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4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0/1206

  虽然郎廷佐大概能够猜出战况,可他还是想要问一问。
  施琅有些尴尬的叹声道:“总督大人,此事说来话长。本来末将已经就要拿下镇江了,可惜那马逢知临阵倒戈,背刺一刀,这才令末将功亏一篑啊。”
  施琅来之前早已打好腹稿,反正这一次马逢知已经跟他撕破了脸。这种时候自然没必要再替马逢知说话。
  倒不如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脏水泼在马逢知身上,也好洗白自己。
  “哦?”
  果不其然,听到这个理由后郎廷佐开始痛斥马逢知。
  “皇上对马逢知不薄啊。苏松这么重要的地方,皇上委任他为苏松提督,这是多么信任啊。而马逢知呢,就是这么报答皇上的!”
  他一副义愤填膺的样子,若是不了解他为人的或许真的就信了。
  可是施琅不会。
  他早已看透郎廷佐是个两面三刀的人。此人对朝廷看似恭敬,实则暗地里存了不少自己的小心思。
  当然施琅也不会拆穿郎廷佐。
  毕竟他也差不多,只是在利用清廷这面大旗壮大自己的实力。
  现在他之所以还听命于清廷,是因为清廷实力还很强大,至少不弱于明军。
  若是将来形势有变,施琅绝对是第一个变脸的。
  “是啊,这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起初末将对马逢知十分信任,战术计划也都和他一起讨论。可谁知,谁知……唉!”
  施琅演起戏来直是无人可匹敌,就连郎廷佐都自愧不如。
  他心道这小子去做武将实在是可惜了,这种才华真的应该在文臣圈子里面混啊。
  “施将军莫要担忧,本督会在奏疏中替你说明情况的,至于马逢知,哼,本督会狠狠的弹劾他。”
  他顿了顿,继而接道:“皇上圣明,一定会明察秋毫的。”
  “那就多谢总督大人了。”
  施琅连忙就坡下驴道。
  “唉,说实在的郑成功回援后南京的明军数量便很可观了,听说永历也来了南京,那跟随的军队更是不计其数了。”
  施琅仔细观察着郎廷佐的表情,见郎廷佐的神色没有明显的变化,眼睛转了一圈道:“总督大人,你说说看我们坚守浙江,到底能否守得住啊。”
  郎廷佐心道你这个老狐狸,倒真是会甩锅。你问本督,本督问谁呢?
  原本还有个管效忠在一旁商议,现在就剩下他一人了,只能自己给自己出主意。
  “唔,依本督之见,或许应该整合各部实力,不能让明贼各个击破。”
  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郎廷佐还是总结出一些东西的。
  首先,明军一路势如破竹,气势如虹。
  在这点上清军便有劣势。
  清军一味求守,打的极为保守,这让明军越打越有信心,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再就是分兵驻守的弊端极为明显。若是一开始清军就集中优势兵力,以数倍于明军的兵力进行决战,明军怎么可能打赢?
  但各部军头各有各的打算,即便是洪承畴也不可能整合所有力量。
  他最后到江西时倒是叫来了耿继茂和尚可喜两大藩王,可结果呢?却落得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洪承畴都做不到的事情,郎廷佐当然也不可能做到。
  他自认为自己没有这么强的能力,能够保土不失已经不错了。
  可现在看这个要求也很难实现。
  明军一旦平定南直隶各府县后,接下来就会南下对付浙江的郎廷佐。
  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郎廷佐心中有数,施琅自然也有数。
  但施琅这么问,显然是想听一听郎廷佐有没有别的计划。
  郎廷佐顿了顿道:“本督和淮安知府、凤阳知府、扬州知府有旧,或许可以修书几封命他们结合起来进军南京,这样我们这边的压力也会小不少。但这只是治标之法,不治本啊。”
  郎廷佐说的很清楚。
  明军的强大是摆在明面上的,这不是靠联合几个军头就能搞定的。
  当初郎廷佐都做不到的事情现在更是做不到了。他只能拖延时间,若是朝廷不举兵南下,不管是南直隶各府还是浙南各府县被明军攻克只是迟早的事情。
  “总督大人真是高屋建瓴啊。听您一席话,末将茅塞顿开。”
  施琅拍了一记马屁道:“朝廷那边只要平定了山东的叛乱,相信不久就会派兵南下与我们合击明贼。只是总督大人有没有想过靖南王那边会不会有什么动作。”
  “靖南王?”
  郎廷佐的眉毛一挑,十分刻意地说道:“本督倒是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靖南王此人生性睚眦必报。他在江西吃了那么大一个亏,肯定想着报复回来,无非是等明军露出破绽罢了。”
  ……
  ……
第0410章
珍妮机与科技树
  其实朗廷佐也觉得耿继茂不会善罢甘休。
  此人继承了奶父阴狠的性格,凡是有仇者必会狠厉报复。明军如此羞辱于他,差点害他丢了性命,这口恶气耿继茂怎么可能忍得下?
  而且耿继茂和尚可喜的情况不同。
  尚可喜还有儿子尚之信攥在明军手中,必定会投鼠忌器。
  可是耿继茂完全没有这个顾虑。若是放开手脚去干,至少能给明军造成些麻烦。
  只是……
  朗廷佐觉得不能主动去贴耿继茂的冷屁股。
  此人对明军有仇不假,恐怕现在对清廷也没有什么好印象。
  这种情况下如果朗廷佐再贸然凑过去,恐怕效果不会好。
  仔细想想眼下能够靠得住的也就只有施琅了。
  不知这是可悲还是可叹。
  只能指望朝廷大军南下了,那时候他们南北夹击方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
  ……
  南京紫禁城中朱由榔召集了一干工部的官员商议要事。
  如今大明实际控制的地盘有五六个省,不能算多,但也绝对不算少了。
  如果说之前朱由榔一直把重心放在打仗上,那现在着重关注一下科技树也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只有科技树点亮了,明军和大明才能以一个较为合理的方式发展。
  朱由榔首先关注的是纺织业。
  大明的手工业很发达,织布什么的不在话下。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效率。
  如果以朝廷的名义进行集中制作尚且能赶制出一批来,但总不能次次都靠旨意去压吧?
  就比如大军军服。
  朱由榔一直想给明军统一军服,这样有助于敌我辨别,以及培养将士们的认同感,荣誉感。
  但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二十多万人的衣裳短时间内很难赶制的出来。
  即便把南直隶、浙江的所有织造工匠全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0/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