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第一狠人(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1206

  但是要想攻城掠地难度就有些大了,毕竟郑成功在当地没有根基,即便一时夺取了几个城池也守不住。
  要想全面收复东南还得先拿下湖广,届时不管是进攻江西还是谋取南直隶、浙江都不是什么难事。
  “训练一只水师是当务之急啊。”
  朱由榔说的却不是郑成功,而是朝廷。
  这次攻打重庆,明军所用船只基本都是赶制出来的。
  像夔东十三家所用的基本都是竹筏,哪怕是朱由榔御驾旗舰也只能算是中小型船只。
  虽说内江内河不需要太大的船只,但也不能太小了。否则在某些场合的作战会很吃亏。
  就比如这次攻打铜锣峡,如果不是李定国知道一条小道可以抄,发动奇袭从上游攻打清军一个措手不及,明军还真没有那么容易拿下铜锣峡。
  以后少不了要进攻湖广。事到临头再造船肯定来不及,必须尽早筹划。
  文安之颔首道:“陛下所言极是。只是现在朝廷急缺造船工匠,要想造出一批像样的船来恐怕并不容易。”
  郑成功那里肯定有不少造船工匠,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不说这些了。朕之前跟文督师说的迁移部分百姓到四川的事情可有章程拿出来啊?”
  “大体思路已经有了,不过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推敲。最快三日就能拿出来。”
  文安之的答复令朱由榔很满意。
  不愧是有着贤相之称的文安之,办事能力效率就是高。
  要是大明多一些文安之这样的能干之人就好了。
  “很好,这事便辛苦文督师了。”
  可惜文安之已经古稀之年,朱由榔不能用的太狠。
  不然万一文安之有个什么好歹,朱由榔便会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抗清伐清的道路很漫长,朱由榔必须合理利用一切的人力物力。
  ……
  ……
  “洪经略,京城来了消息,皇上命议政大臣鳌拜率上三旗精锐星夜朝贵州赶来!”
  赵良栋急冲冲的走进洪承畴的书房,一脸忧愁地说道。
  洪承畴此刻正在闭目养神,听到消息并没有太过惊讶,反而是清了清嗓子道:“擎之,老夫说过你多少次了,便是天塌下来也不用你顶着,你怎么就是沉不住气呢?”
  赵良栋心道好嘛都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了,您老还在这里养气呢。你真就像表现出来的那样一点都不着急?
  他不信!
  “洪经略,皇上此举是为何意啊。您是皇上亲封的五省经略,皇上曾亲自说过由您一人总督军务兼理粮饷事宜,吏、兵二部不得掣肘,户部不得稽迟。都说君无戏言,这才过去多久?不过六年,皇上就忘了自己说过的话了吗?”
  赵良栋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连珠炮似的抱怨道。
  “住口!你听听你说的话,妄议君父,还有点臣子的样子吗?”
  洪承畴叹了口气道:“皇上怎么想的,老夫不清楚。不过咱们打了败仗,皇上心里不痛快是肯定的。如今皇上虽然派鳌拜来贵州,但并没有对我们降职问罪,你也不要过于担心了。”
  鳌拜是谁,洪承畴当然十分清楚。
  此人是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出身将门的鳌拜早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攻克皮岛、参战松锦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
  后来皇太极去世,在诸方权贵势力的博弈下福临登基,也就是顺治皇帝。
  鳌拜便是支持顺治皇帝的从龙派。
  多尔衮暴毙后,鳌拜的身份地位遂水涨船高,成为议政大臣。
  可以说鳌拜是顺治皇帝的头号狗腿子,顺治皇帝派鳌拜来贵州,足以见得对西南局势的重视。
  说是重视那是好听的,换个词那就是不放心。
  为什么顺治皇帝不放心?
  说到底是如今执掌兵权的都是一些汉人。
  原先还有赵布泰这个满洲奴才在一边制衡,如今赵布泰死后洪承畴大权独揽。
  吴三桂、赵良栋等将领也都是汉人。
  那么,洪承畴会不会伙同一帮汉人养寇自重呢?
  站在顺治皇帝的角度,这么想完全没有问题。
  洪承畴自问若是他处在顺治皇帝的位置,也会往那个方向想。
  这种时候派鳌拜来西南稳一手便再正常不过了。
  只是皇帝变脸确实很快,原本赵良栋都准备出发佯攻一番重庆了,现在好了老老实实的待在贵州等着鳌拜率领上三旗来就行了。
  上三旗为皇帝直接统辖的三个旗。满清入关之前,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其余五旗为下五旗,由亲王贝勒统领。
  入关后多尔衮将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豪格的正蓝旗降入下五旗。
  多尔衮死后,顺治皇帝虽然对其进行清算,但上三旗的划分并未再做改变。
  也就是说鳌拜此次带来的乃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精锐!
  ……
  ……
第0079章
鳌拜
  天气逐渐热起来了。
  哪怕是在北方的京师,在路上走一会也会直冒汗。
  鳌拜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从闹市穿过。
  路过菜市口时看到正有刽子手在行刑。叫人凑过去问了一下才知道是几个明军的暗桩。
  左右套问不出有用的信息,索性处死了事。
  这帮明贼真是贼心不死啊!
  大清都已经入主中原这么多年了,竟然还想着争江山。
  这江山是这么好争的吗?
  且不说现在天下十有其九攥在大清的手上,便说双方战力的对比就不在一个层级。
  前一段时间昆明大败,重庆陷落。
  朝中不少文武官员都慌张的不行,生怕明军死灰复燃又变成顺治初年那副混乱的局面。
  鳌拜却是丝毫不担心。
  当初明军还有忠贞营一票猛将都打不过清军,现在凭什么打的过?就凭一个李定国?
  鳌拜并没有和李定国交过手,但见他被吹的神乎其神,心中很不服气。
  啥时候汉军绿营兵能代表大清战力了,啥时候吴三桂能代表大清战力了?
  即便是八旗也有实力强弱之分。
  上三旗和下五旗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赵布泰统率的八旗兵都是从下五旗中抽调的,一时疏忽下让明军钻了空子。
  这便有人开始唱衰清军,其心当诛!
  鳌拜曾经不止一次的向顺治皇帝进谏过,朝中的这些汉官不可尽信。
  可皇上就是偏信这些汉人。
  这些儒生除了会耍耍嘴皮子动动笔杆子还会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12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