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1206

  毕竟经过战乱一些士绅大地主逃往南方,他们的土地自然就成了无主荒地。
  朝廷可以名正言顺的支配这些土地,把他们赠予这些士兵之家自然没有什么问题。
  一开始朱由榔还想给这些家人一些猪羊,但一想到朝廷一时拿不出这么多东西还是作罢。
  朱由榔的初步目标是招募十万军队。
  以湖广的人口招募到这个人数并非什么难事。
  以后每打下一地朱由榔都会在当地募军,以实现分别驻守的需求。
  不然现在仅打下湖广一地时明军还驻扎的过来,将来若是打下来四五个省真就是分身乏术了。
  对那些投降的绿营军朱由榔是不可能重用的。
  这些都是老兵油子,见风向不对随时可能投降跑路。
  还是自己培养起来的士兵用来顺手。
  这也是朱由榔为什么一定要建皇明军校的原因。
  招募新兵是打好基础,培养将领则是拔高。
  不论是基础还是金字塔尖,朱由榔都必须要保证控制在自己手中。
  做一个实权皇帝,这一点尤为重要。
  “陛下,张柱国求见。”
  朱由榔正自沉思间内侍韩淼恭声道。
  “宣他进来吧。”
  对这些老兵朱由榔是很尊敬的,这个张柱国应该是这些老兵的首领,朱由榔自然要以礼相待。
  “草民拜见圣人!”
  须臾之间张柱国已经进入账内,按照朱由榔的要求他没有行大礼,而是躬身行礼。
  “朕说过你们是大明的英雄,不是什么草民。你可以自称臣。”
  “臣谢过陛下。”
  张柱国十分激动地说道:“臣见王师军纪严明,十分欣慰。只不过……”
  朱由榔见他话锋一转,遂和声道:“爱卿觉得有什么不妥尽数可以指出来。”
  “将士们虽然军纪严明,但似乎缺乏一些经验。譬如长途行军必须绑腿,一是避免疲劳,二是防止血水淤积。”
  张柱国思忖了一番还是决定实话实说。
  这些虽然都是细节但若是不注意,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后果。
  “是朕疏忽了。”
  张柱国提到的绑腿问题朱由榔确实没有注意到。
  哪怕是崇祯末年,正规军都是实行绑腿的。
  只是现在这支明军主力乃是当初的大西军。
  大西军的身份虽然随着拥护永历皇帝而转正,但骨子里的那股劲却并没有扭过来。
  说白了就是流贼的习惯。
  流贼是没有正规军那么多的讲究的。
  在古代这种细节都是靠口耳相传。
  没有师傅带,谁也不会凭空想出绑腿这样的细节。
  至于其他细节肯定也有很多缺失,只是一时还没有体现出来罢了。
  朱由榔细细一想顿时觉得有些可怕。
  这些老一辈的军人还是业务能力强啊。
  思忖了一番朱由榔朗声道:“不知爱卿可否有意出任军队的教官,教授他们这些细节?”
  传承这种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现在的明军缺的就是这些细节。
  一支强军和无敌之师的区别也在于此。
  张柱国直是愣住了。
  他已经六十余岁,同伴们也基本都是这个年纪。
  他实在没有想过这辈子还能再入军营担任教官。
  这真是无上荣宠啊。
  “怎么,爱卿不愿意?”
  朱由榔见张柱国迟迟不发声遂追问道。
  “啊,不老臣愿意!老臣愿意为大明做任何事!”
  此时此刻张柱国那股要强的劲头起来了。
  酉阳军人有啥不敢做的?
  大明的军人无所畏惧,不会有任何事情把他们击倒!
  “这就好。朕会命晋王去安排一应事宜。”
  朱由榔对张柱国的态度很满意,笑着点了点头。
  老一辈的军人还是值得信赖啊。有张柱国这样的老兵担任教官,朱由榔便能放心了。
  有了传承这些将士就会被赋予一些额外的东西,将来他们就可以再把这些东西传下去。
  如此往复,生生不息。
  大明的军队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凝聚力。
  这些都是为长远计,眼下未必会立刻就显现出来。
  但是朱由榔觉得是很有必要的。
  大明必须树立自己的军魂,唯有如此大明王师才能做到真正的天下无敌没有对手。
  ……
  ……
第0254章
滇军入川
  成都府近日来了一支军队。
  只是不是想象中得胜的明军主力,而是从昆明辗转北上,经由建昌回到成都的昆明明军。
  这支明军由庆阳王冯双礼和黔国公沐天波统领,人数在两万人左右。
  经过近一个月的长途跋涉他们才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都府。
  皇太子朱慈煊接见了他们,首辅文安之全程陪同在旁。
  在了解到吴三桂的突然杀出后,朱慈煊对冯双礼和沐天波的决断表示赞同。
  可以肯定的是,即便二人求援朝廷也没有足够的兵力前去救援。
  即便有,他们能否撑到那个时候也是个问题。
  所以及时撤离保证有生力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过文安之多少有些失望。毕竟是一省之地,就这么被吴三桂捡了漏,让人实在有些难以接受。
  虽说皇上和晋王打下了湖广北部,但如今东虏云贵连成一体,互为犄角之下明军再想进攻便很难了。
  为今之计只有固守蜀中,等到天子主力班师再做打算。
  “太子殿下,依老臣之见,建昌乃是云南入川门户,必须牢牢控制在我军手中。既然庆阳王长期在建昌驻扎颇有经验,不如辛苦庆阳王一趟,让其驻扎在建昌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