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1206

  但没有办法,现在天气还没有完全转凉。尸体暴露在空气之中很快就会腐败。
  如果因此而爆发瘟疫,那就太得不偿失了。
  苏克萨哈在城头看到清兵们挖的万人坑后很是满意。
  至少在这点上绿营兵们没有让他失望。
  城头的守城器械很是充足,苏克萨哈觉得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他继而选择去粮仓视察。
  两室对于一座城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若是放在以前,苏克萨哈完全不用担心济南的粮食问题。
  在他的印象中济南十分繁华。这当然是因为运河的关系。
  事实上,整个山东的粮食基本都是靠从江南输入。
  但自打明军控制江南后京杭大运河被切断,山东的粮食问题一下子凸显了出来。
  其实整个北方都有粮食问题,只不过山东的问题更明显一些。
  毕竟山东人口很多,要比的话恐怕只有河南能与之一比了。
  如果断粮,起义军只会越来越多。
  那时候清兵们只能疲于应付狼狈不堪。
  而且断了粮,军队的反应也会很激烈。
  抱怨都是轻的,营啸哗变也不是不可能。
  别看他苏克萨哈现在风光无限,但如果断了粮,这些表面恭顺的清兵很可能直接把他生吞活剥了。
  当兵吃粮天经地义,皇帝还不差饿兵呢。他苏克萨哈凭什么?
  所以粮食一定不能出问题。
  只是苏克萨哈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苏克萨哈一到粮仓后发现粮仓已经见了底。
  据初步估算,这些粮食最多只够大军吃一个月的。
  一个月后如果没有补充,就会断粮!
  苏克萨哈不禁勃然大怒,他当即叫来了督粮官痛斥了一番。
  督粮官本就理亏,被苏克萨哈责骂端是一句话也不敢说。
  直到苏克萨哈下令要把督粮官拖出去斩首的时候,那督粮官才猛然磕头道:“大将军饶命,大将军饶命啊。奴才已经想尽办法,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粮食问题真不是奴才能解决的。”
  苏克萨哈冷冷道:“说这些有什么用,来人啊拖出去砍了。”
  两名亲兵不由分说的上前把督粮官拖走。
  片刻之后,伴随着一声惨叫求饶声戛然而止。
  很快亲兵们便把血淋淋的人头拎到了苏克萨哈的面前。
  ……
  ……
第0518章
淮安府的新生
  苏克萨哈斩杀督粮官这件事并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
  毕竟苏克萨哈是主子,督粮官是奴才。
  主子杀奴才就是一句话的事情,也是天经地义的。
  何况这督粮官本就有错。
  粮食已经这么少了竟然不第一时间禀报,也从侧面反应出宁完我对粮食储备不关注。
  这当然是失职渎职。
  事实上,苏克萨哈一直觉得宁完我处理内政的能力很差,更多起到的是一个谋士的作用。
  也就是清廷现在没人用了,不然怎么也不会让宁完我来挑大梁啊。
  苏克萨哈很庆幸康熙皇帝让他来了,他若是不来山东真的要出大问题。
  丢掉江南后整个北方各省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是还是有的稍好一些的。
  譬如北直隶的粮食储备就很充足。
  这当然和京师位于此有很大关系。
  京畿重地不多储备些粮食怎么能行?
  苏克萨哈知道山东的粮食危机已经到了即将爆炸的地步,所以第一时间写了一份折子命人火速送往京师。
  他将粮食短缺的情况又添油加醋了一番,相信主子爷看到后会第一时间拨粮的。
  只有粮食问题得到解决了,苏克萨哈才能沉下心来处理叛军的事情。
  作为经历过辽东时期的老旗人,苏克萨哈十分清楚对汉人既不能逼得太紧,也不能太过宽松。
  逼得太紧,他们则可能像山东各地那样轮番起义,弄得朝廷一头包。
  若是政策宽松,这些汉人又可能蹬鼻子上脸,继续索取更多的利益。
  努尔哈赤统治时期,对辽东汉人进行大清洗,杀的辽东汉人十存其一。
  这样肯定是不行的。
  入关之后,在经历了最初的跑马圈地和逃人法之后,清廷的政策趋于宽松,以至于有些人忘了尊卑贵贱,觉得朝廷人善可欺。
  苏克萨哈觉得是时候恢复顺治初期的政策了,绝不能由着这些汉人为所欲为。
  倒是从淮安和徐州来的溃兵让苏克萨哈觉得有些头疼。
  这两地的士兵加在一起足足有五万人,不是个小数目。
  五万人就是五万张嘴,山东如今又粮食紧张,苏克萨哈就想着能不能把这包袱丢到别的地方去。
  最近也是最好的选择就是河南。
  当然,这毕竟是一支大军,不是苏克萨哈动动嘴唇就能办到的事情。
  他打算将这件事单独写一份奏报,命人送去京师呈给太皇太后看。
  相信太皇太后和朝廷能够明白他的苦衷,有所权衡的。
  山东这个烂摊子已经够折腾人了,若是还把这支溃军留下就像是一排炮仗,随时可能爆炸。
  兵不在多在精。
  经过苏克萨哈的初步了解,不算那五万南面来的溃军,如今山东的绿营兵都有十万人。加上五千总督标营,五千巡抚标营,和他带来的四万满蒙八旗各两万人,现如今山东已经有十五大军。
  有这么多兵苏克萨哈心里却不踏实。
  他要对军队进行整训,最大程度的提升清军的战斗力。
  只有如此才能应付各地频繁的起义,只有如此才能在明军大举进攻的情况下稳稳守住山东。
  ……
  ……
  南直隶,淮安府。
  于七、王二麻子领导的山东义军最终被大明皇帝朱由榔安置在了这里。
  这也是朱由榔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首先,山东军民肯定不能安置在应天府。
  应天府地狭人稠,人口众多。加上涌入了不少灾民,承载力已经近乎到了极限。
  再把几十万山东军民安置在这里非得涨破了不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