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10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206

  不过何守义也不希望天子因为这一战就对郑经彻底否定。
  毕竟这是成长之路上必须经历的。
  哪怕是海战之神郑成功,当年也是通过一场一场的战斗喂起来的。
  郑经虽然没少受到郑成功的熏陶,但是经验这东西光靠熏陶也是不行的。
  必须要摔的跟头更多,才能有所成长。
  在对阵倭寇的时候摔跟头总好过将来大战的时候摔跟头。
  相信这一点皇帝陛下心中也有数。
  如今何守义能够做的事情有限,只能在心中默默的为郑经祈祷,希望他不要因为这场战斗的过失吃到太大的挂落。
  ……
  ……
  魏巡抚这些日子如坐针毡,简直是被驾到了火上烤。
  虽然他已经跟一些商贾提前打了招呼,但是做贼心虚啊,他现在十分的恐慌。
  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可不是省油的灯,万一被他们查出了什么,后果直是不敢设想。
  但是他现在又不能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因为动作越大引起的注意就越大。
  反倒是不怎么行动容易蒙混过关。
  但是如此一来就不怎么容易对口供了。
  万一锦衣卫和东厂的人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魏巡抚甚至毫无还手之力。
  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魏巡抚苦思冥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他懊丧的把茶杯等瓷器砸了个粉碎,一个人闷着。
  这之后,最让魏巡抚担心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几家杭州本地有名的豪商直接被锦衣卫下了大狱。
  锦衣卫的手段那可是世人皆知啊。
  “十八般武艺”轮番下来,便是换做一个铁人也扛不住啊。
  万一这些家伙的嘴巴不严实被扒开了,接下来倒霉的可就是魏巡抚了。
  他的屁股可不干净,只要提到了他多半跑不了。
  当然现在魏巡抚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尽可能的杀人灭口。
  毕竟锦衣卫关押人员的大狱其实就是府衙大牢。
  对这个牢房魏巡抚可谓是十分了解的。
  这里是他的地盘,都不需要疏通关系。
  只要他下令,自然会有人替他去“冲锋陷阵。”
  一旦这几个商贾不明不白的死在大狱之中,接下来的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但是他要这么做吗?
  ……
  ……
第0998章
抽丝剥茧
  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朝廷。
  虽然朱由榔已经降下圣旨,命皇太子朱慈煊监国。
  但实际上,重要的奏疏,太子还是会抄送一份命人送到杭州来的。
  其中不乏太子的一些决断判断,朱由榔也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考察一下朱慈煊处理政务的能力。
  相较于几年前,如今的朱慈煊已经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半大孩子,他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判断力。
  但是这还不够。
  朱由榔不指望朱慈煊能够成为一代雄主,但要守成,至少得有个帝王的样子吧。
  该狠的时候要狠,该收拢人心的时候也不能犹豫。
  唯有如此,朝廷百官才能被其收拾的服服帖帖。
  从朱慈煊命人送来的这些奏疏来看,朱慈煊确实有了不小的成长。
  诸如治理水患、旱灾等等情况,朱慈煊处理的可谓是一板一眼,朱由榔看了很是满意。
  看来他没有给朱慈煊白找老师啊。
  文安之、张煌言两代大儒,加在一起仔细教导,若是朱慈煊还不能出师学出来,那资质也太平庸了。
  虽然内阁制度的存在使得大明天子不需要有太过人的能力,但也不能是个愚钝的傻子吧,中人之姿还是要有的。
  朱由榔现在越发明白培养接班人的重要性。
  接班人不仅仅是他血脉的延续,而是他政策的延续。
  如果接班人是个扶不起的阿斗,那朱由榔的政策也会随着他龙驭上宾而消失。
  多少盛世就是这么覆灭的。
  朱由榔如果能够把朱慈煊培养出来,至少还能为大明保证几十年的盛世光年。
  当然,眼下除了这些天灾,最让朱由榔揪心的还是倭患。
  不然他也不会御驾亲征,亲自来到杭州督查。
  他不是信不过何守义这样的武将,而是信不过浙江官场这些文官。
  就说这个魏巡抚。即便何守义不举报他刺杀行动,光是看这厮第一眼朱由榔就能判断出来这让是个什么玩意。
  这种一味谄媚,企图靠着这个法子升迁的官员能力是很平庸的。
  之所以他们能够上位,靠的无外乎是裙带关系以及上供。
  只要上边的人愿意保他,他便是一头猪也能够安然无忧。
  这当然不是朱由榔想要看到的局面。
  长此以往,官场没有任何的活力不说,还会变得一潭死水。
  官官相护到最后,就是民怨沸腾。
  仔细想想崇祯末年的情况不就是这样吗?
  崇祯的个人能力固然不算怎么强,但也不至于亡国亡的这么快。
  主要是大明朝廷内已经烂的很彻底了。
  这种情况下指望崇祯一个半路出家的皇帝力挽狂澜是不现实的。
  崇祯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导致他被文官阶层耍的团团转,最终自断手脚走向灭亡。
  朱由榔可不是崇祯。
  一来他有来自于后世的知识,二来他的眼界见识判断力也不是崇祯能比的。
  他看问题能够看到要害,能够看到本质。
  就拿这次的倭寇肆虐来说,朱由榔一眼就看穿了隐藏在倭寇背后的那些浙江豪商豪族。
  这些家伙才是资助倭寇的武装势力,有些豪商本身甚至就是“倭寇”。
  只是这个倭寇是打引号的,因为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明人。
  朱由榔不相信在他的严查之下,查不出这些商人通倭的证据。
  只要他想查,锦衣卫和东厂就是最锋利的匕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