右侍郎张居正才思敏捷,锐意进取,可着重培养。兵部尚书毛伯温忠君爱民,老成持重,可为依托。”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就提拔徐阶、张居正、毛伯温入阁得了,加上他和张邦奇,正好五个。
  他之所以在严嵩倒台后便把徐阶和张居正提上来,正是想让两人来辅佐永庆。
  朱载坖闻言,只是稍微想了想,便毫不犹豫的点头道:“行,那就擢他们三人为内阁大学士,帮朕来处理朝政。”
  其他人,他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张居正他却是相当了解的,这位师兄,那的确有宰辅之姿,再说了,师傅说的能有错吗?
  这会儿,他对杨聪可是迷之信任。
第一二七章
怎么收拾鞑子
  宁夏中卫驻地,杨聪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举着望远镜,缓缓的扫视着眼前的荒漠,眉头微皱。
  这里是宁夏五卫里面距离西套最近的卫所,距离铁路延伸到的宁夏前卫还有一百多里,当然,这个距离压根就不是什么问题,只要他一声令下,数万屯卫一个月便能把铁路修过来。
  主要问题是,这西套实在是太大了,从宁夏卫一直到哈密卫足足三千多里范围皆可称之为西套,里面也不知道有多少鞑子部落。
  如果从宁夏卫把铁路修过去,别说是三年,五年甚至十年都不一定能修完。
  他微微叹了口气,随即放下望远镜,将目光投向眼前的地图。
  这铁路之所以难修,倒不是因为地形原因,宁夏卫到哈密卫这段区域虽然大多是荒漠,修条铁路还是不成问题的,主要问题是,哈密卫这会儿已然不在大明掌控之下了。
  自土木堡之变后,大明国力日渐衰落,原本臣服于大明的藩属亦是蠢蠢欲动,不但北元各部时时入寇,就连吐蕃这样的西域小势力也开始打大明主意了,而大明朝堂不是宦官弄权便是朝臣内斗,对边事根本就不怎么关心,以致哈密卫这样的边防重地很快便落入了吐蕃的手中。
  这会儿,大明的势力最西也就能延伸到甘州镇了,距离哈密卫还有两千多里呢!
  杨聪也想过要收复哈密卫,但是,却不是现在。
  这会儿朱载坖刚刚继位,大明可谓百废待兴,收复哈密卫太过耗费时间,而且收复之后还得派大军驻守,反而会增加朝廷的负担,所以这会儿并不是收复哈密卫的最佳时机,需得等到大明复兴,国力再度强盛之时才行。
  如果不能收复哈密卫,那么从甘州镇到哈密卫中间这两千多里就无法修筑铁路,这才是当前的最大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7/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