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1206

  虽然余姚、绍兴、宁波一代的清军绿营战斗力比不了山东清军,但也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何守义也很识趣,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在他看来陆战不似海战,地形往往会在一场战斗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海战中双方水师战船可以尽数展开,双方拉开架势对轰。
  谁的船坚炮利往往谁就能笑到最后。
  但陆战就不同了。
  往往一些关键的戍堡、城池卡在险要的位置,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种时候便是十倍于敌军的兵力也有可能拿不下来。
  这也是陆战中为何总是出现以少胜多的情况。
  山东多丘陵,要想进军北上免不了要越过这些丘陵。
  这就意味着有很多硬仗要打,何守义建议郑成功尽量做好士兵们的思想工作,免得到时临了出现意外。
  明军的推进速度很快,很快就来到了山东边界。
  令郑成功感到惊讶的是,清军并没有在此囤积重兵。
  难不成苏克萨哈这么自信,放任明军进入山东境内再寻求决战?
  郑成功此前并没有和苏克萨哈交过手,但对此人的事迹也算是有所耳闻。
  这样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不应该犯这样明显的错误啊。
  除非苏克萨哈是有意请君入瓮。
  如果是这样,那郑成功可得多留个心眼。
  保险起见,郑成功第一时间就派出斥候侦查,并命他们侦查到情况立即回报,切不可浪战。
  山东战场是整个北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不得郑成功不谨慎。
  这场胜负不仅仅关系到他自己,还关系到大明的前景。
  郑成功可不希望自己成为拖后腿的那个人。
  他宁肯打的慢一些也不希望出现被伏击的情况。
  ……
  ……
  济南府的总督衙门里苏克萨哈愁眉紧锁。
  宁完我得了偏瘫,虽然这几日好些了,还是不能下床,更不用说处理政务了。
  说好听点是苏克萨哈大权独揽,说难听点就是重担都压在了他的肩上。
  平常应付各地的起义就让苏克萨哈焦头烂额。在得知郑成功已经挥师北上后苏克萨哈的心态彻底崩了。
  现在看来太皇太后把他派到山东来不仅仅是救火那么简单,而是她老人家早有预料,未雨绸缪让他先占上坑啊。
  郑成功是什么人?那可是名气丝毫不弱于李定国的存在。
  苏克萨哈虽然一直未和他交手,但也是听说过郑成功的不少事迹。
  和这样一个经验丰富的对手交手端是一点也不能犯错,有可能一个失误就葬送好局。
  迫于压力苏克萨哈集结了能集结的全部兵力。
  这其中包括了近二十万绿营兵,以及五万八旗兵。
  二十五万兵力不可谓不多,但山东与南直隶接壤的地方太多了,加上漫长的海岸线,苏克萨哈觉得需要布防的地方很多,二十五万大军竟然完全不够用。
  他不可能处处设防,那样兵力分散就相当于处处不设防。
  作为一军统帅他必须要有所取舍。
  经过一番讨论,苏克萨哈最终给登莱拨了八万人,剩余十七万人全部集中在了青州府和济南府。
  其中济南府的兵力更多一些,足足有十万。
  做出这样的布置就意味着把外围府县全部拱手让给了明军。
  这样并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负责任的体现。
  苏克萨哈相信只要他守住了山东,届时朝廷非但不会怪罪他还会对他大加褒奖。
  毕竟相较于几年前,清军的战力大不如前。
  不光光是绿营,满洲八旗也是同理。
  而明军在一系列胜仗之后已经起势,双方攻守之势异也。
  对清军来说能够守住防线已经殊为不易,如果一味主动出战很可能落得一场惨败。
  现在这种局面苟活才是最重要的,面子什么的完全不重要。
  至于宁完我……就他现在这个鬼样子,苏克萨哈完全不会理会在乎他的意见。
  他就老老实实的养病好了,打仗的事情就交给苏克萨哈全权负责了。
  ……
  ……
第0591章
靠邻登州
  “前边就是登州城了!”
  苍茫大海上,一支水师浩浩荡荡的行驶着。
  几百艘船规整的排成一个扇形,行进速度几乎一致,远远看去十分的规整。
  这自然是以郑氏水师为班底的北伐大军。
  于七攥紧拳头,神情显得十分兴奋、激动。
  虽然他率部离开登州还不到一年,可总感觉时间过去了很久。
  这近一年来他忍辱负重,加倍操练将士们,就是为了等到报仇雪恨的这一日。
  他不仅要报仇还要证明自己,证明他可以拿下登州。
  当初离开登州是迫不得已,是为了保全实力。如今得了机会他自然要重新杀回来,把本就属于他的东西拿回来。
  不得不说在淮安的这段时间是于七最幸福的一段时间。
  原本他自诩家学渊源,抱着一套戚家军的训练方法不放。
  可来到淮安他从发现之前他是多么的故步自封,坐井观天。
  戚家军确实很犀利不假,但针对不同战局理当有各种不同的应对方式,戚家军的训练方法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
  如果一味抱着这个方法不放,非但可能不会起到理想中的效果,还可能把将士们引向气路。
  于七学到最多的还是虎贲军的线列阵和排队枪毙。
  据说这是当今天子,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亲创。
  在平原大规模作战时这个战术可谓是大杀器。
  双方拉开阵仗对射,虎贲军就没有输过。
  仅仅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排队枪毙的犀利之处。
  于七并不缺火器。
  登州在整个北方可以说是火器最多的地方了。
  不仅是火炮、火铳还有一些其他新奇的玩意。
  一开始于七对其不算太重视,只觉得火器不过是一些笨重的东西,尤其是火炮只能用来守城。但现在他也得把火器和士兵们日常训练相结合了。
  有优势不用,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目前于七麾下的这支军队火器配比虽然比不了虎贲军、郑家军但也算是排在明军各部中前列的,这一点让于七引以为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