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9/519

  ……
  左军的疯狂猛攻让洞庭湖水师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
  总兵官韩兆安的压力可想而知。
  照这样下去,整个水师全军覆没也只是时间问题。
  “不行,立刻去给黄将军送信,叫他提前包抄,断了左贼的退路。”
  韩兆安知道自己支撑不了多久,届时左军沿江而下就会发现最狭窄的江面已经被几艘沉船堵住。
  到时他们肯定会掉头折回。黄得功要是不提早布置,很可能让左军溜走。
  至于自己的生死,韩兆安早已置之度外。
  他的一切都是袁军门给的,若没有袁军门的破格提拔,他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游击罢了,怎么可能连升数级当上这洞庭湖水师总兵。
  从水师组建的那一刻起,韩兆安便尽心竭力的练兵,渐渐打磨出一支韧劲极强的强军。
  可惜洞庭湖水师的底子还是薄了一些,船上火炮配备十分有限,对上船坚炮利的左军水师,差距一下子就体现了出来。
  有差距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斗志。
  令韩兆安感到欣慰的是,每一名士兵都在拼尽力气战斗,哪怕随时可能随船葬身江底也没有怨言。
  不愧是他韩兆安带出来的兵,有种!
  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拖延时间,等到黄得功率兵断了左军的退路他便是死也无憾了。
  ……
  ……
  黄得功在得到消息后立刻命令全军开拔,全速行军。
  赶到九江附近江域后,黄得功命人将搜集到的渔船集合起来,做成了浮桥,横跨长江。做好浮桥后他又命人将铁链相连横亘在江面之上。
  铁锁横江自然是为了拦截住左良玉水师的退路。
  不然若是他们发现下游被沉船封死后一定会不顾一切的掉头朔江而上。
  之所以这次不选择沉船封江是因为九江已经没有足够大的座船了。
  小渔船即便沉个几十艘也不会有多少用处。
  说到底还是南明水师匮乏啊。仅有的长江水师已经调去了登莱,即便是黄得功此次增援江西也是走的陆路。
  对韩兆安的大义举动,黄得功十分敬佩。
  他很想去救援韩兆安,但他手头只有渔船,让士兵们乘着渔船去战斗那是送死。
  所以他要做的就是彻底封死江面,断绝左良玉的退路,逼左良玉弃船上岸。
  只要左良玉上岸,黄得功有信心生擒之。
  “再加几根铁链,仔细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左良玉的座船都是大江船,寻常的铁链很难拦得住,只有多加几根才稳妥。
  为了求稳,黄得功还命人将大铁椎沉入江中。
  左良玉水师的战船吃水都很深,若是强行冲击铁链封锁,很可能船底仓板会被划破。
  做好这一切后黄得功下令将渔船搭起的浮桥撤去。
  眼下他能够做的就是等待左良玉杀回来了。
  ……
  ……
  “随本将杀贼啊!”
  眼瞅着一艘艘洞庭湖水师战船被击沉,韩兆安双目通红,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
  这些都是他的心血,他的心血啊!
  几十上百艘江船瞬间倾覆,数年心血付之东流,真是如尖刀剜肉般痛苦。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率领最后几艘船只冲向左良玉水师,撞沉一艘是一艘。
  继续拖下去这几艘船也难逃被击沉的命运,倒不如完成最后一丝价值。
  文山公说过,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韩兆安虽然是个粗鄙武夫,却一直很喜欢这句话。
  在他看来人活一辈子,富贵荣华如过眼烟云,唯独名节是能够流传千古的。
  他韩兆安食的是大明俸禄,饮的是大明的水,自然要忠于大明,忠于朝廷。
  他不能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也许投降左良玉可以免于一死,但却损了气节。
  不就是死吗,有什么可怕的!
  韩兆安唯一有些放不下的是家中的老母和一双儿女。不过他有个贤惠的发妻,相信即便自己死了也能照顾好家人。
  在座船朝左良玉水师冲去的时候,韩兆安脑海中浮现出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儿子管他要米糖吃,女儿奶声奶气的喊爹爹抱。
  可惜这一切他再也看不到了,为了大明的中兴,为了更多百姓能够过上他希冀的生活他死的值得。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势如破竹
  拿下卫辉后高杰并没有多作停留,而是率大军渡过淇水,进入滑县境内。
  滑县隶属于大名府,县令孙应介得知高杰率军进逼滑县直接干净利落的在衙门大堂上吊。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滑县县城内一共只有两百来府库兵,还不够填明军的牙缝。一旦城破,孙应介少不了一个失土之罪,不但自己会被问罪斩首,家眷也会被牵连,成为旗人的包衣奴才。
  而如果他以死名志,清廷不但不会把他的家眷贬为奴才,反而会嘉奖一番他的忠义,多多少少也会给他的家人一些赏银。
  以一己之死换取全家人的幸福,孙应介的选择不算太亏。
  轻易攻克滑县后高杰率军沿着卫河北上,连克浚县、回隆镇、兵临大名城下。
  大名知府姚远山一面向清廷告急请求援助,一面组织人手进行防御。
  大名府城的情况比滑县好很多,驻扎绿营兵两千余人。
  加上临时招募的乡勇,姚远山凑了五千人,准备负隅顽抗,拖到朝廷派兵来援。
  高杰再次祭出了火药炸城的战术,轻而易举的炸开了大名府城的城墙。
  只不过这一次冲击夺取缺口的不是李成栋率领的先锋军,而是换成了刚刚投降的卫辉府绿营军。
  统率他们的便是原卫辉副将张勇。
  张勇本以为投降之后高杰会命他们继续留守卫辉,谁曾想高杰竟然把他带在了身边,一路杀到了北直隶!
  滑县、浚县一路打过来,张勇也算明白了,高杰是让他们没有退路,踏踏实实的跟着明军干。
  毕竟这些城池的攻取都有卫辉绿营一分功,即便他们寻找机会逃脱复降清廷,清廷也不会放过他们。
  既然已经没了退路,张勇也索性横下心来,全力配合高杰的行动。
  高杰让他打谁他便打谁,高杰让他咬谁他便咬谁。
  而大名府,便是对张勇的一次小考。
  统率大名府绿营军队的是一名叫郑扈的副将。
  虽说他也是副将,但和张勇比起来可差的太远,麾下满打满算只有两千人,而张勇却是统率了整整五千人。
  在城墙被炸开的情况下,张勇毫不犹豫的率领原卫辉绿营兵抢夺缺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9/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