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206

  “嗯,张阁老所言,正和朕心意。”
  不得不说张煌言确实是朱由榔肚子里的蛔虫。
  许多朱由榔不敢想不敢说的事情,经由张煌言这么一说,就显得十分的简单了。
  有的时候就是那么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你不去捅破它就显得云山雾罩。
  但若是捅破了发现其实也没有什么。
  “不过……”
  “陛下还在担心什么?”
  张煌言见朱由榔面露难色,许是想到了什么难题,便在一旁问道。
  “朕在想的是,若是任命忠王世子前往闽地平倭会不会不合礼法。毕竟如今他是礼部的官员啊。”
  张煌言还以为是什么,见天子在为这件事忧心,便笑道:“这有什么不可。当初崇祯朝的时候,督师可都是文官,唯有那些总兵才是武将。”
  朱由榔仔细一想,似乎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只是既然同时派三人前去平倭,名头品级也得定的一样,不然怕是其他人会有想法。
  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朱由榔只需要交代一声,自会有下面的人去办。
  接下来朱由榔突然发声,端是把张煌言吓了一跳。
  “朕想要去南边瞧瞧。”
  啊!
  张煌言着实被吓得不浅。
  听皇帝陛下这意思,是想要御驾亲征啊。
  这个时候御驾亲征也不是不可以,但意味着朝廷还得抽调出一支禁军来保护天子的安全。
  现在当然是有现成的禁军,不管是虎贲军还是锦衣卫都能够胜任这个任务。
  若是两者同时出手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如此一来,就意味着太子必须要留在京师监国了。
  “陛下若想南下亲征自无不可,但是太子殿下怕是得监国了。”
  张煌言和朱由榔之间知无不言,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
  说白了他就是挑明了,让天子权衡一下。
  毕竟近年来太子监国的次数着实不少,能力提升的同时威望也在急剧提升。
  对于皇帝来说,最害怕的威胁往往不是来自权臣,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
  毕竟皇子们拥有继承皇位的天然法理,一旦取而代之,谁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不然当年永乐皇帝朱棣靖难,为何成功之后皇位坐的那么稳呢。
  说白了,只要这江山是朱家人坐,臣子们就没有什么可反对的。
  那么当今天子会不会猜忌太子呢?
  张煌言不敢肯定。
  “太子多处理处理政务对大明来说是好事情。”
  朱由榔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径直点道。
  “朕也会时常对太子耳提面命,让他决断国事。这一点,张阁老不必担心。”
  朱由榔这么说,也是因为他对自己十分的自信。
  太子威望如今虽然高,但是和朱由榔比起来还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朱由榔可是汉光武帝刘秀一样的中兴之主,怎么能是区区一个太子比拟的。
  可以说只要朱由榔愿意,他的皇位可以坐的稳如泰山,任何人都威胁不到他。
  张煌言听到这里心里自然是十分舒服的。
  天子能够这么想,实在是大明幸事啊。
  太子趁着这个机会好好刷刷声望,提升一下能力,将来接班也没有任何障碍了。
  张煌言突然觉得自己能够生活在如此一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和谐的朝代实在是太幸福了。
  他还有什么理由不替皇帝陛下治理好大明呢?
  便是粉身碎骨,也是义不容辞。
  ……
  ……
第0961章
前往平倭
  圣旨一下,包括于七、何守义、郑经在内的众人皆是感到欣喜若狂。
  许久没有仗打,他们的刀子已经生锈了,此番倭寇不知死活的犯我大明海疆。
  他们若是不好好的教训一番倭寇,真对不起自己手中的那把刀。
  何况皇帝陛下如此信任他们,他们更是要赴汤蹈火义不容辞。
  三人在兵部办理了相关手续,随后就相继动身。
  郑经走的最急,因为他要去福建、广东,距离最远。
  其次是何守义,最后则是于七。
  照理说山东一代的倭患最轻,于七多多少少心里会觉得有些难受。
  毕竟他是戚继光的外孙,好歹血管里流淌着戚继光的部分血脉,却不能发挥到极致。
  好在皇帝陛下允诺若是山东倭寇剿灭,他可以去浙江等地帮助剿倭。
  如此一来到也算是解决了一个心结。
  三人之中,唯有郑经是以文官身份出师的。
  但他并没有觉得这有何不妥。
  毕竟他好歹也是郑成功的嫡长子,在闽地素有威望。
  即便是文官那又如何,只要他郑经的名号放出去,闽地官员百姓还不都是争相迎接。
  自然还有一点,那就是郑经也想向父王证明他有单独领兵平定一方的能力。
  所以郑经可谓是三个人中最想表现的。
  从一开始他就筹划的十分仔细,端是把所有细节都考虑到了。
  当然,像倭寇来了多少人,在什么地方据守还是得等到了当地再做计量。
  三人前去平倭所走路线也大不相同。
  其中于七走的是陆路。
  这也正常,从京畿到山东走陆路不比海路慢多少。
  何守义走的是京杭大运河。
  毕竟他要平倭的主战场乃是浙江。
  从京畿到杭州这条大运河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唯有郑经是走海路前往福建的。
  毕竟京畿到福建距离太远,走陆路太耽搁时间,又没有运河这样直达的路线,走海路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
  三人心中都十分期待与倭寇的这一战,在心中暗暗道倭寇洗干净了脖子等死吧。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