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6/364

  年来蝗旱苦频仍,嚼啮禾苗岁不登。
  米价升腾增数倍,黎民处处不聊生。
  草根木叶权充腹,儿女呱呱相向哭。
  ......
  天地无私佑善人,善人德厚福长臻。
  助贫救乏功勋大,德厚流光裕子孙。
  这是开封府附近流传的一首诗歌,好像是个名叫李信的举人为了劝土豪乡绅捐粮赈灾而作。
  这小子明显有点天真了,土财主门一向都是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现今却要他们反过来,捐出自己的粮食去赈济灾民,谁会答应?
  你以为谁人都如同我唐王一般胸怀大志啊!
  不过,这小子倒是个人才,好像什么“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等段子就是这小子编出来的。
  李自成在这小子的帮助下可是得了不少民心,可惜,李自成就不是什么大善人,打下京城之后,他就看这小子不顺眼了,这小子还在他跟前叽叽歪歪,劝他救济灾民,他直接就命人把这小子给宰了!
  嗯,民心很重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么个人才可不能让李自成给糟蹋了。
  他当即下令,让密卫去开封府把这举人李信给请过来。
  至于怎么把人家请过来,很简单,你不是劝人捐粮赈灾嘛,我可以捐个几万石意思一下,看你来不来。
  开封府就在南阳府旁边,李信自然知道南阳唐王这号人物,浙川的繁华他也早有耳闻,南阳唐王的慷慨他也听说过,所以,朱器圾说要捐几万石粮赈灾,他一点都没怀疑,当即就屁颠屁颠的跑过来了。
  不过,亲眼见到浙川的繁华之后,他还是忍不住吃了一惊。
  这南阳唐王果然厉害啊!
  两人见面,他便忍不住拱手赞颂道:“唐王殿下真乃一代贤王,乱世之中竟然能将一个县城经营得如此繁华,真是治下百姓之福啊!”
  呃,一代贤王?
  这可是魏忠贤给整出来的!
  朱器圾将他引到客位坐下来,又命人上了香茗,这才颇为尴尬道:“李公子,过奖了,这贤王之名,不提也罢。”
  李信当然知道这贤王之名是怎么回事,因为他爹就是阉党,而且还被逮着了,判了个“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
  不过,阉党也并非全是坏人。
  他毫不避讳道:“王爷,学生斗胆妄议,阉党并不能一概论之,孰是孰非,老百姓自有公论,像家父就被归为阉党之列,不过在杞县还是相当受人爱戴的,王爷的贤名那更是名传四方,学生都早有耳闻了。”
  晕,你爹是阉党!
  朱器圾颇为吃惊道:“令尊是?”
  李信坦然道:“家父李精白,天启朝曾挂兵部尚书衔巡抚山东。”
  李精白?
  没听说过!
  看样子应该不是什么坏人,要是帮魏忠贤助纣为虐的,那肯定会名垂青史。
  这对父子应该可以拉拢。
  这会儿他不但缺人,更缺人才啊!
  朱器圾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李公子观浙川之盛况可有何感想?”
  感想?
  敢想吗?
  世道都乱成这样了,好像也没什么不敢想的了。
  李信鼓起勇气道:“学生斗胆,说句杀头的话,这天下如若都能如同浙川一般,老百姓就有福了。”
  这意思就说我比崇祯适合当皇帝咯。
  嗯,不错,这小子胆子果然够肥。
  朱器圾微微笑道:“那李公子想这天下都变得如同浙川一般繁华吗?”
第250章
解决粮食问题
  李信已经听出来了,唐王这是想造反啊,而且还想邀他一起造反。
  那么,他反不反呢?
  当然反!
  他已经看穿了,当今朝廷根本就没有能力挽救深处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现在这些当官的那更是只知道争权夺利,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大明都已经烂到根子里了,只有造反,推翻这个腐朽的朝廷,老百姓才能过上好日子。
  历史上他也是在这个时候投入造反行列的,只是历史上他投的是李自成,而这会儿找他的却是唐王朱器圾。
  如果说到治国之能,朱器圾自然比李自成强多了,因为历史上的李信尽心竭力辅佐李自成都没能让大顺朝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朱器圾却已然让乱世之中的浙川成为天下最为繁华之地。
  这样的明主,上哪儿找去。
  他当即毫不犹豫的道:“王爷若是有意,那简直是天下百姓之福,学生虽不才,也想尽份心力。”
  好!
  既然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就没必要打哑谜了。
  朱器圾直言道:“本王就是听闻公子才华出众,且一心为国为民,所以才请公子来共谋义举,既然公子也有此心,本王就不矫情了,没错,本王有意靖难,还请公子相助。”
  李信闻言,满脸激动的拱手道:“承蒙王爷错爱,学生定当尽心竭力,助王爷立下万世之基。王爷,公子之称实不敢当,那是乡亲们错爱,胡乱叫的,学生表字义礼。”
  李公子的确是他的外号,开封府的老百姓都这么叫,不过,叫公子的确有点别扭。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义礼,我这正好有件事想请你帮忙想想办法。”
  李信连忙拱手道:“王爷请讲。”
  朱器圾细细解释道:“义礼,你也知道,西北连年大旱,老百姓是饿的没办法了,才铤而走险,跟着人造反的,我们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拿下再多的地盘都没有意义,老百姓饿的受不了,还是会造反。”
  李信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略带羞愧道:“这个的确是个大问题,学生也一直在考虑,怎么让老百姓吃饱,奈何一直想不到办法啊,学生惭愧。”
  呃,我还没说完呢。
  朱器圾微微摇头道:“我说的不是这个,粮食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只是需要时间而已,我已经派人拿下了东番,那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片数百万亩的荒地,奈何,我手里头没这么多人去开垦荒地啊。我是想广积粮,缓称王,先准备足够的粮食,再动手,你可有办法在不引起朝廷注意的情况下召集十来万青壮去东番开荒种粮?”
  原来是这么回事,李信闻言,认真思索了一番,随即问道:“王爷,您不是准备捐粮赈灾嘛?”
  晕死,捐粮赈灾有什么用?
  你还惦记着这个呢!
  朱器圾不由摇头叹息道:“捐粮赈灾并非长久之计,我就算是再有钱也养不活西北如此多的灾民啊,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靠他们自力更生。”
  呃,我不是这个意思啊!
  李信连忙解释道:“王爷,我是说可以捐粮赈灾,开设粥棚,然后,我们再如此这般,就可以了。”
  这家伙,果然是个人才。
  朱器圾闻言,不由竖起了大拇指。
  第二天,南阳各个县城外面便相继开起了粥棚,免费为灾民提供稀饭。
  其实,这会儿南阳的灾民并不多,因为朱器圾已经免除了所有田赋,将唐王府所属的百余万亩耕地全部分给老百姓去耕种去了。
  所以,尽管河南的旱灾日益严重,南阳的老百姓还没有多少稀饭都喝不上的。
  那么,唐王朱器圾为什么要开设粥棚呢?
  他这不是在养闲人吗?
  很快,南阳周边的洛阳府、开封府、汝宁府和汝州等地便传出消息,南阳唐王行善积德,捐粮赈灾,在南阳府各个县城外面都开设了粥棚,大家赶紧去啊!
  这下可不得了了,河南各州府的灾民那是发了疯的往南阳府跑。
  河南可是中原腹地,自古就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灾民数量简直不要太多,虽说有很多灾民都跟着各路义军跑去造反去了,剩下的灾民数量那也是相当恐怖的。
  没过几天,南阳各个县城外面便聚集了数十万灾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6/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