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校对)第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364

  一年多时间?
  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朱器圾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这么慢?”
  宋应星吃惊道:“王爷,这还慢啊?您知道吗,一料就是将近三百斤啊,两百料就是将近六万斤啊,光是把六万斤的圆木加工成木板和木方,十个木匠一起干都得好几个月啊,要不是我们木匠多,我还不敢说这话呢。”
  加工木板和木方很难吗?
  朱器圾闻言,立马起身道:“走,跟我去看看。”
  说完,他便转身往外面走去。
  船坞附近就有人在加工木板和木方,因为这船坞本身就需要很多木板和木方。
  朱器圾走到加工木板和木方的地方一看,眉头顿时便皱起来了。
  这么加工,当然慢的要死!
  木板,是两个人拉锯,你拉一下,我拉一下,速度慢不说,还累得要死,估计,一块两三米长的木板锯下来,两个人最少也得花一个时辰。
  木方,那就更慢了,需得人先用斧子将圆木劈成大致的方形,然后,再用刨子不停的刨,边比划边刨,一根两三米长的木方加工出来,一个人最少也得花上半个时辰。
  这么搞,不行啊!
第81章
疯狂造船
  朱器圾看着一堆木匠锯木板做木方的情景,眉头不由越皱越深。
  这么搞,效率太低了。
  锯木板做木方有这么费劲吗?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突然间眉头又舒展开了。
  这些活,完全可以用蒸汽机来干啊!
  他转过头来,对一旁的宋应星道:“长庚,你知不知道,蒸汽机设计出来就是为了代替人力的。”
  啊?
  这种观念,这年头可没人提出来过。
  宋应星细细品味了一阵,这才恍然道:“王爷,您的意思,只要人力能做到的事情,蒸汽机都能做到,是吗?”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可以这么说,比如,这锯木板,你把木锯的一头加跟圆木,然后将圆木塞进一个大小相当的孔里,不让这头乱动,然后再在另一头加个蒸汽机来前后拉动,不就成了个自动锯木板的机器了吗?”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
  宋应星闻言,眼中狂热之色一闪,抬手就要招呼人去搬蒸汽机。
  他已经让人运来两台蒸汽机了,是用来试做蒸汽轮船的,这会儿既然暂时不做轮船,正好用来做自动锯木板的机器。
  朱器圾一见他这狂热的样子,连忙摁住他的胳膊,笑道:“你别急啊,我还没说完呢。”
  他直接将宋应星拉到一个刨木方的台子跟前,指着台面道:“你想想,如果在这台子上开条缝,做个圆锯片从下面伸出来,然后用蒸汽机带动圆锯片不停飞转,做木方是不是就简单了,只要伸出的圆锯片旁边按尺寸事先钉上一根木方,然后将圆木傍着木方推过来,一面不就平了,然后换其他三面推三下,木方不就差不多出来了。”
  宋应星闻言,不由激动的点头道:“王爷,您这法子太好了,我现在就带人连上蒸汽机试试。”
  行吧,赶紧去试吧。
  这两样东西虽然也需要反复测试才会成功,但比起蒸汽轮船来却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相信,用不了几天就能做出成品来了。
  宋应星果然不愧是后世之名,才过了两天时间,他便命人请朱器圾去验收成果了。
  朱器圾自然大喜过望,带着人屁颠屁颠的来到了郧阳船厂。
  这时候,蒸汽拉锯和蒸汽锯床都已经开始工作了。
  蒸汽拉锯,宋应星根据朱器圾的提示,采用了横锯的模式,一般人力拉锯的时候都是竖着锯,若没人提示,宋应星还真不会想到横躺着锯。
  这样锯有个好处,那就进料方便,只要做个平板小推车,把圆木固定在上面,一个人慢慢推过去便成,锯一块两三米长的板子,都不用半刻钟,然后再根据刻度调整锯条的位置也用不了一盏茶时间,效率提高了十倍都不止。
  蒸汽锯床就更简单了,主要就是那块圆盘形的锯片,圆盘形锯片造出来,锯床差不多就成了,因为锯床的平台和使锯片飞速旋转的装置都是现成的。
  这一下,做起木方来就快多了,平推四下,再用刨子稍微刨一下一个木方子就出来了,前后都不到一炷香时间,效率也提高了十倍不止。
  接下来,就是边补充蒸汽拉锯和蒸汽锯床的数量,边造船了。
  朱器圾手下的木匠数量很多,足有五百多,但是,他们大半都没做过船,毕竟,他们都是西北来的,那边河流水系本就不发达,官营造船厂更是寥寥可数。
  剩下的一小半,大多也只是做过小渔船而已,真正进过官营船厂,做过两百料以上大船的总共也就十来个,这些,不是被任命为副使,就是被任命为工头了。
  十来个做过大船的,带着一百多个只做过小渔船半吊子的和三百多个没做过船的生手来做两百料的大船,一开始,速度肯定快不了,因为大家都没多少造大船的经验。
  所以,第一批十艘车轮舸的龙骨框架和船底封装足足耗了一个多月时间。
  等第一批车轮舸的底座下水,后面龙骨框架和船底封装就快了,基本上,不到半个月就是一批。
  而船体上面的划水轮、甲板、船舱什么的,并没有什么密封要求,做起来就简单多了,一般有做渔船经验的木匠就能带着人做。
  就这样,历时三个多月,第一批五十艘车轮舸终于出厂了,朱器圾将两百名早已在租来的车轮舸上练习良久的青壮派上船熟悉了两天,便命令他们驾船顺流而下,直奔承天府而去,那里,早有范荣派去的掌柜在收购粮食了,就等着他们去拉了。
  承天府距离郧阳府并不是很远,水路也才八百余里,驾船顺流而下,不出两天便能抵达,装满粮食再逆流而上的话,速度是慢点,不过,车轮舸本来就比划桨船要快,两班四个人轮流不停的踩,也就是五六天时间便能回到郧阳。
  也就是说,车轮舸从郧阳到承天府打个来回也就七八天的时间,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不过,五十艘车轮舸一趟也就能运回来两万五千石粮食,这数量,还远远不够,还得赶紧继续造。
  又是三个月时间,第二批五十艘车轮舸又出厂了,一百艘车轮舸,一趟就是五万石粮食,一个月最少四趟,也就是二十万石粮食,勉强保证十万人的口粮和范荣那里的销售是可以了,但是,要想囤积粮食,还是远远不够,还得继续造。
  反正,朱器圾给宋应星下的命令就是日夜不停,疯狂造,一直造到辽东那边开战再说。
  这两国交战当然不是说打就打,两边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开战。
  努尔哈赤那边,建国之后还得集结大军操练一番,还得筹集粮草,还得将辽东长城以外的明军据点一一拔除,不耗个一年半载,根本无法正式进攻辽东。
  大明这边准备的时间就更长了,定下大军主帅之后,还得调集各地大军赴京城附近集结,再赶去辽东,而调集大军也得先筹集粮草,要不然,大军路上就没得东西吃。
  所以,大明这边光是调集大军,就差不多需要一年半载。
  杨镐那也不是收到任命便能出发的,毕竟,他一个人过去,那就是个光杆司令,没什么用,而且,这会儿路上也不安全,他还得就地集结几千人马,筹集些粮草才能出发。
  大军行进那也不是撒腿狂奔,为了保持战力,一天走个四五十里就算了不得了,行进速度,那是相当之慢。
  所以,大半年过去了,杨镐才慢慢吞吞的带着几千人马来到京城上任。
  而此时,他还不能直接带着几千人马就往辽东跑,他还得调集辽东大军所需的粮草,等待各地援军抵达,集结上两三万人马,才好出发。
  要是带着几千人去支援辽东,那基本等于没带,去了也没多大意义。
第82章
疯狂屯粮
  浙川县城西北边,郡王府主宅外围,是一排又一排整齐的小宅院。
  这些小宅院都是统一修建的,所以,不但相当整齐,功能也相当的齐全。
  两两相对的两排宅院中间,那都是宽阔的大路,出行相当的方便。
  两两背对的两排宅院中间,则是一块又一块的田地,有的,是给军户种菜的,有的则是朱器圾专门用来培育种苗的。
  不过,这会儿,这些田地都被填平了,数百石匠和泥瓦匠正在拼命的赶建围墙和万石仓呢。
  因为,朱器圾从马千乘那里得到密报,建奴已经拿下辽东长城最外围的重镇抚顺了,朝廷惊恐万分,杨镐已经带着万余援军奔赴辽东,而川军白杆兵这些排在第二批次的部队,也要筹集粮草,准备出发了。
  这是大战即将打响的前奏啊,如果不赶紧囤积粮食,那拼命赶造出来的车轮舸就创造不了多少利润了,建船厂和造船的成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回来呢。
  所以,他决定,不顾一切,疯狂屯粮。
  还好,这会儿第四批车轮舸已经出厂了,驾船的青壮稍微熟悉两天就可以出发了。
  这样一来,每一趟就能从承天府那边运来十万石粮食了,每个月四趟,就是四十万石,除去十余万流民和范荣那里的消耗,他还能屯下二十万石。
  这会儿,承天府那边的粮价还是没有什么波动,依旧维持在每石一两左右,而西北边西安府的粮价,早就超过三两了,就算是临近南阳的洛阳府、汝州,包括郧阳,粮价都已经涨到了二两以上。
  就这,还是朱器圾和范荣合力,拼命从承天府往过运粮,不计利润的抑制粮价,才达到的效果,要不然,临近南阳的州府粮价恐怕都要涨到三两多了,西安府,最少得四两往上。
  不过,一旦萨尔浒战败的消息这粮价就怎么都抑制不住了,乱世抢购粮食,自古皆是如此。
  因为老百姓怕啊,建奴都将明军主力打败了,入关劫掠,那是迟早的事,万一粮运因此停了,上哪儿买粮食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