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南明(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519

  ……
  ……
  “玉峰,文安之又派人送信来了。这次他要邀请我们赴宴!”
  袁宗第对和谈的事情很关注,有了消息第一时间就跑来告知田见秀。
  虽然大伙儿嘴上不说,但俨然已经把田见秀奉为这支顺军残部的头领。
  毕竟大伙儿多是粗莽的武夫,像田见秀这样文武双全的确实不多。
  “哦?”
  田见秀也感到有些惊讶。
  文安之的这个举动一反朝廷常态啊。
  以往各地督抚也曾对农民军进行过招抚。
  但无一例外的,朝廷官员从一开始就保持了高傲的姿态。
  别管是总督还是巡抚都是封疆大吏,自然不会屈尊和义军首领在宴会上和谈。
  文安之这算是开了先例了。
  田见秀接过信来看了片刻笑道:“这个文安之倒真是有几分胆识。”
  “玉峰,那我们怎么回复?要去赴宴吗?”
  “去,当然要去!”
  田见秀挑了挑眉道:“他文安之都敢去我们有什么不敢的。再说双方提兵在野外会面,即便有什么变故也来得及撤走。”
  袁宗第点了点头道:“这倒也是。咱的骑兵真要跑起来,明军只能跟在身后吃灰。”
  “所以我们不但要去还得展现出实力来,这样和谈中也能占据更多主动。”
  田见秀轻敲了敲手指,和声道:“带上所有精兵去,最好全部是骑兵。”
  虽然田见秀觉得文安之摆鸿门宴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不得不防上一手。
  带上骑兵便于撤离。若真有什么变故,翻身上马便是。
  “这件事你也跟诸位弟兄说清楚,不愿意去的我也不勉强。”
  袁宗第知道田见秀说的就是刘体纯,叹了一声道:“老刘的性子你是知道的,刀子嘴豆腐心,就是脾气倔了点。我再去和他说说,相信他会回心转意的。”
  “那便试一试吧。”
  田见秀对此是不抱什么希望的。如果刘体纯真的不愿意降明他也会尊重老兄弟的选择。
  袁宗第和刘体纯的私交最好,劝说刘体纯的任务自然被袁宗第揽了下来。
  袁宗第去到刘体纯帐中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希望刘体纯能够回心转意。
  可谁知刘体纯上来就把袁宗第骂了一顿。
  “老袁你不要再说了。你愿意去舔明廷小皇帝的腚眼子那你自己去,不要把我也拉上。我刘体纯绝不这么稀里糊涂的接受诏安!”
  袁宗第见他说的如此粗鄙不堪,眉头皱起道:“老刘你说什么呢?谁要去舔腚眼子?再说和谈的主意是玉峰提的,你要骂去骂他去。我就不明白了,明明大伙儿都同意的事情,你在这里闹什么别扭。”
  “你以为我不想骂他?要说这些老弟兄里面谁最得闯王器重就数他田见秀了吧?可他是怎么做的?闯王尸骨未寒,他就上杆子的想降明了。他降也就罢了,还在军中妖言惑众,蛊惑着一班老兄弟一起降,我呸!”
  刘体纯积攒的愤怒终于爆发了,他愤愤而言,吐沫星子直是喷了袁宗第一脸。
  “皇后呢,他把皇后置于何地?”
  刘体纯口中的皇后当然就是高桂英了。
  高桂英虽然也支持降明,但心里肯定是不舒服的。
  “朝廷肯定不会亏待皇后的。”
  袁宗第神色一黯道。
  老实说归降明廷最吃亏的就是高桂英了。
  其他弟兄们不过是换了一个皇帝效忠,打出的旗帜从大顺变成了大明。
  但对高桂英来说却是失去了大顺皇后的身份。
  虽然这个身份已经是名存实亡,但至少也是存在的啊。
  而她为了顺军的前途甘愿放弃这一身份。
  可以肯定的是朝廷最多给高桂英封个一品诰命夫人,这种落差她真的接受的了吗?
  “你说这话你自己相信吗?”
  刘体纯讥讽道:“别人也就罢了,可皇后是闯王的妻子。闯王当初攻打京师逼死了崇祯,这个仇小皇帝是没法找闯王报了。那你觉得他会找谁?”
  袁宗第惊呼道:“不会的,我不会允许明廷小皇帝对她下毒手的。”
  “你不会允许?你若真的受降,就是其治下的一个普通将领罢了。他下一道圣旨,你难道还能抗旨不成?”
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莱水师的缺陷
  袁宗第一时被问的哑口无言。
  是啊受降之后他就是明军将领了,自然要尊明廷皇帝的旨意。
  小皇帝若是降下一道圣旨赐死高桂英,袁宗第是无论如何阻止不了的。
  除非他再次举起叛旗,可如果是那样他受降又是为了什么呢。
  “我念在昔日兄弟情分上再最后劝你一次,你好自为之吧。”
  袁宗第愣了一愣,颓然的走出营帐。
  这个问题他们确实没有考虑清楚,这对高桂英是不公平的。
  袁宗第犹豫了片刻,还是向高桂英的营帐走去。
  有些话必须开诚布公的当面说清楚。
  ……
  ……
  二月初三,皇明军校的第二批学员来到山东见习。
  第一批学员包括陈子龙、张煌言、郑成功、顾炎武。
  他们来到德州参观了棱堡群,之后选择了不同的路线。
  张煌言、陈子龙、郑成功前往登莱继续参观登莱水师,顾炎武则前往济南府。
  有了第一批学员的经验,第二批学员基本上是照着来的。
  先去德州参观,之后按照个人意愿选择是去济南还是登莱。
  阎应元便在之列。
  只是他在参观了德州棱堡之后选择留下来,深度研究棱堡的构造。
  对阎应元展现出的浓厚兴趣秦拱明自然很高兴。
  这些学员大部分是对棱堡感到好奇,看过之后也就是放下了。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自然不可能学到精髓。
  要知道棱堡的构造可是和一般大明戍堡完全不同。只有潜心修学,才能领悟其戍防要义。
  秦拱明看出阎应元是个踏实肯干的年轻人,便想着在守城方面多培养他。
  文人领兵打仗很难打出名堂,但要守好城池还是可以的。
  秦拱明知道皇帝陛下搞这个皇明军校就是为了培养高级将领,这也是模糊化文官武将的一个方式。
  毕竟读皇明军校的大部分是读书人出身,这些人从皇明军校出来后肯定是要派到各地军队予以重用的。
  秦拱明提前培养阎应元,也算是忖度上意的结果。
  阎应元也表现的很配合,完全服从秦拱明的安排。
  秦拱明不由得感慨若是大明多出一些阎应元这样的年轻人,何至于沦落到如今这般境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5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