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2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3/364


第272章
一视同仁
  李自成跑了,疯王朱器圾火力全开之下,他摆出来吓唬别人的十余万大军简直就跟纸糊的一般,瞬间裂开。
  五轮攻击下来,除了后排骑兵应距离较远,虎蹲炮够不着,伤亡较小,剩余的将近八万步卒简直被打成了筛子。
  这一战,热武器对冷武器的碾压性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事实证明,只要有足够的缓冲距离冷兵器在热武器面前就是个笑话,哪怕这个时候热武器威力还不是很大,你冷兵器要是够不着人家,就注定要被碾压。
  这一战,也让李自成明白了一个道理,汝州和南阳这帮家伙招惹不得!
  从此以后,他都是绕着汝州和南阳走,再没想过什么追回福王府金银财宝的事情。
  他要是还不自知,那就真是脑子有问题了,不到一刻钟时间将近八万步卒便死伤大半,他还去招惹人家,那不是找死吗!
  朱器圾看着满地打滚的贼寇,心中不有暗暗叹息一声。
  唉,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谁叫你们跟着李自成瞎混呢。
  他微微摇了摇头,随即下令道:“刘国能、李万庆,命你二人速速率手下人马打扫战场,所有伤者,全部押进城内救治,所有死者,全部拉去城东五里的山谷掩埋。”
  刘国能和李万庆闻言,连忙拱手齐声道:“末将遵命。”
  这会儿他俩也吓坏了,他们着实没想到火枪、火炮和轰天雷能如此凶猛,那敌人是成片成片的往地上倒啊!
  这还叫打仗吗?
  这简直就是一面倒的屠杀啊!
  其实,他们有点高估火枪、火炮和轰天雷的威力,这年头的热武器是看上去吓人,杀伤力却只有那么强。
  敌人是成片成片的倒地上了,不过,真正被打死的并不多,大部分人都是被四处飞溅的铁片给射伤了。
  李自成手下将近八万步卒,被撂翻了将近五万,真正死了的却不到五千,其他都是疼得在地上哇哇乱叫的,看上去是有点吓人,实际上却没那么惨。
  刘国能和李万庆率手下人马刚将伤者拖进城,李定国和艾能奇已经将镇东军和镇北军配置的伤药和绑带什么的全拿出来了。
  这铁片射伤治起来就有点麻烦了,需得先将扎身上的铁片拔出来,然后用烈酒消下毒,再上好药,然后再包扎,纵使他们手下人马不少也忙活了大半天才将四万多受伤的俘虏处理完。
  还好,这会儿天气比较寒冷,只要将伤口处理好了,还不至于发炎。
  这一仗打完,李自成只要不是神经病发作,应该不会再想着往汝州和南阳跑了。
  当然,必要的安排还是要有的,这年头的人可都疯狂的很,谁知道李自成会不会突然间发疯,跑过来报仇。
  大战结束之后,朱器圾又细细思量了一番,心中已然有了计较。
  第二天一早他便将李定国、艾能奇、刘国能和李万庆招至县衙大堂交待起来。
  说实话,这会儿刘国能和李万庆心中还有些忐忑,毕竟,他们曾经是贼寇,而且,他们投诚也是通过堂兄弟刘国江和李万雄介绍的,至于唐王朱器圾,他们真不熟。
  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这位王爷看不看得上他们,因为人家根本就没给他们什么重任,除了一开始让他们带着手下去福王府偷了一波金银财宝,然后就是跑路,就是打扫战场,他们甚至都没动过刀子。
  要知道,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领兵打仗,动刀子的机会都没有,他们还能干什么呢?
  朱器圾倒不是不想让刘国能和李万庆打仗,主要他理想中的作战模式是以枪炮为主,而不是以刀枪为主。
  刘国能和李万庆手下装备的也就是普通的刀枪和弓箭,他觉得让人家拿这么落后的冷兵器去跟敌人拼命完全没有必要,所以,伊阙之战他根本没让刘国能和李万庆参与。
  当然,这并不代表他看不起这两个投诚的将领。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他的原则。
  他既然把两人招降过来,自然会用,只是,先得让两人手底下的人马具备一定的战力才行,他可不像李自成,招降纳士就是为了招炮灰。
  他认真思虑了一番,这才问道:“刘将军、李将军,观昨日之战,二位可有什么感想?”
  感想多了去了。
  刘国能和李万庆对望了一眼,又谦让了一番,还是由年纪较大的刘国能开口回道:“王爷手下战力之强,火器之威猛,着实令人匪夷所思,我们都没想到,火器的威力如此之强。”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你说到点子上了,火器的威力的确不可小窥,而且,随着火器的不断改进,将来打仗必定会以火器为主,刀枪剑戟必将被火器取代,所以,我准备先给你们配备一批火器,并安排熟练之人帮你们操练手下,使你们尽快掌握火器的运用。”
  这个,刘国能和李万庆的确没想到,火器的威力他们已经见识到了,如果他们的手下也能配备如此多的火器,那战力岂不恐怖之极!
  两人连忙拱手作揖道:“多谢王爷。”
  朱器圾摆了摆手,随即介绍道:“你们应该也看到了,定国和能奇手下皆只有万余人马,这是我们特有的编制,为了指挥方便,同时也为了手下人马能配合无间,我们特意定下了统一的编制。我们的统一编制就是每位主将皆自领一军,每一军一万人马,从最底层开始,五个人一个班,五个班一个排,四个排一个连,四个连一个营,三个营一个团,两个团一个旅,两个旅一个师,两个师一个军,军长、副军长和两位师长各一个亲卫连。这样算起来,正好是一万人左右,这样一来大家编制都一样,不管是相互之间配合还是调派人马都很方便,所以,你们也需将手下人马按这个编制重新整编一下,将人员压缩到一万左右。”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既然唐王手下的将领都是这样的配置,他们新来的自然也不能搞什么特殊。
  刘国能和李万庆连忙拱手道:“但凭王爷做主。”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既然你们已然归顺本王,本王自然要一视同仁,给你们普通军团最基本的配备。我会给你们每个班先配备一把火枪,每个连先配备两门虎蹲炮,同时每人配备一枚轰天雷,另外,再给你们每人配备百名熟练的老兵,教大家使用火器。”
  这!
  刘国能和李万庆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一万颗轰天雷,两千把火枪,两百门虎蹲炮!
  他们真没想到,有朝一日也能拥有如此多的火器,而且,还不需要等,他们这才刚见识到火器的威力,马上就要有了。
第273章
偷袭襄阳
  刘国能和李万庆真的激动的不行了,如果他们真能有这么多的火器,不说天下无敌,至少看到李自成他们是不用跑了。
  昨天他们就在城墙上看着呢,那火枪、火炮和轰天雷齐鸣的场景他们依旧记忆犹新,如果给他们这么多的火器,他们也能打得李自成屁滚尿流啊!
  还别说,朱器圾就是想让他们跟李自成对峙。
  要知道伊川县城离洛阳也就六十余里,这里不囤积重兵肯定是不行的,而李定国和艾能奇也不能全耗在这里,毕竟,汝州还有其他城池呢,而且,作为亲军,有很多事情也得他们去办。
  朱器圾看了看刘国能和李万庆激动的表情,随即问道:“整编完之后,如果让你守着伊川城,你们有把握顶住李自成的大军吗?”
  这还用问吗?
  刘国能和李万庆连连点头道:“有有有。”
  那就好。
  朱器圾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对艾能奇道:“能奇,你准备一下,明天就率军出发去伊阳,那里离洛阳虽远,也是进出汝州的要道,你可得小心守住了。”
  艾能奇闻言,憨憨的道:“我会小心的,义父,您就放心吧。”
  嘿嘿,这小家伙,是真的憨。
  朱器圾微笑着点了点头,又对李定国道:“定国,以后你就负责驻守汝州城,居中策应,一旦伊川或伊阳遇袭,你都得及时率军支援。另外,这伊川城里的俘虏得尽快押送到浙川去,你安排五千人马留在这里,筛选一下,伤得最轻的,明天就开始往浙川送,一次派一个团的人马押送万余人,分四批押送过去就行了。”
  李自成大军虽然不堪一击,但也不能说明这些俘虏就全部都是饭桶,没一点用。
  他们主要是跟错人了,跟着李自成,拿着大刀长矛跟热武器干,而且还是攻城,他们自然只有挨揍的份。
  如果他们也拿着热武器肯定不会如此不堪一击。
  这么多俘虏,而且还是上过战场的,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要全部废弃不用着实可惜了。
  当然,把他们留在伊川城也不行,毕竟他们曾经是在李自成手下混过,跟李自成手底下的人肯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把他们放在对阵李自成的前线肯定是不行的。
  朱器圾准备把他们押回浙川,先安置在大巴山中好好筛选一番,经过考验的就留下来当做后备,不能用的,那就只能送去东番种地了。
  伊川事了他便匆匆赶回了浙川,因为他隐约记得李自成拿下洛阳正是大明王朝灭亡的开始,接下来,就轮到张献忠发威了。
  这会儿汝州北部有刘国能和李万庆两万人马驻守伊川,中部有李定国和艾能奇两万人马驻守汝州和伊阳,南边有孙可望和刘文秀两万人马驻守鲁山、宝丰和郏县,南阳的北大门已然固若金汤,不用他操心了,接下来就该考虑东西两面和南面的防御了。
  这西面还好说,因为大巴山和秦岭余脉环绕,道路交通本就不发达,进入南阳的大道就那么一条,只要拿下商南,扼住这条大道,西面基本就没什么威胁了。
  这东面和南面就比较的麻烦了,这两个方向进入南阳的通道太多了,特别是南面,几乎是一马平川,到处都是路,想要完全守住,最少也得五六万人马,而这会儿浙川也就李万雄、孙洪亮他们手底下四万人马,怎么办呢?
  朱器圾盯着地图考虑了几天,还是决定,将戚家军和禁卫军调回来以防不测。
  反正这会儿播州、叙州和水西的土司都已经归附,根本无需担心,而重庆有一万白杆兵精锐和将近两万石柱土司兵后备,守住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天上午,朱器圾正在大巴山中观看降卒操练呢,一个密卫突然打马疾驰而来,急匆匆的道:“报,王爷,戚家军和禁卫军已然抵达燕山城。”
  很好,两万精锐终于到了。
  他当即撇下正在操练的降卒,打马直奔燕山城而去。
  燕山城就是当初给魏忠贤修建的生祠了,不过这会儿已然被改造成了一个大型堡垒,里面除了一排排的兵营就是一个巨大殿堂。
  这个殿堂就是当初生祠的主殿,不过这会儿也被改成一个指挥场所了。
  朱器圾来到主殿会议室的时候,戚家军和禁卫军的将领已然整整齐齐的排列在会议桌的两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3/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