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7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7/1206

  只是他们这一走,晋中的官府们可就坐不住了。
  八大晋商乃是他们的摇钱树,摇钱树走了他们找谁捞钱去?
  于是乎那些清廷官府的官员纷纷出面挽留,希望八大晋商能够留下来,最不济也留下来一部分人,不要一股脑的都走了。
  各大晋商家族遂出面说明情况,表示人他们是肯定都要迁走的,但银子嘛可以留下来一些,就算是给官府的补偿了。
  至于这宅子嘛他们想用也可以随意支配,各大晋商家族就当送给官府了。
  如此一来,这些清廷官府官员们反而是不好意思了。
  人家把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了,他们若是还不放行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再说,别看这些晋商只是商贾身份,哪个家里面不跟朝廷有着通天的关系。
  这也是他们得罪不起的。
  罢了,就当这些银子是买路钱吧。
  ……
  ……
  拿下平阳之后,李来亨继续率部向太原方向挺进。
  平阳府与太原之间隔着一个汾州。
  要想抵达太原,汾州是绕不开的。
  当然,李来亨也没有打算绕。
  因为小小的一个汾州里有孝义、平遥、介休等多个县城,这些都是八大晋商的聚集地。
  打下了汾州就可以把八大晋商中的一大半一锅端,岂不美哉?
  有了亢家的经验,再操作起来李来亨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从平阳至汾州有一雄关名为灵石口,可谓天险。
  要想前往汾州便必须攻下灵石口。
  李来亨还是很小心谨慎的,命令刘兴明先行飞热气球前去查探。
  一旦查探到消息立即回报。
  刘兴明对此自然毫不排斥。
  他现在巴不得能有更多的机会建功立业。
  脱离了他爹的掌控,他现在完全没有任何的顾忌,可以放手去干了。
  他要给他的父亲证明,脱离了他的庇护,他刘兴明依然可以建功立业。
  当然,李来亨还是多留个心眼,同时派郝摇旗前去平阳府东边的沁州。
  沁州虽然重要性远不及汾州,但因为距离京畿更近,很可能走漏风声,以至于京畿绿营军增援。
  如今李来亨只希望能够顺利的拿下山西,不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出任何的幺蛾子,所以他一定要求稳。
  只要京畿绿营不来增援,他拿下山西全境就只是时间问题,到时捷报摆到陛下面前,陛下肯定会着重封赏夔东军。
  如此李来亨的目的就达到了。
  北伐之首功他一定要争,只要能够压过郑成功、压过李定国,夔东军今后在朝中的地位便可以稳固下来,他李来亨也算没有辜负夔东诸位叔叔伯伯的信任,没有辜负他的亡父李过的期盼。
  ……
  ……
第0657章
大难临头各自飞
  陕西,潼关。
  自打抵达潼关后,李国英的心情就从来没有平复过。
  许是关中的战事实在太过惨烈,清军输的太过彻底,让李国英直到现在仍然还有心理阴影。
  而且派出去送信去山西求援的信使至今未归,李国英也不清楚他能否等到援军。
  继续这么拖下去,很可能李定国的大军就会赶到。
  到了那时仅凭手中的万把人,李国英可没有信心能够抵挡的住明军的涛涛攻势。
  事到如今,讲和已经不可能了。
  他与李定国已经撕破脸,双方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如今李国英能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突围,不管是去山西亦或是什么地方,只要能够避开李定国避开明军的追击就是极好的。
  当然,李国英还有一条最后的备选道路,那就是逃去漠北。
  潼关卫以北乃是陕北。
  具体来说沿着潼关一路向北便可抵达榆林。
  而出了榆林卫的边关长城便是漠北草原。
  一直以来,鞑靼与满清的关系还算不错,至于紧邻山、陕的土默特部更是态度良好。
  李国英如果被逼急了,率部遁入草原,应该还是会得到优待的。
  当然这是最后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李国英也不想逃去草原。
  毕竟相比较于中原,草原的条件确实差了不少。
  习惯了钟鸣鼎食的李国英猛然间要适应这种环境,还是有些为难的。
  所以他还在等,只要山西方面传来消息答应接应他,李国英就会选择前去投奔。
  便在他犹豫之时,亲兵突然仓惶来报:“大将军,大事不好了啊!”
  李国英面露不愉之色道:“本督说了多少次了,莫要慌张。有什么事慢慢说。”
  “可是总督大人,明贼打过来了啊。”
  亲兵哭丧着个脸,十分无奈地说道。
  “什么,你怎么不早说!”
  李国英气得直跳脚,脸色惨白如纸。
  亲兵心道你也不给我说的机会啊。
  “快仔细说说,明贼来了多少人?怎么来的如此快?”
  “看样子李定国是把所有兵马都调来了。估计他们也是星夜兼程的赶路,就是为了追赶总督大人啊。”
  亲兵咽了一口吐沫,继而接道:“如今明贼已经杀到了华阴,总督大人若是再不走就来不及了。潼关虽然说是天下雄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说法。可眼下将士们都没有多少士气,真要是打起来真不一定能够守得住啊。”
  亲兵分析的还是很有道理的,李国英仔细一想心情十分之无奈。
  这也守不住,那也守不了。
  这样下去怕是真的抗不了多久了。
  不行,他不能这样坐以待毙,必须尽快拿个主意出来。
  一直以来他都在等山西方面的消息。可现在看来,短时间内山西援军应该是不会来的。
  李国英不能再等了,而守又守不住,最终他还是决定北上陕北,经榆林出关逃到漠北去。
  漠北虽然条件艰苦,但天地广阔总能找到容身之地。
  李国英现在已经顾及不到这么许多了,只要能够活命就行。
  既已决定李国英便不打算再拖延。
  陕北方面还是有一部分清军的。
  他要趁着李定国还没有率部赶至前集合这一部分清军,然后一起逃出关外。
  ……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7/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