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411

  可以说,大森城一战,获利最大的就是幕府大将军一方了,因为明军虽然获胜,却没有趁机扩充地盘,他们还是“老老实实”的守在石见国,可以说没有获取什么利益,而幕府大将军这一边就不一样了,因为织田氏和武田氏式微,他们获得了难得的机会去勾连地方势力,恢复幕府权威。
  足利义辉上下其手,一阵折腾,还真让他折腾出一点名堂来了,不说恢复昔日的权威,至少他们联结了几家地方诸侯之后,其他诸侯对他们已然有所忌惮,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欺负他们了。
  要知道,原本他们可是危机重重,如履薄冰,各路诸侯动不动就联合起来欺负他们一把,有好几任大将军都因为想恢复幕府的权威而被地方诸侯给干掉了,至少,从这往后是没人敢随随便便来干掉幕府大将军了。
  当然,幕府的崛起并没有改变东瀛的乱局,因为杨聪是不可能支持室町幕府恢复昔日的权威,控制整个东瀛的,这会儿他们也就相当于一个比较强大的诸侯而已,东瀛已然是乱世纷纭,征战不断,越打越穷,越穷越打。
第一九一章
新的道路
  东瀛乱世已成,杨聪终于可以功成身退了,正好,顾可学也将石见银矿的事安排的差不多了,于是,两人相约,一起回归大明。
  这天一大早,一行人便随着大明水师船队出发了,迎着朝霞,杨聪傲立船头,他身后,顾可学、俞大猷、戚景通等一众文臣武将肃然而立,阵容可谓豪华无比。
  一开始,大家并没有说话,因为杨聪还没开口呢,他就那么对着无尽的海面陷入了沉思,貌似在考虑很重要的事情,众人可不敢打搅太师大人的思路。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终于转头对顾可学道:“舆成,劳烦你来东瀛主持大局,工部的事情怕是落下不少吧?”
  顾可学微笑着道:“清风,你可别埋汰我了,我是块什么料你还不清楚吗,要说冶炼银矿什么的,我还有那么几把刷子,要说治国理政什么的,我就是个门外汉,我在工部的时候其实也没什么事情,有王老先生他们帮忙管着,我根本就无需操什么心,在与不在其实都差不多。”
  杨聪同样微笑道:“舆成,太谦虚了可不好,知人善用那也是为官之道啊,而且还是为官者最应注意的一个方面,这方面,你可不比别人差。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的事都丢给手下人,做个甩手掌柜,有时候,你还得引领他们开拓创新,为大明的发展尽一份心力。”
  开拓创新?
  顾可学仔细品味了一会儿才明白这新鲜词的含义,问题,治国理政真不是他的强项,开拓创新什么的,他还真一点思路都没有。
  他颇有些尴尬道:“这个,清风,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
  杨聪也不含糊,直接了当道:“我的确是有那么一点想法,所谓,要想富,先修路,现今大明百废待兴,尤其商贸活动更是大明发展之关键,你想想,如果路不好走,这商贩做生意是不是很费劲,如果到处都是四通八达的大道,这商贩做起生意来是不是方便的很呢?”
  要想富,先修路?
  这是一句俗话吗?
  顾可学还真没听说过,不过,这话倒是很容易理解,道路通畅了,的确方便商贩做生意。
  说起做生意,他又来劲了,他们顾家的生意可不小。
  他稍微品味了一下杨聪的话,随即便饶有兴致的道:“嗯,这话很有道理,这两年皇上一直在鼓励地方上修路铺桥,这生意的确是越来越好做了。”
  杨聪闻言,直想翻白眼,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他没好气的道:“我的意思是让你们工部牵头修筑各个行省与各大城市间的大道,地方上修路铺桥有多大意义呢?一个知县就能管一县之内的道路,一个知府就能管一府之内的道路,就算是巡抚,那也只能管一个行省内的道路,这些道路相互之间的联通谁来管?皇上总不可能专门派个总督来管修路的事情吧,所以这事情你们工部得管起来。”
  原来是这个意思,顾可学稍微想了想,这才略带尴尬道:“这个,大明疆域何其辽阔,随便修条通行数省的大道那都是上千里甚至是数千里,修这种大道很费钱啊。”
  杨聪淡淡的道:“费钱怎么了,现在朝廷还缺这点钱吗?”
  也是,这几年大明朝廷的税赋收入可是在翻了倍的涨,修路什么的,还真不缺钱,要知道,光是东瀛这边,一年就能给朝廷带来两三千万两的收益呢。
  更重要的,皇上对这位太师大人可是言听计从,只要太师大人说修路,哪怕朝廷没钱,皇上也会想办法把这修路的钱挤出来。
  想到这里,顾可学连忙点头道:“嗯,我回去之后好好考虑考虑,定个章程出来。”
  杨聪突然又问道:“你可知道有什么样的路能跟青石路一样经久耐用?”
  青石路也就是那种用厚厚的青石板拼在一起,修筑而成的道路,这种路的确经久耐用,一般只要注意保养,过个百十来年还是平整如新。
  不过,这种路一般都只会出现在帝王将相的宫殿或府邸又或者那种特别有钱的富豪之家,一般的路都修成青石路那是不可能的,因为青石路修起来太麻烦了,光是人工的耗费都恐怖的很。
  所以,青石路虽好,却不常见,就算是京城这样的地方,也只有皇城里面是青石路,皇城外面除了东西长安街,其他地方基本都不是青石路。
  那么,有没有跟青石路一样经久耐用的道路呢?
  顾可学仔细想了想,随即沉吟道:“要说跟青石路一样经久耐用的路,倒是有的,像京城一些主干道就是以碎石混合一定量的石灰和粘土,然后敦实而成,这种路只要压得够实,也能如同青石路一般用个百十年依旧平整如新。”
  碎石混合一定量的石灰和粘土,然后敦实?
  这岂不是与后世的柏油路有异曲同工之妙!
  杨聪闻言,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嗯,以后新的干道都用这种方法修筑吧。”
  啊!
  顾可学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这种修路的方法可比青石路轻松不了多少,碎石、搅拌、敦实那都费事的很,开凿青石板这最费事的流程是省了,但人工成本同样不低,也就能比青石路便宜一点而已。
  他愣了一下,这才尴尬的道:“这个,清风,这种路可不好修,首先碎石就是个麻烦事,修路需要的碎石可不是一点点,光是将大块的石头砸成修路所需的碎石都要费很大一番功夫,另外像搅拌和敦实也费事的很,特别是敦实,一亩大小的路面估计都得好几十个人抬着石墩子敦上十来天才能成。”
  这些问题杨聪还真没考虑过,不过,顾可学一提,他下意识便想到了后世的一些机械设备。
  他仔细想了想,这才耐心的讲解道:“这些问题都很好解决啊,比如说碎石,工部现在不是有粉碎木炭、硫磺和硝石的机子吗,碎石也是一个道理,只是需要把机子做大一点而已。搅拌也一样,工部搅拌火药不也有搅拌机吗,只要做大一点同样可以用来搅拌碎石、粘土和石灰这些东西啊。至于敦实路面,我们也可以做个压路机出来啊,就用火龙车的车头,够重吧,只要把车轮做宽一点,把整个车头下面全做成一尺宽左右的实心铁轮,那一路碾过去,路面不就敦实了吗?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增加重量又或者多碾几遍啊。”
  这也能行?
  顾可学闻言,不由再次目瞪口呆,不过,他仔细想了想便发现,这样,还真能行!
第一九二章
强盗思维
  太师惠安侯杨聪远征东瀛,凯旋而归,整个大明朝堂上下可谓一片欢腾,永庆帝更是激动的手舞足蹈,叫着喊着要亲自赶去去天津新港迎接。
  这种事情可没有什么先例,当皇帝的迎接臣子凯旋倒没什么毛病,但是,迎出去几百里就有点过头,最后,在一众朝臣的力谏下,他才勉强同意,让内阁大学士张居正代他前往天津新港迎接杨聪凯旋,而他,则率群臣在京城朝阳门外相候。
  这一天的天津新港可就热闹了,码头上,内阁大学士张居正等一众官员和锦衣卫、京营禁卫等排得是整整齐齐满满当当,码头四周前来看热闹的百姓更是多达数万,到处都是彩旗飞舞,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这边,张居正才指挥手下官员准备好一切,那边,海面上已经出现密密麻麻的黑点,这个时候,能有如此多海船的,非大明水师船队莫属了,一众老百姓虽然不是第一次看到大明水师的船队,但仍忍不住激动的欢呼起来。
  大明水师船队,着实威武,光是那如同城楼般的福船战舰就多达数十艘,从海面上开过来,那就如同一座庞大的城池缓缓压过来一般,气势简直骇人以极。
  一阵激动的欢呼过后,大明水师船队终于缓缓靠上码头,当先的就是杨聪所乘坐的旗舰,悬梯放下,杨聪带着一众文官武将微笑着走下来,张居正早已恭敬的站在下面候着了。
  对于这个弟子,杨聪还是比较满意的,张居正的领悟力和执行力都相当的强,不管什么新政,只要跟他好好解释一番,他便能按你的设想,推行下去。
  这样一来,他就不必老是呆在京城盯着了,要是没这个弟子,他还真不放心到处征战。
  师徒一番见礼之后,杨聪便忍不住问道:“太岳,这段时间朝廷没出什么岔子吧,皇上怎么样了,没人在皇上跟前乱进谗言吧?”
  张居正连忙恭敬的道:“恩师放心,朝廷一切正常,新政推行的很顺利,皇上也日渐沉稳了,那些个老油子,想要糊弄他也没那么容易了。”
  杨聪闻言,欣慰的点头道:“嗯,那就好,对了,近段时间朝廷没什么花银子的大事吧,国库可还充盈?”
  张居正不假思索道:“近段时间朝廷最大的事情就是远征东瀛了,恩师您不但没花朝廷的银子,还给朝廷带来了数百万两的收益,国库当然是充盈的很,具体数目学生还要去户部查过才知道,不过,大致应该不会低于三千万两。”
  杨聪闻言,再次欣慰的点头道:“嗯,很好,为师这段时间琢磨了一下,要想大明飞速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道路四通八达,所以,为师想要向皇上进谏,先修上几条联接大明各行省和重要城市的通衢,这路一修起来,商贩做生意就更方便了,同时,修路还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富民强国,可谓一举两得。”
  紧接着,他便细细的将修路的设想跟张居正解释了一番,包括如何根据各地商业的发展程度确定道路的宽窄和密集程度,如何发动地方官员利用修出来的道路发展地方经济,如何组织劳力,工钱又如何定等等。
  张居正的领悟能力着实惊人,杨聪才说了一阵子,他便已经体会到了修路的好处,对杨聪提出的构想更是赞不绝口。
  他这可不是在拍马屁,而是真正领悟到了修路带动经济发展的构想。
  杨聪对这个弟子的领悟能力那也是不吝夸奖,师徒两就这样有说有笑,登上了开往京城的专列,这一路,两人都在不停的讨论着修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不知不觉间京城便已经到了。
  接下来,又是盛大的欢迎仪式,永庆帝亲自在朝阳门外迎接,那场面之热闹,可以说大明立朝将近两百年来都未曾有过。
  一阵喧嚣过后,永庆帝又将恩师杨聪请入皇宫,拉到御书房中,如同一个久未见父母的孩子一般不停的唠叨着,从朝堂大事到后宫小事,说个没完,直到杨聪露出些许疲惫之色,他才尴尬的道:“师傅,你是不是累了,朕着实有点失态了,师傅你这一路从东瀛赶回来都还没休息呢,朕也是太久没见师傅,实在想念的紧,抱歉,抱歉。”
  杨聪闻言,微笑着摇头道:“皇上放心,微臣不累,只是这一路不是坐车就是坐船,微臣坐的久了,有些乏了,没事,没事,皇上您继续说。”
  永庆有些不好意思道:“师傅,你真不累?”
  杨聪只能一本正经的挺直身板道:“真的,微臣一点都不累。”
  永庆这才继续道:“对了,师傅,你这次回来就不会出远门了吧?你这一走,朕心里着实有点慌,成天都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了什么纰漏,这日子好难熬啊。”
  杨聪终于明白永庆为什么这么反常了,这是人即将长大成熟的标志,要是永庆成天什么都不想,只知道吃又或者只知道玩,那就没有这些烦恼了。
  也就是说,人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慢慢开始理事了,同时也会慢慢习惯独立自处,只是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点不适应,总想有长辈在跟前指导。
  这种事,很常见,没什么好担心的。
  杨聪依旧微笑着道:“皇上,您知道为国事而烦恼,就证明您已经长大了,可以独立掌管整个大明了,这是好事,至于为师,其实在不在都是一样的,你看,为师去东瀛这么长时间,朝堂上下不是一点纰漏都没有出吗?”
  永庆忍不住憨笑道:“这个,有师傅在,朕才觉得心里踏实嘛,现在西北已然安定,倭寇也已经自顾不暇了,师傅,你也不用辛辛苦苦到处征战了吧?”
  杨聪苦笑着摇头道:“皇上,恐怕还不行啊,您应该也听说过,嘉靖初年,在东南的西草湾,我大明曾与佛郎机人展开过一场规模不小的海战,那一次,大明是胜了,但是,我们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那只是佛郎机人的探路先锋而已,他们的大部队还没过来呢。”
  永庆闻言,不由吃惊道:“噢,佛郎机很强大吗,大明又没得罪他们,他们为什么要来攻打大明?”
  杨聪微微叹息道:“这些人的思维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简单来说,他们就是强盗思维,哪里有好东西,他们都想抢,我们大明是没得罪他们,但是,我们大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着实让他们眼红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