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1206

  在文安之面前朱由榔自然没什么好掩饰的,有什么说什么。
  “如今昆明虽然保住了,东虏也退回了贵州,可大明的形势仍然十分凶险。如果拿不下重庆,则夔东十三家与四川始终处于隔绝的状态。届时东虏完全可以调遣兵力各个击破。”
  文安之点了点头。
  “陛下所言不错,重庆是必须打下来的。只可惜老臣辜负了圣恩,功亏一篑。”
  朱由榔知道他说的是不久前重庆惨败的事,遂安慰道:“这件事不怪督师也不怪将士们,都是潭贼叛乱所致。只是如今重庆即便加上二潭的兵力也不过是两三万人,朕这次就带来了三万精锐,加上川东所部和夔东十三家也能有小十万人马了吧,合围之下不信东虏扛得住。”
  “洪贼那边不会来援吗?”
  “这个督师尽管放心,朕已施妙计,短时间内洪贼根本不会知道我军的动向,等到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朱由榔又把他如何制服狄三喜,又以狄三喜的名义给洪承畴写信“通风报信”向文安之讲了一遍。
  文安之听了频频点头,直呼天子圣明。
  君臣二人聊得很开心,聊着聊着就聊到了东南的张煌言和郑成功身上。
  “延平郡王前些时日派人送来了书信。”
  文安之顿了顿,仔细观察着朱由榔的神色。
  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封折叠的满是折痕的书信恭敬的递送到朱由榔手中。
  “请陛下过目。”
  朱由榔接过信来展开看,只看了几行便放了下来。
  “延平郡王是想发动长江之役啊。”
  在原本历史中,1659年也就是永历十三年四月,郑成功、张煌言等率领大军北上进入长江。
  这支兵力是十分雄厚的,有大小船只三千余艘,兵十万众。
  面对如此一支犀利大军的突然袭击,清军守军接连溃败,到六月末的时候明军已经占领了瓜州、镇江。
  这个时候南京已经是唾手可得,郑成功理当率兵猛攻南京。
  可惜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搞什么祭奠太祖皇帝的典礼。
  这已经是七月十二日的事情。也就是说足足半个月,郑成功所部在拿下镇江后什么都没有做。
  如此一来,战机贻误,七月中旬清军援军陆续抵达,最终化解了南京之围。
  整个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郑成功有足够的时间拿下南京,但他却中了郎廷佐、管效忠等人的缓兵之计,兼有宋襄公之仁,最终错失好局。
  如果南京能拿下来的话,南明的形势将完全不同。如果筹谋得当的话,甚至可以做到和满清划江而治。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失败就是失败了。
  “延平郡王是怎么把信送来的?”
  面对朱由榔的疑惑,文安之笑着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那送信之人剃了光头,扮作和尚一路穿过东虏控制区域这才艰难抵达奉节。臣已经查验过信上的印信,是延平郡王的小印无误。”
  朱由榔点了点头。
  满清入关之后推行十分严格的剃发令,但有几类人是不需要剃发的,和尚、道士便在其列。
  “这位送信的勇士还没有走吧?”
  “如今他尚在奉节。”
  “朕有些话想对他说。”
  细细算来应该没有多久郑成功就要挥师北上发动长江之役了。朱由榔也不知道赶不赶得及,但凡事总归要试上一试。
  郑成功在长江之战中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其一是贻误战机没有速战速决。其二就是携带了士兵的亲眷。
  这样一来将士们心里挂念着亲属,势必在战斗中畏手畏脚,发挥不出全部的战斗力。
  许多史料中没有提到,或者对此一带而过。但朱由榔却认为这是郑成功大军落败的最重要原因。
  如果可能的话,朱由榔希望郑成功能够不带士兵家属,并且最快速度的拿下南京。
  至于拿下南京后能否守得住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了。
  “那臣去安排。”
  文安之见天子如此关心军务,心情自然大好。
  这几日他饭量见长,容光焕发,觉得自己年轻了好几岁。
  虽然他对延平郡王多少有些成见,但大伙儿都是为了大明好。
  延平郡王也好,晋王也罢。
  只要能够襄助天子匡扶大明,便是有功之臣。
  至于张煌言,文安之一直是很欣赏的。
  或许将来,可以推荐他入阁?
  虽然张煌言曾经拥戴过鲁王朱以海任监国,但毕竟没有上帝号。
  在这点上是和绍武帝有本质区别的。
  所以陛下应该不会记恨张煌言的这一过往吧?
  ……
  ……
第0049章
水师与战壕
  朱由榔抵达奉节后第一时间听取了文安之对于重庆方面搜集到的情报。
  如今重庆方面清军最高指挥是巡抚高民瞻。
  此人乃是总督李国英的心腹,李国英升职后便推荐高民瞻接任巡抚。
  清廷方面本着稳定的想法便接受了李国英的推荐,授予高民瞻巡抚之职。
  实际上,清军对于四川的控制极为有限,基本集中在重庆一代。
  高民瞻这个四川巡抚,说是重庆巡抚还差不多。
  但就是这么一座重庆城,高民瞻都守不好,要不是李国英力挺,他的巡抚官职早就被清廷剥夺了。
  永历十二年,文安之联络夔东十三家进攻重庆。
  高民瞻得知消息后吓得差点弃城逃跑,最终还是总兵王明德一再劝说他才勉强答应坚守。
  要不是谭弘、谭诣叛变杀害谭文,重庆城头如今已经挂了明旗了。
  这种贪生怕死之辈也能做到清廷巡抚,足以见得清廷方面也没有太多的人才。
  山中无老虎,猴子充大王罢了。
  按照文安之的说法,如今重庆城中大概有三万人,其中两万人是高民瞻麾下的绿营兵。
  剩下一万人是二潭带来的原川东明军。
  也就是说重庆方面的守军总共只有三万人,分为重夔镇总兵程廷俊、建昌镇总兵王明德以及二潭统辖。
  这比朱由榔想象中的还要少。原本他以为清军在整合了二潭的兵力之后怎么也得有五万人。
  这么看来进攻重庆的计划胜算又增长了几分。
  重庆地理位置极为特殊,为嘉陵江、长江交汇之地。
  要攻打重庆,自然得有水师。不然即便拿下重庆,不能截断航道,清军也能及时乘船顺江撤走。
  这是朱由榔不能接受的。
  夔东十三家好说,他们都驻扎在长江沿线手中有不少竹筏以及小舟。
  可别小看这些小舟和竹筏。
  在海上福船、广船那样的大船或许很犀利,但在内陆江河上这种小舟往往能够发挥出奇效。
  便是把郑成功的无敌水师调到重庆来,也未必有十三家的小舟、竹筏好用。
  可惜如今奉节方面的船只都被二潭带走,当做送给新主子的见面礼。虽然文安之已经命人加紧赶制,但即便是制造竹筏也是需要时间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