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1206

  要知道这可不是给皇家织造龙袍那样精造就行,是要走量的。
  这个量恐怕还会吓死人。
  当然,将来随着明军扩军,军服所需要的数量还会急剧增加。
  以现有的织造技术肯定不足以满足需求。
  所以朱由榔准备仿制出珍妮机来解决这个问题。
  珍妮机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产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珍妮机甚至代表了工业革命。
  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提到工业革命一般都会想到珍妮机。
  其不仅极大的提高了纺织效率,还在很大程度上将织造的成本降了下来。
  毕竟之前织造都是纯手工劳作。
  人力成本巨大的情况下肯定会导致不弄的价格往上走。
  这种情况下要想降低成本一是引入竞争,二是提高效率。
  后者效果更为明显。
  如何提高效率呢?
  最简单的方式自然就是机器了。
  珍妮机织造出来的布帛也许没有手工的那样精致,但完全够用。
  朱由榔又不是要用珍妮机做龙袍出来,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当初朱由榔在欧洲留学的时候曾经参观过英国的博物馆,对珍妮机十分感兴趣的他事后查阅了许多资料。
  虽然未必能把珍妮机的整个结构复刻下来,但大的框架还是能够搭出来的。核心部件他也都记在心中。
  朱由榔当初学的专业虽然是工业设计,但选修了素描,因为他对艺术很感兴趣。
  可以说是一个理工男和文艺青年的结合体。
  这份经历对他重现珍妮机十分有帮助。
  朱由榔先是画出一份草图,然后用透视的视角对关键部件进行拆解,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珍妮织布机。
  然后他用一页纸详细描述了珍妮机如何运作的,不仅说原理也会提到一些细节。
  这无疑对工部官员来说是极有帮助的。
  虽然他们从未听说过珍妮机,但经过皇帝陛下这么声情并茂的一番讲解,他们基本上已经能够想象出珍妮机的样子了。
  当然,术业有专攻。
  珍妮机他们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他们只是负责把皇帝陛下的意图传递给匠人们。
  南京城的工匠数不胜数,要想实现皇帝陛下的意图做出这珍妮机还是不难的。
  对于工部官员的反应朱由榔很是满意。
  一开始他还有些担心这些官员不能够理解朱由榔的意图。
  可现在看来这些人聪明的很啊。
  还是不能太过轻视古人的智慧啊。
  从现有的资源来看,让他们做出珍妮机应该只是时间问题。
  朱由榔不是一个渴求完美的人。
  他也明白第一次造出的珍妮机不会和他见到的那个样品一样完美。
  没关系,慢慢迭代慢慢改进,总有一天能够达到那个完美的状态。
  朱由榔现在越发期待珍妮机普及了。
  那意味着不仅可以解决大军军服的问题,还能最大程度的惠及百姓。
  批量生产意味着降低成本,当成本很低廉的时候,便是再穷苦百姓也能够穿的起新衣裳了。
  所谓盛世不就是让百姓吃得饱饭,穿的起衣裳吗?
  工部的官员退下后朱由榔又对着一张纸涂涂画画了起来。
  他脑子中有很多类似的玩意,可能未必记得像珍妮机那样清晰,但朱由榔在尽可能的还原。
  毕竟如果能记起来一些对大明的助力是极大的。
  促使朱由榔尽其所能制造这些先进机器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他发现他已经无法进入那个博物馆空间了。
  也许就是从打完湖广准备进军江西之后,他与博物馆的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弱。
  一开始多试几次勉强还能进入。
  但到了最后无论他怎么倒腾那玉玺就是无法再进入那个博物馆空间。
  这可不是一个好事情,这意味着朱由榔无法直接获得枪炮补给。
  他必须依赖于自己的工业知识基础和现有的资源尽快点亮科技树。
  不然在接下来的北伐战中明军将没有明显的优势可言。
  仿造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武昌时朱由榔就命工匠们研究过燧发枪和普鲁士炮。
  工匠们都表示以现有的技术完全无法做出。
  朱由榔来到南京后也问过同样的话,结果自然也是一样的。
  珍妮机只是一个试点和起步,等待朱由榔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
  ……
第0411章
灌钢法和朱由榔的野望
  不过朱由榔要想把工业革命提前一百多年,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原材料问题。
  就拿工业最需要的橡胶来说,两广地区是比较适合种植的。
  但目前两广都在清军和尚家手中,短时间内要想拿下怕是还不太容易。
  至于最适合种植橡胶的东南亚其实现在也是属于混乱的状态。
  将来如果想要打下来东南亚肯定也要出很大的力气。
  但是打下东南亚的收益也是很大的。
  东南亚不仅能够提供工业发展所必须的原材料,还能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以及人力资源。
  人在战争中才是最宝贵的东西,明军想要爆兵仅靠自己是不够的,廉价的雇佣军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个优先级肯定要在打下两广之后了。
  除了珍妮机朱由榔还考虑了升级炼钢技术。
  毕竟不管是枪炮还是一些器械,对钢的需求都是很高的。
  尤其是燧发枪,枪管需要锻造的钢质量很高。
  现有的炼钢技术做出来是没问题,但效率实在太低。
  这也是为什么以大明现有实力一年只能造出一千杆左右燧发枪。
  以这个效率,要想实现列装可太难了。
  所以炼钢技术必须要有提升,这样效率才能提升,燧发枪的列装才能加速。
  不然一切只是空谈。
  朱由榔学的虽然是工业设计,但对炼钢也是颇有一些了解的。
  就眼下而言最适合大明的是灌钢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