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519

  方小春向后退了一步,幽怨道:“这一路回去至少上百里,让马匹驮着鞑子,我却靠一双脚走路,哪有这个道理。”
  “哈哈,我便是逗一逗你,你还炸毛了。方才鞑子那匹马不还在那儿呢吗。”
  吴樊冲不远处一指,方小春顺着瞄过去,果然那匹枣红色的蒙古马还在。其余两匹马已经受惊跑了,惟独这匹马仍自打着响鼻静静待着。
  “嘶,这畜生怎么不跑?”
  “估计是跟着那鞑子的时间长了。我听说马跟人一起待的时间长了,便通了人性。你不用管这些,就骑着好了,算是便宜你小子了。”
  这匹枣红色蒙古马只是中了一箭,伤势并不太重,完全可以负重回到百里外的大营。
  “嘿嘿,这么看来这趟倒是不亏,白白赚了一匹马。”
  三人相视一笑,好不快哉。
  ……
  ……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初九,这一日南京城中十分热闹。
  黄德功、金声桓、马进忠联手大破左良玉叛军,将左良玉、左梦庚的首级并着俘获的李国英等左军将领一并送到南京城中。
  围观的百姓在这些叛军被押入城后纷纷投掷烂菜叶,大骂乱臣贼子。
  李国英闭着眼睛不敢看这一切。
  对他来说这一切就像一场梦。
  昔日的恩主左良玉竟然身首异处,左军也分崩离析。
  他拼死殿后做出的努力全然白费,真是叫人不知该说些什么。
  李国英有些不甘心,他们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败了呢?
  一番“游街”之后,李国英等人被押往刑部大牢。
  在经过一番简单的处理后他们才会被再次押出,到紫禁城外举行献俘仪式。
  至于黄德功、马进忠、金声桓等将则破例被当今天子召入宫中陛见。
  陛见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据说天子还赐宴,留三人在宫中用膳。
  这自然让南京城内一众武将艳羡不已。武将能够得到如此待遇,真的是皇恩浩荡了。
  天子除了召见黄德功、马进忠、金声桓外还召见了堵胤锡、袁继咸。
  此二人虽然在平叛过程中没有率部冲杀在最前,但起到的作用一点不比黄、马、金三将小。
  若是没有堵胤锡,金声桓、马进忠就不会被策反,从而突然发难斩去左良玉的“双臂”,逼得他仓皇之下沿江溃逃。
  若是没有袁继咸的水师牵制,左良玉便有机会逃走,黄德功的围追堵截很可能就会无功而返。
  也许外人不知道,但朱慈烺十分清楚二人的重要作用,因为从一开始他在布局时,堵胤锡和袁继咸就是最重要的两个棋子。
  袁、堵二人都是绝对忠于明室的能臣,又是文官,有些不能对金、马、黄说的话朱慈烺完全可以对他二人说。
  在平叛了左良玉叛乱,收编了大量左军士兵的情况下,如何处理这些军队便是朱慈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军队有十几万人,要是依然保留原编制,每年对朝廷都是一个极大的负担。
  但如果全部遣散,朱慈烺又担心会引发动乱。
  最好的办法是把原有左军编制打散,重新整编成营。
  当然,左军之中藏污纳垢,有很多兵痞的存在。
  这些人朱慈烺是绝对不允许留下的。
  虽说对左军的筛选不可能达到神策军挑选兵员时那么严苛的程度,但也绝不能糊弄一番。
  朱慈烺的底线就是不能留有兵痞。
  十几万人的规模太大了,朱慈烺的目标是给左军瘦身,兵员定额减到八万人左右。
  如此一来,按照神策军的编制就是四十个营,分为步兵、骑兵、炮兵以及水师营。
  朱慈烺计划将水师营的数量往上提,至少要有十个水师营,两万人左右。
  至于骑兵营的数量可以相对减少,因为湖广水网密布,骑兵多了也发挥不出作用。
  至于步兵营、炮兵营还是应该适当增加的。
  因为满清已经南下,李自成败走九宫山。
  谁知道李自成会不会像原本那样死在九宫山。若真是这样,那顺军就会一举溃散。满清八旗就会立刻调转过来攻打湖广。
  原本历史中因为左良玉顺江东下“清君侧”,整个湖广拱手让给满清。可在这个时空,朱慈烺自然不能任由满清夺取湖广。
  好在此时满清的注意力还被李自成吸引,朱慈烺要做的就是立刻稳住湖广的局势,至少要守住武昌。
  仅仅靠原先的‘左军’当然不行,朱慈烺准备调黄德功入湖广,与金、马二人共御强敌。
第一百九十六章
献俘阕下
  至于堵胤锡和袁继咸怎么安排,朱慈烺颇是费了一番心思。
  堵胤锡善于处理内政,袁继咸善于练兵,尤其是水师。
  朱慈烺要做的就是根据他们的特点因才施用。
  何腾蛟、左良玉伏诛后湖广缺少一个主事的人。
  黄德功、金声桓、马进忠都是武将,显然不能承担这个角色。加之三人谁都不服谁,朱慈烺要是任命其中一人统领其余两人,非得炸开锅。
  是以朱慈烺决定任命堵胤锡为湖广巡抚,等于是让他接替了何腾蛟的位置。
  而袁继咸除了继续担任“四省总督”外,还兼任了提督操江一职,负责从荆州到长江口的全部江防事宜。
  这等于朱慈烺变相授予了袁继咸全面编练水师的权力。
  至于原先的提督操江侯恂则调回都察院听堪。
  对朱慈烺来说,眼下的形势已经十分危急。
  湖广和山东都必须守,只要一处没守住,都难免重蹈历史上南明的覆辙。
  当然,比原本历史好的地方是,他已经基本扫除了左良玉、刘良佐、刘泽清等势力,大明内部相对来说比较团结稳定。
  现在大明最需要的就是接连获得胜利,通过胜利给将士、百姓信心。
  唯有如此,才能在与满清的漫长对决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
  ……
  ……
  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一早,南京紫禁城午门外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
  朱慈烺身着大红色十二章衮服,乘舆一路从内宫来到午门。
  在内侍、大汉将军的簇拥下朱慈烺登上午门城楼,俯瞰着午门下的芸芸众生。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如上朝一般庄肃。
  只是与以往不同,有数百名叛军俘虏被大汉将军押解到午门外跪倒。
  兵部尚书路振飞朗声道:“献俘!”
  之后协律郎执麾引乐工就位,司乐跪请奏凯乐。协律郎举麾,鼓吹振作,编奏乐曲。
  一时金鼓齐鸣,乐声震天。
  乐止,兵部尚书路振飞接道:“奉旨平定何腾蛟、左良玉叛乱,所获俘囚,谨献阙下,合赴市曹行刑,请旨。”
  路振飞这句话说完,接下来就该朱慈烺发声了。
  他有两个选择,一是将战俘恩赦释放以彰显皇恩浩荡,二是下旨命把战俘拿去交由刑部依照律法处斩。
  朱慈烺知道这些俘虏都是左良玉军中的大将,有些颇有一些实力。但谋反就是谋反,叛乱就是叛乱,若是不对这些人明正典刑,那以后谁还会敬畏大明律法?
  便是为了杀鸡儆猴,这些人也必须死。
  “拿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