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519

  朱慈烺一声令下,即宣判了数百名左军判将的下场。
  朱慈烺朗声之后,他身边的两名大汉将军便高喊:“拿去!”
  再之后,二变为四,四变为八,八变十六,直至三百六十名大汉将军齐声高喊。
  有明一代锦衣卫除了充当特务外,最重要的一项职责就是作为皇帝的仪仗队。
  故而他们除了身材魁梧,声音也很洪亮,以备随时唱诵。
  三百六十人齐声喊道“拿去”,直是声如震雷。
  “臣遵旨!”
  这时候该刑部尚书马士英站出来了。
  他领旨之后冲左右吩咐道:“全部押走,验明正身,赴市曹行刑!”
  献俘阙下只是个仪式,真正处刑却不是在此。
  明代处决人犯是在西市,这些叛军将领都被天子钦判了斩立决,只待验明正身就会押赴刑场明正典刑。
  ……
  ……
  南京西市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热闹过了。
  听说几百名叛军将领要被处斩,南京城中的百姓纷纷赶来看热闹,把西市挤了个水泄不通。
  由于要被处决的人犯人数太多,故而只能分批行刑。
  不过这让南京百姓们更为兴奋,这意味着他们可以看更长时间了。
  第一批人犯被押上法场,引至砧台前跪好。
  监斩官看了看天色,见时辰已到便将红色的签子掷了出去。
  刽子手纷纷拔掉人犯脖子后插着的木牌,挥刀斩下。
  二十颗人头纷纷滚落,无头尸体随之软倒在地。
  照理说处斩完一批人犯后刽子手都会在刑台上泼水清洗鲜血,可因为今天要处斩的人犯太多,就没有这个必要了。不然泼水清洗完后又得处斩一批,等于白费工夫。
  人头斩落时围观的百姓发出一声声惊呼,随之是一阵狂喜。
  “杀的好!”
  “杀光这些叛将!”
  “朝廷威武,圣上威武!”
  杀戮带来的冲击让这些平头百姓们常年积压的情绪得到了释放,他们纷纷高举着拳头,十分兴奋。
  又一批叛将被带了上来,刽子手高效的收割着人命。
  百姓们兴奋的呐喊着,不知不觉间大多数人的嗓子已经喊哑了。
  李国英属于最后一批被处斩的叛将。
  当他被押上断头台时百姓们纷纷朝他丢掷烂菜叶。
  李国英被捆绑着双手无法去把菜叶拨掉,便索性闭上眼睛任由百姓朝他投掷。
  他在脑海中飞速回忆着自己这一生。
  从一个小兵做起,被左良玉看重,升为亲兵,之后一路立功成为左良玉的心腹大将。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他毫不犹豫的响应支持。
  他当然明白所谓的‘清君侧’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左良玉起兵的那一刻就意味着造反了。
  但他还是会选择跟从左良玉造反。
  因为他的效忠对象只有左良玉,没有朝廷。
  他的荣华富贵都是左良玉给的,而不是朝廷,所以他和左良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说左良玉要做的是‘清君侧’,便是左良玉想要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李国英也不会有丝毫的犹豫,一定会第一时间劝进。
  可惜左良玉败了,所以他们这些支持左良玉的将领都该死。
  若是左良玉胜了,他们不就都是开国功臣了吗?
  至于内乱可能让清军趁虚而入,在李国英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
  真要是左良玉夺了江山,大不了割让几省之地给满清,弄一个划江而治。
  可惜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败者没有资格活在这个世上。
  刀起人头落,李国英的生命终止在了崇祯十七年十一月十日。
第一百九十七章
这仗必须打
  中军大帐中,高杰愁眉紧锁来回在帐中踱着步子。
  昨日斥候队带回一名鞑子哨骑,高杰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命人找来一个懂满语的商人,又对那鞑子严刑逼供,这才问出个究竟。
  原来这鞑子是一名满洲正黄旗的旗兵,奉命与同伴侦查顺德府一代的军情。据这鞑子说,多尔衮在得知明军杀入北直隶,连克大名府、广平府后大惊,决定派出留守京师的两黄旗精锐阻击明军。
  而统领正黄、镶黄旗的便是多罗贝勒勒克德浑。
  勒克德浑此次带来了一万多名两黄旗精锐,除此之外还有两万多绿营兵,人数虽然没有明军多,但战斗力十分强大。
  两黄旗是八旗中最精锐的存在,此番成建制的调出。足以见得多尔衮十分重视高杰。
  这对高杰来说可不算是个好消息。
  此番北伐他就是看准了八旗主力调去山陕的契机。想不到多尔衮竟然留了一手,把两黄旗的军队留了下来拱卫京畿。
  毫无疑问,这个勒克德浑就是冲着高杰来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小心的专门派出斥候到顺德府的山区侦查。
  对高杰来说,情况有变。原本他想尽可能多的攻城略地,消耗满清在京畿的威信力。即便一时打不下来神京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现在鞑子主动来战,高杰自然不可能像原计划的那样在北直隶流动作战。
  要么撤回河南山东,要么打这一仗。
  他必须作出抉择。
  高杰明白这个决定很可能会影响大明对满清的整个作战计划,所以他慎之又慎,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这个时候李成栋再次发挥了关键作用。
  他建议高杰打这一仗。
  原因有三。
  其一,明军此时士气正盛,趁着这股劲头跟鞑子干一仗吃不了亏。
  其二,高杰急需要通过此战让麾下将士感受到真鞑的战斗力。毕竟此先战胜的绿营兵都是二鞑子。
  其三,高杰需要做给朝廷看。若是北伐中一遇到真鞑掉头就跑,朝廷那里恐怕交代不过去。
  李成栋将这三个理由一一向高杰讲清楚,高杰也觉得在理,便下定决心与勒克德浑一战。
  高杰很能打,也很敢打。
  但面对勒克德浑统率的两黄旗精锐,他十分小心,亲自召集麾下诸将商议策略。
  从清军的行进方向来看,他们应该是从冀州来的。
  要想进入广平府,清军走韩家寨沿着漳水一直前行的可能性极大。
  故而高杰决定在清军行进路线上设伏,打一场伏击战。
  漳水沿岸的河谷有许多低矮的密林,确是伏击的好地方。
  不过此处不易摆开阵型,真打起来明军的人数优势发挥不出来。
  思前想后高杰决定分兵,自己亲率三万人在河谷密林之中设伏。剩下的两万人由李成栋统领,绕道抄后路。
  等到清军沿着漳水进入河谷,李成栋便和高杰分别率部杀出,对清军形成合围之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