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206

  可以说正是因为孤山的出现,让西湖的格局有了截然不同的形式。
  孤山不孤,断桥不断,也算是西湖奇景了。
  孤山的人文意义更高于自然意义。
  历朝历代无数文人雅士曾来过次。
  朱由榔此番前来也算是给文坛给读书人一个信号,那就是大明朝廷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天子的任何举动都不是轻易做出的。
  无数人眼睛盯着瞧着,哪怕一个轻微的喷嚏都会被人刻意的解读。
  所以朱由榔每每做出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绝对不会盲目。
  孤山是一个湖中小岛。
  要去往孤山要么选择过桥,要么坐船。
  朱由榔选择了后者。
  因为从于谦祠到孤山如果要走陆路的话基本上要绕上一大圈。
  而坐船的话路途无疑会缩短不少。
  当天子的座船停靠在了孤山外的码头时,整个仪仗便开动了。
  朱由榔从船上轻巧的跳下,随后步入到大道正中。
  沿着石阶一步步的向前,可以看到许多先贤留下的石碑。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诗词。
  虽然已经被岁月、风雨洗刷掉了不少痕迹,但是斑驳之中可以更加品出韵味。
  孤山不仅有山,更有书院。
  人文才是孤山的魂。
  朱由榔决定亲自去到书院中一番,看看这里的孩子们的状态。
  这个决定是临时做出的。锦衣卫们只得赶快前去安排。
  此刻书院的先生们正在教书,见一队锦衣卫冲了进来人都傻了。
  当锦衣卫对他们说不久之后天子就要驾临,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天子要来?
  但是他们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因为锦衣卫把整个书院围的水泄不通,几乎没有任何的空地。
  这绝对不是在做梦,看来天子是真的要驾到了。
  ……
  ……
第0997章
魏巡抚的自保
  朱由榔本身对于儒家其实是没有任何偏见的。
  当年儒家能够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固然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但也和儒家本身过硬,学说优秀也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
  如果儒家真的是被朝廷硬抬出来的不可能是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但是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儒家已经不是最初的样子,其核心的道义经过新的阐释也有了更多的信众。
  朱由榔认为儒家不可废,但必须要朝廷进行一些干预,加入一些有利于统治的因素,但又不至于扼杀掉许多进取的东西。
  来到学堂之后,朱由榔这种冲动更加明显。
  都说大明百姓是耕读传家,也就是说除了农户和读书人,其他都不是根基,不是最重要的。
  朱由榔觉得有必要给这些孩子们亲自上一课,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一颗种子。
  也许在多年之后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这些顿悟的孩子中也许就会出一个王阳明一样的圣人。
  圣人这个东西是不世出的,是不可批量造出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但是有哪个君王不希望自己的治理下能够多出几个圣人呢。
  这样不是彰显出了他的文治武功吗。
  朱由榔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书院的学官们此刻紧张极了。
  他们见惯了大场面,却从没有见过天子驾临时候的场景,一时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
  紧紧的站在一起,连头都不敢抬。
  与之相比,孩子们倒是显得自然很多。
  朱由榔早就有很多腹稿,虽然未必是给今天准备的,但能够使用的场合都差不多。
  看着堂下那一个个翘首以盼的孩子,那一双双清澈的眼睛,朱由榔很是满意。
  这些还没有定格的孩子才是大明的未来。
  都说孩子的眼睛不会骗人。
  在这些孩子的眼中朱由榔看到了希望。
  他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起来。
  比起一开始的时候,如今的朱由榔有了更加系统的认知。
  一堂课也许就是半个时辰,最多不过一个时辰。
  但朱由榔给他们心中埋下的种子带来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朱由榔希望他们十几年后再回首的时候能够记起孤山书院的那一课,也希望这一课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朱由榔讲的很认真,时间流逝的也飞快。
  几乎没有人意识到已经过去了一个时辰。
  最后还是朱由榔停了下来。
  这一课他讲的很满意。
  作为皇明的掌舵人,他甚至觉得此时此刻带来的冲击力更加大一些。
  在孤山书院讲课之后朱由榔便返回行宫。
  比起游山玩水,朱由榔此番来到西湖其实是想要通过他天子的身份,通过施加影响力让大明百姓能够更加融入到个人与朝廷的发展之中,换言之朱由榔在给他们指明方向。
  一代人成长起来是需要时间的,也是需要成本的。
  不过朱由榔有时间,他等得起。
  等到这一批人成长起来或许整个情况又不一样了吧。
  ……
  ……
  天子游湖,锦衣卫和东厂的人自然也没有闲着。
  王贺年和韩淼之间甚至隐隐有一层竞争关系。
  有着这层关系在,很多时候效率能够更高一些。
  至于何守义,本着避嫌的关系倒是没有什么过多的举动。
  但是他也知道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对于整肃浙江官商十分重要。
  所以只要锦衣卫和东厂找到他需要他配合的,他一定不会拒绝。
  反正同样的话他已经对天子说过了,也没有必要对锦衣卫和东厂隐瞒。
  倒是锦衣卫问的另外一件事有些让何守义感到惊讶,那就是泉州小浪屿之战。
  事关忠王世子郑经,何守义也不敢有任何隐瞒。
  这一战确实是因为郑经决策失误导致的局面被动,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