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1/949


不是因为他们没有理由反对,而是因为他们不能反对。
号称“众正盈朝”的崇祯朝中,那些“正人君子”们是怎么把大明朝给玩崩的,说白了,就是玩政治正确,就是道德绑架那一套了!
而大明朝最大政治不正确是什么?
就是议和。
议和,哪怕是策略性质的议和也成了明朝不能碰的政治正确。
而利用政治正确和道德绑架,也正是“正人君子们”最擅长的君子秀表演。可他们除了表演之外,并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甚至到了李自成兵临城下的时候,在皇帝是否南迁的关键问题上,政治正确依然左右着大明朝政。
天子守国门……不能逃!
好吧,然后崇祯就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了。
再然后,就没有大明了。
议和是大明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所以当朱国强抛出一句——“奴能来,我亦能往!”后,这就是涉及到政治正确的问题了。
当然朱国强的这个政治正确并不是黑人牙膏改名、强生下架美白产品的“政治正确”,更不是“正人君子们”的君子表演秀。
而是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啊!
走海路直辽东螨清腹地!
这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尤其是现在——清军腹地空虚至极!
或许在外人看来,这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建议。可在朱国强看来这是极其可行的一招。
“建奴入寇,已经尽发举国之兵,现在其军队兵分两路,一路陷于大明腹地,一路陷于锦州,这也意味着其腹地如沈阳等地实际上是无兵防守,如果我挥师入海,以海路北伐辽东,效仿清虏入寇之事,非但从根本上破坏建立的战争潜力,而且还能解锦州之围,更重要的是从此之后,只要螨清敢入寇中原,甚至敢调大军攻打辽西锦州一带,就必须要考虑腹背受敌的影响,所以……”
盯着刘汉仪,朱国强加重语气道。
“这件事非但可行,而且可以说大有可为!”
或许这个建议以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有些石破天惊,但另一个世界的眼光来看,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建议,估且不说在另一个世界有太多的跨海远征的例子可寻,就是历史上不到十九年后,郑成功就趁清军主力集中于西南的机会,从厦门出发,海路北伐至南京城下,如果不是中了管效忠的缓兵之计,也许大明真的会从此中兴。历史也会改变。
当年郑成功可是率领十万大军啊!
既然二十年后的郑成功能够做到,那么现在自己同样也能做到,唯一的问题就是……
“世子爷,这事没有那么容易,首先,船从那里来,况且动静这么大,咱们一走了之,万一事败,让阿巴泰他们探得消息后,咱们可就成了孤军深入了。”
葛世振也跟着说道:
“世新说得确实有道理啊,若想从海路进辽东,势必要解决船的问题,还有大军保密的问题,还有就是兵马粮草……”
“船的问题好办,不说其它地方,沿江各地别说是遮洋船了,就是鸟船、福船又岂止千百艘,只要世子爷有用,自然可以直接征用,至于粮草,建奴南下时又何曾考虑过粮草,他们入寇千里为的就是就粮于敌,就是为了抢老百姓的口粮,把人杀了,粮食自然也就有了,奴可杀我,我为何不能杀奴?岂有作战前反将自己手缚住的道理?”
毛承志的话让朱国强赞同道。
“以战养战,当是如此!”
君子斗不过小人,文明斗不过野蛮,除非文明用野蛮对付野蛮,否则必然是被征服的命。文明对野蛮的征服,必须是以野蛮的手段才能征服野蛮。一但说起道德文章……无疑与虎为谋!
陆宇燝也跟着摇头说道。
“世子爷,船好办,沿江、沿海的船多,可大量征召的话,势必会建奴所警,要是再有奸细泄露,只恐怕我军深入辽东时,建奴酋首已经在辽东待我多时,这样的风险,不能不考虑!”
“所以,关键是要保密!”
万寿祺并没有像他们一样出言反驳,而是直接了当的道出了问题的核心。
“只要做好了保密,这件事也就成了一半……”
“几万大军行动,怎么可能保密的得了?”
“是啊,况且还要征用至少几百艘船,一但事泄,到时候孤军深入,可真就是自投罗网了!”
听着他们的争论,朱国强并没有说话,现在他们争论的,不再是是否出兵的问题,而只是保密的问题:如何在征召到足够船只的情况下直捣黄龙!
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自然也就不会反对了,在这一点上,朱国强同样也是赞同他们的观点,毕竟,自己不是郑成功,不可能像他一样,拥有数千艘大小海船,而且手下熟悉海战。这是他实施北伐,而且可以保密的根本原因,他走海路有天然的优势,相比之下,自己这边,确实没有什么优势。
说罢,万寿祺把目光投向世子爷,然后说道。
“在保密世子爷,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说来听听!”
“世子爷,不妨接受史部堂的军令!”
万寿祺的建议让朱国强一愣。
“哦!”
“介若高见!”
闻言,刘汉仪便跟着赞同道。
“世子爷,此计绝对可行,如果世子爷到了扬州,这件事差不多也就成了一半了!”
这时候,另一个声音却响了起来。
“你们的意思是世子爷到了扬州之后,用扬州当地的船吗?可是即便是如此,动静这么大,又如何能够保密。”
出言反对的是葛世振,只见他出言说道。
“世子爷,现在最重要的是求稳,这样孤军深入实在是兵家大忌!”
刘汉仪打断了他的话:
“就因为是兵家大忌,所以此事才大有可为!因为无论是谁都想不到,世子爷会领大军从海路直捣黄龙,此事要是事成,天下人心必定尽归世子爷……”
第157章
黄台吉接招吧!
江畔,江风凛冽。
置身于江堤上,身罩白袍的朱国强,面沉似水,来江畔的一路上,他始终一言未发。
在他的身后,站满了手持兵器的官兵,麾下三万官兵都是身着白衣,三军素缟。
素缟三军!
是谁死了?
闻迅而来的士绅举子百姓无不是愕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德世子此番全军素缟,到底是为了什么?”
围观的人群里立即有人在窃窃私语:
“你知道吗?朝中有奸臣,见德世子连战连捷,怕他打败了东虏,到时候朝廷没有面子!”
“哎,什么奸臣啊同,分明就是皇上自己个,害怕德世子抢了风头。”
“听说是南京的史部堂,不让世子爷守六合、守江浦,把世子爷赶到了扬州……”
“去扬州?那咱们这边怎么办?”
“怎么办?史部堂他们可不问咱们老百姓。”
“你们知道什么呀?其实这件事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世子爷是宗室,而且嫉恶如仇,南下以来,杀贪官、除恶吏,那些个当官的,那里容得下世子爷这样,他们就构陷世子爷想要谋反,现在把世子爷调到扬州,就是为了将来收拾他!”
“谁说不是呢,你瞧世子爷的模样,当年岳武穆的十二道金牌,怕也是如此吧。”
……各种各样的耳语,风一样的在围观的人群中传遍了。在人们愕然之余,只见德世子悲愤道。
“高皇帝,不孝子孙朱慈颖此番领兵南下,千里驰援,本欲与此与东虏决战,上保江山社稷,下救百姓于水火,可朝中却有乱命下,致不孝子孙报国无门!高皇帝、高皇帝、高皇帝……”
伴着数声悲愤的疾呼声,面朝南京长跪于地的朱国强泪如泉涌,三万将士全都单膝跪下,一时间三军举哀,哭声震天。
仰天长叹后,再次起身时,朱国强往南京,往孝陵的方向看去,然后黯然叹道。
“走吧。”
从江堤上下来后,朱国强就跳上了马,在领兵将要离开时,却看到原本围观的百姓无不是纷纷跪在路边。骑在马上缓缓走向队伍的前列,顿时周围“世子爷”、“世子爷来了”这样的声音响成一片。
“世子爷,您走了,我们六合百姓可彼办啊!”
百姓们的喊问声,让朱国强的心头微颤,看着注视着自己的百姓,朱国强仰天长叹道。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1/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