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519

  只有果毅决断才能挽狂澜于既倒。
  除了金矿,银矿、铜矿也很重要,这些事关国家命脉,必须牢牢攥在手心里。
  包括钢铁的冶炼都必须是朝廷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
  批阅完了一批奏疏,朱慈烺出宫到火器司视察工作。
  工部尚书高弘图全程伴驾。
  上一次来到工部时朱慈烺交办的任务是制作土地雷,土手榴弹。
  如今大半个月过去了,进展还是很可观的。
  火器司的匠人们已经在最初“万人敌”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番细节改进,并且进行了实验,发现改进版的“万人敌”威力更为巨大,且极少出现哑火不炸的情况。
  当然,最重要的是现在火器司具备批量制造的能力,这在以往是不可想象的。
  匠人们一个个都饱含热情,恨不得加班加点的造制。毕竟现在是按件计费的,造制的越多银子便越多。
  朱慈烺觉得按照这个速度下去,在满清发动战争时至少可以给山东、湖广方面供应第一批土地雷、土手榴弹了。
  朱慈烺从火器司离开后又在高弘图的陪伴下来到龙江船厂视察工作。
  相较于刚刚复建时的狼狈,现在的龙江船厂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
  登莱水师的第一批船就是龙江船厂造出的。但这还远远不够。朱慈烺还准备建立长江水师、舟山水师。龙江船厂可谓是任重而道远。
  相较于登莱水师,长江水师主要在内江作战。大型的福船、广船未必能够发挥出威力,是以朱慈烺命人多造制一些灵活的小船。
  这些小船虽然用料少体积小,但十分灵活能在战斗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而且造小船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造制的速度快。
  造制一艘大号福船所用的时间可以造制十几艘甚至几十艘快蟹了。
  与满清的对决,山东防线是关键。但朱慈烺同样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万一山东没守住就要守长江,而大量的船只是必须的。
  绕了这么大一圈朱慈烺却不觉得疲乏,再次来到皇明军校视察。
  年后皇明军校第一次开课就迎来了天子圣驾,包括讲官在内的一众人等都有些不知所措。
  朱慈烺说了些劝勉的话,鼓励军校生员好生学习,将来报效朝廷。
  一众生员皆是感动的热泪盈眶。
  他们此时此刻终于明白了天子门生的意义,顿时觉得肩上的责任重了不少。
  回宫后已经是日暮时分,朱慈烺饥肠辘辘即刻传膳。
  饭刚吃了一半,便有内侍来报说兵部尚书路振飞请求觐见。
  朱慈烺放下筷子吩咐道:“宣他陛见吧。”
  心中却是感慨道,这个皇帝当的真是一刻不得闲啊。
  路振飞进到殿中行礼后见天子身旁摆着饭菜,知道自己打扰了天子用膳,连忙告罪了一番。
  朱慈烺摆了摆手道:“无妨的。朕也是刚刚回宫随便吃点。本兵求见朕可是有什么军务要事?”
  路振飞神色一正拱手道:“陛下英明。是两广总督发来的紧急塘报。”
  路振飞双手将一份文书高高举过头顶。
  朱慈烺冲近旁内侍递了个眼色,他立刻走到路振飞身边将塘报接过呈递至天子面前。
  朱慈烺展开塘报来看,面色不由得变得凝重。
  九宫山惨败的顺军残部竟然已经到了广东,真是叫人难以置信。
  这个隐患若不消除,他怕是寝食难安。
  “陛下,顺贼残部兵至广东,是派兵去剿还是招降,还请陛下明示。”
  身为兵部尚书,路振飞当然是有一套自己的思路的。
  但当这条思路和天子的意思相违背时自然是紧着天子的意思来。
  之前天子确实想要招降这支顺军。可他们也太能跑了,一路从湖广跑到了广东。
  这支顺军似乎对朝廷很是抵触,不然也不会一直躲着走。
  广东如今是仅次于福建的海贸重地,能够给朝廷带来丰厚的海税,是钳制郑芝龙的关键,绝对不容有失。
  若是广东落到顺军余部的手里,对朝廷的大计将会有极大的影响。
  朱慈烺当然也知道这点。
  他沉吟片刻道:“招降肯定还是要招降的,但不能太软。朕会下旨,命黄得功护卫文安之去一趟广东。”
  只有展现出绝对的实力,顺军余部才会断了卷土重来的念头。
  “陛下,那湖广的驻防……”
  “一时半会打不起来的,不把这件事解决好,犹如芒刺在背,朕睡不踏实。”
  朱慈烺十分清楚现在是招降顺军残部的最好时机。若是等他们安定下来推举出一个新的领袖,哪怕只是一个临时的,朝廷再想招降就会困难许多。
  “陛下,臣是担心兴侯啊!”
  路振飞犹豫片刻还是说出了心中的忧虑。
  一只虎李过与高一功受降之后驻扎在荆门,若是把黄得功从湖广调走,他们会不会起什么心思?
  “有金声桓、马进忠在就足够了。再说本兵把这件事压下来,不抄录在发往各地的塘报上,李过也不会知道黄得功此行是去做什么的。”
第二百四十六章
备战伐明
  北京,睿亲王府。
  多尔衮的心情很不错。
  汉中方面发来奏报,陈说了原西军大将刘进忠率部来降的经过。
  多尔衮闻之大喜!他看重的不是刘进忠麾下那万把来人,而是刘进忠对于西军在四川的驻守情况的了解。
  作为张献忠麾下猛将,刘进忠可谓对西军内部虚实一清二楚。
  这样清军如果进军四川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专捡薄弱环节猛攻。
  原本多尔衮还对这些农民军有一丝忌惮。但自从李自成身死九宫山,闯军四散逃命后这最后的一丝忌惮也消失了。
  农民军的战斗力也不过尔耳,李自成已经死了,张献忠迟早也得授首。
  西军什么时候败亡取决于清军什么时候入川。
  四川是迟早要打的,不过却不急于一时。
  眼下显然南面的残明小朝廷才是大清的主要对手。
  收拾了残明,多尔衮大可以腾出手来对付张献忠。
  既如此问题又回到了原点。
  多尔衮觉得是时候开始准备伐明的事宜了。
  打仗尤其是这种大规模的战争比拼的就是钱粮。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十几万大军一天人吃马嚼耗费甚巨,大军的粮草补给尤其显得重要。
  多尔衮从晋商的渠道弄到了不少粮食,又准备尽数抽取府库存粮。
  当然做到这些还不够,为了打这场仗多尔衮不惜命京畿地区的地主献粮。
  事关大清国运,便是倾尽举国之力也在所不惜。
  不过多尔衮只能筹措征伐山东清军的粮秣。至于陕西方面的清军,就得阿济格自行筹措粮食了。
  至于统兵将领嘛多尔衮也已经做了决定。
  山东方面就让勒克德浑辅佐多铎。
  至于攻打湖广,则让阿济格和博洛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