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949


“范叔,你说咱们等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又一次,方贤启看着范永斗,满面忧色的说道。
“再这么等下去,我怕怕船夫们会人心纷乱,到时候会出事的?”
“出什么事?就这么呆在这,一个月给十两银子,这样的好事,他们往那里找去?这一趟下来,每人能得一百多两银子,方贤侄,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些个贩海讨日子的,眼里头从来都只有银子!只要使足了银子,他们必定不会说三道四的!”
看着没有一点胆色的方贤启,范永斗的心时充满了鄙夷,就像这样的人,也能做稳京城粮行总商的位置?可真是投了个好胎!
“可,可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啊!”
“方贤侄,不用担心,这么多年,我那一百多条船,可曾出过一次事?要不是我主动带着方贤侄你,你又可曾听说过往关外运粮出关,是用海船?”
范永斗颇为得意的说道。
其实即便是在朝廷那里,他们也以为晋商即便是偶尔勾结东虏,也就是越墙贩卖一些丝货、茶叶之类的东西,可朝廷那里知道,他们之所以能把生意坐大,甚至能把百万石粮食卖到大清国,靠的并不是陆路,所谓的陆路驼队,不过只是障眼法而已,真正的主路还是海路。
“这,这小侄确实没想到!”
方贤启如实的答道,在此之前,他压根就没想到,范永斗他们居然是用遮洋船从天津把粮食、布匹、丝货、茶叶等货物运到辽东。但转念一想,他倒也算是明白了,骆驼才能运多少东西?顶多两三石粮食,用骆驼运粮食到辽东,还不够骆驼自己吃的,最省钱的还是海路!
那怕就是方贤启也没想到,在天津卫的千多艘遮洋船里,这些个晋商会在那里“藏”着两百多艘船,方家做了这么多年的粮食买卖,也就只积下了几十艘船而已。
“你就放心吧,使足了银子,他们必定会守口如瓶,这一次挣着的银子,他们半辈子都挣不到,就是你我……”
顿了顿,范永斗的目中精光一闪,然后得意道。
“你我挣到的恐怕就是辛苦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挣到这么多!”
那些银子,即便是挣了,又怎么可能安心?
方贤启的脑海中,又一次浮现出了年初在张家湾、通州等地目睹过的满目疮痍的惨状,这样沾着血的银子……烫手啊!
就在范永斗向方贤启晓之以钱,动之以银的时候,那边门外有人禀报道。
“范老爷,贝勒爷有请!”
一听是贝勒爷有请,范永斗满面欢喜的说道。
“方贤侄,你先安坐,如果我所料不差的话,估计这次贝勒爷叫我过去,肯定是那件事要成了……”
正像范永斗猜测的那样,几个小时后,在他从贝勒爷那边过来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笑容,一见到方贤启就激动的说道。
“方贤侄,此事成了!此事一成,你我两家虽不敢说富可敌国,可却也是差之不远了!”
说罢,他兴奋的看着大海说道。
“明天,船队就驶出旅顺口!”
第二天,天将放明,由三百多艘遮洋船组成的船队就浩浩荡荡的驶出了旅顺口,扬帆向南驶去……
第161章
扬州内外
德世子来了!
扎营东门外。
两天前,当浩浩荡荡的大军出现东城外,在那里安营扎寨时,整个扬州上下,无不是长松口气。
不论外界如何传着德世子是何等的嗜杀,何等的残暴。
可对于扬州的士绅百姓来说,再怎么残暴也没听说过他屠城啊,可东虏不一样,入寇以来屠的城可不止一两座啊!
打从知道东虏一路南下,扬州的士绅百姓就是惶恐不可终日。
现在好了,有德世子在,就不用再担心了!
只要德世子爷在,建奴肯定不敢犯扬州。那扬州自然也就不会生灵涂炭!
于是乎,自觉逃过一劫的他们自然对德世子感激涕零。其实,对于扬州城的百姓而言,“德世子朱慈颖”非但于他们有“救命之恩”,同样也是“明星”,毕竟,在从年初到现在,在扬州食肆茶馆内,德世子早就成了说书素材。
晚明不仅流行,同样也流行说书,不过大都是盲人,而各地州府设立的养济院,也就救助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的官方慈善机构里,也会教那些盲童一些谋生手段,卜算、说书都是其中之一。
这些说书人,于酒楼间、茶馆中,既说着《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老书,也会说一些新近流行的,挣上一些糊口钱。因为大多数茶客们,早就听厌了《三国演义》、《水浒》之类的老书,甚至就连什么《西游记》以至于《东游记》之类的“四游记”,也没了新鲜感。
说书人想要挣银子,就非得推阵出新不可,凭老书肯定是赚不了银子,那么怎样在说书人中独树一帜!拔得头筹呢?
自然就是蹭一波热度、凭着新鲜热度的优势挣一笔。
于是乎在说书人的口中,什么《火神火烧济郡、大破十万建奴》,什么《世子爷守济郡》、《火神斗老君》之类的看似仙魔鬼怪的话本,就从说书人的口中新鲜出炉了。
虽然这些话本粗糙,甚至大都等于扯淡,可结果说书人发现人们对那些如同仙魔鬼怪的“世子爷的故事”热情极高,自然也乐得说这样的故事。
说书人爱讲,百姓爱听。
一时间,德世子或者火神就成了扬州等地街知巷闻的人物,在扬州等江北城市中其粉丝量更是惊人。毕竟里的半仙不少,可只有这位为百姓们杀死过建奴,保过家园。
过去,百姓们只是听说书人说道着“世子爷引天火灭东魔、除恶仙卫江山”的故事,现在东虏眼瞧着杀到离了南直隶,结果这样神仙似的人物却过来保扬州了,这些自觉逃过一劫的百姓又怎么可能不激动。
百姓们如此。甚至就连同往常那些眼高于顶,素来瞧不起宗室的盐商们,也是热情十足的欢迎着这位德世子的到来,毕竟相比于百姓,他们更在意自己的身家性命。
至于什么他嗜杀。
这有什么,他好杀人,东虏才怕他,才不敢招惹他,这才不敢来打扬州。
至于借口钱粮杀人!
搁别的地方不知道,搁扬州这地方——盐商们有得是银子!
钱粮给足了,他还能杀人?
不但要给足钱粮,而且还要千方百计的巴结他,那怕就是德世子跋扈的明个就给关进中都高墙里,今个都得伺候好了,只要他在扬州一天,东虏就必定不敢来犯!
钱!
咱们盐商有的是银子!
甚至还不等德世子过来,那些原本张罗着家当,要逃到江南的扬州盐商就纷纷张罗起来了!
……
正午,扬州的码头上停泊了一只从松江驶来的客船,待这艘十几丈长、两丈宽的江船于码头泊好后,船上的伙计挨舱知会道。
“客官,船到了扬州城。各位客官可真是会挑地方,方才一靠码头,就听码头上的人说,德世子三天前领兵三万驻进了扬州,有他老人家人这里,那些个东虏是绝不敢来打扬州的。”
“德世子!”
舱内的传出声惊讶,然后又有人说道。
“可是济南的德藩世子?”
“可是那个斩了万余逃兵的德世子?”
“可不就是他,客官,要不是因为船上有事,咱也过去瞧瞧沾点儿仙气!”
“仙气?德世子还真能是神仙不成?”
“仙气,那人浑身杀气我等倒是相信,大明宗室中,杀官杀兵的他可是头一位!”
“那可不是,听说他长的凶神恶煞的,每次必饮人血、食人肝……”
……
一时间舱中众说纷纭。
“即然是赶巧了,那便去瞧上一眼吧!”
片刻后,舱门帘儿一掀,一个白袍书生从舱中走出,然后又有一位身着墨绿衣衫的侍女舱中走了出来,寒风吹来吹得两人衣袂飘扬,好似一对神仙眷侣似的。
跟在书生身边的侍女梳着代表着未嫁身的双丫髻,那双眸子瞧着远处的码头,惊讶道。
“公子,那边码头上确实热闹的很!人们往常不是瞧不上宗室吗?”
绿衫侍女不解道。
“大家不都说他嗜好食人肝、喝人血吗?”
“不过只是谣言而已,只是德世子杀威甚重,为人所惧罢了。但德世子杀虏万余人,要是我大明的宗室皆如他一般,又何愁天下不靖,何愁辽东不复,又岂会有现在东虏入寇江南之患……”
说话时,白袍书生又摇头轻叹道。
“可惜他却是宗室……”
手拿折扇的白袍书生,手折扇轻击掌心,然后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9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