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富家子(校对)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411

  杨聪已经问过了,二月初,在京城,晚上放桶水放外面,第二天早上就是一桶冰!
  结冰这么严重,用后世的说法,那起码是零下五六度啊!
  号舍那可是没门的,也没有被子什么的,零下五六度,寒风对着吹,就算下面有炭火,那也扛不住啊,所以,御寒的衣物是最重要的。
  杨聪也早已了解过了,这年头,最耐寒的就是裘皮大衣,也就是整张整张的兽皮连毛一起鞣制过后制成的衣服。
  这种衣服一般是兽毛往里缝制而成,外面再加上一层上等的绒布,在衣领处还有兽毛露出,既耐寒又美观。
  不过,这种裘皮大衣售价可不便宜,一般的都要几两银子一件,贵的几十两都有,一般人能买得起一件差的就算不错了。
  杨聪倒是不在乎这点钱,他不但自己买了,俞大猷、胡宗宪等人,甚至包括陆松夫妇和陆炳兄妹,他每人都送了一件,都是顶好的羊裘,而且还带靴子和帽子的那种。
  这御寒的衣物准备好,会试也差不多开始了,会试的人倒没乡试那么多,因为参加会试的基本都是举人,再加一些国子监的贡生,大明全境能有个上万举人就不错了,国子监的贡生最多也就几百个,而且这些人大半都不会参加会试,所以,每次会试一般都只有五六千人参加,最后录取大约三百人,正好二十比一左右的录取率。
  至于会试的题目就不用多说了,跟乡试基本差不多,也就是议、论、策,考试流程也差不多,议、论、策分开考,每科三天,总共九天。
  这会试过程中,杨聪唯一的感觉还是冷,那家伙,对着寒风写字,手指头都冻得硬邦邦的,着实有点难受,好在有李十二的照顾,晚上炭火还比较的足,再加上他穿的衣服够厚,晚上倒没想象中的那么难熬。
  总体来说,会试还是比较顺利的,杨聪发挥的也比较正常,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通过会试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
  但是,他又遇到了跟乡试差不多的问题,那就是主考官的问题。
  因为会试的主考官是夏言,跟严嵩一伙的,而且,这次副主考里面还没有阳明一脉的大佬,他想请人帮忙都找不到熟人。
  夏言会不会徇私舞弊把他给刷下去呢?
第二十七章
夏言
  夏言,字公瑾,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丁丑科进士,位列三甲第三名,初授行人,后进兵科给事中。
  他这履历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比起严嵩来都差的远了,严嵩可是弘治十八年乙丑科进士,步入仕途比他足足早了十二年,而且严嵩是二甲第二名,还选上了庶吉士,进了翰林院,是妥妥的“储相”。
  按理来说,严嵩的职位肯定要超过夏言,因为不论学识和资历严嵩都比夏言强,但是,这事偏偏就这么怪,这会儿严嵩还在南都金陵当礼部尚书呢,而夏言却已经成为内阁首辅的热门人选,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夏言之所以能够超越严嵩成为内阁首辅的热门人选,就靠一个字:刚!
  他就如同那犀利的平头哥一般,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干,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多强大,不把你干趴下,我就趴下!
  他这种性格可是官场大忌,按理来说应该会死的很快,他为什么升官升的比严嵩还快呢?
  原本,按他这种性格,的确活不长,或者说在官场上待不长,但是,正因为他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干,反而获得了嘉靖的青睐,因为嘉靖继位之初,他便看嘉靖不顺眼,直接一份奏折上去,把嘉靖给教训了一顿!
  他的奏折其实也没什么,大致意思就是,皇上,您不要什么事都跟宦官商量,然后就做决定,这样很容易被宦官蒙蔽,您应该多听听内阁的意见,实在不行您就召集大臣廷议,总之,听信宦官之言管理国家大事是不对的。
  这奏折可以说平常的很,大臣数落皇上的不是那是大明朝的特点,历代大明皇帝基本都被大臣教训过,至于皇帝会不会因此发火,那就要看大臣们为什么教训他们了,像夏言说的这个,的确有道理,嘉靖也不是那种昏君,什么忠言都听不进去。
  于是乎,嘉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表扬了夏言一番,并按夏言说的改了。
  这事整的,夏言还以为嘉靖是一个什么忠言都听的进去的明君呢,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嘉靖虽然不是昏君也算不得明君,他也不是什么忠言都听的进去,他之所以这么给夏言面子,主要还是看中了夏言的性格。
  好家伙,竟然连朕都敢教训,那还有什么人是他不敢教训的,朕就需要这样的猛人,去教训那些不听话的朝臣!
  紧接着,嘉靖便命夏言去收拾武宗正德皇帝留下的那些骄兵悍将,夏言果然猛的一劈,他不管不顾,一口气裁掉了三千多皇宫侍卫和京城宿卫,将武宗正德皇帝留下的那些骄兵悍将清理一空。
  紧接着,嘉靖又命夏言去清理皇庄,把那些外戚、勋贵、宦官侵吞的民田全部查出来,归还给老百姓,结果,夏言不但把武宗正德皇帝宠信的宦官赵灵给收拾了,甚至连建昌侯张延龄给收拾了。
  这样搞了几年,嘉靖是把他给用爽了,但是,他却不怎么爽,因为他的职位升的太慢了,他这么一顿狂干,得罪了不知道多少权贵,结果却只升到了正七品的都给事中,这不等于白干了吗?
  他可不是什么杨白劳,他也想升官,他也想掌权,但是,皇上就是不给他升,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自然得找原因,他仔细一观察便发现,皇上并不是不喜欢给人升官,相反皇上很喜欢给人升官,但是,皇上给人升官是有条件的。
  这皇上,强硬的很,别人说什么他不一定会听,但是,他说什么别人一定要听,不听,他就会很不爽,如果谁能帮他去硬钢那些不听话的他就会感觉很爽,你能让他爽,他就会给你升官,你能让他一直爽,他就会一直给你升官。
  比如张璁,这家伙是正德十六年辛巳科进士,而且一开始并未授予官职,只是派往礼部观政而已,也就是说,嘉靖元年的时候他还只是个没有官职的白身呢。
  不过,这家伙很会审时度势,大礼议中,他坚定的站在嘉靖这边,帮着嘉靖硬刚内阁首辅杨廷和内阁大学士杨一清,结果,一番争斗下来,这家伙的职位简直就跟坐上了火箭一样,蹭蹭蹭的往上升。
  从观政进士到刑部主事,再到翰林院学士,再到兵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再到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掌都察院事,再到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再到内阁首辅,他总共才用了八年!
  这家伙的升职速度简直前无古人,不过,后面有没有来者就不知道了,因为夏言想向他学习,坐个火箭试试。
  夏言觉着,自己要坐上这火箭貌似不是很难,因为硬钢是他的强项啊,只是他没刚对人而已。
  至于怎么刚对人,这个简单啊,谁让皇上不爽,上去干就对了。
  于是乎,夏言逮住个机会,跟内阁首辅张璁刚上了,因为嘉靖想将天地分开祭祀张璁不让啊。
  其实,这事一开始的时候嘉靖并没有想过来硬的,张璁反对也没多大事,他虽然心里有点不爽,但还是想给张璁点面子,就此算了。
  没想到,夏言突然跳出来,跟张璁杠上了。
  好啊!
  爽啊!
  嘉靖就喜欢群臣内斗,因为群臣只要斗起来就不会跟他这个皇上斗了,这夏言如此好斗,而且敢斗,好啊,朕就需要这样的人。
  于是乎,夏言真坐上了火箭,那职位也是蹭蹭蹭的往上升。
  从都给事中到侍读学士,再到少詹事掌翰林院事,再到礼部左侍郎,再到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总共才用了六年,就升了十二级!
  如果今年能把张璁干下台,再当上内阁首辅,那他升职速度就超越张璁了。
  不过,升的快并不代表夏言这性格就适合在官场上混,他博取了嘉靖的欢心之后,升职速度的确快的惊人,但是,他这种不服就干的性格却注定了在官场上只有死路一条。
  历史上,这个短命鬼当首辅还不到六年便被人给阴下去了,后面他虽然因为嘉靖的眷顾又官复原职,重新当上了首辅,但是,第二任上他还没干三年便被人阴的杀了头!
  他肯定没有想到,前面把他阴下台的和后面把他阴的杀了头的都是他提拔起来的乡党,严嵩!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略过不表。
  现在的关键是,他会不会徇私舞弊把杨聪给刷下去,他到底会不会这么干呢?
  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十八章
时务策
  夏言会徇私舞弊把杨聪刷下去吗?
  这个还真不好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做人的原则,夏言也有。
  他是看谁不顺眼,上去就是干,但是,他并不是什么愣头青,他也不认为自己是愣头青,他认为自己还是很讲道理的,他看谁不顺眼并不是因为自私自利,而是为国为民,至少他自己是这么想的。
  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人是坏人,是贪官污吏,又或者犯了错误,才会看人不顺眼,他内心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为国为民的贤臣来着。
  有时候一个人的好与坏,对与错真说不清,像夏言,像徐阶,像陆炳,甚至包括嘉靖,有说他们好的,也有说他们坏的,是非功过,各有各的评说,莫一是衷。
  当然,从夏言自己的角度出发,他肯定认为自己是个好人。
  所以,他拿到杨聪的试卷时便有点犹豫了。
  严嵩是早就写信给他了,信里面说的很明白,杨聪这小子是阳明一脉的重点培养对象,邹守益和湛若水都为杨聪出过头,而且这小子跟洪武勋贵关系好像也不错,如果让这小子金榜题名,肯定会对他们今后掌控朝堂大权造成很大的麻烦。
  他当然知道阳明一脉有多大的势力,当初阳明一脉跟张璁为首的“皇党”恶斗之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都给事中呢,阳明一脉可是正德朝以来朝中最大的势力之一,王守仁在日嘉靖都有很多事要依仗他们,要不是王守仁突然病逝,估计张璁都不一定斗得过他们。
  这会儿阳明一脉虽然被张璁打压的偃旗息鼓,但并未伤筋动骨,毕竟这现在张璁已经提出辞呈了,朝堂大权马上就要易手了,而阳明一脉可以说是朝堂之上唯一能跟他们叫板的势力了,可不能等闲视之。
  至于背地里下黑手是小人行径什么的,他可不这么想,权力争夺可没什么君子与小人之分,为了掌控朝堂大权,暗中施展些手段那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掌控的大权才能施展抱负,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至少,他心里是这么安慰自己的。
  杨聪这会儿的成绩是会试第八,如果让这小子就这么过关了,很有可能会被选为庶吉士,进入翰林院,成为朝廷重点培养对象,这对阳明一脉来说自然是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对他们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
  按理来说,他是应该找个由头把这小子刷下去,但是,翻出杨聪的试卷之后他却犹豫了,因为他早就命人查过了,这会儿杨聪正住在锦衣卫都指挥佥事陆松府里呢,貌似这小子就快和陆松的女儿陆灵儿成亲了。
  陆家的背景他自然知道,那可是兴献王府的旧人,皇上一直对他们恩宠有佳,陆灵儿更是最得皇上欢心,这小丫头在皇宫里面都能横着走,皇上对她简直比亲妹妹还亲。
  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如果自己下黑手把杨聪给刷下去,肯定会有麻烦,而且是大麻烦。
  这会试的试卷可不光他能复核,皇上也能复核,而杨聪想请皇上复核试卷那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让陆灵儿跑皇上跟前去说一声,皇上绝对会复核试卷。
  他考虑了很久,还是把杨聪的试卷原封不动的塞了回去,算了,这个时候不能冒险,还是等自己当上内阁首辅再说,到时候,有的是办法收拾杨聪这个官场新丁。
  于是乎,杨聪有惊无险的过关了,会试第八,这名次已经很不错了,当他看到自己排名的时候,心中也忍不住激动了一把。
  这下好了,会试过关了,金榜题名指日可待了,殿试只是重新排定一下名次而已,只要会试过关,就不会被刷下来了,自己终于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不过,看榜的时候他们看到的也不全是好消息,他是过关了,薛南塘和李杜却没能过关,如果再加上去参加武举的俞大猷,他们一行六人,等于折了一半,就他和胡宗宪、王宣留到了最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4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