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11

  张贞貌似也很紧张,不过,这里毕竟是她家,作为主人她总不能老把客人晾着。
  她坐下来低头沉吟了一阵,这才轻声道:“杨公子,闲坐无聊,不若听小女子弹奏一曲吧。”
  说罢,她便手抚琴弦缓缓弹奏起来。
  她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呢?
  杨聪真不知道,因为他就没学过音律,也不会弹琴。
  这感觉,怎么说呢,如果实话实说,那就是:张小姐,你这是在对牛弹琴啊!
  他是真听不懂,不过,他还是装作沉醉的样子,跟着音律缓缓的晃动着脑袋,仿佛很是享受一般。
  一曲弹罢,他立马抚掌大赞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啊!张小姐,你弹的太好了,我长这么大还没听过如此美妙的琴音呢。”
  张贞闻言,不由满脸羞红,她低头抚了抚滚烫的脸颊,这才轻声道:“杨公子过誉了,听闻公子连中三元,乃是天下少有的才俊,小女子这里有几个上联,一直对不出来,还请公子指教。”
  对对联?
  明朝读书人好像就爱这调调,不管是学子聚会还是文人相斗,都喜欢对对子。
  前世他就在唐伯虎点秋香那出戏里看到过这种桥段,那家伙,华太师请的那个对穿肠出场时那叫一个牛逼啊,真的跟个将军一样,当然,唐伯虎更牛逼,硬是把那对穿肠的肠子给对穿了,对得人家喷血不止。
  那场面,着实精彩啊。
  那么,明朝的读书人为什么这么爱对对联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因为八股文中要求有四组对仗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啊,对对联其实就是在练习排比对偶,而且对出一个对联来还能显得自己很牛掰的样子,所以,读书人都乐不此彼。
第一〇一章
对对联
  张贞之所以提议对对联,当然不是为了练习做文,也不是为了显示自己有多牛掰,她的意思,大概是想考校杨聪的才华,看看杨聪是不是真的如同传闻中的那么厉害。
  这对对联嘛,要是在前世,杨聪可能会云里雾里,这世嘛,他连中三元可不是假的,标准的应试八股文他都能做的飞快,对个对联,那只是小小意思而已。
  他假假意思谦虚道:“张小姐过誉了,就是个小三元而已,还当不起天才之名,这对对联小生也只是略懂一二,指教可不敢当,张小姐不妨把上联列出来,我们共同研讨一番。”
  张贞听了这话,又偷偷看了看杨聪那俊俏的脸,没由来的对杨聪生出了些许好感。
  这位杨公子虽然院试夺魁,连中三元,却谦逊有礼,一点年少轻狂的傲娇模样都没有,着实难得啊,就是不知他才华是否如同传闻般出众,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轻声道:“公子听好了,小女子这有个上联是: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杨聪闻言不由一愣,这对联,难的确是难,但是早被人对出来了啊!
  他想都不用想就知道,这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张贞这是考校他什么呢?
  他觉着这对联肯定不能这么对,如果自己这么对了,人家估计要失望了。
  他冥思苦想了一阵,随即微笑道:“张小姐,估计你也知道下联是: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不过,小生这里又想出一个下联: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不知小姐以为如何?”
  张贞闻言,眼中不由一亮,这连中三元的杨公子果然不是一般的厉害。
  她之所以提出对对联,自然是有所依仗的,因为她家中有本专门介绍对联的书,书中有不少千古绝对,这些绝对有对出来的,也有没对出来的。
  像这个“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就已经有人对出下联了,“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这下联对的,的确堪称绝对,不过,杨聪“想出”的“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也可算的上是绝对,而且还合了杨聪现在所做的事情,他可不就在埋头苦读《四书五经》吗,而且《四书五经》中正好就有一部《春秋》。
  她略微回味了一番,又想了想,这才轻声道:“公子果然高才,我这里还有个上联: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晕,孔明、姜维、吕布,这些都是三国中的人物啊,这张贞也不知道那里看来这些对联,不过,这个对联他好像也有点印象。
  杨聪装模作样的沉思了一阵,随即脱口道:“鸟在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曹操、关羽、张飞,正好也是三个三国人物,还好这对联他无意间看到过,不然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来。
  张贞在心中默念了一番下联,脸上不由露出震惊之色。
  这个对联在她看到的书上可没有下联,而且这杨公子也不似是看到过下联,这才多长时间,他竟然就想出了这么一副对仗工整的下联,真是天才中的天才啊!
  杨聪的才华已经毋庸置疑了,那么,这对对联还有必要继续下去吗?
  她想了想,突然想到了一个上联,这上联在书中也没有下联,而且这上联还是前朝成化和正德年间有名的大才子唐伯虎出的,这二三十年间还未曾听闻有人对出来过呢,她是真想知道,这下联是什么,或者说,她是真想看看这杨聪能否对出唐伯虎的千古绝对。
  想到这里,她不由低声道:“公子真是厉害啊,这么难的对联一下就对出来了,小女子闻得唐伯虎曾留下一个绝对,至今还未曾有人对出来,不知公子可否对出来,这上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
  这对联,的确很难对,因为他是谐音回文联,也就是说反过来读,意思也是一样的。
  要杨聪真是这时代的人,估计就得懵逼了,因为这个时代还真没有人把这对联对出来。
  不过,这对联后面也被破解了。
  下联是什么来着?
  杨聪装模作样的皱眉沉思了很久,这才假装兴奋道:“有了:书临汉书翰林书。”
  这么厉害!
  张贞目瞪口呆的看着杨聪,一时之间竟然呆住了。
  过了好一阵,她才满脸羞红道:“公子之才,堪比唐解元,小女子着实钦佩。小女子还有一个上联,公子听好了: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
  杨聪闻言不由一愣,他知道,这是个拆字联,也相当的难对,这上联拆的是“潘”字,潘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的中间有个米,下面有个田,所以说有田有米有水。
  这种拆字联,仓促之间根本就不可能对出来,因为你不光要考虑拆字的问题,还要考虑意境,如果光是拆字,随便找个复杂点的字都能拆成三个简单的字,但是,这意境要对上就难了。
  不过,还好,这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拆字联,答案也早就有了。
  这对联貌似是唐朝传下来的千古绝对,只要学过对对联的应该都知道。
  他也不矫情,想也不想便道:“张小姐,这对联其实是唐朝流传下来的绝对,下联早就有了,这仓促之间小生也想不出符合意境的下联来,小生只能厚颜借用先人佳句了,如果小生没记错的话,这下联应该是:娶了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这对联也不知是何人对出来的,对的着实绝妙,潘字对何字,有了田,有了米,有了水,两人成亲便可添人添口添丁,这意境对的着实绝妙啊,不知小姐以为如何?”
  呆子,本姑娘能不知道这下联吗?
  张贞满脸羞红,痴痴的看着杨聪,见这呆子半晌还没反应过来,她不由羞的捂着脸站起来,跺脚道:“公子既然知道这意境,就好好想想这意境是何意吧。”
  说完,她竟然转身就跑,连句再见都没有。
  杨聪愣愣的看着她的背影,脸上满是不解之色。
  这意境不都说了吗,还有什么好想的呢?
  他心中默默将对联又念了一遍,瞬间就愣住了。
  这对联之,不但意指“有田有米有水”可“添人添口添丁”,还有两人成亲之意啊!
  两人成亲!
  这意思,是相亲成功了?
  此时此刻,杨聪不由目瞪口呆。
  几个对联就搞定一个美女,这事情整的,着实有点出人意料啊!
第一〇二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嫁得潘家郎,有田有米有水。
  娶了何氏女,添人添口添丁。
  张贞通过这副对联隐晦的表达了她对杨聪的认可,这相亲就算是成功了,当然,这门婚事最终能不能成,还要看这届科举考试的结果。
  如果杨聪能一帆风顺,金榜题名,那这门婚事就算是板上钉钉,成了。
  如果杨聪考的不好,乡试都没过,那这门婚事很有可能没指望了。
  这相亲的结果,着实让杨聪哭笑不得。
  要说他讨厌张贞那倒还不至于,从这次相亲他就能看出来,张贞是那种典型的大家闺秀,温柔而又体贴,再加上她那国色天香的长相,着实是那种难得的良配。
  问题他已经有陆灵儿了啊,而且,陆灵儿的家世那是整个大明都数一数二的。
  这年头,男人是可以三妻四妾没错,只要你有本事,娶上十个八个都可以,问题陆灵儿和张贞都不是一般人家的闺女,他能同时娶回来吗?
  这个问题,着实让人头疼。
  还好,现在他还不用面对这个问题,至少这次会试结束之前他还不用面对。
  不管是陆灵儿还是张贞,他都必须考出好成绩来才能迎娶,如果乡试都没过,那他基本上什么都不用想了。
  所以,他并没有过分纠结于此次相亲的结果,回到杨府以后,他还是和先前一样,闷头和王宣、俞大猷一起研读起《四书章句集注》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