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411

  如果实验成功,那就按这模式发展下去,跟特定的文官集团结成联盟,让他们为自己保驾护航。
  如果实验失败也没什么,自己也就“损失”个女儿而已。
  杨聪还不知道他已经成为人家魏国公的实验对象了,这会儿他只想赶紧拿到文书去京城呢。
  他焦急的等了两天,这鹿鸣宴终于开始了,六十多桌,就摆在贡院里面的明远楼极其附近的空地的上。
  这鹿鸣宴可不是一跑过去就吃,规矩多着呢。
  一开始是主考官严嵩和副主考官邹守益、湛若水致词,大致意思就是恭喜他们高中举人,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争取金榜题名。
  紧接着就是发放文书,也就是证明举人身份的公文。
  然后就是齐唱《鹿鸣曲》,一曲唱罢,大家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这鹿鸣宴才算是正式开始了。
  虽说这鹿鸣宴的流程比较的死板复杂,但是最后的酒宴却是相当宽松的,大抵是因为参加鹿鸣宴的考生都有了举人的身份,已经算是士绅的一员了,所以各级考官对考生都相当的客气,席间你想找谁敬酒,随意,绝对没人会给你甩脸子。
  这次鹿鸣宴自然是主考官严嵩最是受人追捧,因为主考官名义上就是这些考生的座师,只要考生附上去,这师徒关系基本上就算是坐实了。
  而且,这严嵩还是京城礼部尚书夏言的乡党,夏言一系即将掌权的传闻可是早就传开了,这个时候不攀附更待何时!
  所谓“天地君师亲”,这年头师生关系甚至比父子还要紧密,拜个好的老师,那可比重新投胎还有用,所以,大部分考生都蜂拥跑去严嵩那敬酒,搞得严嵩那桌都挤得水泄不通了。
  杨聪自然不会去攀附严嵩,这个时候他考虑的是要不要去给邹守益和湛若水敬酒。
  他可是已经被人打上阳明一脉的标签了,两位阳明一脉的大佬近在眼前,不上去奉承一下合适吗?
  当然不合适!
  这年头,要站队,你就坚定的站到一个队伍里,墙头草那是最为人不耻的,一般人家两派开打之前都会先拿这些无耻的墙头草祭旗,他可不行最后被严嵩一党和阳明一脉联合打击。
  这个时候已经没什么好犹豫的了,他直接招呼了一声俞大猷等人,然后便端着酒杯往邹守益那桌走去。
  正好,这时候湛若水因为礼部那桌人太多也跑到邹守益这桌来了,他倒不必跑到严嵩跟前去“挑衅”了。
  邹守益和湛若水对杨聪的表现很是满意,不但跟他对饮了一杯,还拉着他坐下来好好勉励了一番。
  杨聪这会儿才知道,原来这乡试就是会试和殿试的试金石,同时也是排名会试和殿试的参考,乡试前一百基本都能金榜题名,乡试前十不说一甲前三,基本上二甲是没问题的,有时候如果考生的文章差不多,直接就拿乡试名次来做参考也是有可能的。
  这意思,只要不出意外,他这金榜题名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杨聪正兴奋的浑身直哆嗦呢,无意间一转眼,竟然看到严嵩那阴冷的目光朝他瞟了过来。
  他心里着实吓了一跳,这下,真跟严嵩杠上了。
  老家伙,你先得意着,总有你哭的一天。
  他假装没看见,直接转过脸去,和邹守益聊起来。
第十九章
炫富
  鹿鸣宴结束,金陵事了,杨聪便迫不及待的踏上了赴大明京师的行程。
  这次,他同样准备在驿站打尖住宿,而且这次他手里的差遣公文更牛逼,因为公文是南京吏部尚书张邦奇给他开的。
  张邦奇大概是觉着邹守益和湛若水都给杨聪帮了忙,自己却没有一点表示,有点不好意思,所以杨聪一开口,他便毫不犹豫的给开了份差遣公文。
  这家伙,南京吏部尚书那也是尚书啊,尚书可是正二品,在文官里面都算顶级的了,沿途驿站对杨聪一行自然是当爷一样供着。
  金陵距离大明京城倒没有泉州府距离应天府那么远,自南都金陵到大明京城大约是两千里左右,而且中间的官道修的相当好,可谓一马平川。
  这一路杨聪那是火烧火燎的,京城仿佛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着他,让他恨不得能快马加鞭,一路狂奔过去。
  要不是他携带的金银太多,要不是他这一行人里面还有王宣、薛南塘、李杜这几个文弱书生,他真会来个八百里加急,三四天就狂奔到京城。
  因为他实在是太想念陆灵儿了,一年多没见,他感觉如果过了几个世纪一般。
  当然,队伍里有了马车,他是不可能一天跑几百里的,就算他早起晚宿,拼命赶路,一天最多也就能跑给一百多里,他再急,马也跑不动了。
  一行人就这样紧赶慢赶,历时大约半个月,终于来到了大明京城所在的顺天府。
  这一路上杨聪虽然无心欣赏路上的风景,却也看到了一些北国特有的风光,比如,一望无际的田野,又比如生长在旱地上的小麦,这些在南方都是很难看到的。
  他还看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景象。
  比如,进入北直隶之后,农田里明显变得干燥无比,甚至有的麦苗叶尖都黄了。
  这是小冰河天灾肆虐的预兆,可惜,这个时候的人还不知道他们将面临一场恐怖的天灾,这种事说出来也不会有人信。
  还有,过了中都凤阳府之后,官道上的商队明显就少了,有时候甚至一天都遇不到一个。
  这就证明,这个时候的人根本就不知道商业发展的重要性,大明朝堂重农轻商的思想还是相当的严重,北方根本就没南方那种商业氛围,离京城越近,经商的人就越少。
  不过,这些都是他现在无力解决的,看到了也没用,他只能默默放在心里,等以后有能力了再去解决。
  一行人进入顺天府地界之后,又往北奔行了大约半天,京城终于到了。
  这大明京城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最大的城池,其占地面积足有上十万亩,这样的城市,放在后世也算是大城市了。
  不过,有了金陵的见识之后,杨聪看到宏伟的京城也没有先前那么震惊了,而且,他这会儿只想快点见到陆灵儿,再大的城池,在他眼里都是浮云。
  这大明京城守卫还是比较严密的,从外城开始,便有京营屯卫驻守检查,不管什么人,想要进城都要经过仔细盘查。
  还好,他们这一行人有六个新课举人,而且杨聪还有南京吏部尚书的差遣公文,守城的京营屯卫倒没怎么为难他们,只是警告他们把兵器收起来,切记不可在城内闹事。
  杨聪对京城可不熟,俞大猷他们也没有一个来过京城,他们唯有一路问,一路找寻陆府和京城贡院的位置。
  这一找就是半天,直到天色都快黑了,一行人才找到了内城西长安街附近的陆家府邸。
  陆府一看就是那种大的惊人的豪宅,光是围墙就有几里长,而且,离皇城很近,出门大约只要走个半刻钟时间便能抵达皇城的西长安门了。
  这或许是嘉靖皇帝为了李氏和陆家兄妹进宫方便特意安排的吧,看着守备森严的陆家府邸,他只能暗自叹息一声,随即便带着众人找住处去了。
  这年头拜访别人可不能直接登门去问人在不在家,尤其像陆家这样的豪门,你要敢直接上前问,不挨顿打就算不错了。
  这年头想要拜访豪门大户,就得先投拜帖,等人家答复,人家让你去了,你才能去,人家如果不让你去,你是进不了人家门的。
  所以,杨聪只能望门兴叹。
  这都快晚上了,投拜帖也不合适,他只能先带人去找地方住下了。
  这次,他并没有打算住寺庙,因为京城内城的寺庙本就不多,陆府和京城贡院附近也没什么寺庙,而且,他还想炫下富,以吸引某些人的目光,所以,他直接在西长安街最大的兴隆客栈包了个大院,大张旗鼓的住了进去。
  这家伙,西长安街可紧挨着皇城,这里的消费差不多是整个大明最贵的了,一个大院,一天就得几两,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百多两,能在这种地方租住大院的,那都是豪无人性的土豪。
  杨聪可不光是这么炫了下富就算了,第二天一早,他便在西长安街几家百年老字号逛了一圈,买了几马车的礼物,然后便一股脑拉到陆府,连带拜帖,一起送了进去。
  当然,陆府的门他这会儿还是进不了,他就算送再多的礼物,也得等人家陆松夫妇同意了才能进门,而陆松这会儿估计正在锦衣卫衙门值守,要等到答复,最快估计也要到明天早上了。
  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停歇,吃了中饭,他又开始投拜帖了。
  阳明一脉在京城势力虽然不如金陵,大佬还是有几个的。
  比如,杨门七子之一,现任兵部右侍郎的聂豹,这聂豹正是徐阶的恩师,杨聪到了京城,自然要去拜访一番。
  还有一个,也是王守仁的门生,不过,大抵因为他埋头钻研学问,仕途并没有多大成就,所以,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但是,这会儿他却是相当的有名气。
  这人就是现任翰林院侍讲学士穆孔晖,这翰林院侍讲学士虽然只是个从五品的职位,但是,其影响力却相当的大,因为这侍讲学士是给皇上讲课的,也就是说,这侍讲学士是皇上的老师!
  当然,并不是所有侍讲学士都会被皇上认为真正的老师,只有皇上对着侍讲学士相当的满意才会称之为老师。
  而这穆孔晖正是嘉靖前期比较满意的侍讲学士之一,嘉靖皇帝很少把别人当老师,这穆孔晖他却以师生之礼待之,也就是说穆孔晖完全可以通过给皇上讲课,暗中引导皇上的决断。
  这么一个重要的人物,对嘉靖皇帝影响之大,简直堪比内阁大学士,杨聪自然也要去拜访一下。
第二十章
地头蛇
  杨聪一直都比较低调,基本上没摆过什么富家子弟的排场,为什么他一跑京城就要炫一把富呢?
  难道,他想在陆松夫妇和大舅哥陆炳面前显摆一下自己家多有钱吗?
  当然不是,这年头,有钱并没有什么好显摆的,有权才是最重要的,在陆松和陆炳面前炫富基本没什么意义。
  其实,他也不想炫富,但是,他更不想这次会试出问题,这次会试可关系到他和陆灵儿的婚事,绝对不容有失。
  他炫富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吸引像张平那样的地头蛇来找他,问他要不要行方便。
  他相信,南都金陵有这样的地头蛇,京城里面肯定也有。
  这年头,蛇有蛇道,鼠有鼠道,处于底层的老百姓一辈子也就是个钱,因为有钱就能过上他们心目中的好日子,所以大家都在想着法赚钱,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他们怎么会错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