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519

  郑扈见状连忙提兵应战。
  双方都是三流绿营军队,战斗力半斤八两。但张勇有人数优势,渐渐占据了主动,利用大名府绿营军的松懈一举控制了缺口。
  郑扈见状只得率军退到内城,企图打巷战。
  这时候张勇扯开嗓子开始劝降,甚至不惜拿自己做例子,说明当初他也想要死战到底,可投降之后发现跟着明军混比跟着清军混爽多了,还不用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二鞑子。
  大伙儿都是爹生娘养的,为啥要心甘情愿给鞑子做奴才。
  那郑扈本来意志就不坚定,听了张勇一番话更是有些犹豫。
  张勇见他态度发生了软化,遂继续劝降,画了一张大饼给郑扈看。
  最终郑扈坚持不住诱惑率部投降,明军不费吹灰之力的夺取了大名府。
  突遭变故大名知府姚远山来不及上吊就被绿营兵擒获,扭送到了高杰面前。
  这种级别的官员没有献俘阙下的价值,高杰大手一挥命人将其直接斩首。
  对于大名府投降的绿营兵,高杰采取了同卫辉绿营兵一样的策略,那就是驱作先锋继续攻取城池。
  这样一来,一般城池高杰完全可以靠绿营兵去攻打,自己的嫡系军队不会受到太大的折损。
  对大名府的百姓,高杰并没有盘剥。毕竟这些人也是被迫才剃发的,某种程度上他们也是清廷苛政的受害者。
  高杰只是从府库之中取走了米粮充作军粮,对百姓秋毫无犯。
  离开大名府继续北上便是广平府,在这一代高杰部明军同样没有遭到太多的阻击。
  轻而易举的连下成安、肥乡后,高杰兵锋直指永年。
  远在京师的多尔衮得知了这一消息直是大骇。
  明军竟然轻而易举的突破了卫辉防线进入北直隶,一路势如破竹无人能挡。
  照这样下去,恐怕用不了多久高杰就能打到京师了。
  虽然多铎的大军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但怎么也还需要个十来日,若是高杰发了疯在此期间连克北直隶诸府,对清廷的统治威信将会是严重的打击。
  多尔衮绝对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派出一只强军阻挡住高杰前进的步伐。
  只是现在清军主力大部分都不在北直隶,唯一的精锐是扈从皇帝的正黄旗、镶黄两旗。
  他们肩负着拱卫京师的重任,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调动。
  而且即便调动他们去阻击高杰,由谁担任统帅呢?
  多尔衮自己肯定不行,他必须坐镇京师。两个一母同胞的兄弟阿济格、多铎又都领兵在位。济尔哈朗、代善都上了年纪,唯一的选择似乎只有豪格。
  而让豪格重获兵权,是多尔衮极不愿意看到的。
  多尔衮越想越觉得头疼,无奈之下只得找来范文程、洪承畴问策。
  二人现在是多尔衮的左膀右臂,多尔衮有什么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想到他们。
  如今多尔衮已经搬出了紫禁城,故而是在睿亲王府召见的洪承畴和范文程。
  二人匆匆赶到王府,冲多尔衮行了礼后恭敬的束手站在一旁。
  多尔衮也没有什么心思和他们寒暄,直接说道:“本王找二位先生来是想问问,该由谁率兵阻击明军。”
  范文程和洪承畴对视一眼皆是默然不语。
  他们都很清楚,如今最合适的领兵人选就是豪格。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在两黄旗中极有威望,加上他作战勇猛,履立军功可谓是当世名将。
  但偏偏豪格是多尔衮的政敌,二人为了皇位差点火并,虽然最终和解,但心里的疙瘩却是解不开了。
  这种时候多尔衮绝不会拱手把兵权让给豪格。
  既然豪格不行,那么便只能退而求其次了。
  “奴才举荐多罗贝勒勒克德浑领兵御敌。”
  范文程清了清嗓子朗声说道。
第一百八十九章
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是萨哈璘的儿子,代善的亲孙子。自父亲萨哈璘死后,他便和哥哥阿达礼相依为命。皇太极病故后,阿达礼公然支持多尔衮继位,遭到八旗内部一致斥责后成为皇权斗争的牺牲品被处死。勒克德浑也因此受到牵连削爵贬为庶民。
  后来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便想起了曾经支持他的勒克德浑,恢复了他的宗室身份,封为多罗贝勒,以示恩宠。
  可以说,勒克德浑是苦尽甘来,最终在满清皇权争斗的站队中获益。
  勒克德浑是毫无疑问的多尔衮嫡系,从效忠对象上来看没有任何的问题,又是正儿八经的爱新觉罗子孙,可谓是根正苗红。
  他所属的正红旗虽然不公开支持多尔衮,属于中间派,但总好过倾向于皇太极子嗣的两黄旗和豪格的铁杆拥护正蓝旗。
  不过勒克德浑今年只有二十五岁,年纪实在太轻了一些,让他统领大军多尔衮还是有些不放心。
  “范先生举荐的多罗贝勒年纪太轻了些,本王怕他轻敌冒进,容易中明贼的奸计啊。”
  正黄、镶黄两旗是拱卫京师的最后力量,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恐怕京师都会随之有危险。
  多尔衮有些赌不起。
  “王爷过虑了。多罗贝勒乃是龙子龙孙,身体里流着大清皇族的血,又极为骁勇精于骑射,由他统领大军一定不会有问题的。”
  范文程心道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犹犹豫豫的,这种时候一定要在北直隶百姓和明军面前展示实力。尤其是前者,只有让他们彻底惧服清廷,才会老老实实的做顺民。
  要是犹豫不决,由着那高杰攻城拔寨,即便最后京师无忧,多铎率大军赶回来驱逐走明军收复失地,对于清廷在北直隶的统治也是极为不利的。
  北直隶百姓的内心深处会觉得传说之中战无不胜的八旗军也不过如此,面对明军大举进攻时只敢缩在城里。
  满洲人的人口远远不如汉人多,故而只能靠这种宣传策略使更多的汉人惧怕清军从而投靠以做先锋驱驰。
  如果汉人都觉得满洲八旗实力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强,投靠的汉人就会越来越少。
  范文程清楚的明白仅仅靠现有的军队是不足以鼎定天下的。
  当然,范文程推荐勒克德浑也不是病急乱投医,而是真的很欣赏爱新觉罗家的这个贝勒。
  比起豪格,勒克德浑的个人骑射技术一点不差。最关键的是,勒克德浑有着比豪格更为沉稳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是十分适合出任一军主帅的。
  “且让本王再想想。”
  多尔衮揉着额角陷入了沉思。
  过了良久,多尔衮又转向了一直默然不语的洪承畴,询问道:“洪先生怎么看?”
  洪承畴连忙答道:“回摄政王,奴才以为多罗贝勒是出任统兵将领的最合适人选。”
  多尔衮发问之前心中已经拿定了八九分,见洪承畴也支持便彻底下定了决心。
  “好!那本王便发令旨,封多罗贝勒为讨贼大将军,领正黄、镶黄旗精锐阻击明贼!”
  ……
  ……
  “恭喜贝勒爷,贺喜贝勒爷。贝勒爷此番被摄政王封为讨贼大将军,必定会一举成名!”
  多罗贝勒府内,包衣奴才王攸至十分合时宜的向勒克德浑道喜。
  这座贝勒府是多尔衮特地赏赐给勒克德浑的。
  由于皇权争夺,代善处死了支持多尔衮的阿达礼,并削去了勒克德浑的爵位。故而勒克德浑和这位亲祖父已经决裂。在他复爵后也很少和代善往来,独自住在贝勒府里。
  勒克德浑毕竟是年轻人,得知这个喜讯后脸上洋洋得意。
  “嗯,本贝勒就知道摄政王不会忘记我的。此番讨贼,本贝勒定要把明军杀个片甲不留。”
  勒克德浑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气,他要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爱新觉罗子孙,要证明给代善看他的选择没有错。
  只是两黄旗毕竟是由皇帝亲自统领的。虽说现在皇帝年幼,两黄旗都由摄政王多尔衮调配,但他们心里其实是不怎么服气的。
  尤其是勒克德浑,虽说他也是根正苗红的爱新觉罗子孙,但因为支持过多尔衮,难免会让两黄旗心生不满。
  不过只要打了胜仗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
  八旗勇士最崇拜强者,即便是皇室王族如果不敢上阵杀敌也会被鄙视。
  勒克德浑如果能够带领两黄旗大破明军,不但在八旗中的个人地位会极大提升,甚至可能消弭和两黄旗的隔阂。
  勒克德浑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统兵出征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